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628分上北大是如何做到的?

還有7個多月就要迎來高考了,高考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高考志願填報。每年因為志願填報失敗而導致的慘痛後果並不鮮見,大多都是因為對於志願填報以及錄取政策的不瞭解造成的,然而,還有一部分同學,對於政策的解讀十分準確,加上自身同樣很不錯的實力,竟然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錄取結果。

今天小編就分享一份高考志願填報案例分析,看一看628分的同學,究竟上了哪所學校,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高考理科628分能上什麼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一般許多同學出於保險起見,這一類大學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可在雲師大附中,就有膽大的考生,竟然第一志願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結果還順利錄取了。無獨有偶,雲師大附中還有另外一名629分的理科生,也是以第一志願勇敢報考了北大醫學部,也被錄取了。錄取結果一揭曉,考生和家長樂開了花,同學們也紛紛表示羨慕和祝賀,甚至有同學表示嫉妒到“哭暈在廁所”。據統計,清華大學今年一本批次在雲南共招收理科生26名,其中有16人來自雲南師大附中。

2019高考:628分上北大是如何做到的?

聞此喜訊有同學“哭暈在廁所”

前晚,雲南省招生考試院發佈了多所名校在一本批次的錄取線,其中,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雲南錄取理科生22名,最高分694、最低分628。乍一看,北大醫學部最低錄取線“低得嚇人”。以往幾年,最低分一般都在660分以上。

628分就考上了北大?聽聽就覺得人品大爆發。昨天,晚報記者打聽後得知,這名幸運的考生出自雲師大附中,一時間,這則喜訊在該校師生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一度被譽為“神話”。無獨有偶,同樣是在雲師大附中,還有另一名629分的理科考生,也被北大醫學部順利錄取。用該校一位老師的話說,“這兩個同學太幸運啦!轟動朋友圈啦!”還有同學表示“哭暈在廁所”,因為分數差不多,自己卻只上了一所“211工程”大學。

填報過程

第一志願決定勇敢搏一搏

這兩位“大神”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的高考志願是怎麼填的?記者昨天從雲南師大附中瞭解到,這兩名同學一個姓江,一個姓雷,二人的高考成績只相差1分,排名均在全省理科1300名左右。雷同學的媽媽告訴記者,最初並沒有想過填報北大醫學部,但填報志願之前,在雲師大附中聽了一場高考填報志願諮詢會,該校副校長李為的建議給人啟發很大。“他說要會填志願,如果填得好,相當於多考了很多分”。最終,經過全家商量和分析,雷同學決定搏一搏,第一志願衝北大醫學部。

雷媽媽說,孩子原本想學理工類專業,比如報考北京理工大學,但綜合考慮來看,他的數學成績不太好,可英語、生物、化學又是強項,所以學醫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衝一下北大醫學部,萬一錄取了呢?如果沒錄上也不要緊,還有其他學校可以保底。”抱著這樣的心態,雷同學大膽地在第一志願填報了北大醫學部口腔醫學專業。同時,為了保險起見,他還選擇了其他幾所分數相對低一些的大學,包括一所保底學校。

2019高考:628分上北大是如何做到的?

沒想到,喜訊傳來,雷同學竟被第一志願北大醫學部順利錄取,全家人頓時喜出望外。雷同學所在的班級和學校,也一下子沸騰了,大家紛紛表示羨慕和嫉妒。

全憑運氣?

志願填得好,甩掉一票人

雷同學的班主任胡老師說,這不完全是憑藉運氣,填報志願期間學生和家長都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諮詢、瞭解和對比。“我們講的填報原則就是,5個平行志願,第一和第二志願都可以衝一衝,第三和第四志願可以結合實際選擇把穩一些的學校,最後一個可以選擇保底的學校,所以哪怕第一志願沒衝上,也不影響後面的志願。”

雲師大附中副校長李為分析,相比之下,這兩名同學的志願填得都很好。“現在實行平行志願,每個人在每個批次可以填5個學校,每個志願都是平行的,為什麼要第一個志願就中了?萬一前面幾個志願都沒錄上,後面還有保底學校。”

事實上,這樣的案例每年都會發生。去年,雲師大附中一名文科考生,高考成績是593分,有點不上不下,原本是打算報考某名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於是索性在一本批次填了一個可能會夠不著的上海財經大學。結果幸運的是,歪打正著,居然被順利錄取了。而今年,浙江大學在滇錄取文史類5人,最高分628、最低分618,而在去年,該校文史類錄取最高分638、最低分632。

2019高考:628分上北大是如何做到的?

專業和學校究竟誰重要

雷同學說,“只要能進北大,無論哪個專業都行”。這就延伸出一個問題:究竟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理科生小楊的高考成績是578,高出一本線78分,應該能上一所不錯的一本大學。按照小楊的志向,他想去一所綜合類大學,最好文理兼容,比如東北大學、蘭州大學等,可父母又想讓他去學醫,最好能讀一所醫科大學,將來比較好找工作。在填報志願時,小楊因此與父母發生爭執,雙方都想說服對方。最終,小楊選擇了妥協,報考了一所醫學類高校,並已被錄取。

有學者認為現在的就業都不對口,畢業院校才是“招牌”;也有專家認為術業有專攻,專業就是“飯碗”。專家分析,在填報志願時,要將個人興趣特長與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應首先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4年後的情況,以及該專業在4年後可能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分析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興趣,將個人興趣、個人能力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既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和熱門專業,也不能只顧個人興趣,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

以上就是帶給大家的高考志願填報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小編在此也祝大家都可以升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加油!

最後最後為大家推薦一篇高考復讀政策相關文章:天津高考改革後高職考試招生有哪些變化?點擊:瞭解更多,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