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故宮和北京故宮的書畫藏品各有什麼特點?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


很多人認為,北京故宮很多文物都在抗戰時期被打包南遷了,後來運了不少到臺灣,因此留在北京的是屬於較低檔次的。

可事實並非如此。

臺北故宮最熱門的“三寶”,一顆玉白菜,一塊肉形石,一個毛公鼎,只是重要文物,尤其是一菜一肉其實算不上國寶級別的,清代有很多類似的珍玩,好比說北京故宮的瓷器螃蟹,它也和真的一樣,卻算不上國寶。然而臺灣人沒見過類似的珍寶,便以為翠玉白菜是天下無雙的至寶。至於肉形石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國寶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於稀罕,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沒有什麼唯一性。臺北故宮真正寶藏在於歷代的精品書畫和瓷器。歷代帝皇收藏多以書畫為核心,從精品書畫名作而言,北京故宮未必能超過臺北故宮太多。

以下所列的都是臺北故宮頂級珍寶:“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乾隆皇帝專門設了一個金屋收藏,數度加蓋印章,不是一般的痴迷。

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天下三大行書之一,蘇東坡《寒食帖》。

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譽為臺灣第一國寶的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真的太多了。


vivianchen1


雖曾兩進宮,但對於兩岸故宮書畫藏品及特點,本人知之甚少,只有竭力盡能。

臺灣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為仿建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築縮本。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以明清兩個朝代宮廷建築及文化、文物為背景展顯。

古代書畫為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寶藏,珍貴的書畫,體現了古代藝術文化最高的寫實水平,一方面可以使歷史重現,一方面可以讓藝術傳承,可謂是無價的奇珍異寶。

大數據表明,臺灣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書畫作品一萬餘件,現藏書畫中,有一大半來自於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書畫約十五萬餘件,繪畫、書法、碑帖等各佔其數。

據說郎世寧的《十駿圖》,一半(5幅)藏於北京,一半(5幅)藏於臺灣。被認為傳世最早的一幅《五牛圖》,藏於北京故宮,以牛為題,極為珍貴。(兩岸收藏書畫很多,其餘不詳)

臺灣故宮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書面各有千秋,收藏的書畫數量上北京故宮遠勝於臺灣故宮數倍,但仍存在他有我無,我有他無的現實狀況。臺灣、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書畫,薈萃了中華民族書畫文化的精華,全面覆蓋和反映了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的發展里程。祝願和期待臺灣早日回家,讓人文相親,讓文化相連,以實現祖國文化繁榮復興。

回答片面,學識有限,讀者擔當。


老兵公社


當年在雅昌藝術網工作的時候有個同事,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的。他講過一個故事,某國曆史學家來大陸研究文物,說北京故宮博物院每天辦一次文物展,一次展出一千件,他可以在北京住個十多年,天天看也看不完。如果臺北故宮同樣這樣辦展覽,他要在臺北住一輩子。也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 ,照此說法,臺北故宮比北京的文物多很多。再就是據傳說抗日戰爭時期故宮的文物被國民黨裝了四個專列拉到四個不同的地方藏匿。這些文物後來基本上都被拉到了臺灣。

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文物總數超過180萬件,其中珍貴文物有168萬件。當年拉去臺灣的文物只佔總數的22%.。我們還是以專家的數據為準。











山顛一寺一壺茶


北京故宮所藏古代書畫有: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唐代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黃筌《珍禽圖》、北宋趙佶《芙蓉錦雞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南宋馬遠《踏歌圖》、南宋夏圭《雪堂客話圖》、南宋劉松年《四景山水圖》、明代唐寅《王蜀宮妓圖》、明代張宏《村徑柴門圖》、明代徐渭《四時花卉圖》等。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古代書畫有:唐代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圖》、五代荊浩《匡廬圖》、五代關仝《關山行旅圖》、北宋燕文貴《溪山樓觀圖》、北宋郭熙《早春圖》、南宋夏圭《溪山清遠圖》、南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明代唐寅《山路松聲圖》、明代文徵明《古木寒泉圖》、明代文徵明《品茶圖》、明代文徵明《惠山茶會圖》、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圖》、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明代張宏《華子岡圖》、明代張宏《棲霞山圖》、明代徐渭《花竹圖》、明代徐渭《黃甲圖》等。

