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皇上突然駕崩了,那麼是太上皇復出,還是太子繼位?

Goodboy82862206


這種情況歷史似乎沒有存在過。歷史上的存在的太上皇有漢初的劉太公,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明英宗朱祁鎮,清高宗乾隆帝弘曆。

自古以來,皇權至高無上,皇位只有一個,絕不允許他人染指,父祖親兒也不行。歷史上發生多少因為帝位父子相殘的歷史悲劇。能讓出皇位自已退居太上皇多少有些無奈。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李淵就被李世民逼迫退位,然後被囚禁在宮禁之內;唐睿宗李旦面對強勢的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玄宗李隆基生死之爭乾脆選擇放棄,讓李隆基登基稱帝,自己退居二線做了太上皇;最幸福的算是乾隆帝,為了兌現自己在位不超過祖父聖祖康熙爺的承諾,乾隆帝不得不在六十年時禪位於嘉慶帝,但乾隆帝至死都沒有放棄手中權利。

歷史上太上皇復位的只有一個,就是明英宗朱祁鎮。木土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刺俘虜。明朝另立了一個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一年後明英宗回到北京,明代宗尊明英宗為太上皇,讓其居住在南宮,不允許大臣們見英宗,實際上變成了囚禁和監視。

八年之後,明代宗病入膏荒。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人於南宮迎立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

明英宗之所以復位成功是因為代宗病入膏荒,而皇太子朱見濟早亡,無子嗣可即皇位。皇位歸於英宗一脈也算合理,故群臣雖然疑惑但也沒人反抗。





鋒楓2016


有太上皇的朝代都是不正常的,一般都有著非正常的權利交替。第一個太上皇是漢朝劉邦的爹,最後一個是清朝的乾隆。

題主所說的是突然駕崩,意思就不是非正常死亡了。如果劉老爺子還活著,劉邦突然死了,會有人提議讓劉老爺子繼位,而不讓劉盈繼位麼?如果嘉慶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裡突然死了,會有人提議讓乾隆下來當皇上麼?

不可能的!古代最看重的血緣,光武帝是漢景帝的後代,對於漢武帝的後代自然就沒有照拂的義務。同樣,太上皇不是隻有皇上一個兒子,皇上死了以後,這個皇位按照皇帝的理想狀況,當然是要傳給我的支脈。到了太上皇手裡就又充滿了未知。如果在自己手裡,把這一脈的皇位弄丟了,拿絕對是大不孝(比如說正德)。

所以如果太上皇想當皇帝,鐵定要和太子鬥一鬥。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太上皇這個職位從禮法是比皇帝高的,像晉惠帝,明英宗這個太上皇當的是真的扯,一個給自己的叔祖當太上皇,一個給自己的弟弟當太上皇。所以他們兩個有復位的可能。其他的太上皇難不成再下來玩一圈,重溫一下皇帝的癮?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回望中華幾千年來的歷史,不乏因皇上突然駕崩,而還沒確定繼承人的情況。而皇上駕崩時太上皇還在世的卻沒幾個。康熙算一個(民間傳聞,順治出家後活了百把歲,不知真假?),奈何順治帝早年就不戀江山,否則,也不會讓康熙8歲還是個娃娃就登基上位了。

要說太上皇沒死皇帝卻死了,還真有那麼一位。不過也是“就此一家,別無分店。”就是大明王朝的明英宗朱祁鎮。



他因”土木堡之變“,被囚禁於瓦剌。皇帝被抓了,國家大事,不可兒戲,不可以一日無君,咋辦?於是,一眾大臣擁立其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就這樣朱祁鎮稀裡糊塗的就被成了太上皇。後來太上皇被放了回來,卻又被皇上囚禁了七年。你想朱祁鎮這個惱啊。本來我被當這太上皇都是一肚子氣了,當時身外異地,你這弟弟當個代理皇帝過過癮癮就算了。現在我回來了,你不說還回來還把我給軟禁了。

七年後,老朱又經”奪門之變“,南宮復辟。重新當上了皇帝。

當然,朱祁鎮這是個例外,幾千年的歷史為就是這麼一位。

所以,假如皇帝突然駕崩,又已經立了太子。雖然太上皇還在世,但於情於理,都應該是太子登基而不是太上皇復出。


嘯逍遙


這個問題很是新穎!

問題中描述的這種情況,歷史上只發生過一例(稍有不同),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從皇帝到太上皇再當皇帝的情況。明英宗朱祁鎮是大明的第六、第八任皇帝,“堡之土木變”後被俘,其弟朱祁鈺即位(明代宗),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當了七年太上皇的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復位。

(明英宗朱祁鎮)

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問題中的這種假設情況,分析一下有幾種可能:

第一種情況:按照歷史上儲君即位慣例,如果皇帝駕崩,此前已立太子且已成年,按程序太子繼承皇位;

第二種情況:如果皇帝駕崩,此前已立太子且年小,那麼太子即位,太上皇可能垂簾聽政;

第三種情況:如果皇帝駕崩,無太子,太上皇可能即位或者從宗親中選一位新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

太上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尊號。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為太上皇起,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二十幾位太上皇。因國事艱難,主動去當太上皇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後主高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夏神宗李遵頊;以俘虜身份被尊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鎮;因脅迫下不得不做太上皇的晉惠帝司馬衷、唐高祖李淵、唐昭宗李曄、西遼帝耶律直魯古;因身體健康原因當太上皇的後涼太祖呂光、唐順宗李誦、宋光宗趙惇;為求清閒而當太上皇的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眘;最後就是為兌現承諾而當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弘曆

(乾隆皇帝弘曆)


野史也是史


理論上長幼有序,按照傳統皇帝是有指定繼承人的,皇帝突然崩了,那麼應該是皇太子繼位成新皇帝。但是不要忽略一個問題,皇位之爭是殘酷且血腥的。位置只有一個,誰都想去坐。關鍵是有沒有足夠的實力。實力夠了,道統也得靠邊站。

北宋初年,宋太祖突然駕崩,是政變也好,是陰謀也罷!咱先不深究。但繼位的卻是太祖的弟弟而非兒子。雖然明面上善待了太祖後人,但實際呢?明景泰年間。景泰帝病危,上位的也是太上皇,而非繼承人朱見深。原因就在於奪門之變後,朱祁鎮控制了九門。有足夠的實力控制皇宮,沒人能說半個不字。

所以是否由誰繼位不是完全取決於道統,而是實力。


草甘寧


這個問題有意思哈!

