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發佈自研定製CPU,AI芯片:雲端芯一體化鞏固霸主地位

“本週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AWS re:Invent大會上,亞馬遜一口氣對外發布了十多個重磅產品與服務,包括機器學習芯片、區塊鏈、存儲、數據庫、機器學習和混合雲等。其中,亞馬遜自研的雲服務器CPU和雲端AI芯片,如同平地驚雷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亞馬遜發佈自研定製CPU,AI芯片:雲端芯一體化鞏固霸主地位

本月26日,亞馬遜推出首款自研Arm架構雲服務器CPU Graviton,成為主流的雲計算服務商中第一家推出定製CPU的企業。

28日,亞馬遜又對外發布了首款雲端AI芯片Inferentia,至此,全球雲計算巨頭中,AWS、谷歌雲、華為雲都佈局了雲端AI芯片。

為何亞馬遜要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而這兩款產品的誕生又會給全球雲計算格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定製CPU:擺脫英特爾,降低雲服務器成本

今天的亞馬遜已經成為業務無所不包的互聯網巨頭,而云計算成為其最成功的多元化業務。今年三季度,雲計算部門貢獻了亞馬遜運營利潤的一半多。另外,亞馬遜的網絡零售總收入三季度同比增幅為10%,而云計算部門的收入卻增長了46%。

在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中,亞馬遜始終佔據第一。研究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目前AWS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1.8%,微軟和阿里巴巴緊隨其後,份額分別為13.3%和4.6%。谷歌和IBM分別排在四五名,份額為3.3%和1.9%。

雖說亞馬遜已經是全球最大雲計算服務商,然而搭建雲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芯片卻掌握在英特爾手中。目前,英特爾擁有全球數據中心計算幾乎全部市場份額,英特爾的服務器芯片價格居高不下,而且有供應短缺的風險。

為了擺脫這種束縛,不僅是亞馬遜,包括微軟,谷歌,Facebook等全球雲計算巨頭都在尋找替代的芯片供應商。

此次亞馬遜AWS定製版Graviton的推出,就是應對這種局面的殺手級武器。據The Register報道,其處理器性能幾乎與AMD基於Arm的芯片相當,而且成本最低降45%。

Graviton的問世顯示出亞馬遜AWS擺脫英特爾的決心,這也意味著亞馬遜和三星電子、蘋果、英特爾一樣,擁有了自己的芯片業務和產品。亞馬遜也成為首個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採用基於Arm架構CPU的廠商。

亞馬遜發佈自研定製CPU,AI芯片:雲端芯一體化鞏固霸主地位

雲端AI芯片:挑戰英偉達,強化雲端算力

按照應用場景,AI芯片可以簡單地分為用於雲端AI芯片和終端AI芯片。雲端AI芯片的特點是性能強大、能夠同時支持大量運算、並且能夠靈活地支持圖片、語音、視頻等不同AI應用。人們現在使用的各種互聯網AI能力,比如:在線翻譯、人證比對、圖片搜索等,背後都有云端AI芯片在發揮作用或提供算力。

根據官網介紹,此次亞馬遜AWS推出的Inferentia是一款雲端AI推理芯片,支持TensorFlow、Apache MXNet和PyTorch深度學習框架,以及使用ONNX格式的模型。

每個Inferentia芯片提供高達幾百TOPS的算力,使複雜的模型能夠做出快速的預測。多個AWS Inferentia芯片可以一起使用來驅動,形成成千上萬的TOPS算力。開發人員可以將GPU支持的推理加速附加到Amazon EC2和Amazon SageMaker實例中,從而將推理成本降低75%。

事實上,在雲端AI芯片市場,亞馬遜並不算先入者。這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各類芯片巨頭廝咬最緊的戰場。目前,英偉達、英特爾、高通、ARM、聯發科、BAT等都陸續進軍雲AI芯片領域。

如今,英偉達已經牢牢佔據AI芯片榜首,由於CUDA開發平臺的普及,英偉達的GPU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通用AI硬件計算平臺,包括谷歌的Tensorflow,Facebook的Caffe,亞馬遜的MXNet等,都在使用CUDA加速。

稱霸芯片市場十多年的英特爾更是重金出倉,一路“買買買”,佈局了眾多AI芯片產品線,雲端AI芯片與終端AI芯片都有所涉及。

與此同時,以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從2014年起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雲端AI芯片——TPU,谷歌的AI程序AlphaGo(阿爾法狗)就是靠它提供的強大計算能力戰勝了全球圍棋第一高手柯潔。時至今天,TPU 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這款產品的算力也已經成為谷歌雲服務的一部分,可為所有開發者提供算力支持。

國內科技巨頭如百度、阿里、華為等也都在佈局雲端AI芯片領域。今年5月,寒武紀發佈首款雲端智能芯片Cambricon MLU100。7月,百度發佈了自主研發的AI芯片“崑崙”,並宣稱這是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AI芯片,也是目前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

10月,華為在全聯接大會2018發佈了自研的雲端AI芯片昇騰系列,首批推出7nm的昇騰910以及12nm的昇騰310,以及基於這兩款芯片的雲服務。其中,昇騰910是目前單芯片計算密度最大的芯片,計算力遠超谷歌和英偉達。

目前雲端AI芯片的市場已經較為成熟,全球各大科技巨頭紮根已深,格局很難被撼動。在這樣一個生態已經固化的環境中,無論是亞馬遜還是國產雲端AI芯片想要挺進五強,甚或挑戰英偉達,絕非易事。

雖然亞馬遜推出Inferentia不會馬上對英偉達造成衝擊,但是此舉被認為是在向英偉達發起挑戰,只是這個挑戰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雲端芯一體化:鞏固雲霸主地位

此次亞馬遜接連推出自研Graviton和Inferentia芯片,再加上之前The Information的報告證實,亞馬遜已著手在製造為其智能音箱Echo提供支持的AI芯片,這一系列動作都顯示了亞馬遜要走雲端芯一體化路線的決心。

亞馬遜AWS本已經是雲計算市場毋庸置疑的王者,但是AWS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不斷擠佔,這成為亞馬遜霸主地位的潛在威脅。

自從微軟開始以云為重心開始戰略轉型後,微軟股價持續攀升。微軟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智能雲服務收入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微軟方面稱,這得益於Azure收入達到76%的增長。

而在亞太市場,AWS還面臨著來勢洶洶的阿里雲的圍堵。阿里雲與AWS在營業收入從開始的相差37倍,到現在相差7-8倍,阿里雲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追擊亞馬遜。

如今亞馬遜通過自研芯片,目的想必也是進一步鞏固其市場領導者地位,重新拉開與追趕者的份額。通過減少對英特爾和英偉達的依賴,以加強對自身產業鏈的控制,或將築建起令其他競爭對手者難以逾越的高牆——低成本與大規模形成飛輪效應,智能雲計算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已經推出了三代專用AI雲計算芯片TPU,華為推出了昇騰系列AI芯片,阿里成立了專用芯片公司,微軟的FPGA系列雲端AI芯片也在業內小有名氣,接下來雲計算這款大蛋糕的分配如何,依然還是未知數。亞馬遜AWS入局AI芯片能否助力其繼續穩坐雲計算第一,還需時間來檢驗。

2018年AI芯片市場的持續火熱,被業界稱為“人工智能落地元年”。相信各大芯片巨頭的陸續入場,將把人們帶入“無芯片不AI、無終端不AI、無行業不AI”的時代當中。無論未來雲計算市場的風會怎樣吹,與AI、IoT、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產生怎樣的結合,可以確定的是,雲不僅會留在今天的層面,它必定會推動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