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孩子立規矩最管用?

天津桐竹麻麻


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如果你的孩子不聽你的,你會怎麼做?這裡有一個按年齡分類的指導來管教你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是家長熱衷探討的一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本質是孩子對規矩沒有掌握,也就是說家長給孩子立規矩,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那麼如何給孩子立規矩才有效呢?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孩子的行為也在變化。2歲時不發脾氣的孩子可能會在7歲時對你無禮,12歲時對你態度強硬。專家說,給孩子立規矩最好方法是瞭解孩子的成長經歷。

暢銷育兒書《育兒危機》一書作者斯科特•伍丁認為:“給孩子立規矩是指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不是懲罰或憤怒,”“這只是一種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並保證孩子安全的方法。”他分享了一些策略,這些方法可以讓你的孩子在每個年齡和階段都保持在你給孩子立規矩的範圍內。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在不大喊大叫、不發出威脅、不崩潰的情況下約束孩子。

如何管教幼兒

幼兒時期,孩子不會為了操縱你或讓你生氣而牢騷滿腹、大驚小怪或大發脾氣。大多數幼兒行為不端是因為孩子無法表達或控制自己的情緒。幼兒也傾向於非常情緒化。所以當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非常開心。當孩子難過的時候,孩子會非常難過。你的孩子天生好奇,所以他什麼都想知道是很正常的。孩子的工作是檢驗他新的獨立意識;家長的職責是設定界限。

幼兒存在典型的問題點

發脾氣:這些情緒上的爆發通常是你的孩子因為不能說、不能做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生氣和沮喪的結果。當他累了、餓了、無聊或沮喪的時候,他的脾氣也很暴躁。發脾氣是讓你知道“我真的需要飲料/零食/玩具/午睡——現在!”

矛盾:給你兩歲的孩子一個蘋果,她想要一根香蕉。給她穿粉紅色的衣服,她想穿棕色的。你蹣跚學步的孩子正處於形成與你不同的身份認同的早期階段,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可能是決定你是否想要,而她不想。她最喜歡的詞是:不!

訓練孩子的方法值得一試

提供選擇:幼兒都是關於獨立和控制的,所以你可以通過在孩子的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來避免很多問題。對於這個年齡段來說,有兩個選擇就足夠了,例如,“你想先做什麼:刷牙還是穿睡衣?”

保持冷靜: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關注——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故意把麥片扔了,或者在雜貨店裡崩潰了,你的反應過度了,她還會再這樣做。冷靜地讓她知道,我們不會把食物倒在地板上,也不會在不能下一次吃餅乾的時候尖叫。簡明扼要(請不要講課),否則你會把她弄糊塗的。

防患於未然:找出引發崩潰的原因,將崩潰最小化。如果你的孩子餓的時候總是丟零食,那就多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果她不得不離開公園時感到心煩意亂,在你開始收拾東西之前給她很多警告(10分鐘、5分鐘、2分鐘)。限制去那些麻煩場所,比如玩具店。

暫停時間: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抽出時間是一種有效的管教工具。如果你的孩子生氣地打他的玩伴的頭,帶他到指定的休息時間,在那裡他可以冷靜下來,控制自己。用“不許打”這樣簡單的詞向他解釋他做錯了什麼。一歲對應的暫停時間只有一分鐘,五歲最多五分鐘。

如何管教你的學齡前孩子

你的學齡前兒童的記憶和溝通能力正在發展,他能夠更好地遵循指令和理解解釋。這個年齡段的人正忙於學習一些棘手的社交技巧,比如分享、禮貌和與朋友相處。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但隨著視野的開闊,孩子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所有事情。

典型的問題點

抱怨:當抱怨成為一種習慣時,你的孩子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她在這樣做。

不聽:你的學齡前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無視你一再叫他吃飯。問一個孩子三次、五次或十次,會讓我們所有人都變成狂躁的瘋子,而孩子會明白,在你歇斯底里之前,他其實不必做出回應。

管教學齡前兒童的方法

永遠不要問超過兩次:以下是它的工作原理:

•禮貌地問一次(“請把玩具放好”)。

•再問一次,但要提醒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聽,後果會很嚴重(“我讓你把玩具放好。”)如果到我數到五的時候你還沒做完,我就得把它們留到明天晚上再告訴你。不要做出不切實際的威脅,比如告訴孩子“你以後再也不能看電視了!”

