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李健並不打算成為全能音樂人,他喜歡音樂、旅行、木頭、咖啡、茶、黑膠唱片和小古董,最欣賞那些具有家族傳承和匠人精神的手藝人,在他看來,“好的匠人就是藝術家”。

故鄉、音樂、旅行、咖啡、木頭、表……這些李健鍾愛的元素,可以隨機組合出多少生活的模樣?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比如年幼時,用一把小刀,慢慢在鉛筆上打磨出比轉筆刀削過還要圓滑的表面。

或者,一面說起正在定製的屏風,一面說起兒時關於刷房子、改家居佈置的事。

“哈爾濱人好像都很喜歡佈置家,桌子上都要鋪個花邊簾兒,有點像俄羅斯的傳統,很多母親會親手織出來。”

雖然現在回去不多,故鄉的房子大多時候都空著,但這座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帶給李健的憶包括:叔叔們製作傢俱時刨花的氣味、東北菜的口味和一些俄羅斯音樂、繪畫、文學的浸潤……

還有一種情形會是這樣:

一個尋常的夏日下午,李健拎著一塊新得的菜板走進常去的咖啡館,這塊朋友的朋友親手做的菜板長約半米,邊緣是不規則的波浪形,胡楊木,適合切cheese或火腿,放幾天,和火腿混合後氣味更佳。

李健喜歡木頭,著迷於某些木頭(比如檜木)的氣味 ; 木的紋理,在他看來,有的像波浪,有的像漣漪,他的一把吉他,面板用的是“虎爪木”,紋路像老虎的爪子。

李健屬虎。在《我是歌手》中,李健彈過一把特意定製的Taylor吉他,琴身有他的名字縮寫,琴頸上則有隻老虎。背板用的木材是cocobolo,像虎皮紋,還有香氣;木頭有部分是巴西玫瑰木——大家公認吉他用的最好的木頭。

“其次是馬達加斯加玫瑰木、洪都拉斯玫瑰木和印度玫瑰木——最好的就是玫瑰木。”說起木頭和琴,李健如數家珍。

被納入吉他木頭挑選標準的還包括氣味和是否容易變形,對樂器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聲音。“因為聲音在不同密度的木頭中傳導速度不一樣,傳導速度越快,音色消耗越少。”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李健有10把琴,這把價值10多萬元的Taylor是較貴的一把,在他看來,名貴絕不是衡量吉他的唯一標準。

“吉他也是因人而異,最貴的不一定最適合。比如,需要彈奏巴洛克作品,可以選擇那些音色柔美的吉他,而演奏吉他協奏曲,最好是用那把Smallman,經過改良,音量較大,足以與樂隊抗衡。”

“物質也是一樣,有名的不一定適合你;只要你喜歡,它對你來說就最珍貴。”這是李健在吉他中悟出的道理。

“得到一些,失去一些”——經過改良的現代吉他,因為添加了科技手段會產生更大的共鳴,卻也失去精細的音色。

在李健看來,那把等了一年的Taylor定製琴,期待它的價值遠在其價格之上。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技藝高超的制琴師,一年最多做10把琴,售價一萬到兩萬美元。“他可以把琴價提高到5萬美元,依然會有人趨之若鶩求之不得;或者量產,上流水線——但他們不這麼做,他們並不這樣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李健看來,這是一個有關“價值觀”的問題。

另外一次被這種價值觀打動是在瑞士的汝拉山谷,一個在李健看來遙如仙境、晚上萬籟俱寂只聽見牛鈴聲的地方。

2014年秋天,李健來到這裡參觀寶珀工廠,看手錶製作的整個過程。

“最複雜的手錶有700多個零件,工廠裡有兩位頂級製表師,可以把這些零件製作出來並組裝在一起——他們天天在放大鏡前專注製作,好的匠人就是藝術家。”

像這種頂級製表師,一年做的表並不多。“他們當然有能力做更多賺更多的錢,但他們沒有,也不上市,就是有傳承的家族企業。”

李健喜歡那些有歷史感的物件和舊舊的味道。

在歐洲,他喜歡去逛小古董店,在這裡挑上一些喜歡的銀器,包括盛麵包的容器、一對咖啡杯,或者一枚帶有測量溫度和氣壓功能的懷錶。

這兩年,李健開始恢復聽黑膠唱片。“黑膠唱片即使放到很大音量也不會刺耳,因為CD是數字信號,而唱片是模擬信號。”挑選唱片的地方包括臺灣的誠品書店和香港中環一家小店,去歐洲旅行時,他也會千里迢迢揹回一些並不輕便的唱片,“遇到了就買,沒遇到也不用主動去找”。

至於播放的器材,李健也並不刻意要求,“我以前弄過一段時間發燒音響,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這變成物理,跟音樂沒關係了。”

比起囿於器材的工程師,大學學電子工程的李健更願意選擇做音樂家,而那些安靜陰涼的雨天尤其是適合創作的日子。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這種轉變可以追溯到他早期的編曲過程。

“弄很多器材,音源、放大器、功放,最後發現,熱情會被那些線、軟件和弄不明白的技術問題消解。後來覺得這樣得不償失,被音樂之外的東西弄得情緒不好——其實,去一個專業的錄音棚就可以了。”

這也是這麼多年李健沒有去討論“錄音問題”的原因。

“很多音樂人最後會變成全能音樂人,在我看來,不是好事,因為你鑽研的很多是工程師而不是音樂家的工作,在這部分你又比不過專業的工程師。”

同樣,李健喜歡茶、咖啡、吉他,但並不打算做專業茶人,一間小小的茶室和一張楠木的茶案就很知足,他也不打算成為需要將每個指甲都修剪到最適合彈撥狀態的職業演奏者。

“我總覺得,這些都是學問很深的門類,淺嘗輒止就特別好。

要深入的話,一是沒時間,二是沒必要。

因為我覺得我有更重要的事: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然後體會更多。”

他們是生活家中的生活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群人最會享受生活的人,在私家園林中雅集賓客,在吃吃喝喝中框味人生、體悟世界,在【裝腔】與【裝X】中蹚出一條回到生活本身的道路,在喧囂與騷動中始終保持著【優雅而節制】的姿態。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李健的獵物清單

書店 | 萬聖書園,心目中北京排第一的書店。書全,且有品位。

咖啡 | 上海有家小店叫“蘆田家”,日式家庭工作室,他總在這家買各種咖啡豆,有牙買加藍山、有馬賽、有耶加雪菲,特別好。旅行時,會帶上臺北“湛盧”咖啡的掛耳包,他們對烘焙和製作咖啡抱有專業精神。

| 寶珀,它像法拉利,小廠大品牌。一年製作的數量有限,而是在品質上追求極致。

文具店 | 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廳旁邊的文具店,可以買到五線譜本、譜夾,帶有音樂元素的書籤、鉛筆、鋼筆(比如,筆頭是個小提琴)。還在那裡買過一根指揮棒。

旅行地 | 意大利有最好的時尚、美食、建築和音樂。他很喜歡一部電影《托斯卡納豔陽下》,托斯卡納地區的佛羅倫薩,每個房子都像童話裡的房子,隨便一棟房子都是一六几几年或一五几几年甚至十三世紀的,你會覺得很穿越。

| 意大利有些葡萄酒,有舊圖書館、舊報紙的氣味。

衣服 | 平時穿的衣服不需要那麼貴,但面料要好一些。別太誇張,也別太簡約。特別喜歡具有獨立設計精神的品牌,比如Paul Smith和Maison Margiela。度 假首選Vittorio Di Giacomo,非常舒適而且注重細節。

清華哥哥李健:做音樂,去旅行——去增長見識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