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本人專注戰爭歷史,每日更新為大家帶來新的視頻和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下我吧,謝謝。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城外石勒喀河畔平原上搭起的一座帳篷裡,清朝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與俄國御前大臣戈洛文伯爵代表各自政府,在《尼布楚條約》上簽字用印。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一度響徹黑龍江畔的槍炮聲終於平息下來。雅克薩之戰是滿清在國力強盛下對外戰爭贏得的第一次勝利,但在後續的邊界談判中無底線退讓,丟失大片領土。在戰爭中清軍人數具有絕對優勢,卻沒意識到自己在火器上的落後,依然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沾沾自喜。

16世紀後期,當俄國哥薩克越過歐亞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遼闊的西伯利亞。哥薩克們跳下馬背,乘上平底木船,沿河向東。他們橫渡流向北方的河流,從對面尋找新的河口,以便順著這條河流及其支流航行去往東方。一路之上,哥薩克用手中的火槍對付那些不肯臣服的土著民族。從沒有見過火槍的雅庫特人,只能發出“這是什麼?像蒼蠅一樣飛過來,嚇一下,人就死去了”的哀嘆。只用了60年,俄國的版圖就從烏拉爾山延伸到了太平洋畔。1643年,哥薩克終於“發現”了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游北岸,名稱源自滿語音譯,意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原先是達斡爾族頭人阿爾巴西的駐地。無論是從貝加爾湖方向,還是從外興安嶺方向進入黑龍江中下游都要經過雅克薩,因此它是黑龍江上的咽喉要地。1650年9月,從雅庫茨克南下越過外興安嶺的一支俄軍到達雅克薩,阿爾巴西率領達斡爾人用獸骨和鹿角製成的弓箭之類的原始武器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終因武器的巨大差距而失敗。俄軍佔領了雅克薩並將其改名為阿爾巴津,並以此為基地向當地的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人民強徵貂皮作為“實物稅”。

入侵的哥薩克,曾遭到黑龍江流域清朝軍隊的數次沉重打擊。史料記載,1649-1659年這10年間,來到黑龍江的俄軍不下1500人,但除了少數人餓死外,絕大多數都被中國軍民殲滅了。儘管損失慘重,哥薩克在黑龍江流域的活動仍未停止。1656年,俄國在從貝加爾湖到雅克薩的廣大地區建立了“達斡爾縣”。經過數十年苦心經營,到17世紀80年代,作為“阿爾巴津督軍”駐地的雅克薩,已經建成了一座相當規模的城堡。

雅克薩城堡為木製,內外2層,內堡平面呈長方形,長約40米,寬約28米;外堡長約94米,寬約85米;城堡有上下2層射擊孔。內外2堡共用一面沿著黑龍江修建的外牆,其餘3面木牆前有寬4米、深3米的塹壕,塹壕前還修築有幾排鐵蒺藜。靠陸地一側的牆上還蓋有總計7座塔樓,塔樓下闢城門,上設崗哨。最高的一座塔樓高達30米,它的頂層居然是帶有圓錐頂的鐘樓。這座帶有明顯東歐風格的建築,霸道地佇立於黑龍江畔。

為了遏止俄國的侵略勢頭,康熙帝決定出兵北伐,摧毀雅克薩這一俄國侵略據點。在平定了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後,清軍對東北邊防進行了數年的認真準備,1683年9月,清廷任命熟悉邊情的薩布素為黑龍江將軍,調集軍隊,就近指揮。又在今天的愛琿建起黑龍江城,作為前進基地。清廷調集大批糧食儲備在黑龍江城,數量足夠3000兵士食用6年;同時為了水陸並進,建立了黑龍江水師,建造了500餘艘戰船和運輸船。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清朝在黑龍江原有軍隊僅千餘人,備戰中,又調用了京營八旗和山西、河南、山東三省的漢軍綠營各數百人,並從內蒙古各盟旗抽調了500人。康熙帝得悉俄軍的火槍較多,還特地下令從福建抽調了500藤牌兵,由前鄭氏的將領建義侯林興珠率領,投入北伐雅克薩的戰爭。

1685年5月30日,清軍誓師出征。都統彭春率3000大軍水陸並進,6月21日,大清的黃龍旗已經飄揚在雅克薩城外。

俄軍發現清軍到來後相當恐慌,誤以為到來的是一支包括步兵和騎兵的“一萬五千大軍”,因此俄軍頭目“阿爾巴津督軍”托爾布津立即下令放火燒燬城外民房,並帶領所有人退入了雅克薩城堡固守,同時向尼布楚派出求救信使。

