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首相到底還能當多久?

神馬也有走神的時候


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場自民黨總裁選舉,在沒有太多懸念的情況下結束了。

9月20日,安倍晉三以絕對優勢打敗競爭者、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再次連任自民黨總裁。這個新的3年黨首任期,剛好與本屆眾院剩餘的任期吻合,意味著如果不提前大選或中途讓賢,安倍再擔任3年首相應該問題不大。加上這3年,安倍將超過原首相桂太郎(在職2886日),成為日本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若是從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算起,安倍連續擔任首相也已接近6年。

安倍何以長期執政

儘管遭受諸多批評,安倍晉三卻成了日本政壇近年少有的不倒翁,這著實令無數人感到費解。

一方面,安倍政權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和“安保關聯法案”,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解禁“集體自衛權”,干涉媒體報道自由,甚至發生直接涉及安倍首相本人的森友、加計學園醜聞,極大地破壞了日本戰後確立的民主制度,造成民眾抗議不斷,安倍內閣支持率一度降至30%以下的“危險水位”。

另一方面,安倍首相卻率領執政黨在過去6年裡,連續5次贏得全國大型選舉(即眾議院和參議院選舉)的勝利,使得“安倍一強”現象成為了日本國內外研究的焦點。

在筆者看來,安倍晉三長期執政是諳合日本政治內在邏輯的。

首先,日本經濟復甦助力安倍政權穩定運營。通過分析戰後日本首相任期長短與日本經濟的關係,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即經濟若保持向好態勢,首相的任期也相應較長,兩者呈正相關。比如,佐藤榮作政權(首相任職時間第二長,2798日)時期,日本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約為10%;小泉純一郎政權(首相任職時間第六長,1979日)時期,日本經濟處於冷戰後總體低迷中的“小陽春”階段,年均增長率約為1.4%;中曾根康弘政權(首相任職時間第七長,1806日)時期,年均增長率約為4.9%。與之相反,從1991年到200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10年裡,日本政壇出現了“十年九相”,政權更迭頻繁。

誠然,日本各界對安倍政權在2013年推出的“安倍經濟學”還持有不小的爭議,但日本經濟大環境的不斷改善則是不爭的事實。比如,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再次擔任首相時,日經指數為10230點,而今年9月21日則為23869點,增長了2.3倍;日本企業的招工需求不斷擴大,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2013年至2017年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若大於1.0則說明需大於求)均保持在1.5以上,這與民主黨政權時期均低於1.0的數值形成了鮮明對比;日元的長期貶值,不僅促進了日企對外出口,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前往日本各地旅遊與消費,進而惠及日本地方經濟。

IMF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日本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約為1.5%。因此,安倍晉三能夠長期穩定執政,主要在於“安倍經濟學”成功刺激了日本經濟的復甦,幫助日本擺脫了此前民主黨政權時期的經濟負增長窘境。

其次,安倍獲得自民黨內主要派系的長期支持。成立於1955年的自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石破茂在7月出版的《政策至上主義》一書中,曾形容該黨每個派系都是一個“政策集團”。在自民黨的發展歷史中,各派系之間的對立多有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79年的“40日抗爭”事件了。當時大平正芳雖然最後實現了組閣,但該事件也為大平快速下臺埋下了伏筆。

安倍晉三出自雜糅了反戰(爺爺安倍寬)和右翼(外公岸信介)傳統的政治世家,善於在黨內搞平衡,因而獲得了黨內主要派系如細田博之派、二階俊博派、麻生太郎派、岸田文雄派等的堅定支持。

筆者注意到,從2012年底至今,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在大多數時候都高於不支持率,僅在2015年強勢通過“安保關聯法案”和2017年強勢通過“共謀罪法案”,以及森友、加計學園醜聞曝光之際,支持率一度低於不支持率。然而,即使內閣支持率因森友、加計學園醜聞驟降至30%以下,自民黨內各主要派系仍選擇支持安倍,並且沒有出現任何造反的動向。正是基於這種廣泛支持,過去6年裡自民黨內的“反安倍”勢力才沒有形成太大的氣候。

再次,強化日美同盟,鞏固執政根基。日美同盟關係是戰後日本外交的基軸,而首相任期長短與之也有一定的聯繫。比如,中曾根康弘在任內先後7次訪問美國,時任里根總統則2次訪問日本,雙方共舉行12次首腦會談,由此令日美同盟關係上了臺階,並且還建立了“中里根”的特殊信賴關係;小泉純一郎在任期內也積極強化日美同盟關係,在2001年“9·11事件”後,小泉明確表示支持布什總統發動戰爭,並推動國會通過特別法案,從後方對美軍進行支持,使得日美關係全面深化。與之相反,鳩山由紀夫政權之所以匆匆結束,就在於其圍繞駐日美軍基地搬遷問題和美國政府之間產生齟齬。因此,日美同盟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日本首相執政的根基。

安倍晉三執政的這6年,先後經歷了奧巴馬政權和特朗普政權。在奧巴馬政權時期,安倍通過積極配合美方的“亞太再平衡”戰略、TPP協定,以及主動參與圍堵中國、攪局南海事務等,修復了在民主黨政權時期受損的日美同盟關係,而安倍也一次次藉助對美外交成果(如與奧巴馬一道訪問廣島和珍珠港)來掩蓋內政的不足。

到了特朗普政權時期,安倍晉三則通過第一家庭之間的私人交往來維繫日美同盟關係,防止因經貿赤字問題造成日美同盟再次“漂流”。雖然安倍的私人外交併不能稱為成功,但建立起與特朗普之間的良好關係至少可以營造出“對美外交只有安倍”的信號,這將有助於鞏固安倍在自民黨內外的權威,比如9月21日特朗普就特意發推“祝賀我的好朋友安倍晉三首相贏得大型選舉”。

當然,除了以上三方面因素外,日本民眾在經歷了混亂的民主黨政權之後尋求穩定,以及主要在野黨不斷分化缺乏凝聚核心,也是促成“安倍長期政權”的重要原因。


南風窗NFC


各國政府首腦都有明確的任期,日本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政府首腦一般連續任期不超過兩屆。各國憲法規定不一樣,每一屆有的任期是4年,有的是5年,有的是6年。日本是4年一任期,上次任期很短,不能算作本次任期的範圍。本次任期安倍晉三可以連任兩屆所以應該是當8年。

安倍晉三是2012年上臺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可能任期到2020年結束任期。所以還有幾乎三年時間。


錦繡中華一捧土


?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