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些農村的小孩子這麼早就懂事了,你覺得是為什麼?

農村隨訪記


經常可以聽見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覺得也並不因為是窮人的孩子才早當家,主要是窮人家庭普遍的教育方式問題。

人出生時除了吃奶其它還會啥,所有東西都是家長教的。窮人家孩子很多從小就不會慣著,很小爸媽就會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飯、洗衣、幹些簡單的農活都會教,也經常會讓孩子在爸媽很忙的時候把一些事做好。小孩開始都貪玩,要想小孩主動幫忙做事從小就要好好引導,時間長了習慣就成自然了,以後不用叫也會見事做事了。

為什麼說是教育問題,因為並不是所有窮人家庭的孩子都懂事早、能早當家。有些人家裡把小孩寵得不行,什麼事都不讓做,孩子想學做飯又怕燙到傷到,有些十幾歲了飯不會做、衣不會洗,啥都不會你讓他當什麼家。城裡富人家也有早當家的,有些家裡父母上班忙那老大經常要擔起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責任。通常老大就要懂事一些會做的家務也多一些,這些也並不是天生就會的,都是父母教的。

所以我覺得孩子懂事、早當家跟貧富沒多大關係,主要是做家長的怎麼教育問題。家長的教育對孩子成長影響很大,有的甚至會影響一生!


農村隨拍君


農民家庭孩子懂事早,是因為身為農村農活比較多你不幫爸爸分擔一點農活就幹不出來,那時侯農活還真多比如像小孩乾的農活指兒女都乾的有洗衣服,做飯餵豬餵雞打掃衛生到了夏天還要到曬穀地上收谷有弟弟小的還要想顧弟弟,這是家裡面的活。外面的活有放牛討草有打央插央割水稻。像這樣的活都不是很重活那時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都要去幹。其實幹了這麼多活這個活又不值錢真是很矛盾。記得我讀書的時侯家裡的錢就非常緊張。因為農村窮根本沒錢用,大人都沒錢用就可以想象小孩子哪來的零花錢。我讀書時父親幫我買一支圓珠筆芯筆套都是到竹林裡找那種小竹子做的,尺子也是用竹子做的畫上到度,這也是父親的一片苦心。母親怕孩子撒謊騙零花錢用,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寫完的本子交到母親手裡她才給點錢讓你買一本新的。有時沒有錢就叫我到母雞窩裡拿一個雞去換。更不要吃零食了,你說農村的孩子不懂事嗎?這是八零後的人經歷過的。

說下現在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了,雖說現在孩子農活沒那麼多,零花錢也有一點可惜得不到多少父母的愛,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也就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都老了但農村還是有農活要乾的有些老人幹不動的孫子看見了就會上去幫忙了,所以現在的小孩要做一點農活了你說農村的孩子能不懂事嗎?





崗村鄉野


古話說窮人孩子早當家。




農哥二叔


有人說有些農村的小孩子這麼早就懂事了,你覺得是為什麼?

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懂事早?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如果把你放在那種生活環境裡,你也會很早的就懂事了。

我記著我表弟是90年之後上的學,家裡距離鎮子裡的小學和中學大概有20里路,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從村子裡騎著自行車去鎮子裡上學,還要自己帶飯。夏天吃涼飯、春冬季節放在教室裡取暖的爐子上熱一下。這些都是其次,主要的是每天放學回家騎著自行車有在那個小路上沒有路燈、沒有人家是很嚇人的,那麼小的年紀。夏季天長,晚上回家了還要去打豬草來餵豬,晚上七八點鐘還得收拾草料喂牛。可以說是很辛苦的,雖然說家裡沒有媒體上說的那麼窘迫,但是這是東北農村之前普遍存在的情況。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很多的農村孩子中學都輟學了。不是念不起書,而是沒心情去唸書,都想早點輟學回家幫忙賺錢養家。我的表弟就是如此。

15歲輟學之後,自己牽著牛上山砍木頭賺錢,當然是偷摸的,林業是不允許隨便砍伐的;去外面的工地幹小工;開過小鏟車;登過三輪買過菜。可以說很多城裡的孩子這輩子都無法經歷的事情我表弟都做過,畢竟那時候才十幾歲。之所以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多賺點錢養家餬口。

