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女兒國指的是什麼地方?

小土豆加油


女兒國是《西遊記》裡面十分特別的一段,《西遊記》本是描述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降妖除魔的神話故事,卻來了這麼一段兒女情長,女王愛高僧的愛情故事,吳承恩在“西遊記”第54回對這一段也是濃墨重彩,大手筆描寫。


那麼《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到底在那裡呢?


實際上在雲南瀘沽湖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全球唯一、亙古獨存、淳樸獨特的種種奇風異俗而著稱於世,世居湖畔的數萬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裡,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被稱為“東方神秘的女兒國”。


可這個地方與《西遊記》中唐僧的取經路線有較大的出入,唐僧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過吐魯番火焰山到新疆,先到女兒國,再到火焰山,那就只能在甘肅、新疆這一帶。


有的說在甘肅的武威,古稱西涼國或西涼女兒國,可西涼國是東晉十六國之一,和女兒國也沒有關係。

還有人說女兒國在新疆的庫車,庫車古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庫車縣城東北23公里處,蘇巴什故城就坐落於此,庫車河穿山而過,將故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庫車河過去就叫“子母河”,旁邊有個維吾爾村莊,據說就是“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所在地。


所謂的女兒國就是陰盛陽衰,並非純女人,只不過女的比男的多,女的主政做官當“老爺”,男的種田打仗做雜役,受苦的命。


女兒國就是個傳說,如同世外桃源,是每個男人夢想的地方,是吳承恩老爺子忙裡偷閒來吊我們老少爺們的味口,開心一樂就好。


遺產君


類似於女兒國這樣國民盡是女性的國家,不僅西遊記裡有記載,在很多其他書籍裡,也都有不同的涉獵。

西遊記的女兒國在什麼地方呢?根據西遊記的描述,西梁女國挨著通天河,通天河是取經路的中心,距離靈山五萬四千裡。

如果從現實地圖上看的話,大概就在天山腳下,吐魯番附近吧。事實上,在西域的確出現過一個名叫西女國的國家。

唉!管他真真假假,史書上既然記載了,也權當是有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男性都去哪裡了呢?

對於這樣的疑問,僅從現實出發,是很難自圓其說的;反之,只考慮神話傳說,又讓人覺得不可信。那麼神話裡是如何說的呢?

簡狄有吞,姜嫄有履。女子之國,浴於黃水;乃娠乃字,生男則死

這句話出自《山海經圖贊》,是對山海經裡女子國的具體描述。山海經又是如何描繪女子國呢?女子國居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

簡而言之就是,在巫咸國北邊有個國家,裡面盡是女子。這個國家的國民想要生孩子,不靠男人,而是憑藉國家四周的一條名叫黃水的河。

如果這些女人想要孩子,就去河裡洗澡。洗完澡之後,很快就會懷上孩子。因為不知道男女,所以都必須生下來。

大概有一半的概率,生下來的是男孩。這些男孩當時雖然可以活下來,但是當他們三歲的時候,就會死去。

由此,這個國家便沒男性了,因為他們在三歲的時候死光了。

把歷史與神話結合在一起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與西遊記的作者不謀而合了。看來我們的思路是對的,女兒國就在天山腳下,而他的原型就在山海經。