•如有必要,應用負面結果。“如果你不遵守紀律,你就會今天沒有蛋糕吃了。”

抓住他們的優點:你的學齡前孩子真的想讓你開心,所以當他第一次你分享他最喜歡的玩具時,一定要鼓勵他。我們經常關注自己不喜歡的行為,卻很少關注自己希望看到更多的行為。

模仿你想看到的行為:孩子從我們所做的中學到的比我們所說的多得多。如果你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失去了冷靜,那麼你的學齡前兒童也會這樣做。如果你的孩子愛發牢騷,他可能只是在模仿你讓他打掃房間時的聲音。

如何管教學齡兒童

現狀:

大孩子現在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所以現在是為未來行為奠定基礎的黃金時期。無論5歲到10歲之間發生什麼,都會對青少年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方法:

一般的服從:在這個年齡,紀律就是讓你的孩子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打掃衛生,按時出門,完成家庭作業,雖然學齡前兒童在這方面也有挑戰,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難度要大得多,因為你不能把孩子抱起來,放在床上,或者抱著孩子出門。”

採取教練的方法:教練會以幫助團隊成員達到目標的內容和方法開始提問。如果你的兒子和朋友吵架了,問他:“下次你能做些什麼改變?”你的目標是幫助他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樣下次他就能做得更好。”

按下倒帶鍵:如果可能,給孩子第二次機會。解釋她做錯了什麼,提醒她你想看到的行為。當她做對的時候,要感謝她。

使用合乎邏輯的結果:或者稱為因果關係,這些應該與你孩子的行為直接相關。如果你8歲的孩子因為早上起床困難而上學遲到,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早點上床睡覺,而不是取消她看電視的權利。最好的結果是你的孩子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我的最大感受是:給孩子立規矩,要管用,要做到兩點。

第一,規矩一定要有正式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父母心情好時就隨意說話不算話。

第二,父母本身要有威嚴,要以身作則。

比如,你教育孩子,說孩子在做作業時要專心不能看電視等。那你父母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是不是會玩手機?我是一名寫作者,我就會讓我的女兒看到,只要在寫作,媽媽就會在電腦前端坐,很專心一直到文章寫完。孩子是有觀察力的。家長的行為,是表率,也是標尺。家長做到了,再對孩子提出來,孩子會主動遵守。

以上,供參考。


小公主變形計


巧了,最近剛給孩子立完家規,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效果!

首先我們要明確立家規,絕對不能只給孩子一個人立,既然是家規,應當是家庭全體成員都要遵守的規則,每一個人在上面都能找到自己對應的條款。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去執行,孩子才覺得他與大人是平等的。

其次,我們在立家規的時候一定不要立得條件過於苛刻或過於高,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撒嬌耍賴空間。比如我家的孩子,總是不喜歡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自己吃飯。我就給他規定的沒週一三五必須自己穿衣服,二四六必須自己吃飯。但是除此之外的時間是可以依賴家長的,家長可以幫忙,當然,如果自己仍然做可以加分。

然後還要給家長立一些規矩,比如全家人都不得打人罵人,早上必須說早上好,如果某一個家長有一些不好的習慣,也可以寫上去,比如爸爸回家不得玩手機,當然除了正常工作之外。這樣孩子會特別有動力,因為他會覺得除了約束自己,他還有一定的權利,可以管理別人,所以孩子才有興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當然立了家規一定要有動力去執行下去,否則也是一紙空文,所以一定要給孩子事先說好,如果他能夠一週完全按照家規的規定執行,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可以使實物的獎品,也可以是一些精神的獎勵,還可以是自己做的一些小獎狀,我們就是可以一張特權卡。