6月25日早晨,40餘名哥薩克乘筏順江前來增援雅克薩,清軍於江面截擊。建義侯林興珠率福建藤牌兵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把藤牌頂過頭頂,持刀前進,俄軍驚所未見,火槍威力亦無法發揮。藤牌兵躍上竹筏接戰,殺死30餘名俄軍,餘眾潰散而逃,清軍無一損失。雅克薩的俄軍失去了外援,只能坐困孤城。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此時,雅克薩城堡內的俄國哥薩克總計450人,加上他們的妻室兒女也不過800餘人。俄軍僅擁有3門大炮和4發炮彈,但火槍多達300支。當時清俄雙方都裝備有前裝滑膛火繩槍。清軍使用的鳥槍用鐵製成,槍長2.01米,鉛彈丸重1錢,裝填火藥3錢。射程約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2發。由於鳥槍的後坐力很大,在木託下安有又腳。火槍龍頭上夾有一根火繩,使用時先點燃火繩,然後扣動扳機,使火繩下落,接觸火門烘藥,引爆膛內火藥,以發生巨大動力,推促彈丸飛出槍口。俄軍的火繩槍性能與清軍鳥槍大抵相當,但俄軍以蛾眉戰斧作為火繩槍兵的叉杖,這樣在近戰時可以使用戰斧進行肉搏,而清軍的鳥槍手則需要和長槍兵混合使用以防敵方近身。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雖擁有3000大軍,卻只有100支火槍,因此在輕型火器上並不佔優勢。托爾布津意圖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清軍進攻時用火槍大量殺傷清軍,堅守雅克薩城堡等待清軍後勤不濟自動退兵。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清軍使用抬槍

但是,清軍遠非被俄國征服的那些只使用弓箭的西伯利亞土著民族可比。6月26日黎明,猛烈的炮聲劃破了沉寂,雅克薩頓時陷入一片火海。清軍用8門大型攻城炮“神威無敵大將軍”從東、西、北三面轟擊木製的雅克薩城堡。此炮是清朝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鑄造的,重達2000斤,鐵製炮彈重達6斤,火藥裝藥3斤。“神威無敵大將軍”炸死俄軍百餘人,猛烈的炮火甚至令俄軍以為,在清軍中操作這種“歐洲造大炮”的,是一些換上了中國服裝的“歐洲僱傭兵”。

經過3天猛攻,到6月28日,雅克薩城堡外圍的塔樓和城牆已被完全摧毀,城中糧倉也被清軍火箭燒燬。清軍開始在雅克薩城堡下堆積柴草,準備一舉焚城。而此時俄軍的火藥已經耗盡,只能使用石頭頑抗,再不停戰只能坐以待斃。6月29日,俄軍頭目托爾布津被迫出城乞降,保證“不再來犯”。因此,清軍主帥彭春允許殘餘的俄軍攜帶個人財物離開雅克薩,並提供了必需的馬匹和食物將他們送至額爾古納河口。隨後,清軍在焚燬雅克薩城堡後也班師回到黑龍江城。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就此結束。

1685年7月10日,托爾布津率俄軍殘部狼狽回到了尼布楚。但在得知清軍已經撤回黑龍江城的消息後,居然枉顧諾言再次率兵入侵黑龍江流域。於8月27日重新佔領了雅克薩,這距第一次雅克薩戰爭結束還不足2個月。

17世紀80年代的俄國,雖擁有16萬人的強大正規軍,但是主力都部署在歐洲。在烏拉爾山以東的整個西伯利亞,俄國只有大約5000名的軍役人員,特別是在貝加爾湖以東的廣大地區,俄軍不足2000人,裝備有21門炮和485支火繩槍。因此托爾布津二次侵佔雅克薩時,也只帶領了671名俄軍,為彌補兵力上的劣勢,俄軍用時半年,在原址上建立了座更加堅固的雅克薩城堡。

俄軍重建雅克薩城堡時,汲取了原來木製城堡防禦力低下的教訓,用黏土和草皮土在城堡外建立了一道底寬8米,高達6米的城牆,在城牆上還設有炮臺,城內則建起了火藥庫、糧倉和官署。俄軍在雅克薩附近還播種了五穀,以圖長期據守。

