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是怎麼劃分的?

179cc


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這種城鄉二元結構的戶口模式,是我國建國之初,為穩定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保障有效供給而採取的一項戶口管制措施,後來隨著社經濟形勢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在計劃經濟時期,這種戶口的二元結構得到了強化。到現在為止,經過幾次戶口制度改革,城鄉戶口的二元結構逐步弱化,將戶口統一稱為“居民戶口”,弱化了城市和農村的戶口差別。

一,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是怎麼劃分的

當初劃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其實很簡單。

第一,在城鎮從事工商業者,包括在城市就業的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第二,在城鎮工商業就業的人員,國家機關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第三,其他居住在城鎮,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第四,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以農業勞動為生的人,劃分為農村戶口。

由於當時的時空背景,我國農業戶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0-90%以上。

二、我國戶籍制度所經歷的幾次改革

回顧我國戶口制度改革的歷程,歸納起來有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自由遷移階段。1958年以前,我國還麼有實行嚴格的戶口的登記制度,實行的是自由遷徙政策,不論城鎮和鄉村,都可以自由遷徙,限制措施很少,包括從成都遷上海都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嚴控階段。 1958年至1978年屬於嚴格控制期,在這個階段,戶口管制特別嚴密,審查也非常嚴,農村戶口要進城鎮,除了考進大中專學校、城鎮招工錄用,當兵提幹等情況外,遷移難度非常大。

第三,半開放階段。1978年以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劃分“農業戶口”和“ 非農業戶口”、實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二元結構, 阻礙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地區間的合理流動, 不利於城市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戶口改革提上了議事日程,戶口遷移政策處於半開放狀態。

三、戶口改革還在進行時

第一,改革步伐穩步推進。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對戶口進行徹底改革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4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1月,《居住證暫行條例》施行。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9月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公安部充分發揮戶籍制度改革牽頭組織作用,多次召開多個部委參加的改革協調會,推動完善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體系;強化戶籍制度改革督查力度。

第二,改革措施 不斷深化。隨著農村“三權”改革穩步推進,“人地錢”掛鉤機制初步建立,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有序推進,一系列改革政策的相繼出臺,有力調動了地方政府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第三,全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各地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不再以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為依據區分農村人與城裡人。各地戶口遷移政策普遍放寬,不少大中城市適當降低了落戶門檻,滿足了廣大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需求。

綜上所述,到現在為止,除了部分特大城市還有較高的遷入門檻外,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基本上實現了自由遷移,基本上已經沒有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的區別了,都叫居民戶口,身份證也叫居民身份證了,戶口簿也叫居民戶口簿了!


幫兄愛唱歌


當初劃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其實很簡單:

1:在城鎮從事工商業者,包括在城市就業的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2:在城鎮工商業就業的人員,國家機關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3:其他居住在城鎮,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劃分為城鎮戶口;

4: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以農業勞動為生的人,劃分為農村戶口。

由於當時的時空背景,我國農業戶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0-90%以上。




錦帛說三農


我只能說,在以後的社會,不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了。

城市戶口說白了,你就是城市人;城市人有固定的資產、工作、穩定的收入,有車有房,並且有社會養老保險金。

農村戶口說白了,你就是農村人;家裡有耕地、宅基地、樹林、有動物等等。

城市人去世後會火葬,而農村人去世後會土葬。


李行安


應該不得分化城鄉戶籍區別的,戶籍改革的成果是城鄉一體化。


東方天俊


最新的國家政策對此是不做區分的,都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戶口”。


跪射俑


農村戶口在派出所己標明為農業人口城鎮則標明為非農業人口,不過目前己慢慢淡化了


嶷泉山莊


怎麼還有農村戶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