有了這張卡,可以實現自己的一個小願望。或者可以兌換一天不按照家規的規定執行,比如J週一應當自己穿衣服,但是如果他這天不想穿,就可以用特權卡來兌換成讓家長穿。

總之立家規的目的,一定不是完全的約束管理孩子,而是能夠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來學習自理能力,或者學習知識,而不是要孩子,被動的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會產生厭倦,一碰到這樣的事情就會不願意做。

其實孩子都很聰明,很多事情學一兩次也就會了,我認為只要他掌握了這個能力,適當的撒撒嬌,不願意做也是可以的,沒有必要天天都要讓他向大人一樣按規矩辦事!當然像一些打人罵人,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是必須要認真執行的喲!否則一定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家長犯錯也應當受到同等處罰!

大家趕緊也去試試吧,一定會管用的!


任律師工作室


規矩是需要從小養成的,不是說,6歲前沒訂過規矩,現在忽然開始定規矩,就要求孩子可以聽話的,給孩子立規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引導孩子成長的 過程。

當孩子小的時候,孩子的小姨想抱著他時,他不給抱,還哭,媽媽看見孩子哭了,就假裝打外婆,來給孩子出氣。孩子大一點後,還是不給抱,還要出手打人,這種背景下,媽媽給孩子立規矩,孩子是不會聽的,因為從小他就是這麼過來的,這就需要孩子適應一段時間,接受新的東西。

給孩子立規矩最好從出生後就開始。

1、孩子剛出生後,很多媽媽在老人的引導下,認為孩子哭了就是餓了,就要餵奶,不管是剛吃過,還是吃過一會,只要哭了,檢查下不是尿了,就給孩子餵奶,這樣就會給孩子形成吃零嘴的習慣,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立規矩,兩個小時喂一次,期間不要喂,這樣孩子的吃飯就規矩了,長大後吃零食的習慣就基本不會存在。

2、有的孩子白天睡的多,晚上會熬到11點多才睡,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的作息時間規律,而不是任由孩子,什麼時候想睡了什麼時候睡。

生活中的習慣,都是從小時候,一點一點積累的,當孩子不聽話時,你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了。


子謙媽媽育兒經



很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時像天使一樣可愛,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可千萬不要是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時候,孩子總是會用行動問問你“意不意外,驚不驚喜”,比如公共場合哭著鬧著要買玩具,在家裡拖拖拉拉不吃飯,拿起手機玩個沒完……這時候大人們會自然而然的說,這孩子真沒規矩,自然也想用規矩來管教孩子。


規矩看上去是乖孩子的行為準則,但要規矩管用,不僅要達理,也要通情。


1.首先,要打破給孩子立規矩的刻板印象,規則是一個環境下對大家的共同約束,爸爸媽媽在立規矩時,要用家庭成員的視角平等對話。對於某條規則一定要共同適用,例如吃飯時不玩手機,父母也一定要共同遵守。


2.其次,立規矩的描述很重要,任何人都不喜歡被限制,我們要說“做到什麼”,而不是說“不做什麼”,例如“遇到矛盾時,家人之間要平心靜氣的溝通”而不是“遇到矛盾時,不能大喊大叫”。負向的描述,只會知道不做什麼,而不知道要做什麼,規則的制定並沒有給孩子正向的引導,規則只會讓孩子產生厭惡的情緒,與父母對立。而正向引導行為的規則,會讓孩子在遵循規則的過程中得到指引,且在不斷的遵守過程中得到成就感,逐漸會內化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


3.最後,制定的規則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商量並非僅僅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父母去判斷孩子是否能夠遵守,符合孩子的能力或者個人特點。只有孩子力所能及的規則,才能夠幫助孩子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父母和孩子自己都喜歡的樣子。


父母切記,規則絕不是幫助你讓孩子變乖的緊箍咒。而是幫助你的孩子有生活的目標,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並且因為遵守規則而自我激勵,在“我能行”的回聲中健康成長的教養幫手。



超級育兒師蘭海


家長給孩子下命令,孩子完全不聽或者對著幹,這事太正常了。推薦一本〈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牴觸〉,就是專門講這個話題了。