這些書畫都應該被好好珍藏起來,

北京故宮收藏的頂級書畫珍品豐富

臺北故宮收藏的是民國初期對北京故宮的認識和甄選,選出當時認為比較精品的來收藏而已。兩處的書畫藏品都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提現,都應該好好被珍藏起來


沐心紫砂藝術


無論是臺北故宮還是北京故宮,都是華夏文化藝術的寶庫。其藏品的庋集得益於熱愛收藏的清高宗乾隆。而導致中國兩大珍寶館分列於首都北京和寶島臺灣,則是源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至於書畫藏品的差異性,受當時遴選專家們所面臨的種種現實條件侷限,以及團體的審美偏好和價值認識的影響。

臺北故宮所藏書畫較注重宋元大家的銘心絕品,以及書畫作品本身所產生的故事性,及庋藏過程中衍生的佳話或傳奇。晉人書法有乾隆皇帝寶愛的“三稀”之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天下三大行書之二的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和宋代蘇軾的《寒食詩帖》,名畫有五代趙乾的《江行初雪圖》,宋代佳作有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馬遠《踏歌圖》等,元代佳作有名動天下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作)另外還有書法名品:對唐宋書法具有承前啟後作用的銘心雅物楊凝式的《韭花帖》,米芾的《蜀素帖》黃庭堅書法《松風閣詩帖》等。

如果說臺北故宮珍藏的歷代書畫是天祿琳琅的話,北京故宮的收藏則是蔚然大觀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珍藏於北京故宮的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摹本)、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張萱、周舫的《唐宮仕女圖》,韓洸《五牛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武英殿。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北京故宮書畫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中國古代書畫碑帖156000件,佔全球公立博物館收藏總量的四分之一。武英殿每年春季舉辦一期《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總共九期,輪流展示部分精品。

坊間有傳說北京故宮的書畫只有數量沒有品質,還說精品都被帶到了臺北。在這裡有三點誤解需要澄清。

第一,乾隆藏品不等於南遷文物。從乾隆駕崩到故宮文物南遷四川等地,清宮藏品因戰爭、火災、盜竊等原因經歷多次散失。溥儀退位後仍暫居宮中,於是趁機將1300件精心挑選的書畫和大量典籍珍玩盜運出宮,供日後開銷。這批書畫中的大部分已迴歸大陸文博機構,其中370件回到北京故宮,包括家喻戶曉的《清明上河圖》。

第二,南遷文物清理不徹底。由於時間緊迫,故宮文物在南遷之前清理得相當不徹底,遺漏了許多精品,僅宋元書畫一項就多達145件,包括王羲之《蘭亭序》最出色的三件摹本(王羲之無真跡存世),以及歐陽詢的《張翰帖》和《卜商帖》。

第三,南遷文物不等於運臺文物。從故宮轉運至四川等地的南遷文物總共13491箱,其中2972箱最終運往臺灣,佔南遷文物總箱數的22%。

基於以上數據可知,北京故宮所藏書畫的數量和品質均高於臺北故宮,但在研究和宣傳方面,臺北故宮走在了前面。尤其是二三十年前跟日本二玄社合作做原大複製,做國內外巡展,每到一處都引觀者如潮,而且大量複製品被藝術類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斥巨資夠買,以及後來的文創開發引領先機等,均好評如潮。故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領先。但這是場館運營層面的,而非藏品層面的。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為兩大故宮在華夏文化的珍藏,研究和傳播方面的你追我趕而慶幸,併為他們叫好。


蚨第雅談藝錄


臺灣故宮的藏品都來自於大陸,其藏品可謂是搶過去的,盜賊的東西不可與我大陸同日而語相提並論


楷秀雅苑


以皇家列品同宗同源為出發點說,就是櫝和珠劍和鞘的關係。其器物本身價值也許不同角度會有不同觀感。但其文獻價值以及其承載的那些美醜善惡偉大與苦難是一樣的。器物也好歷史也罷,其力量在於無聲的訴說,否則只看到價格...故宮也不過就是一商鋪而已。


swimpizza


臺灣故宮書畫藏品:精;北京故宮書畫藏品:博。當年日本侵華,國民政府為防止國寶落入日本人手中,把大量國寶精挑細選轉運南京等地保存,49年敗走臺灣,把國寶精品全部帶走!


超化生



吳小林550309


臺灣故宮藏品是蔣去臺時從大陸故宮搶過去的故名故宮南院都是挑運過去的精品!留下的就是現在的北京故宮l博物院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