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人口流動與城市發展

紅利、人口流動與城市發展

紅利與人口流動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享受重大紅利的城市,會進入發展快車道,並吸引外來人口不斷流入,從而進一步促進城市的繁榮與發展。紅利有多種類型,比如交通紅利、政策紅利、產業紅利、科技紅利、城市管理與規劃紅利等。自1949年以來,中國城市整體上經歷了以下幾個紅利階段:

1、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階段

這一階段與農產品統購統銷起止時間基本一致,從1953年一直持續到1992年,共歷經39年。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這一決議是根據陳雲的意見,由鄧小平起草的。“計劃收購”又被簡稱為“統購”,“計劃供應”被簡稱為“統銷”,之後統購統銷的範圍又繼續擴大到棉花、紗布和食油。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農業產品自由市場,由國家統一定價和徵收。到1992年底,全國844個縣(市)放開了糧食價格,糧食市場形成,統購統銷才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是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表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價交換。工業品定價高於正常價格,而農業產品定價低於正常價格,這一高一低,就將財富從農村轉移到城鎮,靠農村哺育城鎮與工業的發展。

在這一階段,中國所有的城鎮都充分享受這一政策紅利,而且行政級別越高的城鎮,調動和享用這種紅利的權利就越大,獲利和發展也越大。在這一階段低等級的城市基本沒有可能超越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比如普通地級市不可能超越本省省會城市。

在此階段,人口的流動也表現為從農村到城鎮,從縣城到大城市,從省會城市到直轄市。而對於廣大農村人而言,走出農村,到城鎮裡,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裡刨食,能吃上國家糧,是他們的最大夢想。但對於國家而言,此階段的農村人口是財富純生產者,而城鎮人口中的一部分是財富純消費者,一部分是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所以總的政策是嚴控農村人口流入城鎮。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一次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標誌著中國以嚴格限制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核心的戶口遷移制度的形成。參軍、升學和招工,是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僅有的幾個合法途徑,中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也正式形成。

紅利、人口流動與城市發展

概括起來,這一階段中國所有的城鎮,不分東西南北,都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這政策就是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而行政級別越高的城市,享受的紅利也越大,發展也越快。

2、改革開放,中國重返世界市場的階段。

這一階段的肇端是改革開放,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國確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打開國門,中國重新迴歸世界開放市場,此時貧窮落後的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與廣闊的市場,吸引著外資不斷湧入中國,就像橫亙在中國與國際中間的水閘打開,發展水平高的國家處於高水位,發展水平低的國家處於低水位,在無人為限制的情況下,水就會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發達國家到中國投資建廠,引入了資金、技術和現代的管理,提高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激活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階段低成本優勢,使得中國成為製造大國和出口大國。

在此階段中國受益最大的地區,是佔據外向型經濟地理之利的東部沿海省份,因為進出口主要依靠海運,所以海運便利的東部沿海省份,如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京津冀等地,經濟發展迅猛。人口也從中西部內陸省份,不斷湧入東部沿海省份,一大批外向型工業貿易城市,迅速崛起,追上甚至超越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比如深圳之於廣州、蘇州之於南京、青島之於濟南,而這在90年代之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紅利、人口流動與城市發展

2008年以後,隨著中國製造成本上升等原因,大批外資撤出中國,轉向東南亞等國家或迴歸本土,中國重回世界市場的紅利期基本結束。

3、經濟轉向國內市場為主階段

2008年以後,中國的經濟開始轉向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突出表現是外資不斷外遷,同時以富士康為代表的企業,不斷向內地遷移,中西部中心城市開始嶄露頭角,如鄭州、西安、武漢、成都、重慶、合肥、貴陽等,都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外向型經濟階段,曾經落寞的中西部城市,終於昂首挺胸、揚眉吐氣,比較有代表意義事件的是,2010年鄭州超越濟南,不僅僅是GDP的超越,而是城建、交通、格局、視野和人口的吸引力等全方位的碾壓。

紅利、人口流動與城市發展

鄭州和濟南,這兩座相鄰的省會城市,同處黃河下游,一個是中部省份河南的省會,一個東部沿海省份山東的省會。多年以來在濟南人心中,鄭州一直以小弟般存在,但短短几年鄭州就實現了對濟南的全方面超越,2017年,濟南日報總編輯在參觀鄭州後,以五味雜陳的心情寫了《鄭州:一個“小弟”城市的成功逆襲》。

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4個城市無一例外都是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而在此之前一共有5個城市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這5座城市,除廣州外,另外4個都是直轄市,這樣國家中心城市的名單已經有9座城市,如果再加上深圳和杭州,應該是當今中國最有優勢和吸引力的城市,尤其是深圳、杭州、成都、武漢、鄭州,更是具有廣闊的發展潛能。

人口向城市流動是不變的總趨勢,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人口仍將不斷湧入城鎮,特別是有發展紅利和潛力的中心大城市。交通紅利將成為城市角逐的重點,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大城市必須要有交匯的高鐵網、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便捷的城市地鐵和大吞吐的國際機場。城市因紅利而發展,人也會逐利不斷湧向機會多的城市,在充分享受紅利的城市裡,人們的勞動和努力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回報,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城與人相輔相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