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米漲到全部十元一斤起步,還會有人吃大米嗎?對老百姓會有什麼影響?

盛夏的小農民


如果大米漲到10元一斤起步,其它任何物價都沒有漲價的話,那些以大米為主食的老百姓就得跟我們河南人一樣吃麵了。影響倒沒什麼影響,龍蝦大閘蟹那麼貴,很多老百姓一輩子沒吃過,不也一樣活的好好的。

我家現在買的大米是3元/斤,如果所有物價都隨大米漲價3.3倍,假如我們的收入沒有上漲,面對36元一斤的豬肉,90元一斤的牛肉,90元一斤的汽油,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漲3.3倍,農民可以吃自己種的糧食和菜,普通市民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因為飯都吃不起了。吃不起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國家絕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君不見10多年如一日一樣"堅挺"、“穩定”的糧價是為了什麼?為了讓所有人都能簡單容易的吃起飯啊。

其實,你的這個假設只能是個假設而已,糧食價格穩定而平價是維持一個國家長治久安最基本的條件,讓老百姓吃不起飯,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所以註定只會是個假設,不會成為現實。

所以,對你問題的回答是,貴了吃不起不吃,吃的起就吃。老百姓是一個對生活很有彈性的群體,不吃任何一種食物都不會有影響。


農民趙老三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大米價格漲到十塊錢一斤,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會食用大米。現在市場上,最普通的東北大米2塊5一斤,中等價格的東北大米就是五塊錢一斤,如果大米最低價格提到十塊一斤,相當於大米價格翻了2番。

以一個低收入三口之家庭月收入5幹元計算,每個月消費大米50斤,每個月光在大米上的支出由原來125元猛增到500元,大米所佔收入比由2.5%上升到10%,一家的生活費每月額外增加375元,這部分錢原來基本上夠買油買菜了,現在每年生活成本增加了4500元。

對月入1萬元左右的中等家庭來講。它消耗的中等大米價格至少到20元/斤,三口之家以每月消費50斤計算,消費成本由250元上升到1000元,花在大米上的開支由2.5%上升到10%,每月生活成本增加750塊錢,每年增加了9000元。

對於1萬以上的高收入家庭,這點成本應該可以承受。但對於低升收入家庭來說,一年光在大米上多支出就高達四五千元,會面臨著較大的生活壓力。

這只是一個方面的簡單計算,進一步而言,大米是剛性消費產品,由於大米的大幅漲價,會帶動的其他糧食價格也會大幅的上漲,糧食價格大幅的上漲,肉價就會形成大幅的上漲,從而形成惡性通貨膨脹,對社會各階層的生活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甚至可能引發社會激烈的動盪。

糧食是國家安定的穩定器,國家會對農民農業給予大力的補貼支持,保證糧食的穩定供給,如果大幅度的提高糧食市場價格,將會引發惡性的通貨膨脹,引發社會不安定,所以各國在提高糧食價格方面都是非常慎重的。


牛哥的天空


我以自已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大概在1960年前後,我8、9歲,正逢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關係惡化來逼債,糧食危機在一段時間裡很嚴重,我家四個人,爹孃和我們兄弟倆。這一天,爹幹活回來,娘哭著對他說:“家裡沒吃的了,我們兩個大人還不要緊,可這兩個孩子已經一天沒東西吃了”。爹急了,連夜跑出去找親戚家想辦法,幾個鐘頭以後他回來了,一到家就叫著進來,“米有了”。

一隻小布袋裡裝著3斤米,爹說是3、5元一斤,共10、5元。娘就馬上拿了一點來煮粥,粥雖象湯一樣,不過可以充飢了。聽爹說,黃金是9元一錢,有些人家土改時分到地主的東西也賣掉換吃的,全新的紅漆大桌子5元,一把熱水並換一箇中等大小的蘿蔔,連家裡的銅火爐,銅油燈都賣了換吃的。

豬肉已好幾年不見了,不過我聽說有,我們旁邊一箇中農人家,養了一頭豬,因為只吃草和糠,一年多了才70來斤,殺了以後賣肉,但當時沒肉價可參照,那個養豬人說:“鬥米三斤肉呀,45元一斤”,和米價相比,這45元一斤的肉價還算合理,也就是5錢黃金換一斤肉。

