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小學生一年級背《三字經》有什麼意義嗎?

能不能有一首歌的時間


國學的教學還是存在的,一般縣城的教學還是以路隊的方式來背誦三字經等古典文學。

我們通常會讓孩子在排隊放學的過程中開始背誦三字經,每一個星期的進度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的,這部分內容有時候會放在課堂上來學習,但是大多數是家長和學校路隊放學回家的路上背誦。

如果要問背誦三字經等這類文學有什麼作用,我想最大的作用還是潛移默化的讓他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三字經裡面出現了好多內容,孩子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而隨著年齡增長,隨著自己語文知識的豐富,可以非常容易的理解到它的內部含義,有些更為複雜的典故他們也能使不知道。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寫作文,這是最簡單的一個用處,如果這個用處用不上的話,在孩子以後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傳統文化教育,有些三字經所包含的內容會自然而然的在孩子的社會行為中起到指導作用。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贈送的效果,那就是孩子如果背誦這些知識的時候,可以在其他孩子面前進行表演,可以讓家長獲得一種自尊虛榮。

當然其他的原因也還有,比如說可以讓孩子養成一種背誦的習慣,讓孩子成年之後有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可以回憶的樂趣。

總之背三字經的好處還是非常大的,就像我們曾經背誦過的很多東西,在我們人生的閱歷慢慢增長的時候,都得到了一些啟示。


杜宜城老師


我個人不喜歡《三字經》。怎麼說呢,目的是好的,一個是趁孩子年幼,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奠定國學基礎;另一個是提高孩子的閱讀量。這種行為和思想值得提倡,但是,選擇《弟子規》和《三字經》,我個人真的不喜。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兩本書是孩子的國學啟蒙書籍,但是除了朗朗上口,它們真的能代表中國國學嗎?這裡真的有一個問號。這兩本書的內容,有些是延續程朱理學中一部分禁錮孩子思維、增強封建統治階級特權的東西,這部分的東西禁錮個人思想,與現在社會的普世價值觀格格不入,所以我個人認為,選擇這兩本書來給孩子開蒙是有風險的。

所以,形式是值得提倡的,但開蒙我推薦《論語》,至於強迫孩子背誦,我覺得還是算了,如果孩子喜歡,可以多背背,如果孩子不喜歡,可以選擇其他孩子喜歡的,比方唐詩宋詞,《笠翁對韻》都是很好的。


孔祥安說


有意義。

《三字經》是傳統經典,有韻律感,三個字,又很短,琅琅上口,便於記。有不識的字不可怕,在背誦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來認字、識字,當年孔子說學習《詩經》的目的之一也是多識草木花鳥之名。背誦,是一種學習的必要技能,你可能被社會上誤傳的死記硬背嚇破了,受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以為背誦就是死記硬背了,其實不然,哪一門學科的學習也離不開記憶,數學學習,物理學習,離開記定律、公式,行嗎?

所以,一年級小學生可以背《三字經》等經典,在背誦中,學習經典,傳承經典!


指為心動12


《三字經》能流傳幾百年,倍受大家的推崇,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語言簡潔,包含了豐富的文化歷史,在短短的千字之中,蘊含了為人治學的道理。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年級的小學生通過不斷的誦讀,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同時,在文中包含了尊老愛幼、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方面也會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國學屬於精粹,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傳承!不過,一年級的學生可能學習的難度比較大,這需要老師或者家長帶讀,讀出抑揚頓挫的節奏,先要鍛鍊學生的朗誦能力,然後可以放一些相關的動畫或者圖片,也可以編排些舞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逐步讓學生接受。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慢慢地積累。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清風荷韻919


我個人覺得有!

第一、小孩子在12歲之前大腦處於快速發展的過程,多一點背誦過程有利於開發大腦。

第二、形成多學習、愛學習的好習慣。

第三、從小給孩子灌輸“博聞強記”的觀念,很多家長都重視孩子的理解能力等等,但忽視了記憶力的能力訓練,其實記憶力很重要。

第四、小孩子背誦,家長訂正的過程,也是親子互動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熱愛傳統文化,口吟傳唱不分年齡吧,個人覺得。

但是呢,不建議強迫性地讓孩子背《三字經》,也不要把期望值定太高,企圖讓孩子理解,最終可能適得其反了,就不秒了呀😄


錦涼錦涼


只記得兒時背誦的三字經,那是滾瓜爛熟,儘管很多道理那時都不能理解,但至少讓我在那時就有了一些向別人炫耀的資本了。當然炫耀這個詞不太好聽,只不過小孩子攀比心可是很強的。

現在又到了我兒子女兒上幼兒園時了,記得女兒有天回來說,爸爸我給你背三字經吧!當然好了😁可沒想到女兒一下子就背了好多,而且我還有一些是我不太記得的內容了。由此可見,孩子的記憶力不容小覷啊!

女兒幼兒園畢業了,弟子規,三字經背的那個流利啊!讓我這個當爸爸的,在別的家長面前也是出淨風頭。😜️😜️

所以中國古典文學是應該從小去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LZjun161037803


當然有意義了!

首先,三字經濃縮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故事、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內容,是我國沿用上千年的文化啟蒙讀物,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三觀培養都有實際意義。

其次,誦讀本身也是鍛鍊孩子思維,開發智力,培養說話交流能力的利器,別的文章可以讀,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三字經當然更可以讀了。

第三,在輔導孩子誦讀三字經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也可以藉機補上傳統文化這一課,豈不兩全其美?喧囂浮躁的現代社會,正需要用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滋養撫慰。


一葉入晴空


小學生讀書認字是他的任務,是身心發展的需要。讀什麼書,要有選擇。施光親子讀經典是一創舉,讀經,從小開始,要求爸媽一起陪讀,其中,包含三字經,他的宗旨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知書達禮,男孩成棟樑之才,女孩成淑女。

孩子從小讀經,主要是養成教育,是吸收,長大後,言談舉止自然會按照書本要求去踐行。過去囫圇吞棗的東西,也慢慢理解了。

從目前來看,教育部也不斷在中小學中加大灌輸中華傳統文化的力度。從娃娃抓起,看來,讀經典是改變當前存在問題的必經之路。


欣欣129344340


背《三字經》有很多好處:一是小學生易記好記,擴大見識。二是從小接受傳統薰陶,利於培育“我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特別是現在很多高中就出國就讀的人,更值得熟記。三是有利於人際溝通,傳播中華文明,提升國家形象。


洞庭之子之黃良輝


有什麼樣教育出什麼樣的人的品質,和社會家庭相關。出汙而不染,若整個環境都是汙而不染就無法生存。反之,好的環境汙者更無法生存。三字經只是從幼育兒的一種孝道教育而己,對現今社會的開拓奮進研發起反面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