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對“專家”存有偏見?

專家之所以在我國是個貶義詞和自身作為脫不了干係,所以我總結以下幾條原因,歡迎指教!

為何有人對“專家”存有偏見?

第一:專家並沒有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是當代的專家總是坐在辦公室裡看天下,不去鄉間田野去做實際調研,得出的結論往往和老百姓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為何有人對“專家”存有偏見?

第二:專家的研究數據紙上談兵,實際作用甚微!專家是解決問題的能手,可是當代的專家卻流於形式擅長表演與演講,真正到解決關鍵問題時,拿不出有效的對策,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為何有人對“專家”存有偏見?

第三:專家的參考邏輯不切實際。我們就拿百姓最基本的公共福利與納稅、物價、房價的關係來做個比喻。專家總是把這些公民的支出拿來和發達國家進行比較,他們比較的數據卻從不考慮公民的收入和發達國家的實際差距,總是掛羊頭賣狗肉,令人反感!以上這幾條便是我認為的專家成為貶義詞的原因。

為何有人對“專家”存有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