那一段時間,我們確實吃了許多野草,所以到今天,我還能辨別雜草中有哪幾種可以充飢的。

不過天下太平,雖然後來聽說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全國餓死好些人,不過人們都好象在求生,沒聽說有動亂掄劫等情況。


無憂無慮任其自然


大米如果漲到了10元錢一斤,我們的國家奔小康的路就會再等10年了。因為一千元只能買100斤大米,而今年全國漲的0,5的工資,多數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才漲100左右,只能買10斤大米,試想,普通企業退休金才兩千不到,去了水電煤氣費,暖氣費,手機費,一家三口是沒法活的,這樣的生活水平,我看,連現在低保家庭都不如,生活如果出現這種現象,40年來的改革開放,大家就白努力了,老百姓的生活怎能一年不如一年啊,我看,不可能,這絕不可能!因為保護糧食安全,其實,就是保護國家的安全。糧食由國家來控制的,一切妄圖想倒賣倒賣糧食投機倒把的人,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因此,請大家放心,糧食在中國是絕不會肆無忌憚的無法無天的隨隨便便的說漲就漲的!


劉年14


這個影響可大了!60年餓肚子我想許多人不會忘記!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大米怎麼漲,大家都得吃!60年,糧食多少錢一斤,肉多少錢一斤,告訴你們,紅羅卜萊葉5元錢1斤,你信不信?餓死了多少人你們信不信?這些都是我自己親眼所見!


張brother95118541


問這種問題,就是幼兒園。

把事情想的太簡單。漲價啊,全社會都漲價。大家都能過好日子。

想生活越來越好。唯一的辦法是提高生存率。

就是每個勞動力多生產東西。

大米漲價了。化肥廠工人肯定要漲工資。

其它任何行業都要漲工資。這是肯定的。

不漲就不幹。

你糧食漲價,你也多不了收入。

農民就兩畝地,產量就那麼多。你想多少收入。能比富士康多嗎?不可能。那樣誰去富士康呢。沒人生產手機。你不是要多掏錢。或者不用。

一千斤大米,只能換兩千塊磚。

你現在非要漲價十倍,換兩萬塊磚。誰跟你換呢?幼稚


大眼睛164554753


你這個問法不很嚴謹!很難標準回答。你應該這樣問~假如糧食全都漲到10元/斤,還會有人吃糧食嗎?對百姓有啥影響?


大米僅是糧食的一部分。大米價漲了,其它小麥、玉米、紅薯、小米、土豆不漲,人們可用其它代替去吃,照常餓不死人!說糧食全漲了,把口封實了。糧食再貴,是人都要用糧食當飯吃,否則很易餓死。有的要單吃水果,可延續三四個月以上生命,但不會太長久。古時海員長期生活在水中,因無瓜菜補充維生素,很易在一年中死亡。

糧食吃的貴了,即恩格爾係數大了,國家可能出現災荒。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糧食、鋼鐵、水泥這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這20年,國家每年下發中央1號文件,重點就是講要穩定農業,重視農村農民問題。什麼種糧補貼,農機補貼,農業基礎道路建設,農藥管理、農村廁所改造等,都抓得很緊。


苗萬平談情感


這個問題沒有前後背景,不知道題主想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先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一下吧。

我們現在假設大米是市場定價吧,目前大米的價格是5元一斤。這個價格是供需均衡的結果。

按照微觀經濟學理論,大米價格上漲到10元,要麼是供給減少,要麼是需求增加,價格是供需均衡的結果。供給減少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天災人禍了,比如洪災,旱災,或者發生戰爭等。需求增加的原因,一般來看可能是囤積需求,或者人口增加,或者需要用大米進行對外援助等。

如果需求沒變,供給減少造成價格上漲,大米的消費數量相比原來會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當然一部分人會去尋找大米的替代品,另一部分人減少大米的採購數量。總體來看就是社會福利下降。如果供給沒變,需求增加造成價格上漲,大米的成交數量相比原來會增加,增加的原因是額外的需求造成的。