大多數情況孩子不聽話都是有具體原因的,這裡有套方法能讓你的孩子遵守你和他這間的約定:

書中一共講了9條規則,但基本上使用前六條就足夠用了,效果非常好,建議家長嘗試一下。


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項:

通過這條規則就能讓孩子聽話,但在使用規則之前

  • 你每一兩週只需嘗試一條法則。這樣,你和孩子才能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這條法則。

  • 1-6條的順序是精心設置的,它們能幫助你逐漸熟悉這些育兒方法。所以,請不要隨意打亂順序

  • 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你應該允許甚至歡迎孩子能對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質疑,而不應該把這看做是對家長權威的挑戰。


好用的定規矩法則


法則1:面對面說話,小傢伙才聽你的

計劃開始第一週,你需要學習兩點:

1.如何跟孩子定規矩;

2.如果孩子遵守規矩,你該怎麼做。

開始時,你可以給孩子定一些他通常難遵守的規矩。這些規矩應該簡單、具體、直接,如“把玩具收起來”、“去洗洗手”或“把電視關掉”等。不要用“把房間收拾一下”、“寫作業”等需要多個動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跟孩子定的規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個要點:提醒孩子看著你、告訴孩子怎麼做(要有眼神交流、口氣堅定)、站在旁邊看結果,給孩子施加壓力。

如果孩子確實照你說的做了,你一定要當場誇誇他。


法則2:給予恰當後果,孩子就會乖乖聽話


第1步:遵守定規矩法則1。

如果你遵從第1條法則的要訣,將你定的規矩說了一遍,而孩子卻沒聽,那你可以再說一遍,不過一定要在靜靜地盯著孩子約15秒後才可以。15秒似乎很長,但這段沉默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或許都用不著你再說一遍你的要求了。

第2步:重複上一步。

如果你給了孩子15秒,孩子還是不聽話,那你可以按法則1再說一遍:再次保持眼神交流,嚴肅地說“我剛剛說……”然後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約15秒鐘。基本上就是重複上一步,但這一次你要稍稍大聲一點(不可大吼大叫!)說出你的要求,這能讓孩子感覺到你是認真的,而且你會一直等到他按你的要求做。

這樣,你只要重複一次,就可以擺脫第一輪的惡性循環,也擺脫了越發生氣的過程。事情的結果反而會由於你的冷靜、理智而發生重大轉變。

如果孩子還不聽,那你就可以給孩子發出“警告”或“最後通牒”了。

可以使用這些後果:

  • 沒收玩具一天或幾天;

  • 今天不許再看電視;

  • 今天不許再玩電子遊戲;

  • 提前半小時上床睡覺;

  • 今天不能吃零食。

  • 面壁思過



如果你已經開始實施懲罰,比如,你已經把孩子抱到牆角了,孩子說“我錯了,我現在就去把電視關掉”,但你也不能放他去,你要告訴他:“現在已經晚了。但下一次,要乖乖照我說的做。”說完,你要繼續執行已定的懲罰,不能心軟。

法則3:小傢伙越鬧越兇?就讓他獨自冷靜幾分鐘

面壁思過是一種有效的小懲罰

1.告訴孩子停下來。

● 告訴孩子停止他的行為。

● 切莫大吼大叫,但要聲音洪亮,使孩子能夠聽清你說話,並把注意力轉移到你身上。

● 儘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約15秒。

2.給予後果。

● 告訴孩子,如果他還鬧個不停,他就要接受面壁思過的懲罰。

● 語氣嚴肅,並儘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約15秒。

3.將孩子放在面壁思過地點。

● 儘量讓孩子自己去面壁思過地點。

● 如有必要,可強行將他帶去。

● 語氣嚴肅地對他說:“不許鬧!沒我允許,不能離開。”

● 如有必要,抓住孩子的手,讓孩子不能打你。

● 如果孩子跑開,你要重新把他帶回來,重複以上的話。

● 一旦他安靜點了,你就開始計時,但萬萬不可告訴孩子你要讓他待多久。最低處罰:5歲以下,均為兩分鐘;5歲以上,遵循“幾歲幾分鐘”的原則。

4.結束後,引導孩子反思。

● 走到面壁思過地點問孩子:“知道我為什麼把你放在這兒嗎?”

