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使自己感到崩潰,應該怎麼辦?

跟CYY一起看劇


中國有句老話叫多少年的媳婦熬成婆。

所以說您如果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教育12年級的孩子確實有點崩潰,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懂,什麼課堂紀律對於他們來講都是無所謂,什麼上課認真聽講,你把嗓子喊破他們也不懂。

但是我說的是,但是如果你工作了幾年之後,你就會發現,如果你帶了12年級多帶了幾個循環的話,你更會發現其實這些孩子還是可以慢慢的哄好的。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這些一無所知的小朋友們,只要樹立幾個好的榜樣,那麼他們就會靜悄悄的觀察榜樣的行為,只要控制住榜樣,那麼全班就控制住了。

這就要求每一個上課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就要樹立幾個榜樣,讓孩子們盯住他們,比如說坐立行走,就盯著這幾個小朋友,所有小朋友都向他看齊,很快全班的紀律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表揚的力量是無可限量的。

語言表揚可能會對孩子的記憶有些障礙,但是一些小紅花,還是可以用的,當然可以換小五角星,反正表揚的形式多種多樣,這些表揚可了不得,孩子拿到手之後,那能夠開心一個星期,那可以炫耀半年。

不過學校的對於班級沒有配備這些五角星小紅花之類的東西,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就自己去投資,在萬能的淘寶上去買一部分很好用,把這個發給孩子們,可比家長髮給他的現金甚至更多的獎勵更牛叉。

最後,就是互相提醒,分成小組進行。

這一個操作非常有難度,因為在操作的過程中,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會慢慢的疏忽,甚至有時候會做出不公平的表現,而影響了孩子的積極判斷。

總之這些方法如果使用得好的話,對於孩子的紀律,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都是有幫助的。縱然是這樣,還需要所有一線的老師根據班級的特點,根據家庭的特點來選擇。


杜宜城老師



不知題主是老師還是家長。 但是不管你的身份是什麼,我們都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心態。我們現在分析一下一年級孩子讓人崩潰的原因:

1、孩子識字量少,做題需要人讀題。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孩子都處於啟蒙階段,什麼都不懂。

拼音不夠熟練,識字量很少,孩子不會讀題,也不能夠理解題的意思。不管是老師上新課還是寫作業,或者家長輔導都需要給孩子讀題。 有的時候讀一遍不夠,還得讀兩遍,三遍,甚至讀好幾遍孩子都不明白,那這一定是讓人非常崩潰的時候。

2、教孩子寫字更是一個讓人覺得艱難的任務。

如果孩子上過學前班或者家庭輔導跟得上,孩子稍微好一點。如果孩子的基礎為零,那麼老師的任務就會非常艱鉅。

最為主要的是孩子從一開始書寫就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握姿勢筆和書寫姿勢必須正確,筆畫筆順間架結構也必須規範。孩子寫字是非常難教的,首先家長和老師的筆順,筆畫要規範,還要儘量地幫助孩子把字寫漂亮。這是讓家長崩潰的第二個原因。

3、孩子屢教不聽。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對於同一個問題,說了許多遍,孩子依然不明白,或者依然亂做。每當這個時候是非常令人抓狂的。

4、孩子做事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看起來挺機靈,但是做事就是拖拖拉拉,把家長和老師急得沒辦法,但他就是不來氣。 家長和老師一直催著他快點,但是他依然磨磨蹭蹭。這也是非常讓人抓狂的。

5、寫作業和上課不專心。

寫作業和上課時,這裡一下,那裡一下,一點都不專心。

6、不知道怎樣和小朋友相處。

孩子一會兒和這個鬧矛盾,一會兒和那個鬧矛盾。一會兒這個在哭,一會兒那個在哭!這也是非常讓人生氣著急的事情。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調整心態,正確認識。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有一個認識,那就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什麼都不懂,我們得扶著他去走人生的路。而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剛才從幼兒園進來,什麼都不懂。我們不可能拿評價大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孩子,我們應該陪孩子慢慢長大。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時光。

讓自己少生氣,不生氣。理解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2、多陪孩子做遊戲、讀書,增進感情。

