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驗尿蛋白時,出現了“+”,這是不是意味著腎病?有何依據?

伝儱


腎臟病發病率高,檢出率低。好多腎臟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僅僅表現為疲勞、乏力等症狀而容易被忽視。隨著現在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腎臟病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好多人都是在健康體檢時發現尿中有蛋白,經過進一步的檢查才發現腎臟病。那麼,發現尿中有蛋白,即驗尿時出現了“+”,是不是就意味著腎病,其依據又是什麼呢?

之所以尿中出現蛋白會考慮得了腎臟病,是因為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的營養物質,在人體腎臟功能正常時是不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的,只有當人體內蛋白過多或者腎臟出現異常時才會排出蛋白,從而在尿檢中發現蛋白。此外,尿中出現蛋白有可能是腎臟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常見的骨髓瘤患者,由於其體內會存在大量的輕鏈蛋白,這些異常的蛋白會通過腎臟排洩,形成大量蛋白尿。還有就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展到晚期出現腎損傷時也會出現蛋白尿。

最後,尿中蛋白的影響因素較多,存在泌尿道感染或分泌物較多時會對尿中蛋白有影響,因此發現尿蛋白陽性時要注意複查,以免出現假陽性。但是,若尿中確實存在蛋白,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蛋白尿,都會對腎臟造成損傷,而腎臟細胞是無法修復和再生的,因此發現蛋白後要及時查明原因,及早治療。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檢查發現尿常規中的蛋白一項出現“+”並不能確診為是腎病,蛋白尿的出現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生理性:最近飲食不合理,食用高蛋白食物過多,飲食節奏紊亂,生活作息紊亂,常熬夜、勞累、不運動、憋尿等不良作息習慣都有可能導致蛋白尿的出現,但一般調整習慣一週左右在複查後指標就會恢復正常。二是病理性:病理性的一般就是由於腎臟出現了損傷導致形成,但有時尿路感染、炎症等情況也有可能會導致尿蛋白的出現,不過一次的檢查並不能確診,最起碼要三次,如果三次檢查結果都顯示陽性,建議深入檢查確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