祗樹


西遊記中描述的女兒國,曾是無數的觀眾心中的理想樂園,這個國家的人都是女性,那個痴情的女兒國國王,那首情意綿綿的《女兒情》,都給無數的觀眾深刻的映像。女兒國沒有男性,當女子長到20歲時,就去喝子母河的水,三天之後就可以生下女兒,女兒國便是因此來繁衍生息。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
  《西遊記》第五十三回就寫到唐僧師徒路過女兒國時,唐僧和豬八戒因口渴喝了子母河的水,隨後肚子就疼起來,一打聽才知道是懷孕了,連聲叫命苦。後來在一老婆婆的指引下找到了解陽山聚仙庵有一眼落胎泉,才得以化解。在第五十四回更是講到了女兒國王準備安排唐僧三個徒弟西行取經,留下唐僧和自己成婚,並打算把王位讓予唐僧自己做王后。唐僧師徒為了騙取通關文牒,答應了女王請求,最後假借送徒弟們出城,拋下了女王。看到女兒國國王拉住唐僧的衣袖叫道∶“御弟哥哥,喜酒都吃過了,怎麼又變卦了!”這裡時,不知道多少多情的漢子會表示很心碎。
  那麼吳承恩筆下的女兒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難道真的只是天馬行空虛構出來的?其實不然,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其歷史原型就是西梁女國和東女國,據史學家研究考證,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兩個以女性為中心的女權國家,西部的稱西女國,東部的稱東女國,東女國在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東接吐魯國,北接于闐國,西接三波訶國”。也就是說這個國家以女性為王,女王掌握國家政權,女王的丈夫也稱王,但只是名義上的,並不過問政事。這個國家的男子只管耕地和打仗,這個國家東接吐番國,北面是于闐,西接三波訶國。實際上真實的女兒國並非都是女性,而是由女性掌權,百姓家裡也是女性當家做主,說白了所謂女兒國,只不過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留特徵而已,也就是說史書中的東女國是一直繼承著母系氏社會的傳統,女人當家,男人耕種。
  在今天的瀘沽湖的扎壩地區則是中心,當地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的風俗特徵,實行的也是走婚制。所謂走婚制,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男性和女性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生活,有意相好的男女雙方由男子去女方家過夜,第二天回到自己家中,雙方並不是對方的家庭成員,剩下的孩子跟母親住一起,由母親、舅舅和姨母等撫養,並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夫妻、父子關係,又或者說這些地區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沒有父親這樣的概念。當男女雙方感情不和的時候,隨時可以解除關係。這種男女雙方建立的走婚關係,叫做“甲依”。
  關於女兒國的記載,實際上在唐朝之前的古籍中就有記載了,《山海經·海外西經》 曰:“女子國在巫咸北, 兩女子居,水周之”;古書中還記載了女國在扶桑(今日本)以東;《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又說海中有女人國, 無男人。 或傳其國有神井, 窺之則生子云”;《梁書· 卷五十四》對女國更是有過比較詳細的描述“扶桑東千餘里有女國, 容貌端正, 色甚潔白, 身體有毛, 髮長委地。 至二、三月, 競入水則任娠, 六七月產子。 女人胸前無乳, 項後生毛, 根白, 毛中有汁, 以乳子, 一百日能行, 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 偏畏丈夫。食鹹草如禽獸。鹹草葉似邪蒿, 而氣香味鹹。”
  所以所謂的女兒國,實際上就是由女人主宰 的一種社會形態,她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母系氏族社會特徵,也是一種比較淳樸古老的社會機制。由於其地理位置偏僻閉塞,社會生產的嚴重落後,其部落民族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得以延續下來。

愛爾蘭的旋律


在《西遊記》中,唐僧路過西梁女國時,與女兒國的國王發生了一段故事……近日,有網友提問:這裡的女兒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1、史書記載最早的女兒國位於現日本列島

女兒國無疑是母系社會的遺存,在古書中關於女兒國的記載有很多。《山海經》記載:“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女子國位於巫咸國北面,兩名女子住著,水系環繞。還有說法是她們住在一道門的中間。

上述記載令人生疑:難道所謂的女子國只有兩個女人?四周環水,看來是個島國。卻為什麼住在“一道門的中間”?這道門是指山體嗎?是指實物的大門……讀後讓人如墜雲霧,不明所以。但是《後漢書》的一段記載也許可以做出解釋——

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為玄菟郡。至光武為沃沮侯……其耆者言“海中有女國,無男人。或傳其國有神井,窺之輒生子云”。這裡說朝鮮海外有女國,沒有男人,國內有口神井,女人看後就可以懷孕生子。

不指望男人,看一眼神井就懷孕生子,這個故事裡含有太多神秘的色彩。故事的可信度雖然因為傳播中出現偏差,但通過記載大體推測出,史書中最早記載的這個女兒國位於現在的日本列島。

對此,《梁書》的一段記載提供了佐證:扶桑國的東面1000餘里處有個女國,女子國的人們容端貌正,膚色潔白,頭髮很長可拖到地上。國內有神河,每年二三月女子跳入水中,入水後會懷孕生子。女人無乳,脖後有毛,毛根白色,內有水汁,可哺育孩子,孩子出生100天會走路,三四歲成年。女子見到外人會避開,特別害怕男人。她們如同禽獸吃一種鹹草。這種鹹草類似於中國的邪蒿草,味香也很鹹。

