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即使你沒聽過李俊這個名字,那你也一定聽說過這個病毒:2006年年底,一隻憨態可掬的熊貓席捲整個中國互聯網,甚至波及到南亞,俄羅斯等國家。通過U盤和局域網傳播,計算機被感染後,所有文件圖標都會被換成一隻熊貓捧香的圖案,無法正常打開,中毒電腦還會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盤中數據文件被破壞等現象。沒錯,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熊貓燒香"病毒,而李俊,就是它的原作者。

“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和人們印象不同的是,這位公認的"毒王"在當時並沒有多高學歷,甚至未曾系統的學習過計算機技術,只是水泥廠自辦學校的一名技校生,學的是水泥專業。

在這裡能學到的知識少之又少,再加上李俊對這個專業本身沒有多少興趣,也就成天泡在網吧裡,甚至給自己找了一個網管的兼職。不過和那些在網吧玩遊戲,聊QQ的人不同的是,李俊在網吧卻研究起了程序編寫,網絡安全維護等晦澀難懂的知識。

“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最後所有來網吧上網的人都知道網管是個深藏不露的"掃地僧",電腦出了點小毛病,中了病毒之類,李俊揮揮手就解決了,在不懂的人看來格外厲害,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他。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李俊的虛榮之心日漸增長。他不滿當網管的那一點點薪水了,開始把眼光放在了互聯網的"黑生意"上。當時網絡黑市中,各種盜號木馬,蠕蟲病毒等軟件都是搶手貨,在控制電腦之後能夠竊取銀行賬戶,遊戲密碼等具有價值的東西,危害極大。

自2003年開始,李俊就開始從事各種病毒軟件的編寫。2006年,他將一個名為"尼姆亞"的病毒改編,以"武漢男生"作為名稱放在網上售賣——是的,當時它還不叫熊貓燒香這個名字,由於後來的廣泛傳播和標誌性的熊貓圖案,人們才開始叫它熊貓燒香。

本來以為只是普通的蠕蟲病毒,可沒想到熊貓燒香卻有如此強的攻擊性和傳播性,短短兩個月席捲近百萬臺計算機,誕生80多個變種,李俊本人也非法獲利十萬餘元。在06年這已經是個不小的數字,倘若不是公安機關出手迅速,恐怕得利還遠遠不止這些。

但爆炸級別的傳播也迅速引起了公安部門高度重視。2007年1月7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發出"熊貓燒香"的緊急預警。1月31日下午,各路專家齊聚省公安廳,對"熊貓燒香案"進行"會診",同時成立聯合工作專班。僅幾天後的2月3日,回出租屋取東西準備潛逃的李俊被當場抓獲,隨後將其同夥雷磊抓獲歸案。同年9月24日,李俊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在此期間於監獄編寫了熊貓燒香專殺工具,人人"聞貓色變"的熊貓燒香病毒及其變種也被遏制住了傳播,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總的來說,雖然從專業視角審視,熊貓燒香病毒技術並不算高明,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是當時人們落後的防病毒觀念所致,但熊貓燒香帶來引發的意義和思考與它造成的破壞同樣重要。

這是中國首次傳播廣泛,造成極大破壞的計算機病毒,給所有的殺毒廠商都敲響了警鐘:當時殺毒軟件處理病毒都採取病毒庫方式,只能對庫內病毒做出處理,對新式病毒毫無辦法。是熊貓燒香提醒了大家,如果不改良病毒檢測手法,那麼熊貓燒香的事故只會再次上演。

而大眾經此一役也明白了殺毒軟件的重要性,這也是後來奇虎免費殺軟火爆的伏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在2017年席捲全球的比特幣病毒中,中國除了小部分中槍外,沒有發生大面積網絡癱瘓的根本原因吧。

2013年,李俊因非法設立網絡賭場再次被捕。回首李俊的故事,小編只能感嘆,即使是有能力之人,也要遵紀守法,旁門左道,只會讓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