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書法的形式即內容,你怎麼看?

不二齋


書法大多表現的是藝術相點線面造型模式和節奏章法的對比,成為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

書法的形式大多包含筆法墨法章法。排版和字體形式。書法的形式很重要,不然也不會有書畫同源的概念。

書法的內容大多在於文本的含義,而是單純的表示內容,可能就成就不了書法的完美藝術。

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它的內容是一篇祭文,而他的書法增強了文的悲痛之情。可以說這篇說法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這是一個藝術作品的完美展現,內容和形式缺一不可,如果說內容是形式,那麼則有失偏頗。


泛樂悅讀


是的,對一般藝術追求愛好者來說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對不動腦筋的專業藝術工作者可能也是這樣一個結果。

如果對一位資深、藝術高超者、思路活躍者、造詣高深者可能就不是這樣一個情形了。因為他的經驗、經歷、觀察大自然、吸收大自然、吸收生活環境營養成份不同,藝術作品就會有所改善,創作意圖、方法就會多樣性了,就不是由內容來決定了。創作手法存在多樣性了。是藝術,就不存在定式。

同時,說明了一個問題,任何東西看久了,就會有膩味之感覺,自然想到要去改變了。看同一個作者作品,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個作者,儘量去改變這個千篇一律之感覺。


石千石


以我個人淺薄的漢字功底來理解的話,漢字有很多種體,如正揩、行書、草體、彖書等等,其字形構造千差萬別,每一字體都有其獨特的書寫方式和排列規律,都體現了美學的觀賞價值,漢字行於宣紙上,著墨文章中,個人認為無關乎內容,而在於每一字的排列組合是否順暢、美觀,如革命前輩毛澤東的草書(狂草)詩詞,以其龍騰虎躍的獨特筆法、彰顯了革命家的豪邁氣概,雖無章法可循,但每一字的巧妙排列融合,堪稱鬼斧神工、一點也不顯得凌亂,相反還突出了一枝獨秀的別樣風彩。以上就是我對字與內容的淺顯領悟與看法、若有不足之處、懇望同好加以指正、補充,大家互勉為佳。


US雲在天邊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形式非內客,內容不是形式,但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又為形式增添了光彩!臂如:寫一件事情,你首先要表達一個主題(或闡述一個觀點表達對事物的看法)。那麼,怎樣才能使主題表達的更好呢?這要看你的選擇。如:文學範圍裡的小說、詩歌、散文、通訊、報告文學等等體裁。而採用的文體裡面又有具體的多種表現手法。如記敘文裡常採用的順敘、倒敘、插敘等等,這些表現手法無論是大的方面還是具體的要求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說到書法也同樣如此,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如要寫一幅草書,首先要根據內容考慮它的表現手法。在章法佈局、取勢、用筆、結體以及尺幅大小等方面都要做足文章。

我們說: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作品,都要力求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這對廣大的文學藝術工作者來說,自始至終是一個高標準的要求!


建飛圖文


書法形式即內容,這是所謂的現代書法、現代水墨提出來的。正真書法脫離不開漢字,好的書法作品更剝離不開好的內容。比如傳世經典書法王羲之的《蘭亭序》,其散文之美與書法之韻律的高度結合,才能讓這篇書法作品流傳千古而不衰。再看顏真卿《祭侄文稿》,其行文中的情緒激動,感情的真摯無不化入筆墨,融入書法之中,其書法藝術才能感動千百年,被後世傳頌。


如果萬物會說話


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特別是對藝術領域的書法而言,若以實用為主的書法則不適用。

當然我也知道有很多人反對。我之所以認同,是從藝術空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他用線條將平面空間進行分割。線條將空間分割出來的形式可以看作是我們對書法作品的一種理解。這種理解包含了我們對藝術的領悟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心感情,通過線條和空間來表現,也就是說,書法作品的形式就是空間的呈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形式便是內容。


韓風偉650


別浮於表面!好的作品當然形式內容是統一的,但絕不僅是這麼一句話這樣簡單!


一枕浮雲


一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