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民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中西文化相互交流,新舊思想劇烈衝突,在這個時期中產生的許多學術論著和歷史資料,是我們今天需要收集、整理、研究、總結的文化遺產!其中有一部《五方元音》曾聞名全國。因漢字的字形不能表示讀音,因此,人們學習漢字時,就需要有另一套注音工具——《字典》。《五方元音》就是近代《字典》的一種,在清代至民國初通用全國。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相傳此書是清朝人樊騰鳳所著,樊騰鳳和洪秀全一樣是一名秀才,在清兵入關後,他積極反清,自為軍師,聯合本村人高唐、高殿,鄰村人梁路頭、賈二杆杖等人,擁載鄰村人叫趙二瘋子的為 皇帝,抗擊清兵。後來失敗,趙二瘋子等被殺。樊騰鳳後來在 地窖裡藏了三年,寫成了《五方元音》。所謂“五方”是用古樂曲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來代表五類聲母的五類發音部位,即喉音、 牙音、舌音、 齒音和 唇音, 用十二個韻母和二十個聲母來拼音。十二個韻母是:一天、二人、三龍、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駝、九蛇、十馬、十一豺、十二地。二十個聲母是:梆、匏、木、風;鬥、土、鳥、雷;竹、蟲、石、日;剪、鵲、系、雲、金、橋、火、蛙。用這種方法查字很方便。後來,他的後代將木版賣給 山東省東昌府一家,此人把木版帶到上海用石印翻印,流行全國。 上海錦章圖書局印行的石印本,封面題“五方元音大全,樊騰鳳先生原本”,這種版本流傳最廣!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今天把《五方元音》的查字方法整理出來,介紹給感興趣的讀者。查字用的方法叫“反切”法。即:查字時,根據需要用20個“聲母”依次和其中的1個“韻母”相切(拼),把要查的字切(拼)、揀出來。譬如:

1、用20個“聲母”依次和“韻母‘天’”相切(拼)的結果是:

見尖、蹊千、曉先、影煙、端單、透貪、泥南、來蘭、幫般、滂盤、明蠻、敷範、精簪、清參、心三、衛彎、照佔、穿禪、審山、日然。

2、用20個“聲母”依次和“韻母‘馬’”相切(拼)的結果是:

見加、蹊掐、曉霞、影壓、端答、透塔、泥拿、來拉、幫八、滂爬、明媽、敷伐、精雜、清擦、心薩、衛娃、照眨、穿查、審啥、日×。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這種“反切”法的侷限性很大,無法做到很精準查字,後來學者們開始嘗試新的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方法。語言學家們意識到:“只有改用一套‘分析各種音素’的符號,才能解決這個矛盾”。直到後來《國語注音字母》問世才得以解決。《國語注音字母》是章太炎以自己的“記音字母”作為藍本,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佈。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新中國第一部法定、便捷而國際化的注音工具誕生了。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遠遠勝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注音法。極大方便了人們地閱讀和表達。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我們現在用的就是這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簡化啦!只能說我們現代的學生很幸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掌握很多知識!上學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沒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毅力,沒有看懂這本字典的悟性,恐怕很難學有所成!雖然我們無法親身體會那個時代學生的生活,但是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不論什麼時代,學習知識都會有難度,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別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肯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看課本總是有種看天書的感覺,我看你多半是刻苦和努力還很欠缺!

民國時期的一本舊書,看起來似天書,當時小孩卻能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