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10月份時我在日產的追浜工廠出差,這個工廠主要生產一款車--Note。也許有些人知道,這款車可以理解為新一代的驪威,但它並沒有被引入中國,主要在日本本土和東南亞市場銷售。同去出差的還有一些設計和製造的同事,沒想到大家看到這臺車都有著大膽猜想,如果當年這臺車能國產,那跟“本田超跑”GK5飛度絕對有得一拼甚至比它賣得更好。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2000年初,時任大眾集團CEO的“汽車教父”皮耶希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市場需要簡單的大型車,而不是複雜的小型車。往後的十幾年,大眾集團的絕大多數產品一直遵循著這個理念,導入中國市場的車大都是“簡單的大車”,實際的市場反饋呢,就不用贅述了。

而日產Note就是“簡單的大車”的典型代表。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下這款車。現款NOTE是第二代的NOTE,第一代NOTE是驪威的原型車,但第二代NOTE要比驪威短了100多mm,沒查到第一代NOTE和驪威的關係,但我猜想驪威應該是第一代NOTE的Wagon版本。第二代NOTE是2012年7月發佈,9月在日本上市。那一年,飛度還是銷量平平的GE8,超跑GK5還在孕育中。那一年,豐田致炫還叫雅力士不帶“L”,已經被市場拋棄。那一年,驪威全年銷售69248臺,比飛度GE8多了3萬臺,銷量更是雅力士的7倍!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驪威就是那個年代的“簡單的大車”,空間完爆飛度和雅力士,可是外形和內飾卻差了點意思。那時那刻,日產適時地推出第二代NOTE,那個外形放在5年前一定驚豔了不少年輕人,讓我覺得後來的本田傑德就是以NOTE為榜樣開發的。運動感十足的啞光黑格柵和前保,以及肌肉感十足的引擎蓋。大燈雖然還不帶透鏡但設計跟當年還沒開始玩燈的奧迪也是有得一拼。側面輪廓和線條更是這車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我看來,無懸念完爆GK5和致炫。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而內飾放在5年前也是一大亮點,雖然用料一般,但設計感是一流的,就憑這大塊的鋼琴漆,我也可以打上80分。空間更是這臺車設計的初衷和最大的賣點,奢侈的後排空間和巨大的行李箱,後排居然還有小桌板,座椅放倒後就是一張雙人床。總得來說,我認為就這臺車的外觀內飾和空間,如果當年引進中國,後來就沒有GK5,致炫,polo什麼事了。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然而,這臺車並沒有來,所以我也只能千辛萬苦地找了些圖片來給大家講解原來日產有一款如此符合中國市場調性的車。

在中國市場上還有很多“簡單的大車”,因為他們往往賣得非常好,所以我閉著眼睛可以數出一大串,比如寶駿560,GS8,經典軒逸,奇駿,冠道,漢蘭達,帕薩特。但我想分享另一款很有代表性的簡單的大車,那就是新一代的寶馬X1。它與奧迪Q3,奔馳GLA,以及後來加入進來的英菲尼迪QX30,謳歌CDX都屬於豪華品牌入門級緊湊型SUV。寶馬X1最早進入了中國市場,但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銷量一直在4000臺/月之下,相比後來進入中國市場的Q3和GLA近萬臺/月的銷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去年新一代的寶馬X1國產上市,相比海外版本,加長了110mm,使得本就非常夠用的空間上升到了奢侈享受的級別,這事發生在大眾身上也是見怪不怪了,但發生在以運動性著稱的寶馬上簡直就是奇蹟。更讓人吃驚的是,曾經承諾過永遠不造前驅車的寶馬這次居然打臉地放棄了上一代X1“引以為傲”的後驅平臺,使得車內空間又大大增加。在外觀和內飾都保持了很高水準的情況下,後排空間做得像浴缸一樣大。我第一次在4S店體驗寶馬新X1,當時一坐到後排,有一種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錯覺,我真的是坐在一臺緊湊級SUV上嗎?我真的是坐在一臺寶馬上嗎?新一代X1上市後,銷量的表現立竿見影,銷量相比以前提高了近4倍。今年1-7月,寶馬X1銷量是50178臺,領先於奧迪Q3的44743臺和奔馳GLA的40991臺。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如果說寶馬X1的“大車”戰略已經非常成功了,那最近上市的又一款教科書式的“簡單的大車”更是重新定義了什麼叫神車。這就是大眾秉承了前CEO皮耶希的理念,打造出的大眾途昂。途昂火到什麼程度,雖然已經上市了3,4個月,雖然國家出臺了嚴禁4S店加價的法令。但現在依然是不加價,休想提到車的境地。途昂的加價幅度已經成為了近來車圈熱議的話題,雖然這臺車的主力級別本身的售價已經高達36萬左右,但很多地方需要加價5萬才能提車,加價2-3萬已經是門檻。這種加價的熱度,已經超越多年以前的CRV和途觀,以及兩三年前上市的漢蘭達和思域。

“簡單的大車”並不是說只要尺寸大,其他可以馬馬虎虎,甚至犧牲掉,而是在同等的水平下,提供越級的尺寸和空間。就像途昂除了大,內飾也很豪華,還有強勁的動力總成,全液晶儀表,電子手剎,四門一鍵升降等這種當今最基礎的需求都能滿足。雖然大是最大的賣點,但其他地方也不會成為抱怨點,這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最有誘惑力的。

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是“簡單的大車”

外觀,內飾,空間是一款車能否成為爆款的決定性因素之三。並且這三個決定性因素從中國汽車市場爆發性增長開始到現在的15年左右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變過。越恆久的東西越難去改變,所以可以預見未來的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空間,外觀,內飾都會是一款車能否暢銷市場的最堅如磐石的決定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