● 不要激怒孩子;不可大聲訓斥或沒完沒了地說教。只需讓他明白自己為什麼被要求面壁思過。

● 如果孩子還小,你可以直接告訴他為什麼要面壁思過。

● 告誡孩子:“你以後再這樣鬧,我還會讓你面壁思過。”

● 讓他回到先前的活動中去。(非常重要)

針對攻擊行為,略過第1、2步,直接把孩子帶到面壁思過地點就行。

法則4:列個任務單,輕鬆培養孩子的自覺力


用至少兩週的時間來實踐這項計劃:準備好積點(或貼紙)——列出清單——實施計劃。每當孩子完成了某項任務,你就要立刻給他積點;每當孩子換取一項特權或獎勵,你就要當場收回相應的積點。即時發放或收回積點,是“約法三章”計劃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下面是一份“約法三章”的範例:

任務:

按時起床 2積點

自己穿衣、穿鞋 1積點

穿戴完畢才走出自己的房間 1積點

早晨7:15之前吃早餐 1積點

7:40之前出門上學 2積點

收拾床鋪 2積點

飯前自覺洗手 1積點

早起後及睡覺前刷牙 2積點

獎勵:

看電視(一次30分鐘) 1積點

玩電子遊戲(一次15分鐘) 1積點

出去玩(1個小時) 1積點

晚起15分鐘 1積點

抽獎袋 9積點

執行計劃要堅決,孩子才能配合你

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後果——表現好就獎勵,做錯事就懲罰。


法則5:7個學習小妙招

妙招1:做作業的環境要減少干擾

妙招2:做作業的時間因人而異

妙招3:與老師共同製作檢核單,作業情況一目瞭然

妙招4:寫作業前的規矩——準備好材料

妙招5:寫作業時的規矩——監督而不過分干預

妙招6:寫完作業後的規矩——換取特權要有度

妙招7:輔導作業的規矩——適當引導,但不要過度幫助

法則6:給任務單添點新花樣,才經得住孩子的軟磨硬泡


擴充任務單:

● 補充不常發生的家務(兌換過程一定要有明確規定)。

● 加進臨時家務(一定要提前說清楚做這項家務能賺多少積點)。

● 開始合併有關聯的家務,不過條件是:在過去一週內,單獨命令這些事務時,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候會服從。

“說一遍就搞定”:

● 添加“說一遍就搞定”的方案。用到這種方法時,每次都要提醒孩子這一點。

修訂獎勵和特權

● 擴展每日特權清單。

● 擴充清單,納入更多細小的特權,如:允許在朋友家過夜。

● 允許孩子在某段時間內賺取更多積點,換取一份更大的獎勵(如一本書)。

● 如果孩子攢了很多積點,卻很少兌換,也不要擔心。如有必要,你可以限制孩子玩玩具,直到他又開始賺積點。或者,偶爾用一下“週末積點清零”活動吧!

● 確保孩子只能通過積點來兌換特權,其他途徑一律不行。家長一定要經得起孩子的“軟磨硬泡”。

扣除積點:

● 針對孩子某些不當行為,你可以用積點扣除的方法。先針對一種不當行為,然後再糾正另一種不當行為。這種行為一定是你當場發現,而不是依據其他人(如兄弟姐妹們或保姆)的報告。要絕對明確、清楚地規定何種行為應受處罰,以及每次該扣除多少積點。

● 不管什麼時候,扣除積點這一懲罰一次只能針對一種行為。


戰隼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規則是孩子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基礎,它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做事的界限,內心獲得安全感。

一個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做事界限,才知道該如何自律,也才能對他的情緒、行為及態度負責。

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在夥伴中是不受歡迎的,在外人看來就是教養缺失的“熊孩子”。

成人世界需要遵守的規矩很多,挫折也不少,如果孩子不能在小的時候就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守規矩,長大後在成人世界就會屢屢受挫。

很多家長為孩子的沒規矩感到苦惱:吃飯用手抓、說話沒大沒小、見人不問好、公眾場合大聲喧譁、沉迷電子產品。

給孩子立規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難事,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沒規矩,而是大人的所作所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言行習慣。

1.

