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翻一倍,生物會如何進化?

Toys-crazy


現在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歷經幾十億年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大系統,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已經在如今這個系統大環境下生存了數億年。


如今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種類及生物形態,與地球上當前大氣中各種氣體穩定的比例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尤其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氧氣比例有著重大關係。

目前地球表面的平均含氧量為21%,這個指的是氧氣的體積百分比,不是質量百分比;如果含氧量增加到42%,實際上氧氣的總量差不多要翻3倍;氧氣總量翻一倍後,實際含氧量約為34%。

假如地球氧氣含量是突然增加一倍的,那麼,首先給地球上生物帶來的是一場浩劫,就是會有大量的動物和植物死亡,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存下來的動物和植物為了適應新的氧氣環境會再次進化。下面就以這種含量的氧氣,分析對各種生物進化的影響。

1、含氧量倍對植物的影響。這樣的濃度對於植物的影響也是不好的。我們知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要用二氧化碳和水,在氧氣翻倍的情況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就會相應地減少。那麼對於這些植物進行碳轉化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氧氣翻倍的情況下,會加速這些植物的死亡。特別是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來說影響巨大。

2、含氧量倍對微生物的影響。首先氧氣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影響。氧氣對許多微生物是必需的而對某一些種類則起抑制甚至毒害作用。如專性好氧菌(strict aerobe)必須在有分子氧的條件下才能生長有完整的呼吸鏈,以分子氧作為最終氫受體細胞含有超氧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只能較低的氧分壓下才能正常生長通過呼吸鏈並以氧為最終氫受體而產能。兼性好氧菌(facultative aerobe)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均能生長但有氧情況下生長得更好,在有氧時靠呼吸產能無氧時接發酵或無氧呼吸產能。耐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可在分子氧存在下進行厭氧生活。厭氧菌(anaerobe)分子氧對它有毒害短期接觸空氣也會抑制其生長甚至致死。

由上面我們可以知道,氧氣對微生物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氧氣對有的微生物來說可是毒藥。但氧氣翻一倍,對微生物體量影響不會很大。

3、含氧量倍對昆蟲的影響。所以,如果地球氧氣翻倍,昆蟲的進化就是往個體變大方向發展。因為昆蟲不用肺呼吸,在含氧量低時只能縮小體型來保證氧氣供應。 一旦含氧量增高,昆蟲的呼吸系統就可以支持更大的體型,或許皮皮蝦也能長到兩米長;而且昆蟲的外骨骼結構,在對抗哺乳動物時有著天生的優勢,最終昆蟲的體型會越來越大,直到超過哺乳動物。如蜜蜂變得超大,和貓狗差不多,蜻蜓呢,和大象的體型差不多。科學家曾開過這樣的玩笑,到時候蜻蜓可以作為交通工具出行了。

其實,地球上也有一段時期,氧氣也是過高的,是目前氧氣的兩倍,那麼時期被稱為石炭紀,大約是三億年前,石炭紀至三疊紀時期的含氧量(35%),那時候又被稱作“巨蟲時代”,有長達1米多的蜻蜓,3米多的馬陸(俗稱千腳蟲),半米高的蜘蛛,都和含氧量有著密切關係。

4、含氧量倍對大型動物(包括人類)的影響。首先對人類來說,這種濃度的氧氣會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命健康但不至於讓人短期氧中毒死亡。在進化上,都是朝著大體型方向進化,但高濃度的氧氣,能大大加快動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總體上會趨向於降低動物包括人類的平均壽命。並且據科有關專家指出,這樣濃度下的氧氣會對人的記憶力有衰退的影響。

有資料顯示,含氧量對人體的影響大致如下: (1)低於10%,幾乎困難,意識喪失,幾分鐘就能致命;(2)10%~15%,呼吸急促,嘴唇發紫;(3)15%~19%,頭暈發睏,工作效率大大降低;(4)19%~24%,正常範圍; (5)24%~30%,富氧濃度,人體生存最佳氧氣濃度,精神表現旺盛;(6)30%~50%,高氧濃度,人體可以慢慢適應,但是難以預測是否會導致其他病變;(7)50%~90%,短時間內人體不適,長時間可致命;(8)大於90%,幾分鐘可致命,只有特殊場合才用如此高的濃度給人呼吸,比如搶救重傷病人。

所以,雖然沒有氧氣人類就無法生存,但是也並不是說氧氣的含量越高,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好,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要考慮壞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凡事不可太貪心。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雖然地球上生物非常依賴氧氣,但並不是氧氣得越多越好。如果地球上出現了氧濃度加倍的情況,那麼所有生物都要面臨重新適應的進化,而且不僅是人類還是廣大的其他生物都會加速衰亡。

氧氣含量翻倍雖然只是一種假設,但如果人類不注意保護地球,氧氣含量翻倍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現在地球氣候不是變暖了吧,北極冰川融化不是加快了嗎?這些危險正在逼近。因此,大家一起行動,保護地球,愛護地球吧!


創業成長


地球大氣氧含量增加一倍,對生物而言可能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可能是災難,森林更容易著火,氧氣對生物也是有害的,讓動物的壽命更短。

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高濃度的大氣,氧含量佔地球大氣的30%以上,也就是恐龍曾生活的時代,那時候地球海洋、陸地植物茂盛,動植物體型巨大。在地球出現臭氧層之前,地球上就已經有大量生物存在了,因為臭氧層可以遮蔽紫外線,給了生物在陸地生存的可能。但這是地球數十億年演化過程中出現的,生物可以緩慢地適應,但如果地球大氣突然氧含量增加,那對地球生物只會是災難。

現在很多有氧呼吸的動物,在利用氧氧化養分的時候,會產生氧自由基,對動物體細胞器會有損害,如果氧氣再高一些,氧氣的損害更多,可能連動物的壽命都要縮短了。生物是會進化,但是大型複雜生物的進化要艱難得多,數量有限、基因比較複雜,需要很久才可以適應這樣的突變;在森林等腐殖質較多的地區,物質被微生物分解發酵的時候本身就會升溫,如果氧含量再高一些,森林裡就很容易發生火災。

地球氧含量比現在高一倍,大氣中的臭氧含量也更高對紫外線的吸收更強,而紫外線等太陽射線,也是促進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們太強了會致命,太弱了反而可能更致命。


來看世界呀


地球目前的大氣成分氧氣約佔21%,地球在古生代到元生代時期,植被豐富,森林茂密,就拿元生代時期來說,地球上的生物多樣化開始出現,約在二億年前,大氣成分氧氣約佔29%,由於含氧量大,原始生物都體積龐大,例如:恐龍,大象,始祖鳥等生物。如果現在地球含氧量大一倍,第一:人的生命更加長壽。第二:新物種將會出現很多。第三:所有動物的體形若干年後會變的巨大。第四:地球火災發生率呈幾何倍數提高。


蟲草大王


對。適者生存。


坤坤44297


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愛自己的所居住的環境,眼光一定要長遠,遠離汙染和垃圾,給自己和子孫一方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