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光、長鏽斑……濟南誠基中心地下商鋪幾乎被垃圾佔領

濟南誠基中心、萬豪中心和卓越時代廣場商業用房目前的狀況是什麼樣的?11月30日下午,記者進行了現場探訪。

沒有光亮的地下商鋪

11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和平路繁華地段的誠基中心。通體金色的誠基中心看起來非常氣派,底層的商鋪還在正常營業,小區大門人來人往。順著西側大門走進去,來到誠基中心易購天街的北側,剛開始還能看到有些商店在營業,但往中心地帶走,空著的商鋪就多了起來。

在誠基中心的物業辦公室,幾個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兩人回答到場的居民提出的問題,另兩人不斷接聽著市民來電。“聽說咱們這的房子可以退了?物業這邊知道怎麼回事嗎?”一名業主問。

“現在只給了一個通告,別的我們還不是很清楚。”物業工作人員說,“但在辦理退房之前,要先來這裡把物業費、水電費等結清了。”

市民李先生站在物業辦公室門口,仔細地看著手機裡的通告。“為這事,我忙活了八年,現在終於有個結果了。”說起自己的購房經歷,李先生輕輕地嘆了口氣,“我是2011年在這買的商鋪,當初花了40萬,原本想這裡是黃金地段,可以掙點錢,誰能想到會是這樣?”

“我買的是24平米的房子,但怎麼也沒想到公攤會這麼大,能用的面積最多也就8平米,這點空間什麼都幹不了。”李先生說,他買下這商鋪後就一直空著,“交房的時候我就開始往外租,誰來租啊?租給誰啊?”

當記者提出讓李先生帶著去看看他購買的商鋪時,李先生果斷拒絕了。“我剛下去看了,太髒了,我不想再走下去了。”李先生購買的商鋪在地下,記者順著李先生手指的地方,看到一條通往地下的樓梯。樓梯很長,樓梯的盡頭黑漆漆的。

記者小心翼翼地走下樓梯,兩側都是關著的商鋪,牆上只掛著幾盞小燈。走了幾步後,記者右手邊出現一扇門,輕輕推開後,一股異味撲面而來。

記者藉著燈光看到,扶梯旁堆滿了各種垃圾,地上全是液體,感覺地面有些粘鞋。繼續向深處走,記者看到兩旁都是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大部分房間的門都上了鎖,有幾個沒上鎖的裡面都堆滿了垃圾。

地下的商鋪沒有燈光,只有安全出口處亮著綠燈,非常安靜。“咔嚓”一聲,記者不小心踩到了一個廢棄的瓶子,差點摔了一跤,在手電亮光的盡頭,疑似一隻老鼠一閃而過。

在下面待了十分鐘左右,記者回到了一樓,雖然陰著天,但還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走到一層內部,這裡的商鋪基本上都已經關門了,一間商鋪的門上貼著“吉房轉讓”四個大字,裡面則堆滿了各種雜物。

在誠基中心四期的內部,除了幾個外賣小哥還有快遞員走過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人。幾乎所有的扶梯上都安裝上了鐵柵欄,扶手上落滿了厚厚的灰塵。走道中沒有燈,天井透進來的光線照在眾多關門的商鋪上。

順著天井向上看去,一眼就能看到二層一扇已經破碎的窗戶。走了幾步後,一排排的電動車就停放在了室內,看起來雜亂不堪。天花板已經壞得不成樣子,裡面的各種管道顯現了出來。

走了一會兒,記者才看到有幾間賣果蔬等商品的店鋪開著,不時會有居民前來購買食材。在四期西頭,賣早飯的張女士看著手機裡朋友剛轉發給她的公告,顯得有些激動。“早說我就不在這租房子了。”張女士說,她這間10平米的小店,每個月租金要1000多元。“剩下的房租,你說房東能退給我嗎?”

