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導讀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爭議最大的皇帝之一。改唐為周,改洛陽為“神都”,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一生和洛陽有著哪些千絲萬縷聯繫?

武則天為何改洛陽為神都?

武則天與明堂天堂又有著何種關聯?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名武曌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被郭沫若先生稱其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千古一帝。

武則天,改洛陽為神都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活到82歲,在洛生活了30年210天。武則天在洛生活的前10年,主要是輔佐高宗處理國政,由於當時還是兩京制,她和高宗頻繁來往於長安和洛陽之間。後20年,武則天獨攬朝政,不僅長期居住在洛陽,而且改唐為周,改洛陽為“神都”,把洛陽的地位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截至目前,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改洛陽為“神都”,不僅僅是對洛陽名稱的改變,它的背後蘊含著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

在武則天看來,當時洛陽的地理位置在分野上與天上的太微垣星座相對應;嵩山則與天上的紫微垣星座相對應;洛水貫都,與天上的銀河相對,故洛陽具有上天所賦予的神力,以洛陽為都乃是天意。木星停在太微垣,表明女性應當主政,故自己當政也是天意。

因此,武則天以洛陽為神都,不僅是要說明“君權神授”的道理,而且說明她是神聖之人,具有統治天下的能力。

當政期間,大興土木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稱帝后,曾向洛陽一帶大量遷移人口,使洛陽的人口超過百萬。她認為,洛陽城的結構與天庭是相同的,為使洛陽城能夠符合天象,她在當政期間在洛陽興建了一系列大型工程。

如686年鑄大儀,立於洛陽北闕;688年毀乾元殿,在原來的位置上建設明堂;後來又鑄九鼎、建天堂、立天樞、修天津橋等,將洛陽的城市建設推到了新的頂峰,其中不少建築的名稱中都有“天”字。當時,洛陽城的面積雖不及長安城大,但建築規模要超過長安城。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武則天時修建、鑄造的明堂、天津橋和天樞等,規模更是無與倫比。武則天修建的明堂是洛陽城中最宏大的建築,摺合成如今的尺寸,周長約88米,高約87米,相當於如今二三十層樓房的高度。天樞位於端門外,是由當時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提議並捐資鑄造的,摺合現在的尺寸,高度約31米,直徑約3.5米,共用銅50萬斤、鐵330萬斤,形狀為八稜體。同時,武則天還鑄造了“九鼎”和“十二神”。九鼎共用銅56萬餘斤,其中最大的神都鼎高約5米;十二神“皆高一丈(約3米)”。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 古·明堂天堂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 今·明堂天堂


除罪金簡

除罪金簡談及金簡的由來,專家說,武則天為掌握權力,殺人無數,連親生兒女都不放過,她自知罪孽深重,怕死後升不了天,就把罪過刻在金簡上,乞求上天免其罪責。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據說,在公元700年4月,77歲的武則天遊歷嵩山時,在嵩山頂做法事,向上天參拜贖罪,之後派太監胡超將金簡拋在了嵩山的最高峰峻極峰。

1982年5月21日下午7時許,登封唐莊公社農民屈西懷到中嶽嵩山最高峰峻極峰採藥,在武則天原敕建的“登封壇”西南一米高的大石頭下的石縫中,挖出了一條長方形的金屬片,上面沾滿了泥土,屈西懷用手一擦,亮閃閃的,上面還有字,在場的10多人爭相傳看,都不知是什麼東西。屈西懷就把它帶回家偷偷藏了起來。後來一個文物販子跑到王河大隊找到屈西懷要掏10萬元買走。眾人一聽這麼值錢,心想必定是寶貝,就找到文物局獻給了國家。該金屬片後經鑑定正是武則天的“除罪金簡”。

女皇面容·盧舍那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談到龍門的盧舍那大佛就要追溯它的建造時間,據史料記載,此佛建於唐朝武后年間,此時武則天帶唐建周定都洛陽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然其本人乃是一心向佛,對佛教無比虔誠,因其定都洛陽所以也免不了遷往龍門石窟拜祭北魏時期以及唐朝初年所開鑿的佛像。

當她拜祭完眾多佛像之後,深感眾多佛像不夠宏偉,遂命令工匠開鑿更加宏偉的佛雕建築,工匠在領命之後根據西方眾佛排位,開鑿盧舍那大佛,然在雕鑿盧舍那大佛面部時,經武則天許可默認,工匠將其面部仿造武則天而雕,使得其雕鑿完成之後,盧舍那面部與武則天無異,就連武后也覺得神奇,並自允為盧舍那之化身。

洛陽牡丹甲天下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始於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時期,至宋代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各代還湧現出一些描寫洛陽牡丹的詩詞、著作及繪畫作品,如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一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帝京”將洛陽牡丹比喻為國中最漂亮的女子,宋代詩人歐陽修更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而武則天與牡丹的故事也有著兩個不同的版本。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版本一】:武則天非常喜歡牡丹,據舒元輿《牡丹賦》雲:“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這是說武則天的家鄉早就有許多牡丹,而且品種特異,已超過京城的許多品種。因此,她將家鄉的珍稀品種移種到都城來。

【版本二】:武則天當了皇帝,在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牡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扔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淒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從此牡丹在洛陽繁茂生長。

洛陽水席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洛陽水席的特點:一是有葷有素,素菜葷做,選料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下的走獸,海中的游魚,地裡的菜蔬均可入席。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相傳是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洩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後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乾乾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係(稀)。

“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

在全世界所有做過都城的城市中,能夠被稱為“神都”的僅洛陽一座

據說,有一次武則天巡視洛陽,洛陽的地方長官就以“水席”供奉,吃膩了山珍海味的武則天品嚐了這葷素混作、花樣眾多、清新可口的宴席,不僅自己讚歎不絕口,還詢問陪侍的臣僚味道如何。臣子們見女皇喜歡,當然都隨口附和。

由於武則天的竭力推介水席就從民間進入了宮廷,每逢有什麼喜慶大典,武則天總以水席犒賞臣下,登上了大雅之堂。臣僚們群起仿效,官場上的宴請,也多用水席,因此唐代就把水席稱為“宮廷宴”、“官場席”。由於宮廷和官府的盛行,水席就更為普及了,製作技術,花樣造型等也更豐富,更發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