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看破紅塵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弱玟竹


看破紅塵有兩種,一種是真看破紅塵,另一種是假看破紅塵。

1

假看破紅塵。

這類人之所以說自己看破紅塵,其一、是在事業中受到極大的挫折,想反抗卻無能為力,想重來卻顧慮重重,然後產生心灰意冷的情緒,萬般無奈之下,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就以看破紅塵為藉口來逃避。

其二、是在婚姻家庭出了問題,自己無力解決,以看破紅塵為藉口對問題進行遮掩。

從以上兩種情況來看,這類人的心理抗壓能力非常弱,但卻很好面子,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和失敗,唯恐別人笑話,就找了個看破紅塵的藉口做流言蜚語的擋箭牌。

2

真看破紅塵。

這類人有三種情況。

其一、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基本上60歲以後的居多,到了這個年齡段,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見識的都見識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著沒有新鮮感的生活,時間長了就厭倦了,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說法非常理解認同,認為人生不過是匆匆過客,花花世界不過是過眼煙雲,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後,自然就認為自己已經看破紅塵。

其二、深陷事業失敗和工作不如意的旋渦而不能自拔,完全喪失了東山再起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無法忍受這些煎熬而選擇一走了之,徹底的放手,然後嚮往空門的無為恬淡生活。

其三、為情所傷,始終無法走出情感的困惑,無法忘記背叛的傷害。這種情況的人在看破紅塵的人中佔有最大的比例。

總之,看破紅塵的本質是逃避現實生活,不管你是清燈古佛也好,還是隱居深山也罷,都是融入不了眼前的生活環境,最終只能選擇遠離。

這種無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行為不提倡,也不禁止,它只是一種個人對生活方式選擇。


而今現在不言情


四大名著《紅樓夢》裡有這樣一段話“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性命,好一似石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裡面就提到了本題所問,作者說看破紅塵的人心態已經空了,萬物皆空,遁入空門罷!


所謂看破紅塵的心態我覺得有兩種。一種大概是領悟了世間“大道”,知道這個世界的真諦,是一箇舊的世界,以舊為新,輪迴不斷,規律推動一切發展運作。這種心態應是一種自然修養而得,慾望回到本真,追求最自然的屬性,曰為“空” 第二種就比較好理解了,包括《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就是如此,他最後也覺得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其實他看破紅塵是情志不遂,家道中落,情意上受到了大大的打擊的結果,便也覺得世間不過如此,所謂開心的人都一樣,痛苦的人各有不同大概也就是如此吧,第二種的感受是經歷太多,磨難大多情志消退,人生一切白駒過隙,人間不值得,一切如此而已。



墨雲知客


真正的看破紅塵,是對塵世失去往昔盲目的迷戀。當你不再盲目迷戀塵世上的一切時,你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厭倦感,覺得塵世上的一切都沒有太大的意思,就想逃離這個虛幻不實的世界。這時,你會產生巨大的出離心。



那些觸心的小情書


我覺得看破紅塵了的意思就是什麼都看得很淡很淡了,淡泊名利,無慾無求,不願處在燈紅酒綠繁華喧囂的城市裡,只想一個人獨來獨往,隱居山林,不過問塵世之事!心無雜念,只想清心養性!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一切順其自然!


夏千翻


當一個人看破紅塵大概就是不會為情所困吧。不會整天去考慮男女之間的私事。更不會主動的去勾引身邊或者是網上的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對家庭對朋友有益的事,做充滿正能量的事。

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助到你。


荒唐半生終有悟


言說斷道~~放下不放棄,承擔不負擔。看破不說破,日子照樣過。


淡然存世


看破紅塵了,哪就是僧侶妮姑了!


雕刻時光235


是一種非常平靜的心態,每天做著功課,面對信仰,敲打這木魚,說一句,阿彌陀福。


我是高偉一


世間是那麼的美,可以普渡眾生,脫離

瑣事的煩惱

看破紅塵,依然好好努力前進。

心態更加平和的世界,以慈悲為懷

笑口常開,如彌勒,佛陀,菩薩


儒家思想創業寶典


人要有自己的信仰,嚮往自己的信仰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