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在大連,感人至深!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年長者的精神家園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當我們被越來越多的矛盾咬合所困擾的時候,渴望著有一種東西來打動、感染、提升這多變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把思考的觸鬚伸向歷史,面對開國總理周恩來在大連的故事。

“現在我是閒人,你們是忙人,我應該看望你們嘛!”

開國總理周恩來殫精竭慮地為不滿兩週歲的共和國日夜奔忙,因過度勞累而日益憔悴。在毛澤東主席的一再催促和親自安排下,他來到大連療養。

周恩來名義上到大連療養,實際上是把辦公地點從北京的中南海移到了大連的黑石礁。月光下的黑石礁,群樓靜謐,潮聲如訴。只有一座德式二層小樓還閃爍著燈光。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天亮了。周恩來總理輕輕地走下樓,衛兵筆直地站著向總理敬禮。總理微笑著說,天天見面,就不必敬禮了。衛兵又敬禮說,謝謝總理!周恩來又笑了,說:“你看,又來了不是?”衛兵不好意思地也笑了。總理說:“夜裡執勤,不必那麼規矩地站著。早上露水大,可以到門裡去。”衛兵感激地又要敬禮,手剛舉起來忙又放下,眼含熱淚地點著頭。

為了不給大連市添麻煩,周總理約法三章:不準陪同;不準看望;不準安排活動。可市領導覺得總理難得來大連,幾次約定要去看望總理,但近在咫尺未能如願。

一天,大連市市長韓光突然接到總理的電話:我要去看看你們。

當總理來到市政府二樓市長辦公室時,微笑著說:“現在我是閒人,你們是忙人。我應該看望你們嘛。”53歲的國家總理登門看望38歲的市長,讓市裡的同志們不知所措,一時語塞,感動不已。

周總理詢問了市政府的工作後說:“有件事要同你們商量,不要因為我一個人麻煩更多的人,馬上通知有關部門,電車通到終點。”

原來,市領導考慮到不影響總理療養,把經過總理住地的有軌電車停開了一站地。為了不讓總理發現和總理的安全,特意安排保衛人員穿上便衣在總理住處門前輕輕地裝作修理電路和鐵軌。可是,這哪裡能瞞過總理那有穿透力的眼睛。

市裡的領導面帶愧色地解釋說,大連情況複雜,過去一直被沙俄、日本鬼子統治,現在剛解放不久,您的住地就在車站邊。總理說:“市長同志,如果一個總理這樣做,那省長、市長、縣長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韓光同志,勤政為民,這是我們黨的靈魂,在決定一切問題上都不要忘記人民啊!”

望著總理那嚴肅的面孔,市領導馬上抓起電話,下令通車。

就要同總理分手了,市領導執意要送總理回去。總理說:“你們忙你們的工作,我是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嘛。”總理臨走時,滿意地說:“今天我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向市長同志反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得到了市長迅速圓滿的解決,我代表老百姓,謝謝你了!”

望著周總理漸漸消失的身影,人們的眼睛模糊了。時至今日,韓光老人談及此事,眼裡仍噙滿了淚花。

“人民遭難,這碾子就應該由我這當總理的推!”

1962年6月4日晚上,周總理在大連會見柬埔寨王國賓努親王。總理說:“我們國家正面臨著新中國成立後後最困難時期,人民還填不飽肚子啊!”

周總理毫不掩飾地報憂,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已是深夜,總理又同大連市領導交談了困難時期的吃飯問題。談到清晨,總理提議到農村去看看,不許市領導陪同。總理連早飯也沒顧上吃,坐著一輛破舊的吉普車就去了。

走進村莊,周總理看見一間露天的碾房裡,一位白髮蒼蒼的大娘在吃力地推著碾子,邊推邊擦汗。周總理上前扶著大娘問,您碾這苞米核幹什麼呀?老大娘嘆口氣說:“碾碎了,用籮篩篩,摻點苞米麵蒸著吃。”大娘用衣襟擦擦汗水又說:“現在正是大忙季節,一天三兩糧食,還不夠吃一頓的,活又累,不想法子填飽肚子,把地撂荒了,到秋天還不得餓死人!”

大娘又埋著頭,挪動著一雙小腳兒,吃力地推著碾子,汗水和淚水流淌在大娘那飽經風霜的臉頰上!

周總理看著這場景,想著近來不斷有湖南、河南等地傳來餓死人的報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總理攔住大娘,自己上前推起碾子,隨行的同志也擁上去欲推。總理嚴肅地擺擺手,說:“人民遭難,這碾子就應該由我這當總理的推!”

在場的人都驚愕了!一位堂堂的共和國總理,竟如此動情,淚流滿面。這是一種多麼感人肺腑的“公僕情”啊!

