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股權爭奪之路

真功夫股權爭奪之路


真功夫的兩大創始人分別是蔡達標和潘宇海。2011年,真功夫兩大股東蔡達標和潘宇海的股權爭奪戰以蔡達標被捕告終。

2011年3月,蔡達標被廣州警方以“涉嫌經濟犯罪”的名義帶走,此後潘宇海獨掌真功夫。由於爭議較大,此案多次開庭,最終蔡達標半數資本被查封,還因“涉嫌經濟犯罪”入獄14年。真功夫利潤急挫,錯失上市良機,三年間估值縮水一半。

1. 事件始末

(1)初期發展

真功夫的前身是潘宇海在東莞長安鎮開的一家168甜品店。1994年,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加入,投資了4萬元,潘宇海自己也出資4萬元,把168甜品店改為168快餐店。股份結構是潘宇海佔50%,姐姐和姐夫各佔25%。那個時候,企業經營以潘宇海為主,潘敏峰管收銀,蔡達標做店面擴張,實質上潘宇海掌握著企業完全的主導權。

1997年,真功夫藉助其“電腦程控蒸汽設備”,攻克了中式快餐業的“速度”和“標準化”兩大難題,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連鎖店,企業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階段,負責店面擴張的蔡達標對企業的貢獻越來越大。2003年,企業主導權從潘宇海轉到了蔡達標手中。2006年9月,蔡達標、潘敏峰夫婦離婚,潘敏峰所持有的25%股權歸蔡達標所有。此時,蔡達標和潘宇海各佔50%股份。

(2)矛盾引發

真功夫出色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業績,以及中式快餐市場的廣闊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股權投資基金的青睞。2007年10月,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兩傢俬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真功夫,估值高達50億元,各投1.5億元,各佔3%股權,蔡達標和潘宇海的股權比例都由50%攤薄到47%。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資本方,逐利是其最大目的,因此,投資一家企業後,一定會支持能力較強、對企業發展作用更大的一方。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真功夫,主要看中的是蔡達標的能力,無論在股東會還是董事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都支持蔡達標,力圖企業經營確立蔡達標的核心地位,

潘宇海被逐步邊緣化。

與此同時,蔡達標開始著手“去家族化”改革,從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連鎖企業挖來眾多職業經理人。在此過程中,真功夫多位與潘宇海關係密切的中高層離職或被辭退,這使得潘宇海被進一步邊緣化,股東衝突由此引發。

(3)矛盾激化

蔡達標與潘宇海的發展思路也出現嚴重分歧。蔡達標追求企業快速發展,而潘宇海重視企業穩健經營。

2009年初,真功夫向銀行申請1億元貸款,潘宇海卻向銀行稱“兩大股東有矛盾,貸款有風險”,銀行只能停止貸款,最後還是真功夫的兩名來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董事擔保,貸款才得以放行。

2009年7月23日,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要求履行公司股東知情權,並請求法院查封該公司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的財務報告、財務賬冊以及會計憑證。

2010年2月,廣州市天河法院作出判決,判定真功夫拒絕大股東查賬審計屬於違法,要求真功夫將財務報告、財務賬冊、會計憑證、銀行對賬單提供給股東潘宇海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賬目審計,並提供不少於1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

隨後,潘宇海向公安報案。2011年3月17日下午,蔡達標和真功夫的部分公司高管被公安部門“帶走”。

2. 事件分析

一家好的企業在股權方面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股權結構簡單明晰;

(2)存在一個核心股東;

(3)股東資源互補;

(4)股東之間信任合作。但是真功夫除了股權結構簡單明晰之外,其他三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真功夫事件發生後,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家族矛盾所導致的,特別是蔡達標和潘敏峰的離婚是關鍵。其實,真功夫的核心問題是其均等的股權結構,家族矛盾只是進一步加劇了股權結構不理想所導致的問題。企業的每個股東對企業的貢獻肯定是不同的,而股權比例對等,即意味著股東貢獻與股權比例不匹配,這種不匹配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造成股東矛盾。

雖然,兩傢俬募股權投資基金從投資之初就一直為改變這種股權結構而努力,但股權變更尚未完成,蔡達標就已入監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