長滿鏽斑的電梯

順著山師東路往南走就是萬豪中心,和誠基中心一樣,萬豪中心也有著金色的裝扮。一樓的沿街商鋪全都開著,看起來很繁華。走進一號樓內側,裡面就顯得安靜了許多,內部的商鋪基本上都已經關閉了。

據一家五金店的老闆介紹,這裡的租金大概也是1000多元一個月。“也就一樓還有點商家,樓上和地下也基本沒人幹了。”老闆說。

通過天井向地下一層看去,下面的商鋪基本上都已經關了。一旁的扶梯扶手落滿了灰塵,扶梯已經變得鏽跡斑斑,記者想走到地下一樓,但踩上去感覺腳下晃了一下,嚇得記者趕忙收回了步伐。

記者注意到,觀光電梯還運行著,當記者來到觀光電梯前時,才發現顯示樓層的顯示屏已經壞了。進入觀光電梯後,所有的樓層按鈕上都長滿了鏽。到達地下一層後,電梯門打開,空氣中瀰漫著奇怪的味道。地下一層也沒有燈,周圍的商鋪也都關著門。

接著記者又乘坐電梯來到了四樓,這裡的走道上也都擺滿了各種雜物,許多椅子隨意擺在過道上。約走了幾十米以後,記者才看到有一家租賃衣服的店還開著,其他店鋪都已經鎖了門。

走到客梯時,記者看到電梯裡顯示樓層的顯示屏就掛在外面。再次走回觀光梯時,記者發現鞋上已經滿是灰塵。

準備走出萬豪時,一名店主正準備關門。“早上才下了通知,這邊的商鋪要完全清空了,好像是12月10日之前搬走。”這名店主無奈地說,“看來又得去找新的地方了。”

貼著封條的玻璃門

卓越時代廣場位於漿水路與經十路交叉口,幾棟大樓顯得非常氣派。走進大樓可以看到停放著一排排的電動車。相比於前兩個地點,這裡顯得乾淨,還有保潔人員在清掃。

地面雖然乾淨,但抬頭看的話,天花板也已經壞了不少,可以看到各種管道交織在一起。大部分的商鋪都空著,記者找到一間堆滿酒瓶的空房間,在房間內,記者剛剛能夠展開雙臂。

記者看到一排空房間的玻璃門上都貼著兩道封條,一個日期是2017年12月,一個是2018年7月。“沒有在這乾的。”一名保潔人員說。

隨後記者來到了物業。“今天來諮詢退款的電話都快打爆了。”物業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他們也只有這一個通告,其他的也不清楚。“我們這裡的商鋪還沒有交付,關於退款的事情,到時候會有人專門給業主發信息的。”

購房故事>>

“縮水”商鋪閒置十年,回本“美夢”落了空

看到手機彈出的通告後,劉悅(化名)比想象中要淡定。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維權,她在萬豪中心購買的商鋪終於迎來了處置方法。

回想起購房經過,劉悅不免有些心酸。2007年,她東拼西湊了六萬多元的首付,貸款花費30萬在萬豪購買了一處商鋪。

誰承想,憋屈的事接踵而至。“當時要先交水費和物業費才給鑰匙看房,但是我交了錢,去看的時候傻了眼,合同裡清清楚楚寫的是13平的房子,可實際也就4個多平方。”劉悅說,她當即要求退房,可屢次找屢次“碰壁”,事情一拖再拖。

“後來想,這個地方好歹也是黃金地段,好好利用起來也行。”劉悅說,維權無果,她便一邊還著貸款,一邊相信著售房宣傳“十年回本”的“美夢”。

與此同時,劉悅還購買了誠基中心3期的商鋪,價格40萬,不到20個平方。相似的是,實際平方也“縮水”到了9個平方。

“我租給了一個做小生意的,後來人家嫌生意不好和我鬧,最後我還吃了官司。”劉悅無奈道,直到如今,她的兩棟房子一直閒置著,她等著重建和完善,可沒想到一等竟是十年,等她回過神來已人過半百。

70%,誇張的公攤租金從每月五千暴跌至一千

“誠基中心所在的和平路,地處山師東路、歷山東路、文化東路三條商業街的中心位置,周邊擁有多家高檔酒店和寫字樓,是天然旺鋪之地。”這樣的說法在當年幾乎是購房者的“共識”,吳強(化名)也瞅準了這一點,第一反應就落在了“投資”上。

“都說是黃金地段,還說會打造一個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社交於一體的商業中心,我咬了咬牙就買了下來。”吳強說,經過多方考慮,他購買了一間18平米的商鋪,可實際使用面積也只有8個平方左右。

“公攤接近70%,我都蒙了。還有人買12.9平方米的房子,可實際就是一張床的面積。”購房初始,吳強以每月近5000元的價格租了出去,可僅僅過去一年,無序的招商和管理讓這裡客流量銳減,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後來,吳強將月租降到4000元,又降到3000元,做生意的仍入不敷出,每天“一開門就得賠錢”。

直至降到1000元,周圍空置的店鋪已經太多,這樣的情況下,吳強的招租電話半年沒有響過。

(生活日報記者 袁野 李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