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今年以來,我們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清產核資,挖掘產業優勢,堅持試點先行、多元並舉、積極探索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以下簡稱“三變”),改革和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全縣23個鄉鎮選取46個村集體啟動試點工作,吸引4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改革和探索,立足探索出符合臨縣特色的農村發展之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加快全縣脫貧小康進程。

一、主要探索發展模式

1、“三變”+合作社(蔡家窪模式)。把“三變”改革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堅持以黨支部為引領、農民為主體、產業為紐帶、效益為中心,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紐帶,推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助力農戶增收脫貧。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蔡家窪村位於克虎鎮西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地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下轄蔡家窪、第二堡2個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積2300畝,為全鎮紅棗主產區之一,人口195戶52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278人。2016年以來,經過支村兩委認真謀劃、調研和實踐,走出一條藉助“三變”改革,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發展休閒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2016年以來,蔡家窪村在黨支部書記王東孝的帶領下,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發揮黨員帶動引領工作,大力推進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構建起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通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體系。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把村民零散經營的2000多畝折股量化,組建臨縣蔡家窪種養專業合作社,集中建設了養殖“百鳥園”和紅棗採摘園等。同時,村集體將 萬產業扶貧資金按30%的集體股和70%的扶貧股,折股量化後投入合作社,進行統一經營。村集體和村民成為合作社的社員和股東,每年可在合作社領取土地流轉收益、分紅收益以及務工收入。通過“三變”改革,村民熱情高漲,部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開始悄悄返回村莊。目前,蔡家窪村已建成佔地200畝的百鳥遊樂園、100畝構樹、100畝百棗園,以及700畝臨黃一號為主的紅棗採摘區,同時還建起了4300米長的觀光路,並且投資200萬元進行了“引黃工程”,修建了100噸的3個水塔,徹底解決了山上缺水的困境。因蔡家窪位置優越,且旅遊資源豐富,和白雲山隔河相望,和磧口一路相連,發展鄉村旅遊得天獨厚,鄉村休閒旅遊項目啟動在即。通過“三變”改革,現在的蔡家窪村人人是股東,不僅有股份收益,還能通過在村上的園區打工掙錢,增加工資性收入。2017年,村民在園區務工率首次超過30%,工資性收入達到20多萬元。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2、“三變”+龍頭企業(陽府井模式)。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支村兩委+龍頭企業+貧困戶+電商平臺”的幫扶舉措,先後與雷家磧鄉、 臨泉鎮20多個貧困村達成意向幫扶協議,共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00餘戶。發放貧困戶收益金130多萬元,並吸納48名貧困戶就業。

今年以來,陽府井集團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在結對幫扶鄉鎮雷家磧鄉,由支部村委牽頭,將本村紅棗林地統一流轉給陽府井集團,進行集中經營、集中管理,貧困戶可同時獲得林地流轉收入和務工收入的模式。流轉紅棗林地期限為三年,流轉後陽府井集團僱傭村內貧困棗農進行管理,讓棗農足不出村,在自己的紅棗林地打工掙錢,轉型為農業產業工人,三年後,陽府井將已提質增效實施有機標準化管理的棗林地無償退還給棗農,同時陽府井採取“以銷定產”的農業訂單模式,收購該鄉紅棗,使全鄉走上紅棗產業致富快車道。目前,陽府井已在該鄉流轉紅棗林地15500畝,共涉及10個行政村,流轉戶數1628戶,其中,貧困戶726戶,預計戶均可增收8000元左右。與此同時,帶動了我縣15戶農特企業根據企業產業特色進行貼牌生產,走上路抱團取暖之路,既盤活了閒置企業,又帶動了大量的貧困戶就業。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3、“三變”+特色產業(羅家山模式)。整合鄉村各類資源,圍繞紅棗、雜糧等優勢主導產業,依託合作社,推動主導產業提質增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助推農業轉型升級。

2017年以來,三交鎮自然條件最差、脫貧攻堅擔子最重的羅家山村班子成員審時度勢,在立足紅棗提質增效的同時,確定了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和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的脫貧攻堅總思路,整合全村土地資源和紅棗林資源成立了臨縣羅家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採用“統籌財政資金,眾籌社會資本,盤活農村資源”的模式,增加合作社收入。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2017年,合作社統籌政府扶持資金50萬(縣財政20萬,產業扶持資金30萬),眾籌資金93750元,紅棗樹認領收入21萬。共籌集資金近80萬元。合作社60餘名社員從2月28日到9月底工資收益43萬元,平均每人(包括參加勞動的貧困戶成員)收益7000餘元,現已發放工資20萬元;經過科技化種植管護,紅棗的質量、品相明顯提升了,林下種養也獲得了豐收(綠寶瓜產量6萬餘斤,高粱約7萬餘斤,生產棗芽茶300餘斤,2000只散養雞已開始產蛋);村內一公里長的主街道拓展為5米寬,並且綠化,這在臨縣處於山上的村莊是少有的;洞藏棗基地和紅棗文化廣場及合作社辦公場所的建成。羅家山的變化堪稱奇蹟,羅家山的創新模式,盤活了鄉村資源,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提高了村民的勞動積極性,改變了羅家山人的精神面貌。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建議

農村“三變”改革是探索性改革,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深化改革步伐,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通過對農村土地等資源核查清理、登記備案、資源評估等程序,對農村經營性資產進行量化,通過協議的方式,將農村資源轉變為企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股權,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農村資源資本化的發展模式,有效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政策扶持和路徑引導,把握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實效。可探索把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為貧困戶和村集體持有的股金,異地入股到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同時儘可能地優先安排入股貧困戶家庭成員就業,讓入股貧困戶既獲得投資收入,又能獲得工資性收入;三是發揮群眾首創和探索精神,鼓勵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積累經驗。鼓勵農民在“三變”改革中創新創業。積極支持返鄉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農村致富能人等創新創業就業,大力支持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