2、《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女兒國原型是東女國

眾所周知,《西遊記》取自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唐玄奘留存於世的《大唐西域記》則記錄了他歷經印度、西域途中的所見所聞。因此,《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源出《大唐西域記》。

在《大唐西域記》卷四中確實有女兒國的記載:東西長,南北狹,即東女國也。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土宜宿麥,多畜羊馬。氣候寒烈,人性躁暴……

目前,世人多認為這裡所說的“女國”,就是被學界認為的“東女國”。據《隋書》記載,女兒國位於蔥嶺以南,國家以女子為王,女王姓蘇毗,字末羯。女王的丈夫叫金聚,不問政事。國內的男子已征戰衛國為主要任務。

女兒國建在山上,城池方圓五六里,有萬餘家人口。王府在9層高的樓上,內有侍女數百人,每5日上朝一次。還有個小女王,與女王共執國事。這個國家有貴女輕男的傳統,男女都在臉上塗上彩色,一天裡顏色數色變化。

女兒國的人都披散著頭髮,用獸皮製鞋,稅收很重。氣候嚴寒,人們以打獵為生。境內盛產硃砂、麝香、犛牛、駿馬,特產是鹽,通過向天竺國販鹽,國家獲利很豐。也曾和天竺、党項發生過戰爭。

如果女王死了,國人會用重金,尋找族人中的賢女兩名,一人為女王,一人為小王。女兒國的貴族死後,要剝下皮來,把金屑和骨肉混合起來,放在瓶子裡埋了。一年後再把皮放在鐵製容器裡埋了。

女兒國信奉阿修羅神,還信奉樹神,每年用人或用獼猴祭祀。祭祀儀式完畢,人們進山求福,會捉如同野雞的鳥來,在掌中剖腹察看,內有粟米則意味著是豐年,內有沙石則意味著是災年,當地人稱“鳥卜”。隋開皇六年,曾派使者來朝貢,後來沒有再來過。

3、《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女兒國位於何處

這個東女國位於何處呢?《唐書》載,東女國本是屬於西羌的一個部落,因為西海中有個女兒國,所以稱其為東女國。其國東與茂州相接,東南與雅州相連,中間還隔著羅女蠻、白狼夷等。

隋唐時的茂州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四川北川、汶川、茂汶羌族自治縣等地,治所在如今的汶川。而雅州就上如今的四川雅安,位於四川盆地的西邊,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

通過上述記載,基本可以判斷出《西遊記》中所描述的女兒國,正是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西北端,大體是指現在的新疆境內。

《西遊記》裡,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故事,也是一出愛情故事。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視頻看一下,體會一下女兒國的風情吧。


指動濟南


《西遊記》裡女兒國一段實在是十分特別的一段,有道是:取經路上多險艱,靈徒相護卻等閒。雖是紅塵歡喜事,卻比神妖更難纏。女兒國有《西遊記》小說裡和現實中兩個概念,這裡分別來說。

唐僧才剛到女兒國,就遇到一件大麻煩事,就是喝了子母河的水,要生孩子了,出家人戒都不能破,何況是世俗女子生孩之事,唐僧也算倒黴。後來又被女兒國國王看中,那女王生的婀娜多姿,卻是人間絕色,唐僧雖然未曾動心,生理反應還是有的,因此嚇個戰戰兢兢。

若是面對那無主妖怪,孫悟空儘管打殺就好,要是上頭靈寵、星官作怪,也儘可請上頭人收服。偏偏這女兒國國王是人間尤物,打不得抓不得,孫悟空縱使本領通天,也不能對女兒國國王如何,這次的磨難只能是唐僧一個人面對,所以對唐僧來說,論起驚險程度,不比遇到妖怪來得低。

很多人看了《西遊記》,特別是男人,都會對女兒國印象深刻,甚至心馳神往。但是要細看《西遊記》原文,那就不會那麼想了。原來唐僧師徒喝了那河水,遇到一婆婆,那婆婆說幸虧是遇到到她家都是老人,要是遇到其他人家,年輕女子眾多,就硬要與之交合,如若不從,那便咬下一口肉來。婆婆說這話時,已經見識過孫悟空手段,相信這話必不是隨口胡言,以前一定發生過類似之事。想來那女兒國盡是女人,男子地位存在感就是零,見到零散男人,儘可當作是玩物或者傳宗接代工具。



