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超多強”:全球手機行業拼技術的時代來了

2018年的IDC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市場跟蹤報告顯示,華為再次超越蘋果,成為銷量第二的廠家,這無疑是國內媒體非常關注的消息。就整體市場而言,華為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32.9%。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華為和蘋果是當之無愧的前三強,其中三星以1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而華為緊隨其後,市場份額達到了14%,蘋果被華為超越後位列第三,市場份額是12%。考慮到華為的的年度旗艦Mate 20系列於10月底才發佈,到第四季度,華為和蘋果的市場份額佔比將進一步拉大。

中國“一超多強”:全球手機行業拼技術的時代來了

就全球市場來看,三星、華為和蘋果,三家的市場份額總體接近了50%,留給其它廠家的發展空間更加逼仄。三星手機雖然以季度7200萬臺的銷量繼續佔領著第一的位置,但其市場份額第三季度同比下降了13.4%。第三季度,其他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9.9%、OPPO下降了2.1%,可以說華為的放量增長不僅在擠壓著其他品牌手機的生存空間,而且搶佔了三星的部分用戶群體。對於三星手機來說,他們在全球依然有優勢,但是在國內市場基本淪為要徹底出局的節奏了。

中國“一超多強”:全球手機行業拼技術的時代來了

就國內市場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華為繼續領跑市場份額達到了23%,vivo和OPPO市場份額都是21%,而小米、蘋果和三星緊隨其後,對應市場份額是13%、9%和1%(至於魅族、錘子等都在其餘的總共的26%市場份額內)。以上幾家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就高達了88%。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國內的市場結構,"一超多強"是再形象不過的了。

目前,行業習慣於將手機未來趨勢的變革寄託在5G的到來,但就手機產業的本身技術和形態的進步而言,5G解決的是更大的帶寬和更短的延時,讓雲端服務變得更為普及,使用場景更加複雜化,但要實現這一切,更深層的變化還要看手機能不能承載未來智能化、場景化的服務。

人工智能作為基礎技術來重構手機產業形態,將會通過系統打通每個單一應用之間的關聯,形成集成化、主動化的服務方式,這一點無論從iPhone X系列產品中從Siri和負一屏的應用可以看到未來的趨勢,還是從華為重構過的安卓體系EMUI的智能語音助手和負一屏的集成服務也可以看到未來智能手機的應用變革方向。

中國“一超多強”:全球手機行業拼技術的時代來了

事實上,更大的產業變化在於,由於硬件開始支撐複雜的神經網絡算法,才讓更為複雜的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身份系統成為手機的基本身份認證體系,同時基於人工智能的圖庫、AR應用(包括3D自動建模)、系統智能調度等等一系列具有價值的應用才得以實現。未來的手機,是真正的智能手機的時代。

三星手機的全球銷量整體下降,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相對另外兩家巨頭蘋果和華為,三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乏善可陳。三星從芯片、內存和屏幕有著較完備的產業佈局,即使是蘋果和華為也得依賴於三星的屏幕和內存供應,但在新時代新智能領域方面,就顯得非常薄弱了。

至少從目前看來,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三個大玩家蘋果、三星和華為,在蘋果和華為已經進入到人工智能驅動產品功能和形態變化的時刻,三星至少晚了兩代產品。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人工智能作為基礎技術,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可以迅速趕上產業發展節奏的。

回頭來看中國市場,從目前的局勢和各廠家的發展來看,除了華為之外,其它廠家更多的是由營銷驅動的業務模式。外觀設計就成了營銷驅動廠家的選擇,因為這是能在市場上見到效果的一種改變。然而問題是,即使是做到了100%的全面屏,在用戶拿手機一個月後,那種屏幕帶來的視覺體驗也就基本結束了,屏幕的改變並不能帶來智能手機形態的根本性變化。

這也就說明目前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來看,在中國市場,除了華為和vivo之外,其它廠家的市場份額在迅速下降的根本原因。從顯性功能來看,華為的P20 Pro和Mate 20 Pro以標杆性的拍照性能吸引著媒體的關注,但事實上,從用戶使用的體驗來看,由於華為產品從系統到應用的"AI化",無論是從續航、拍照、服務直達以及服務與用戶的精準匹配方面,華為的旗艦機型已經完全與基於高通處理器平臺的手機有了質的變化。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繼續滲透,當技術成為驅動產品形態和功能發生核心變化之時,再牛的營銷也無法改變其銷量下降的趨勢。

這將是一個拼技術與實力的時代,希望各家廠商奮勇直前。

(數據來源於IDC與Counterpoint,觀點整理於百家號西域刀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