如果把你放到那個環境裡,你肯定也會想如果我讀書讀的好,那我一定好好學習走出去;如果讀書成績不好,你一定會想,不念了,打工賺錢去。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基本上都是生活所迫。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以前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般家裡不富裕的孩子會懂事比較早。原因很簡單,父母忙於生計,孩子只能自力更生。窮人孩子為啥早懂事我個人整理一下幾4點:

1:現在的農村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村子裡常住人口大大減少,年輕人基本沒有在的,農村孩子的家長,為了生計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只有老人跟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那麼很多事情就只能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了。還有就是,留守兒童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關注。

2:我們村裡的一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很乖,做事像個成年人一樣,從未見他哭過。問他,他說:“爸媽讓我乖點,幫忙家裡,他們就會快點回來看我,帶好吃的,要不就不回來。”這樣的孩子更令人心痛,父母愛的缺失,只能用變得懂事來換取。

3:父母忙於農活晚歸。一般都是提前煮好一天的飯菜,或者就簡單的一鍋粥,有一些鹹菜或饅頭可以拿來拌白粥。然後父母用飯盒裝好白粥就出去種地,到晚上才回來煮飯。所以好多時候最大的那個孩子會充當父母的角色。早早學會煮飯,炒菜,做家務,帶弟妹,甚至幫忙到地裡幹活。這樣的孩子看著很令人心痛。

4:因為沒有爸爸媽媽的照顧寵愛,所以農村孩子,更早的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因為他們無法依賴,更早的知道要靠自己努力。父母說的最多的就是幫我們幹活,分擔家裡。從小教孩子各種技能,種菜,種水稻,收割水稻,燒火養豬,餵雞等等。孩子學會了,就可以幫父母分擔。農村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割草餵豬,養雞等等,所以吃苦能力,勞動能力普遍來說強於城市裡長大的孩子。

現在,農村和城市的貧富差距,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逐漸縮小。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會更準確。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想讓孩子們更早的成長,更早的獨立,父母的教育引導至關重要,太過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培養一個好孩子是個大工程,我們一起加油吧為人父母者!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看法請在下方評論留言…謝謝


鄂F俊林


在農村嘛,沒有太多的物質奢飾品,讓他她

們去追求的動力!在他們眼裡,除了放學回

來,吃得飽!穿的暖!就很滿足了。在多就

是常常看到父母每天埋頭苦幹,看多了自然

而然就會了,慢慢的什麼都學會自己做自己

來!多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們啊😊

懂事的孩兒們早當家!🌹🌹🌹




別生氣親愛的自己


農村的孩子從小就比城市裡的孩子獨立,生活條件的不同是造成孩子內心觀念的主要因素,在城鄉差異的地理條件下,孩子們所承擔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各有不同,特別是條件艱苦的貧困地區,很多孩子們過早的學會了起居,飲食等方面的事情.這些都是導致農村的孩子比城裡的孩子早懂事的因素。像我們小時候,家裡田地多,每天一早父母就去地裡幹活了,所以什麼事都只有靠自己,比如早上起床要自己煮早餐,自己去上學,放學了要幫父母做家務,還要打豬草,吃的苦比城裡的孩子多,所以就懂事的早了。


我的二胎時代88


我覺得放在現在,再說農村的孩子懂事早有點以偏概全,還停留在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老話裡。以前,農村相對落後,人們為了討生活都過的很辛苦,在這種環境下,農村的孩子往往打小就學會幫大人打理家務,早早成熟懂事。現在,隨著農村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甚至有些暴發戶,他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有以前的困苦生活,生存環境也變得優越了,加上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下,農村家庭的子女也不多,有的甚至只有一個,正因為孩子少,加上生活水平高,家裡大人對他們疼愛有加,甚至過於溺愛,在這樣條件下,農村孩子打小嬌生慣養,不再過早接觸和了解社會生存的困難,也就沒有以前那種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成熟了。所以,擺在成人面前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尤為重要。


是那回事兒



所遇所聞


對於家長而言他們更希望的是被依賴而不是依賴,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責任更顯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小孩,往往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扛起了本不屬於自己,或自己可以不做的責任,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那弱小的背影,都會心痛吧。

農村小孩自懂事起,就開始幫助父母下地幹活。

農村收入低,小孩子上不起學,能有讀書的機會,就會倍感珍惜,在學習上會更加努力,因為他們知道這機會來之不易,不可辜負。

這些種種原因也就造就了農村孩子早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