自稱“皇叔”的劉備為什麼最後又稱帝了?早有預謀還是大勢所趨?

不二齋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雖然因為推恩令的緣故,到他這輩時已經和步衣百姓差不多,但他終究還有大漢宗室的身份,後經過漢獻帝確認,按輩分是漢獻帝叔叔輩,因此劉備又稱劉皇叔。



那劉備稱為皇叔,後又登基稱帝,是早有預謀還是大勢所趨呢?

其實劉備雖然是沒落皇室,但他一直卻很有志向,他更想有一番作為,也希望能輔助漢天子而振興漢室。

所以劉備開始的時候是想做一個忠心大漢天子的忠臣,同時又想做一個能中興漢室的功臣。開始的時候劉備也一直為這個目標理想奮鬥著,雖然那時劉備勢力不大,但他卻沒有放棄,縱然他一直東奔西走,卻也博了個好的名聲,成了漢室宗室裡一個佼佼者。

至於後來劉備登基為帝,是有早有預謀的準備,而他最後登基也是大勢所趨。


因為劉備本想振興漢室的,但他慢慢的發現漢天子和漢朝廷已經非常的勢微,而權臣卻屢出,其中著名的就是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之名征討四方,隨著曹操先後平定多方的勢力,曹操的權利和地位已經越來越高,甚至已經凌駕於漢天子之上,漢朝也已經是名存實亡。

劉備素有大志,見此時局,也就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為以後自己中興漢室做準備,經過劉備的努力,劉備也得了蜀地,曹操也同樣勢大,同時還有江東孫權。

在當時漢室宗親裡只有劉備勢力、地位最大,能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劉備也成了忠於漢室之臣的希望。

後來魏王曹操去世,曹丕繼魏王位,沒多久就篡漢登基,東漢正式滅亡。而東漢滅亡後,還是有很多人是忠於大漢的。這時劉備不僅地位、名聲高,而且他的勢力也是在漢室宗親中很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延續漢室,最終劉備登基稱帝,建立蜀漢政權,這在劉備陣營中,劉備登基也是大勢所趨的。


中孚鑑


這個問題很簡單,其實劉備早有稱帝的心思,《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可見劉備年少就有稱帝的願望了。

劉備入主西川后,與孫權、曹操成鼎足之勢,但劉備是借“大義”光復漢室而征戰的,所以有民心所向,然而曹老闆沒稱帝,劉協始終是名正言順的天子。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深知皇帝的價值,也經歷過何進,董卓,袁紹之亂,這幾個人都被各路諸侯討伐最終滅亡,已經有了“協天子以令諸侯”的實力曹操,有忠君的思想也背不起這個罵名,所以一直沒帶頭稱帝,漢室存在,劉備自然也不敢稱帝。

曹操死後,獻帝禪讓,曹丕毫無疑問得到了稱帝的理由,所以曹丕在220年稱帝。221年西川穩定,政權高度集中,劉備看到曹丕稱帝后,再加上民心所向,就打起漢室大旗稱帝,為後續北伐中原留一個師出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