很多父母 , 一邊教孩子守規矩,一邊破壞規矩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觀察和模仿能力越來越強,並且也會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家長的行為就是他們的參照物,所以孩子大了以後,爸媽的教育功力就更體現在自身言行上。

可是很多家長,嘴上教育孩子要有規矩,自己的言行卻在打破規矩,給孩子帶來了特別不好的影響。

比如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女教師高鐵攔車事件,為人師表,帶著女兒,自己不遵守時間規則,還要千方百計地用身體堵高鐵門,用腳攔門,耽誤了一車旅客的時間,甚至有可能造成後續列車延誤,引發一系列安全事故。

當著女兒面,這位媽媽上演了一出醜態百出的鬧劇,不知以後該怎樣教育孩子遵守規則?作為家長的威信和說服力勢必會大打折扣。

還有那個在老虎園下車的人,驚險保命後,不知要如何跟孩子解釋自己的行為?

父母對規則的破壞,會造成孩子對規則的漠視

潛移默化中,悄悄影響了孩子對規矩的敬畏之心,導致他時不時就會抱著僥倖心理,做出種種不合規矩的事。

2. 很多父母,總是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

給孩子立規矩,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父母常常苦惱怎麼說孩子都不聽。這個時候你是否反省過自己的表現?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早睡早起,可是自己卻打遊戲追劇熬到半夜;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則,自己卻帶著孩子過馬路時闖紅燈,當孩子疑惑不解時,他們總是有一大堆理由來巧妙掩飾:

“爸爸看手機是因為工作需要”,孩子發現原來爸爸是做遊戲工作的;

“媽媽闖紅燈是因為要遲到了,沒辦法”,孩子瞭解到原來賴床也沒關係,快遲到了就不管紅綠燈直接過馬路就行。

失敗的父母,總是擅長給自己找藉口,可是謊言永遠是經不起考驗的,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的東西卻影響他一輩子。

家長在教孩子規矩的過程中,要多一點對規矩真誠的遵守和維護,少一點自作聰明的遮掩。

3.

給孩子立規矩,父母要承擔榜樣作用

對孩子來說,一些原則性的規矩,一定要嚴肅地教給他們,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絕對不可以的!

比如:帶電插座不能碰;煤氣開關不能動;開水要小心;絕對不可以玩火;在大街上不可以到處亂跑,等等。

而對於有些規矩,單一的說教不見得會有很大的效果,

應該在父母的“身教”中引導和培養。

家長平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及家庭的生活規律,孩子自然就容易學會。比如:文明就餐、尊重長輩、早睡早起、不爭搶別人的玩具、守時等等。

身為父母永遠不要漠視規則,破壞規則。

只有父母樹立好榜樣,孩子才可一直保持對規矩的敬畏之心,從而內化成自身的行為習慣,依靠自覺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管教來習得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嚴厲的管教只能維持一時,真正的長久之計是從父母自身做起,遵守規矩,維護好規矩,那麼,在這一堂課中做父母的使命就達到了。


錢志亮工作室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不管說什麼都不聽,就是沒有給孩子建立規矩,或者,給孩子立規矩了,不管用。那麼,怎樣給孩子立規矩管用呢?