這就奇怪了,一般來說,女子的戰力遠遠不如男人,一個盡是女兒的國度,如何可以自保。不過在西遊神話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西遊記》中,除了大唐之外,盡皆是小國,在西梁女國周邊,不過是一個車遲國一個祭賽國,中間所隔是些妖魔,他們在自己國土上盡得快活,也沒有什麼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所以不會巴巴跑過來攻打女兒國,因為得不償失。所以女兒國在這裡,可以獨處一地,盡得太平。


而現實裡的女兒國呢,也是有跡可循的。現在依然有一個母系社會的代表,摩梭族,居住在雲南一帶,他們有著走婚習俗,經女子同意後,男子可以到女子房中享一夜歡娛,天亮離開。在摩梭族,以母為尊,女人享有家族經濟撫育統治地位。

而在《舊唐書》和《隋書》都有記載,那時候確實存在一“女兒國”,這女兒國位於現今川藏交界的地方,跟《西遊記》裡女兒國不同,裡面並不全是女子,只不過女子當王,女人當政,女人地位高,男人不過是傳宗接代和幹活打仗的工具,地位十分低。這樣的存在雖然奇特,卻比《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更真實一些,因為甭管誰高誰低,有男有女種族才能延續,現實裡可沒有子母河的水可以喝了就生娃。《西遊記》女兒國的來歷多半是根據這段史料而來。不過估計吳承恩地理不怎麼樣,或者就是故意架空那段歷史,僅憑一點蛛絲馬跡憑空造出一個不一樣的女兒國。因為書裡先寫女兒國又到火焰山,按照今天的地理來看,就是先去南邊川藏交界,又到北邊新疆吐魯番,而他們目的地卻是南方的印度,這冤枉路走的有些繞啊。所以權當小說裡天馬行空的描寫就好了,不必特別較真兒地理歷史因素。

其實女兒國政權存在應該算是一個奇蹟,但是母系氏族卻是十分普遍的,按照現在一般的史學觀點來看,母系氏族是早於父系氏族普遍存在的。從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到新時期時代早期,像那些有名的山頂洞人,半坡,河姆渡等等,皆是母系氏族。一般解釋就是那時候和生產力生產工具皆不發達,女子從事採摘等所得要多於男人打撈捕獵所得,誰獲得的食物多誰就是老大。但是這個解釋想想也比較牽強,因為憑什麼男人只能打獵不能採摘呢,男人照樣也可以從事採摘活動,體力更強,所獲會更多。我覺得主要是那時候氏族發展,人口數量因素特別重要,女性可以直接生兒育女,所以享有更高的地位。而到後面,隨著人口的增加,男性在體力精力上面的優勢逐漸凸顯,開始參與到氏族的管理中來,逐步取代了女性的地位,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氏族之間摩擦不斷,戰鬥成了常態,男性的優勢進一步體現,最終,男性佔據了氏族的主導權,進入父系氏族,最後逐步產生政權、國家。

直到現代,我國摩梭族還保留了走婚制度,還有母系氏族殘存。而國家層面,有的國家女性地位之高,已經高於男性,典型代表就是瑞典。在瑞典,女子參政議政早不是稀奇事,據說女子議員比例已經過半。而我在瑞典留學的同學也告訴我瑞典女權十分厲害,有兩條印象深刻:一是外國男人娶瑞典女人可以獲籍,而外國女人嫁給瑞典男人卻享受不了這個福利;二是瑞典女子招樸不犯法,而男人“樸”卻犯法。女人地位之高,遠遠高於男人了,瑞典可以說是一個女兒國了。



一覽眾河小


曾寫過一篇文章討論《西遊記》中花果山的位置,今天我們再討論一下女兒國的位置。吳老爺子寫的《西遊記》雖然是神話,但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中都是能找到影子的。


關於女兒國,其實在我國古代歷朝史籍中都有記載,從最早的《山海經》到《元史》都有提到“女國”。這些女國都是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部落和小國家。《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原型就來源於此。

