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有道理嗎?

lovebenyao


農村的老話俗語很多,大部分都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內涵,深刻的寓意不得不讓人佩服!



農村老話“熱食好吃,冷債難還”有道理嗎?

“熱食好吃”,從字面意思應該不難看出,說的是我們吃東西,吃飯,吃菜,肯定是剛剛做出來,熱乎乎的,趁熱吃,才是最美味,最可口的了,如果飯菜涼了,味道口感肯定會大打折扣,相差很多!


“冷債難還”前半句只是襯托,後半句才是整句老話的關鍵,“冷債”欠的債時間比較長了,債都冷了,不知道有多久了,那麼久欠的錢還不還,估計也是不想還了,錢很難拿回來了!

整句老話的寓意其實是指人性醜陋的一面:吃東西,吃飯,大家都知道趁熱吃,“熱食好吃”,而你有困難,需要錢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幫了你,借錢給你,而你卻拖拖拉拉,很長時間都沒有還錢的意思,讓人非常的無奈,心涼!這也應證了另一句老話“借錢的時候是孫子,還錢的時候是老子”,本來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有些人卻不懂得知恩圖報,把誠信跟道義給拋棄了,讓人非常的心痛!



有道理嗎?

我覺得這句老話的寓意還是很有道理的,人性這個東西本來就非常複雜,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大家都非常現實,“無利不相往來”,“借錢容易還錢難”,甚至還有很多因為“還錢”而發生的悲劇,看了確實讓人心痛!俗語說的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所以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一定要坦然,誠信,公道,因為誠信是無價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我是鄉村一家子,很高興能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在中國農村,有很多琅琅上口的老話,有的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被淘汰掉了,但是仍然有許多老話很有意思,值得我們仔細斟酌。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這句話的意思

“熱食好吃”,這個指的就是熱的飯菜相比冷飯冷菜來說,更容易下嚥,同時這裡暗含的意思是去別人家裡要賬,一般這時候對方都會做熱飯熱菜給你吃,這飯菜的是好吃,但是吃了別人的飯,自然就是嘴軟了,往往到了最後這個賬就變成冷債,拖來拖去,時間長了,就很難要回來了,這就有了後半句“冷債難還”。



然後,我們分析這句話的背景

其實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借錢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經濟行為了,每個人都有資金短缺的時候,只要“有借有還,再借就不難了”。但是農民本身收入少,賺錢很不容易,而且一般雙方借錢都是口頭約定,沒有規定時限,這時候討債人會時常上門討債,欠債人也不會拒絕,也會熱飯熱菜用心招待,但是就是沒有錢還,如此一來,常常年復一年都沒還上,最後拖成冷債。



最後,給大家的熱心忠告

如今,欠錢的才是大爺,所以即使在農村,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在借錢的時候打個借條,明確雙方的權力和義務。雖然說談錢傷感情,但是談感情也傷錢。農民的錢哪一分不是用汗水辛辛苦苦換來的,希望欠錢的人能珍惜好自己的信用,債主能行使好自己的權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們,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一家子,謝謝!


鄉村一家子


這句話,我看了有些朋友的回答,有些認為是借錢容易,還錢耍賴的意義上去了。那就錯了,錯了,錯了。

"熱食好吃,冷債難還"這句農村俗語與"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老家是這樣說的:熱飯好吃,冷帳難還。顧名思義,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確實好吃,這裡喻指別人給予你的物質,金錢,人力等恩惠或幫助。我們中國人講究

無功不受祿,別人給予你的幫助與恩惠就是一筆人情債。這裡的冷債難還就是指的人情債。我們更講究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如果自己以後沒有能力去償還別人的這些恩惠與幫助,內心會覺得對不起人,虧欠別人的意思。

從狹義上來講,也可以理解為別人借給你錢,日後難以償還(無力償還)的心理負罪感,但絕沒有要耍無賴的意思。

人類社會更多地體現了人情社會與人情往來。知道知恩圖報的人也是有良知的人。如果得人幫助與好處,轉眼就忘得一乾二淨的話就叫忘恩負義。如果不但不報恩,反而去仇視與加害給你恩惠的人,這叫恩將仇報!必為世人所不齒。

這句話更多的是指:人要知恩圖報,在你緊要時,別人慷慨解囊或傾力幫了你,你要在別人有困難時也要報答,但是擔心自己力所不及,虧了別人的這番人情,這個冷債就是指人情債!