得知俄軍再次佔領雅克薩,康熙帝決定二次出兵。1686年7月18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帶領2100名清軍水陸並進,進抵雅克薩,在離城5裡處派信使進入雅克薩要求俄軍主動撤退。這時在雅克薩的俄軍有826人,12門火炮和數百支火槍,糧食火藥也十分充裕,因此托爾布津倚仗著城堅糧足,拒絕投降。同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一樣,托爾布津下令堅壁清野,在焚燬了城外房屋後,龜縮於雅克薩城中。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7月20日,清軍在雅克薩城南北,築高臺架大炮,並於四周挖掘塹壕,經過3天的構築,已完全包圍雅克薩。7月24日夜,清軍開始攻城:副都統郎坦率兵從城北用“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向城內轟擊;副都統班達爾沙則率步、騎兵從城南攻擊,但因為清軍只有50支火槍且缺少攻城器械,因此無法攻下俄軍的堅固堡壘。而俄軍為確保城外黑龍江的水源地以及搶奪清軍設在城北高臺上的大炮,曾接連5次派兵出城反擊,但均被清軍擊退,至8月26日後,也無力再出城交戰。托爾布津在圍城之初時登上塔樓偵察,被清軍炮彈擊中,右腿齊膝被炸斷,4天后斃命。

雅克薩地區天氣寒冷。清軍出兵的7月份是全年最熱的月份,以今天的氣象學的標準而言也不過稱得上是“暖和”;而到了9月初,雅克薩地區就會霜凍,緊接著便是長達8個月的嚴冬,溫度會降到攝氏零下45度,從西伯利亞而來的哥薩克常年生活在類似的氣候下,比北上的清軍更適應即將到來的嚴冬。由於戰事陷入僵局,清軍將戰術改為長圍久困,開始修築大量工事。清軍在原先挖掘的塹壕基礎上,又高築土壘,分兵防守,“神威無敵大將軍”日夜不停地轟擊俄軍;雖然此時俄軍已無力出城,但清軍仍在塹壕前設置了鹿角和木樁。在雅克薩城西面的黑龍江的東西兩岸,都駐有清軍水師,既防止俄軍從水路突圍,也能阻止俄軍的援兵。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至1686年末,雅克薩城內的俄軍已歷經了幾個月的炮擊和圍困。由於要躲避清軍炮火,俄軍只得住在地穴中,陰暗潮溼的地穴加之食物短缺,使得俄軍中開始流行致命的壞血病,城堡裡原有的826名俄軍只剩下了150人,而這些人也大都是傷員或者敗血病患者,能值勤的不足50人。儘管清軍在嚴冬並沒有攻城,但雅克薩城內的困軍也已陷入奄奄息的境地。

就在雅克薩指日可下之時,清廷再次向俄國政府建議和平解決爭端。當時的俄國加入了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耳其同盟,第二次俄土戰爭觸即發。俄國正無力兩線作戰,樂意接受清政府的建議,並要求雅克薩城外的清軍停戰。

1687年初,康熙帝派出的使者到達雅克薩前線,清軍遵令立即停戰。但此時黑龍江已經封凍,清軍的水師木船無法開動,因此無法立即撤軍。但清軍允許雅克薩城內的殘餘俄軍自由出入,並慷慨地提供了雅克薩城裡急需的糧食。1687年5月16日,黑龍江已經解凍,清軍開始從雅克薩撤軍,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實際上宣告結束,中俄雙方開始了簽訂《尼布楚條約》前漫長的邊界談判。

還原真實的雅克薩之戰-滿清盛世下的喪權辱國

回顧兩次雅克薩之戰,俄軍憑藉火槍和堡壘,抗衡人數佔優但主要使用冷兵器的清軍,而清軍所使用的火炮威力則部分抵消了俄軍的上述優勢。令人遺憾的是,清朝此後又走上了注重騎射的老路,和世界武器發展的主流越走越遠。是役,俄國的致命劣勢在於雅克薩和17世紀末俄國的統治核心相距遙遠,這使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俄軍都是孤軍作戰;另一方面,當時的清朝正處鼎盛時期,有能力為東北邊疆的戰爭提供足夠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清、俄的第一次大規模較量以俄國失敗宣告結束,但經過150年後,俄國勢力已經在貝加爾湖以東站穩腳跟,而是時的清朝卻愈加衰弱,雙方再次較量的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