具體說,應該是一個叫東女國和一個叫西女國的國家。

為什麼會是這兩個國家呢?這個答案不是我們說的,是唐玄奘說的。


我們知道,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是以唐朝玄奘和尚到印度取經為原型,創造的神話小說。玄奘和尚當年西行後曾寫了一部《大唐西域記》,記錄他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在寫《西遊記》前吳承恩應當是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玄奘這部書的,尤其是取經路線的安排,基本上按照玄奘和尚實際走的路線來展開的。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遇到的女兒國,這個國家位於“大雪山中”,“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東接吐魯國,北接于闐國,西接三波訶國”。


因為旁邊還有個西女國,所以這個國家被稱為東女國。東女國以女人為王,雖然女王的丈夫也稱王但只是個擺設。男人只負責種田打仗,當官理政是女人的事。這跟《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有些像,但還是有男人。

玄奘還記錄了西女國,“皆是女人,略無男子,多諸貨”這就更像吳承恩筆下的女兒國了。不過,玄奘沒有記錄喝河水懷孕生育的事。


吳老爺子的靈感來自哪裡呢?來自《梁書》中的記載,這本書中說在扶桑以東有女國,這裡的女人每年二三月“競入水則任娠, 六七月產子”。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關於東女國西女國的記載,在《舊唐書》、《新唐書》中也有差不多的記載可以相互印證。

這下清楚了吧,女兒國並非吳承恩憑空編造出來的,只是綜合了多處描述整合出來的,這也是藝術創作最常用的方式。


最後,說說東女國西女國的位置吧,都在今天青藏高原地區,差不多在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其中瀘沽湖的扎壩地區則是中心。這似乎又與我們心目中的女兒國重疊了。


凡塵往事


女兒國 西天取經路上,唐僧師徒經受的苦難大多來自妖魔鬼怪,但有一處卻是美女的誘惑,這個地方就是讓唐僧備受考驗的女兒國。


《西遊記》中對西梁女國的描述是“陰世少陽,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女兒國就是古代母系社會,在四川丹巴、雲南瀘沽湖等地現仍有遺存。不過《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指的不是這兩處,因為唐僧的取經線路是從陝西出發,經甘肅進入新疆境內。

據考證,書中所提到的西梁女國位於現在的新疆庫車。庫車古代被稱為龜茲,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這裡水土好,是出美女的地方。傳說中的子母河就是現在的庫車河,當然喝河水就能懷孕只能是小說中的情節。


26度的微風


在民族大融合時,出現社會形態發展不平衡是很自然的,所謂女兒國就是女主外,男主內是象母系社會形態,並不是單純的只有女性,在西遊記及各種書籍中單純以女主外稱為女兒國是民俗叫法,小說來源於生活,但虛構一些也是情理之中!


淡然人生55




《西遊記》中說到了女兒國,是在第五十四回,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時路過一個“西涼女國”,在這個王國裡沒有男人,繁衍後代都是靠喝湖中的水而受孕。

在《西遊記》原著中這樣寫到:

第二天,他們來到女兒國皇城,只見街上全是女子,一見他們都紛紛圍上來看稀奇。八戒一急露出原來的面孔,嚇得女人們驚叫著跑開。 好不容易他們才走進驛館。一位女官問明他們的來歷後,就要安排他們住下。自己立即進宮向女王報告。女王聽說唐僧長得相貌堂堂,決定讓唐僧做國王,自己當王后,打發三個醜徒弟去取經。 女王讓太師作媒人,到驛館向唐僧求親。唐僧一口拒絕,悟空卻說∶“ 師父,女王既然有誠意,您就留下來吧!”一邊說一邊向師父使眼色。太師見唐僧低著頭不說話,以為他已經答應了,就告辭回宮報告女王去了。 唐僧埋怨悟空不該胡說八道,悟空說∶“嘿嘿!如果不答應這門親事,女王一定不肯換關文,所以只有用假親脫網的計策。”接著又細細解釋了一番。唐僧聽了恍然大悟,八戒、沙僧也不住的稱讚∶“好計策!好計策!” 不一會兒,女王坐著龍車,親自前來迎親。唐僧連忙帶著徒弟們出門迎接,女王扶著唐僧,拉他一起坐上龍車,要回宮舉行成親儀式。唐僧拉住悟空不放,悟空使個眼色說∶“請師父、師孃趕快回宮,給我和師弟倒換關文吧!” 龍車駛進了皇宮,女王滿臉笑容,扶著唐僧前去赴宴。機會難得,八戒放開肚皮吃了個痛快,吃飽喝足後,他又按悟空教他的大叫∶“如今娶的娶了,嫁的嫁了,取經的還得趕路,請女王快給我們換關文吧!” 女王立刻上殿,看過關文、蓋了大印,遞給悟空。悟空接過後,起身告別。唐僧對女王說∶“陛下,我想請您陪我送他們出城,再囑咐他們幾句,以表我這做師父的一點情意。”女王立刻傳令準備龍車,前去送行。 龍車出了西城門,唐僧走下龍車,回頭拱手說∶“陛下請回去吧,貧僧取經去了!”女王大驚,拉住唐僧的衣袖叫道∶“御弟哥哥,喜酒都吃過了,怎麼又變卦了!”八戒拉開女王,沙僧連忙扶師父上馬。