“要把困難如實地講給人民,大家共同努力,渡過難關。”

周總理回到賓館,一直沉默不語。這時,服務員小劉進來倒水,一看驚訝了,原來他們精心收拾的房間換了樣:華麗的床上用品全不見了,床上鋪的是洗得發黃的床單,上面鋪著一張舊涼蓆,枕巾和枕頭也全變了樣,被子是一床舊棉被,旁邊放一件舊睡衣。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小劉不解地問:“總理,這是誰的房間啊?”秘書過來解釋說,這些行李都是總理隨身帶來的。總理也忙說,我來住不了幾天,走後你們還得洗,又浪費人力又浪費肥皂,而肥皂在市面上又缺,不容易買的。說著,總理讓小劉坐下,要一起商量點事。

看著小劉那副激動、驚訝的面容,總理緩緩地說:“現在城鄉人民生活都有困難,農村口糧標準低,就更艱苦些,實在不易啊!小劉你懂嗎?”

“懂。”

“那麼,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國家現在有困難,拿不出更多的糧調往農村,請城市的同志每人每月節約1斤糧食支援夏鋤,你看行不行?”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小劉立刻堅定地回答:“我們保證做到。”

總理笑了笑說:“你一個人做到了能解決多大問題?我是問你,如果城市人民都這樣做,是否能行?”

小劉沒有立即回答,低著頭,搓著手,沉思著。

這時,總理又接著說:“看來,這個問題不好一時回答。這樣吧,我給你個任務,請你和家裡人、周圍同志商量一下,但不要說是我說的。商量結果,儘快告訴我,一定要真實情況。”

第二天,小劉興高采烈地向總理報告:一天節約3錢糧,每餐只1錢多一點,也就是一兩口飯罷了,但夏鋤搞好了,就會迎來千車萬擔的大豐收,大家都說能辦到。

周總理經過一番調查研究之後,對大連市負責同志說:“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要把困難如實地講給人民,相信和依靠群眾,大家共同努力渡過難關。”

大連市委根據總理的指示,形成“節約糧食支援夏鋤”的文件,並向東北局寫了報告。東北各地很快就掀起了一個自力更生解決農村口糧不足的群眾性節糧高潮。

“不要到機場送我,不要耽誤工作,不要浪費汽油。”

1973年7月31日,周總理最後一次來到大連。在大連玻璃製品廠,當總理看到滿懷激情的群眾時,就讓司機把車停在門外。總理走到群眾中間,連連向大家問好。

一見面,大家就看出總理明顯削瘦了,頭髮也更花白了,負過傷的右臂貼在肋間,比以前更顯得僵硬了。

總理毫不在意,非常樂觀地說:“我這不是很好嗎,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做還能垮?閒人才愛生病呢!”可是,細心的人看到,總理坐在那神采奕奕地談話時,腰後邊貼身放著暖水袋,隨行的醫護人員每天熬三遍藥叫總理喝。誰會相信,總理已動過手術,每時每刻都在忍受著癌病的巨大折磨,連上二層樓都要休息一會兒。

當總理登上旅順白玉山與有關同志商討綠化等事項時,醫護人員把藥送給總理。總理接過比較貴重的進口藥,猶豫一下,沒有服用,連忙放在上衣兜裡說:“少服一次吧,這也要講節約嘛!”

1973年8月1日,敬愛的周總理就要離開大連了。在棒棰島賓館3號樓門口,周總理和市領導及賓館的同志一一握手,勸阻大家不要再送了。他說:“就在這裡告別吧。你們一定不要到機場送我,不要耽誤工作,不要浪費汽油。”

此時,總理那深邃的目光再一次掠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的面寵。他突然問:“小康怎麼沒來?”市委第一書記劉德才悄悄地問一位同志:“小康是誰?”回答說:“總理找的小康叫康光祥,原是中山區委副書記,現下放到莊河。解放前曾和總理在南京工作過,解放後總理幾次來大連都由他負責保衛。”周總理囑咐劉德才:“請轉告小康同志,他的情況我知道了。我們經常講共產黨人要任勞任怨,忍辱負重,可真正做起來,任勞容易任怨難,負重容易忍辱難啊!有時靜心細想,為了國家和民族,再難也應咬牙頂上去,頂過來了也就不難了。”

此時,康光祥正在鄉下,乘坐一輛破舊的吉普車,不顧一切往大連趕。原來,總理事先讓保衛秘書何謙通知康光祥,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及時聯繫上。

稍稍平靜一會兒,同志們再一次把總理緊緊圍住,依依不捨地說:“總理,你可一定再來呀!”總理微笑著說:“只要身體允許,我會再來。”

總理向前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向大家招手,同志們再一次擁到總理身邊。總理握著同志們的手,搖啊搖,向同志們說出最後一聲“謝謝”,最後一聲“再見”時,大家的淚水終於衝開了感情的閘門。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附記:衷心感謝周總理文字秘書錢嘉棟,外事秘書馬列、警衛秘書何謙,大連市第一任市長、中央紀委原常務書記韓光,大連市委原書記郭述申等老人提供的珍貴歷史資料。

周恩来总理在大连,感人至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