若有不周,煩請斧正。


BMLGGZSGCS秋水長天






平淡才精彩65


.熱飯好吃,冷債難還,對社會現象一針見血。有投資行為的個人或企業,資金週轉困難或因家庭有急事急需用錢,向銀行向親戚或朋友借錢。銀行不說,一般向親戚.個人借錢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婧,一般情況下親戚朋友都會借的,有的要借條,有的硬是不要借條,好象要借條了面子上過不去。不過借錢人大都按時提前或按時還錢的。不過總有那麼極少數的借錢人,借到手時高興還錢時及不情願,並且找各種藉口拖延時間,並且全忘了借錢當時滿臉堆著笑又是舅媽又是姨,又是哥哥又是姐的。左一個承諾右一個說話算數。到後來還錢時一古腦不提及了,當接到催還錢的電話第一次還接第二次就乾脆不接了或掛忙音。對要帳的見了還竟然不給好臉色看。難怪社會流傳借人錢容易要錢難的感受。其實借人錢除了感激,又哪有不守信的理,親戚朋友把你當人了你得要說話算數。俗話說有借有還再錯不難。


愛普頓農場751


熱飯指做好剛從鍋裡拿出來的飯,倒如剛煮好的肉,剛蒸好的包子,剛下好的紅薯粉條等。誰都知道,新鮮的飯菜好吃,剛出鍋的食物不但新鮮,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也高,人們往往是胃口大開,多吃上幾口。這寓意是辦什麼事也是這樣,說幹就幹,不要拖拖拉拉,抓緊時間一口氣辦成了,如果久拖反把事情耽擱了!按老農民的話說是把事情放死期了。由此,轉到了冷債上。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人在世上,誰沒遇到困難的時候?借別人錢與借給別人錢都是很正常的事,問題是借了錢,有了及時還人借,不能只知道借,不知道還,更不能人家討要了還不還,更不應該借錢時禮下於人,你不還,人家討要你還惱火,又把你給得罪了!冷債難還就是拖的越久欠債就越難要。90年代,農村飯店盛行欠帳,我侄的飯店當時有十幾個村欠的三萬多塊錢帳到現在也沒要回,村支書都換了很多任啦!都成了死帳。看來,熱飯好吃,冷債難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心累力乏


老話“熱食好吃,冷債難還”反應的就是人性!個人理解為,為人處事要知事,不要奉進不奉出。接人待物要大方,知恩投報人常久,只進不出人冷淡。還有就是當時接別人的東西熱乎熱鬧,其實這熱乎勁兒一過,掄到自己還別人人情的時候,苦水難吞,因自己實力不夠又要撐面子,所以打著腫臉充胖子。

無論是參加酒席還是在家吃家常便飯都得是剛下灶得飯食菜餚味道最為鮮美,等到涼了以後味道就會大打折扣,而且涼食也很容易生病,腸胃不好的朋友千萬不要吃涼了的食物。所以每當他人端著熱熱乎乎的鮮美菜餚供我們享用時我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恨不得多長几張嘴。

和吃飯一樣,還債也是“熱債”好還,“冷債”難還啊!說的透徹點這背後就是人性。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借債都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經濟行為了,做生意資金短缺要借債,過日子遇到了事兒還是要借債,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可是生活中偏偏就有很多欠錢不還的“老賴”們!

所以說盡可能不借別人錢,真要是不得不借也一定要打欠條,到期以後無論如何也要在第一時間把錢要回來,千萬不能拖延!越是拖債越是容易被拖黃。


菠菜36436666


在我們國家,總有很多經典的人生語句。讀起來語句對仗,朗朗上口,生動活潑有種美感。

只是這些話都有所指。

題主的:熱飯好吃,冷債難還。又指什麼呢?

人情債。

為什麼叫冷債呢?

時間長,冷了嘛。

在農村聚媳婦嫁閨女或別的什麼事,都要大操大辦,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那麼這禮就俗稱人情,送人情。

這禮送出去了,別人是要還的。

於是便稱為人情債。

收錢容易,恨不得越多越好。可當別人辦事時,冷不丁就要你掏錢,人家當時給個三百,今兒個你也得三百以上,否則別人就有意見。送禮人心裡清楚得很。

如果碰到手頭緊,人情大如山,就是借也得送去。別看那些人在酒桌上吃得興高采烈,么五喝六的,背後不知道有幾多辛酸苦楚。

一個普通家庭,一年下來,人來客往的開銷還是挺可觀的。

所以說熱飯好吃,冷債難還。



原上3草


“熱食好吃,冷債難還”,不難理解啊。

任何正餐食物,絕大多數人的習慣,熱著好吃,涼了味道就差些,吃了也不會出啥毛病。

對仗就引出了“冷債難還”,為什麼呢?

1.人情隨往,沒有即時歸還的吧?等掏錢的有應隨往的事,不知相隔多長時間了,也不一定還在本地,甚至生死存亡都不能保,你敢說準能還?

2.人情借取,由三五十元至三五十萬不等,不等冷嘍就還了還行,冷了,一兩年甚至更多,既然拖,正常人肯定是困難,就是難了。不正常,那原因就千奇百怪了!反正也是難了。

所以說:冷債難還!


西山逸隱


當然,都是老輩的經驗教訓,熱飯吃肚裡舒服又好吃,涼了傷胃味道又不好,做人做事也是借出去的錢早要比晚要好要,有的都不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