在百度百科中說女兒國是在湖北省隨州市洪山鎮。

隨州大洪山、桐柏山是《西遊記》故事原型地,中國西遊神話產業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這些曾經成就過吳承恩《西遊記》的資源,開發了西遊神話世界,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走進神話、感受魔幻、體驗西遊記的現實空間。
吳承恩在著《西遊記》前,在桐柏山擔任縣令。他的愛好是喜歡走街串巷、翻山越嶺聽老百姓講故事。隨縣眾多鄉鎮都有著西遊記故事淵源。如下:
善洪和尚西遊取經,是《西遊記》唐僧取經的第二原型;
大洪山地區的奇聞異事、風物傳說,是西遊記中眾多故事的原型;
隨南、隨北佛道興衰,是天庭、佛界的真實寫照。書中信佛的妖怪都被收入天界各門之下;而信教的都被就地正法了。

但是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傳》第四卷中只有這樣的描寫:

閻牟那河東行八百餘里至殑伽河。河源廣三四里。東南流入海處廣十餘里。水色滄浪波流浩汗。靈怪雖多不為物害。其味甘美細沙隨流。彼俗書記謂之福水。罪咎雖積沐浴便除。輕命自沈生天受福。死而投骸不墮惡趣。揚波激流亡魂獲濟。時執師子國提婆菩薩。深達實相得諸法性。愍諸愚夫來此導誘。當是時也士女鹹會少長畢萃。於河之濱揚波激流。提婆菩薩和光汲引俯首反激。狀異眾人有外道曰。吾子何其異乎。提婆菩薩曰。吾父母親宗在執師子國。恐苦飢渴冀斯遠濟。諸外道曰。吾子謬矣。曾不再思妄行此事。家國綿邈山川遼夐。激揚此水給濟彼飢。其猶卻行以求前。及非所聞也。提婆菩薩曰。

幽途罪累尚蒙此水。山川雖阻如何不濟。時諸外道知難謝屈。舍邪見受正法。改過自新願奉教誨。渡河東岸至秣底補羅國。



在這部書中唐玄奘提到了“東女國”,所以有人認為這是女兒國的原型。


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對於中也東女國的記載:


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日行。有大小八十餘城。”

據史學家研究考證,在南北朝至唐朝,青藏高原有兩個以女性為中心的國家,西部稱為西女國,東部稱為東女國。東西女國的中心在現四川甘孜州一帶。


而在《山海經》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

……

還有很多的書都有關於女兒國的記載。


愛養花的小妹妹


《西遊記》中對西梁女國的描述是“陰世少陽,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女兒國就是古代母系社會,在四川丹巴、雲南瀘沽湖等地現仍有遺存。不過《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指的不是這兩處,因為唐僧的取經線路是從陝西出發,經甘肅進入新疆境內。據考證,女兒國的說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說法是西梁女國位於現在的新疆庫車。庫車古代被稱為龜茲,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這裡水土好,是出美女的地方。傳說中的子母河就是現在的庫車河,當然喝河水就能懷孕只能是小說中的情節。

