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

(英語:Amphibious assault ship),或也稱為兩棲突擊艦:它的兩棲就是能夠搭載飛機和運輸坦克、登陸部隊等陸戰力量,所以它的內部設計異於航母,很多空間用於裝備登陸力量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它是一種用來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的軍艦,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在海軍的地位僅次於航空母艦。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這種軍艦由直升機航空母艦發展而來,但是大部分也結合了船塢登陸艦的塢艙(Well deck)設計,可裝載登陸艇。且相較於多數航空母艦,不少兩棲攻擊艦可擁有更密集的自身防護武器,不一定需要護衛艦隊保護。由於兩棲攻擊艦是現代軍艦中大小與排水量僅次於超級航母的類別,因此對於未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或是在沒有配置航空母艦的艦隊中,兩棲攻擊艦往往會成為艦隊旗艦。而美國也正在研究魚鷹的預警機與加油機型號與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兩棲攻擊艦上配合使用。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雖然人類很早就有兩棲作戰的形式,但直到兩次世界大戰中才正式把兩棲攻擊艦應用於戰爭。其中日本陸軍在二戰之前開始研發一系列登陸艦,稱為“陸軍特殊船”,包括最早建造、於1934年時下水的神州丸,以及後來的“丙型特殊船”,除了能夠在船尾放出登陸艇,還搭載了航空設備,能夠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1941年時下水的丙型特種船秋津丸

傳統的兩棲艦艇採用的是衝擊搶灘戰術,就是將人員和裝備等直接送上灘頭,但是隨著各國岸防火力的增強,特別是岸艦導彈的出現,這種戰術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另外,這些艦艇裝載物資比較單一,因此可能需要多艘艦艇來分別裝載人員、裝備和物資,這樣一來會增加編隊的艦艇數量,容易暴露目標和受到對方攻擊,如果編隊內有一艘艦艇被對方擊沉或者故障,就有可能讓整個登陸作戰行動陷於失敗。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開啟了直升機運用在兩棲作戰上的先例。而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出現了“垂直登陸”、“超視距登陸”和“均衡裝載”等多種兩棲作戰新概念,這些概念的核心是利用直升機、氣墊登陸艇等裝備搭載人員和物資在對方雷達系統視距之外發起攻擊,這樣就避免了兩棲艦艇直接暴露在對方的火力之下,但是這樣會導致兩棲裝備的增多,進一步導致編隊艦艇數量的增加,所以美軍需要重新設計一款可同時操作直升機以及登陸艇進行兩棲作戰的船隻的新型兩棲戰艦艇,這便是兩棲攻擊艦出現的背景。除了運輸直升機以外,垂直起降戰鬥機以及攻擊直升機也在日後納入兩棲攻擊艦的編制並提供兩棲作戰的掩護和支援作用。美國海軍是目前全球擁有最多兩棲攻擊艦的國家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由於兩棲攻擊艦發展自直升機航空母艦,因此其繼承了航空母艦的特點,比如擁有直通式甲板,可以起降數量較多的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兩棲攻擊艦大多數配備有塢艙,可以停放登陸艇,藉此可以同時發動空中和水上的登陸行動,不過其比較突出空中的力量,與同屬兩棲戰艦的船塢登陸艦功能相同但性質相反。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中國海軍071船塢登陸艦

兩棲攻擊艦以空中武力為主、水面武力為輔(以空中武力優先掃蕩突擊,登陸則使用空中或水面皆可),而船塢登陸艦則以水面投射力量為主,空中武力為輔(掃蕩突擊與登陸皆使用水面武力,空中武力是支援船艦自身,與一般軍艦無異)。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大型的兩棲艦,排水量4-6萬噸以下,低於大型(排水量9萬噸以下)航母。例如美國LHA(R)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50000噸,載機 20架F-35聯合攻擊機,1800名海軍陸戰隊特遣隊隊員。LHA(R)的標準艦載機編隊包括6架F-35戰鬥機、12架MV-22傾轉翼飛機、4架CH-53重型運輸直升機、4架AH-1Z攻擊直升機、3架UH-1Y通用直升機以及2架MH-60特種戰直升機。該級艦的航空燃料裝載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一共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是“黃蜂”級的近2倍。 LHA(R)兩棲攻擊艦還擴充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米3,車輛甲板面積為2362米2,可配置先進兩棲突擊車、坦克等裝甲車輛和1800人的登陸部隊。艦船的整體性能在未來的改裝中不會隨重量和容量的增加而下降。為防範自殺性恐怖襲擊,在武備方面與LHD 8艦相同,應用艦載機、防空系統、近程防禦系統和機槍構成的多層防禦保護自身安全。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作戰類型

兩棲攻擊、兩棲襲擊、兩棲撤退和兩棲佯動。在冷戰後的幾次局部戰爭中,兩棲攻擊艦被用來承擔前沿部署、大規模和成建制裝載運送兵力與裝備至作戰海區、實施登陸作戰等行動。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主要分類

攻擊型

兩棲攻擊艦分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和通用兩棲攻擊艦兩大類。

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又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直升機母艦,它的排水量都在萬噸以上,設有高幹舷和島式上層建築以及飛行甲板,可運載20餘架直升機或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利用直升機輸送登陸兵、車輛或物資進行快速垂直登陸,在敵縱深地帶開闢登陸場。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通用型

通用兩棲攻擊艦是一種更先進,更大的登陸艦艇,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它實際是集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船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登陸作戰艦隻,它既有飛行甲板、又有塢室,還有貨艙。以往運送一個加強陸戰營進行登陸作戰,一般需要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兩棲運輸船隻5艘,而通用兩棲攻擊艦隻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們。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中國未來兩棲攻擊艦——075型

著名攻擊艦

硫磺島級

1960年9月下水,第二年8月服役。它在外形上很象直升機母艦,有從艏至艉的飛行甲板。甲板下有機庫,還有飛機升降機。它可載12-24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必要時還可載4架AV-8B型垂直/短距離起降戰鬥轟炸機(英國“鷂”式飛機的引進型)。“硫磺島”的滿載排水量為18000噸,可運載一個加強陸戰營(1746人)及其裝備,航速約46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850公里。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塔拉瓦級

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兩棲攻擊艦是美國的“塔拉瓦”號,於1971年1月動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它的滿載排水量39300噸,航速24節(約44.5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0000海里/20節。它可載1個加強戰營的人員及裝備,28-36架不同類型的直升機。必要時還可載AV-8B型戰鬥轟炸機,10艘不同類型的登陸艇或45輛兩棲車輛。該級艦共服役4艘。80年代中期,美國又開始建造更大的“黃蜂”號通用兩棲攻擊艦。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西北風級

是法國海軍現役最新一型兩棲攻擊艦,亦為法國海軍兩棲作戰與遠洋投送主力。本級艦可以運載16架以上NH-90直升機或虎式武裝直升機,和70輛以上車輛其中包含13輛主戰坦克的運載/維修空間,船上包含900名陸戰隊的運載空間。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國外新一代兩棲艦的陸續建成服役,兩棲攻擊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其未來發展方向也更加明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一是大型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傳統的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大都在1萬噸上下,而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都在兩萬噸左右。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二是信息化程度更高,編隊作戰指揮能力更強。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軟件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一代兩棲攻擊艦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作戰指揮能力更強。

航母的小弟?淺談兩棲登陸中的急先鋒——兩棲攻擊艦

三是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更加重視綜合防禦,生存能力進一步提高。作為一種高風險的軍事行動,兩棲作戰在信息時代面臨的威脅更為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