不過由於大米是民生基礎商品,大米市場與其他市場有聯動影響作用。大米價格上漲,會帶動其他食品價格上漲,進而造成人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以後生活困難群體會擴大,從而減少其他生活消費品的需求。如果大米漲價,則勞動力市場價格就要上漲,勞動力價格上漲會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從而削弱企業盈利水平,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大米價格上漲,還會造成人們通貨膨脹預期,從而降低了實際利率,引起資產需求上升,進而可能產生泡沫。

至於社會學方面的影響,以後再補充吧。

惠豐三農


穀賤傷農,作為農民當然希望糧價越高越好,常常拿日本做例子。


日本對本國的稻米保護不假,但是它的水稻自給率也不過40%。在日本的美國麵粉公司,甚至要比在本國的多。畢竟中國是稻米的主產國,想要進口來滿足全部需求,顯然是不現實。如進口比重大的大豆玉米等,也會因政治經濟等原因受影響。

而且因為糧價過高,日本低收入人群,已經轉向為麵食為主,且稻米的主要食用方式為壽司。這說明什麼呢?如果米大米漲到十塊錢一斤,表面上看,對於能夠消費高價米的人來說並不在乎,市場上早就有了十元以上高價米了。


而對貧困家庭來說,三口之家一個月需五十斤大米,十元一斤則意味著每月光主食就要增加三百元消費支出。對於恩格爾係數很大,食物佔比過高,則不得不改為消費其他低價的糧食代替大米。比如小麥,玉米,紅薯,土豆等

還記得兒時供應糧時代,要吃搭配的玉米渣麼?人總是要吃飯的,沒有了米飯,只要能填飽肚子,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但這只是對口糧而言,要知道肉禽蛋奶以及酒類醬油醋零食等,都是要以稻米為原料產出的。

一旦米價上漲,將大幅提升副食的價格,作為生活必需品不可替代,再加上基礎物資物價上漲,對社會的矩陣效應,每個環節每個人都要吃飯的,帶動生活成本暴漲的雪球效應。

如賣十元一斤稻米的成本要兩塊,中間商賺一塊,農民能賺到七塊錢,平均畝產2000斤計算,一畝田能收入14000塊錢。農民有幾畝地,算起來收入就很可觀了。這樣在家能夠賺到錢,也不必外出打工了;(工廠招不到人,用工成本不轉移到產品價格上?)

由於效益可觀,原來種小麥,種水果,種菜的地方,都會被種上水稻的,蜂湧而上。由於物價的關聯性,大面積的土地都去種植水稻,會引起其他作物的產量減少,自然物價就上去了,形成牽一髮而不可收拾的局面。

雖然由於種植的人多了,產量肯定會增加,價格受供過於求,價格未必一定會降下來,炒作大米將變成有利可圖,有人會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面。

近些年"蒜你狠""姜你軍”現象說明,

完全市場供應的話,有價無市和有價無市的混亂狀態交替出現,加上農資種子等種植成本上升,哪怕大米每斤賣到十塊,也並不能一定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的願望。農民最終能有多大的收益,很難說得清楚。

時糧食生產又有周期長的特性,一旦掌控不好,就會出現令人難以接受的後果。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不容忽視,如果失控,恐怕不止是兩位數通貨膨脹的結果,這是整個社會難以承受的,最後又回到計劃供應,短缺經濟的軌道上來,吃虧的還不是農民?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如果大米漲到10元1斤(其它糧食類品種相應漲),我絕對會吃糧食,而且認為是合理的:一是物有所值,就是價值規律。一斤糧食可以養活我一天,沒有這斤糧食會威脅我的生命;我可以從價格高、價值低的生活品中調節我的開支,諸如少吃或不吸菸喝酒,少使用與生命關係不大的物品,只要稍微調一下就可彌補。二是應該矯正糧食價格與價值脫鉤的扭曲現象。價格應該根據價值和社會勞動成本來制定,而現實是價值很高的糧食脫離社會勞動成本制定價格,即價格太低,農民不能得到應有的報酬,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不利於關係國計民生的糧食生產。因此,糧食漲價雖衝擊我的生活,但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