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目前,国内超级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齐鲁大地的济南,正在吵着闹着要提高其在省内的首位度,甚至可能要进行区划调整。而在此之前,山东的计划单列市青岛早已开始了与其他区域性大都市的比拼。不同于中西部省会“抢人”,海边城市更愿意抢大学。

原来偏居西北一隅的西安市,不仅在“抢人”上动作极大,招商引资动作频频,还整体获得了西咸新区的代管权,一个超级西安呼之欲出。中西部早已闻名的的成都、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更不必说,就连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也坐不住了。

01

在发展的初期,资源总是有限的,省会集中了全省最好的交通资源、经济资源、智力资源,这样的条件下,是做大省会,还是撒胡椒面,均贫富,浪费省城的发展潜力就不言而喻了。省会因为具备太多的优势,做大的可能和潜力往往也是较好的。而且,各类资源包括企业投资,更多愿意砸向省会,这本身也是资本逐利的经济规律。

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因此,每个省也就有一两个冒尖的城市,其他相对差一些。珠三角、长三角因为开放得早,人民的思想活跃,特别是省份的地理区位优势形成了城市群。而中西部省份面积较大,资源相对不足,只能集中全省之力保一个大城市,也就造成了省会一家独大的情况。

省会天然有太多优势,把这些优势利用好,做更强,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整个省本身欠发达,省会一样很弱,这反倒说明这个省更失败。

实际上,放眼全世界,除了德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国内不同区域、城市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发展落差。

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之于东亚发达国家的代表日本、韩国,更是如此。两国首都经济区(大都市区)无论经济体量,还是人口,都占绝对优势。当然,他们国土面积和人口和我们比都不算大,出现上述情况倒也不奇怪。

02

从日韩的经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看,越大的城市,楼市价值越坚挺。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信条。

城市,就是各种资源汇聚的总和,反映的最终结果就是体量、人口、GDP等。

随着国家顶住外部压力深入推进科技发展计划,每个大中型城市都能从中分上一杯羹。就拿大热的互联网来说,北京是互联网的圣地,BAT、TMD无一不在北京扎根。还记得三年前的“双创”活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遍布创客。活跃的氛围正是孕育巨头的好时机,而科技创新,也正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被反复提及,这也注定了全国的智力资源、资本资源都往北京流动。

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再看上海,长三角区域的头牌,往年通常以中国金融中心的面貌示人,并以加工贸易业牢牢占据经济一哥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大飞机专项的入驻,上海正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打造一流大城市。

南看深圳,如今已成为互联网的另一极,还孕育出了诸如华为一样的大公司。正是由于这一小渔村没有过重的历史负担,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走得那样快,跻身于国内的一线城市之列。

除了一线城市,其余的大型省会城市如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要么凭借传统工业的优势力争升级转型,要么依托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先人一步。总之,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大城市不仅要产业升级,还要推动经济新动能的产生,辐射周围城市。

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智力资源、资本资源的快速流入将保证大城市的勃勃生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将带来无以伦比的消费能力,助推消费升级。

换句话说,大中城市的资产是不会贬值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城市也就意味着充满了机遇。

03

全国来看,有10多20个超级城市,以及他们背后的大都市区、城市群,未来发展会比较凸显。

比如老生常谈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不管叫杭州湾、粤港澳大湾区还是渤海湾,反正还是那个城市群,他们肯定是我国最顶级的,也是最有可能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

国内哪些城市才会是未来的“霸主”?

其他如海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最终结果都不会差。

所以,作为年轻人应该怎么选择,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也不是说广大三四线城市长期不怎么发展,只是资源都在往一二线城市倾斜,三四线分到的自然要少一些。而且,如何平衡强省会和其他区域的发展,将是个严峻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