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媲美長城,中華民族文化象徵,靜靜流淌孕育華夏文明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

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與交流,特別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大運河南起餘杭,北到涿郡,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

京杭大運河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京杭大運河貫通之後以其特有的溝通功能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接在一起,將不同江河流域的生產區域聯繫在一起。封建王朝當權者以它為基礎建立了將各地物資輸往都城的歷時千年的漕運體系,維持著王朝的生命。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

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不少城市因它而興,積澱了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人將大運河譽為“大地史詩”,它與萬里長城交相輝映,在中華大地上烙了一個巨大的“人”字,同為匯聚了中華民族祖先智慧與創造力的偉大結構。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