 關於女兒國的記載,實際上在唐朝之前的古籍中就有記載了,《山海經·海外西經》 曰:“女子國在巫咸北, 兩女子居,水周之”;古書中還記載了女國在扶桑(今日本)以東;《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又說海中有女人國, 無男人。 或傳其國有神井, 窺之則生子云”;《梁書· 卷五十四》對女國更是有過比較詳細的描述“扶桑東千餘里有女國, 容貌端正, 色甚潔白, 身體有毛, 髮長委地。 至二、三月, 競入水則任娠, 六七月產子。 女人胸前無乳, 項後生毛, 根白, 毛中有汁, 以乳子, 一百日能行, 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 偏畏丈夫。食鹹草如禽獸。鹹草葉似邪蒿, 而氣香味鹹。”

一、實際存在一個東女國

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就是《舊唐書》中記載的東女國的中心。據《舊唐書》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蠻西南蠻傳》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餘城。”

按照《舊唐書》的記載,東女國南北長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過去一天騎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麼東女國應該南北覆蓋400公里到800公里,東西覆蓋180公里到360公里。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九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襬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舊唐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是十分詳細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幾乎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唐玄宗時期,唐朝和土藩關係較好,土藩從雅魯藏布江東擴到大渡河一帶。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唐朝和土藩關係變得緊張,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統治區的少數民族到內地,當時唐朝把8個少數民族部落從岷山峽谷遷移到大渡河邊定居,這8個部落裡面就有東女國的女王所率領的部落。

當時東女國女王到朝廷朝見,被冊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雖然是虛銜,但是品級很高,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官員。後來到了唐晚期,土藩勢力逐漸強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東邊,唐朝組織兵力反擊,在犬牙交錯的戰爭中,東女國的這些遺留部落,為了自保就採取兩面討好的態度。

後來,唐逐漸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漸漸滅亡。土藩崩潰後,曾經被他們統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來的部落時代,唐代分裂後,也沒有力量統一管理,到了後來的宋元明三代,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統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沒有史料記載,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東女國的遺留部落有些由於靠近交通要樞,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女王死後沒有保留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父系社會,而有一些部落依舊生活在深山峽谷,保留了母系社會的痕跡。

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這個地區至今仍舊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痕跡,是適應當地生產環境的需要,這個地區處於高山峽谷之中,生產條件差,土地、物產稀少,如果實行一夫一妻制,兒子娶妻結婚後要分家,重新建立一個小家庭,以當地的經濟能力根本無法承受,生產資料分配不過來。而且地處封閉的深山峽谷,和外界交流幾乎隔絕,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一定的生產力,有一定的社會制度與之相配,在這種生產能力比較落後,相對封閉的地方,勞動強度不大,居民自給自足,男性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的顯示,女性掌握著經濟大權和話語權。另外還有一種深層的社會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們對過去的社會形態和社會結構的一種追念。

扎壩依舊保留著東女國的古老習俗

根據任新建的考察,歷史上的東女國就處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也是現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帶。“而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至今保留著很多東女國母系社會的特點。”任新建說。

扎壩過去是一個區,現在有7個鄉,5個鄉在道孚縣境內,2個鄉在雅江縣境內,一共生活著將近一萬人。任新建在扎壩調查時發現,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財產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務,與東女國“以女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個人,大家都不結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親,最高的老母親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顯是母系社會的殘餘,經過現代社會的衝擊,已經和原始的母系社會不完全一樣,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點。”任新建說。

扎壩人依然實行走婚,通過男女的集會,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從女方身上搶來一樣東西,比如手帕、墜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會在窗戶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大概有十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頭插在石頭縫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樓。此外,房間的窗戶都非常小,中間還豎著一根橫樑,小夥子就算爬上了碉樓也要側著身子才能鑽進去,就好像表演雜技一樣,這個過程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這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的時候,小夥子就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係。男方可以天天來,也可以幾個月來一次,也可以從此就不來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叫做“甲依”,就是伴侶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時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極少數姑娘一輩子只有一個“甲依”,兩個人走婚走到老。

女方生小孩後,“甲依”一般都不去認養,也不用負任何責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撫養。但奇怪的是,當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二、青海也有一個“女兒國”

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領地:青海果洛附近(黃河發源地一帶)就是女兒國的轄地。 而黃河上游的青海貴南拉乙亥鄉又發現了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化屬中石器時代,當時的社會形態大約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階段。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出土的彩陶最多,從甘青古文化可窺探這樣一幅母系社會的生活情景:女酋長帶領女人們點燃篝火,迎接打獵歸來的男人們。 傳說,周穆王在青海崑崙山不僅遊覽了黃帝的殿堂,而且還到西海——青海湖邊石室與西王母——母系社會的女酋長幽會。在雲霧繚繞的瑤池之上,周穆王許諾,三年後會有期!