我們要多找時間陪陪孩子,做一些與漢字、拼音有關的遊戲,多和孩子交流,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孩子才會從心理上接納你,喜歡你。這對以後的學習很有好處的。

3、樹立大語文教學觀。

語文是基礎學科,老師和家長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在觀察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生活中教孩子識字、鞏固拼音。

4、培養孩子做事專心的習慣。

孩子寫作業效率低,往往與做事不專心有關,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專注力。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規定孩子在多少時間內完成作業。

5、給孩子正確的示範,讓孩子有榜樣可以學習。

6、經常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師生共讀。

閱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讀了之後還要繼續交流,老師也要和孩子進行師生共讀。讀了之後,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經常鼓勵孩子 ,讓孩子對學習充滿信心。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確實不好教,主要是兩個方面。

1、學習能力

小學一二年級是打基礎的時候,特別是一年級,如果之前幼兒園沒有學過拼音識字,那麼一年級就相當於是從零學起。萬事開頭難,孩子在這階段,雖然是基礎,但也是最難。

2、學習習慣

除了學習能力,令我們很多家長困擾的就是學習習慣。這個相當重要。比學習基礎知識還重要。只要學習習慣好,就算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總會慢慢好起來。學習習慣影響著整個學習階段,直到上大學甚至是工作和繼續教育階段。但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談何容易。

所以,我深有同感,能理解你問的這個問題。我身邊很多一二年級的家長也是這樣,這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家長面臨的共同難題。

那麼,如何解決呢?提三點建議。

第一,針對學習能力,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跟班級裡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同學比。畢竟孩子是從零學起,不懂是自然的。我們這邊的公辦幼兒園也是不提倡幼小銜接,認為是不符合孩子智力和學習的自然發展規律。只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他們的優勢會慢慢顯現出來。比如有個家長的孩子,幼兒園注重智力開發和思維訓練,不學拼音識字數字,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也是學得比別人慢。但是家長耐心指導下,到了三年級他的成績就慢慢跟上了,而且他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在三年級迅速提高,成績一下子上來了,而且保持得很不錯。所以,家長要清楚地明白這點,只要堅持每天耐心指導,用一年的時間慢慢把基礎補上來,到三年級就很輕鬆了。

第二點,關於學習習慣。這個因人而異。因此要因材施教。主要還是要耐心,一點一點的引導孩子。給孩子營造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做作業,開始的時候不要限時間,也不用急,鼓勵他把作業做完。慢一點久一點也沒關係,如果做好了,或每天提前做好了,家長要給予獎勵。多鼓勵,要相信孩子肯定有優點慢慢幫孩子養成習慣。

第三點,關於家長陪讀。開始的時候,幫助孩子解答錯題難題,幫助預習和複習。半學期過後,可以試著慢慢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不懂的題目再幫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在旁邊一直催。家長也可以給自己充充電,看看和孩子學習相關的課本和書籍,多和家長交流,給自己適當空間放鬆,轉換環境,適當宣洩不良情緒,千萬不要急躁。相信給孩子時間,他會慢慢成長起來。


一起趣談教育


我一直帶高年級,但是我給一二年級監考過,說實在話,我很佩服一二年級的任課老師,她們怎麼訓練這些小猴🐵子而完成了教學任務呢?

一二年級的老師,剛開學一個月嗓子都是啞的,可見她們的工作多麼不易!我覺得,教一二年級的小孩,自己更要有耐心,愛心,善良之心,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讓他們坐的住,他們的‘忍耐’只能堅持10——15分鐘,老師要充分利用這點時間授課,再組織教學,給他們講個小故事,叫他們跟著你的節奏走!或者帶他們做個小遊戲,讓他們靜下來……!長期積累經驗,你會走出困境,祝你順利!


沐清風明月


一二年級基本上還是幼兒園向小學生過渡,逐漸成熟的階段,要愛心,耐心,關心,恆信,堅持教下去,三年級就是一個分水嶺,你會驚奇的發現,哇,孩子長大了


瀋陽育文學校趙老師


這老師需要提高業務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