以古代封建繼承製度來講!

太上皇是沒有繼承權的!

太上皇更多的是一種尊稱,是有名無實的高貴身份!

皇上駕崩了,那肯定是太子繼位啊!

太上皇已經是從皇帝位上退下來的!

是很難復出的好吧!

而且,歷代皇帝臨終遺囑,也肯定傳位給兒子啊!

當然,也不排除強勢手上有權的太上皇,如乾隆皇帝,這時候他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上是皇帝,復不復出都無所謂的,如明英宗朱祁鎮,他是發動政變把弟弟趕下去的,至於唐高祖李淵這類太上皇,手上無兵無權,復出了也沒用!

據我所知,中國好像還沒有皇帝死了太上皇繼位的吧!

肯定是太子啊!


奉世木玉


這個問題,實際上來說,就是看誰的勢力大了,一般來說,現任皇帝突然駕崩,如果立太子的,一般也就沒什麼說的了,你要搞政變就是謀反(例如,朱高熾想搞掉朱瞻基。),

這裡拿唐朝為例開個腦洞,假如李世民突然駕崩,李世民的兒子們各個都是窩囊廢,那麼李淵會重新出來復位嗎?答案是不會。大臣們,只會在李世民那幾個窩囊廢的兒子中選一個不怎麼廢的來繼承。所以李治就上位了。結論就是就算現任皇帝駕崩,也不會關係到太上皇的任何事。

那你說有那麼一個人,他即是太上皇,又可以把持朝政的有嗎?當然有!乾隆就是咯,雖然是太上皇,實際國家政權,還乾隆手裡,為什麼!因為!整個朝廷內外都只聽命於乾隆,嘉慶皇帝,那時還沒有自己的班底。

說到底,中國的倫理是嚴格的,它不是火影忍者,現任死了前代還可以理所當然的繼承大位!




神話靚靚


中華上下五千年時間,因為皇帝的至高無上沒有多少人情願放棄。就像唐玄宗李隆基早在天寶初年便有意傳位給太子李亨。結果直到肅宗靈武即位才被迫下臺。

而皇帝過世,太上皇仍然健在這樣的情況更是鳳毛菱角,還和自己的孫子搶皇位作為太上皇又怎麼好意思。

選擇太子繼位,而非太上皇復辟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從權力交接上看。太上皇如果是自願遜位。這樣的太上皇雖然隱居幕後,但是依舊掌控著朝政。皇帝去世了,立自己的孫子當皇帝對於其實際權位是無所損失。而且還能幫助新君快速確立權威,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典型就是乾隆皇帝。太上皇非自願遜位,大多已經沒有實權。其生活起居仰仗兒皇帝,而且這些兒皇帝大多對於太上皇有所防備,即使突然去世也會專門安排處理。比如肅宗重新奪還兩京後,李亨便一直對李隆基有所防備。

2、從朝廷禮法。按照中國儒家思想所講求的宗法制,概述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卻沒有所謂“子死父繼”說法。而且太子本就是儲君,也就是預備的皇帝。優先級別也應該在太上皇之前。這樣的情況就比如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3、從太上皇的角度看。長久的執政帶來長遠的思考與絕對的理智。太子繼位,太上皇為其站臺撐腰便可以保證政權平穩過渡。如果太上皇要重新繼位,那麼問題來了。遲暮的太上皇能夠掌握政權多久。終究是要傳給子孫的。作為當朝太子未能如願登基,即使成為皇太孫權威也將大大受損,對於日後繼位產生一定影響,造成政局的不穩定。另立新的儲君則更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縱觀歷史,國家政權的交接都是將穩定放在首位。唯一能想到的特殊情況也就是明英宗在景泰帝死後南宮復辟。但是其與當朝皇帝是兄弟關係而不是父子關係。與當朝太子也只是伯侄關係。


按照上述理論,應該選擇是太子繼位。


歷史的塵沫


首先看太子和太上皇誰的勢力強大,也就是他們各自的支持者所在的利益團體誰的強大。

第二,看誰能搶先一步知道皇帝死訊,並在第一時間做出應對,封鎖皇宮,加強京城戒備,各自掌握勢力的博弈。

第三,誰更臉厚心黑,臉厚就是能放下身段,擱下一部分=利益換取敵對方、中立方勢力的支持;心黑,就是看誰能主動出擊,兩人究竟誰先殺死誰。皇權的爭鬥都是血腥的,父子都可以成仇,何況爺孫。

第四,看一駕崩的皇上是否留下暗手。

第五,母系勢力的支持,這一方面太子佔優勢,如果有個呂后之類額母后,那太上皇也是個擺設。


地瓜gan


有發生過這事。明英宗重奪皇位有點類似這種情況。只不過,明英宗不是明代宗的父親,而是哥哥。

大多數情況都是父死子繼。萬一兒子繼承大統,父親還在做太上皇,即便兒子真的先死了,太上皇也不可能重新登位。而應該由下面的太子繼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