不知這會不會是“女兒國”的前身。但另有說法是“女兒國”是由古青唐(西寧)遷徙過去的。 這個女國名蘇毗,女王達甲瓦,丈夫號金聚,過去是羌族的部落,現已融進藏族等民族。最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帶,遷徙到西藏後以邏些(拉薩)一帶為中心逐步擴大領地,成為一個大國。她們的疆地北接于闐(新疆西南的于田),南*吐蕃(西藏山南一帶),西境天竺(印度),東北與多彌(青海通天河一帶)為鄰。真是一個大國佇立於許多小國和部落的割據風雨煙雲中。 不知蘇毗女國是不是母系社會的最後的定格。

公元五八六年,“女兒國”遣使向隋文帝朝貢,《隋書》稱為“女國”。 在這個國家中,國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執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參與政事。 蘇毗有兩個都城,女王達甲瓦駐年卡寧波(今日喀則一帶),小女王棄邦孫駐儒那堡寨(拉薩河源地區),這個地方離現在的拉薩還有百多里,今天的拉薩地區當時名臥馬塘,只是女王屬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紀初,蘇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的領地,一些貴族不服,他們暗通南鄰的吐蕃贊普密謀叛反,這就為較先進的吐蕃滅掉蘇毗提供了機會。 吐蕃是中國古代藏族政權,是現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紀到公元九世紀在青藏高原建立,是由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農業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發展而成的奴隸制政權。雅隆農業部落之所以發展強大起來,可能與青海羌人無弋愛劍的後裔帶去了河湟先進的技術有關。吐蕃過去也是羌族的部落,遷到西藏較早,民住條件自然好些,今天的南瓊一帶。從約五世紀末吐蕃第八世創普(吐蕃的首領)起,冶煉礦石取得銀、銅、鐵;又製造木犁用牛力開墾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開始有了農業。到第二十八世贊普時,改進農業,興修水利,牧地與農田相接,國力日漸興盛。到第三十世贊普時,雜養牛與騾,定物價蓄積乾草,牧業開始發達。 就在這時蘇毗發生了內亂。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贊普論贊弄襄與蘇毗謀反的貴族盟誓,親提一萬精兵渡雅魯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從此蘇毗領土被吐蕃佔有,因為這一勝利,他受尊號為朗日論贊,意思是“政與天比高,盔與山比堅”。蘇毗的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論贊賞賜的大批奴隸和土地,成為吐蕃的重要大臣。 朗日論贊重用這些新臣引起舊臣的不滿。到朗日論贊晚年時內有舊臣離叛,外有羊同(又稱香雄在今阿里一帶)、達布、工布、娘波等國和蘇毗的殘部孫波從四面起兵攻擊。朗日論贊後來被叛臣毒死。 就在這決定吐蕃興亡生死攸關的時候,出現了西藏曆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松贊干布(棄宗弄贊)。就是松贊干布完成了統一西藏的大業,並娶了唐文成公主。 關於蘇毗“女兒國”也與《西遊記》中的“女兒國”一般有許多的美麗的傳說。

在《西遊記》中的“女兒國”裡沒有男人,女人只需喝一個泉中的泉水就可懷孕。而青海的“女兒國”故事比這個還要美好:相傳剛開始的“女兒國”也跟那個“女兒國”一般沒有男人,女兒只要到黃河源頭的星星灘中去洗個澡就可以懷孕。 看那夏日源頭星星灘,有無數的渦,那裡面有多少的謎在迴旋? 星星灘上常常風雷雨雹滾動,霧氣氤氳成一片,這個時候是洗澡最好的時候。 據說“女兒國”的後裔一年一度的洗澡節就是因這個風俗而起的。 後來由於“女兒國”越來越強大,征服了不少的羌族部落,俘虜了不少的男人,所以“女兒國”中才有了男人,只是他們開始的地位就似螞蟻王國中的工蟻、公蟻一樣。女王就像至高無上的蟻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