一,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的習慣在幼兒時期是最容易養成的,年齡越大就越難改變孩子。

規矩也是一樣,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立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守規矩的習慣。

二,給孩子立的規矩大人也要遵守

比如我們有些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家長不允許孩子大吼大叫,卻總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正所謂以身作則,父母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重視。

三,規矩要簡單易行,合情合理

給孩子立的規矩如果太複雜,孩子可能理解都理解不了,更別說去執行了。比如有些家長聽了某些專家的建議,要給孩子立規矩,於是,就把專家的話打印出來,拿給孩子,以後就照這個做啊。

規矩是要立,但是,孩子一定要能理解才行,家長切不可偷懶,隨意找一些專家的話塞給孩子,讓孩子去做吧。家長要一條一條的自己先理解了,然後,跟孩子一起把每條都搞懂,讓孩子徹底理解。

當然規矩也要合情合理,如果不合理,孩子長大一點理解了就會反抗的。

四,立了規矩要執行

規矩立起來以後,關鍵在於執行,只有執行了才能說是規矩。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訂立規矩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可是真的到要執行規矩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因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處罰孩子,最後不了了之。

規矩立起來,就一定要嚴格執行,久而久之孩子才會養成習慣,來遵守這些規矩


總結一下,規矩要從小給孩子立起來,跟孩子一起協商,做到共商;規矩要合情合理;父母要和孩子一樣去遵守規矩;定好了規矩要嚴格執行。按照以上去做規矩才管用。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9歲,一個3歲,孩子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快樂育兒


雖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孩子從認識理解規矩,到能夠控制自己去“循規蹈矩”,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媽媽爸爸給孩子立規矩切忌過早、過多、過嚴、過濫,否則一定過猶不及。



要想讓規矩適度並管用,需要注意幾個原則: 1、 不早也不晚。要求得太早孩子可能難以理解,或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要求得太晚可能孩子已經養成了“散漫”的行為習慣;比如要求不到兩歲的寶寶安靜老實地坐著專心吃飯就太早,三歲了才開始要求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就明顯晚了。

2、 具體不空泛。

小孩子認知能力有一定的侷限,具體明確的規矩比較容易理解和執行,空洞抽象的規則就很難落實;比如吃飯之前先洗手就挺清楚,你一定要講衛生就很含糊。



3、 環境加示範。孩子學習和習慣於遵守規則既需要模仿練習,也需要環境支持,比如要求遊戲之後把玩具收拾好,就需要準備個專用的玩具箱並放在明顯的固定位置,起初每次遊戲之後媽媽爸爸都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乾淨,直到孩子養成習慣。



4、 把控要適度。雖然執行規矩的過程少不了必要的獎勵和懲戒,但不能過於機械地要求寶寶一味遵守,比如講完一個故事就要關燈睡覺,這一天媽媽剛出差回來,孩子特別興奮且想跟媽媽多親熱一會兒,那就可以多講兩段或小聊一陣再要求孩子睡,然後第二天再恢復到原來的標準。

總之規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凡遇孩子頻頻不守規矩的時候,媽媽爸爸先要反思規矩本身是否合適,以及引導和管控孩子的方法是否合理,

套用一句常用語:沒有不守規矩的孩子,只有不適合孩子的規矩,很多時候情況還真就是如此。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首先,規矩不要單獨定給孩子,而應該是針對家庭裡所有的人。


我們制定規矩的目的是讓孩子擁有規則意識,而不是有針對性的整治孩子。比如,看電視,規定好收看時間,所有的人都遵守。一方面孩子會有樣學樣,自然的學會遵守規則,另一方面也不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便於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行為模式。

其次,規矩最好是在跟孩子溝通的前提下確定的。


定規矩的時候一定不要家長單方面規定,而是應該和孩子溝通商量。比如看電視的時間,就可以問你覺得看多長時間合適,什麼時間看合適?只要孩子說的不太過分我們就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對自己定的規則更願意接受,而且一旦孩子不按規則執行,家長處罰起來孩子也更心服口服。

第三,規矩執行之初一定要令行禁止。


好多家長規矩定的挺好,但是就是執行起來不夠果決,孩子一哭或者一懇求,就心軟,然後就通融一下。殊不知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幾次下來規矩就會形同虛設。所以第一次一定要令行禁止,怎麼約定就怎麼執行絕不能含糊!

家教微管家是一個專門諮詢青少年成長問題的平臺,歡迎有需要的朋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