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和華為之間有多大差距?

小世界卡


聯想和華為作為國內同一時代成立的民營科技企業,一直都會被拿去作比較,其關注度不可謂不高,而最近剛好國內各大公司紛紛發佈第三季度財報,這兩家公司也就難免又被大家拿出來比較了。


華為營收利潤均超越聯想,但利潤早已碾壓聯想

華為作為國內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中國的科技通訊鄰域一直都佔據重要的地位,由於華為沒上市,所以現在還沒有華為第三季度完整的財報,所以先看華為2018上半年。7月31日,華為發佈2018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華為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4%。

反觀聯想,11月8日,聯想集團公佈了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自然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營收為133.8億美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為1.68億美元,同比增長21%。以聯想集團上半財年來看,聯想集團總營收253億美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為2.4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68%。

從財報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華為都全面超越了聯想,營收是2014年超越聯想的,至於利潤華為十多年前就已經把聯想拋在後頭了。

華為手機、運營商業務大放光彩,聯想則霸佔PC市場

華為手機業務作為“國產手機之光”一直以來的市場表現都令業內外學習稱讚。在出貨量上,華為財報顯示其三季度總出貨量已達1.455億部,對比之下,蘋果前三季度出貨量為1.404億部。這意味著華為在第二季度首次超越了蘋果同季度的4130萬出貨量之後,又在第三個季度再次排在了蘋果前面,成功坐上了全球第二把交椅。

至於華為最核心的運營商業務,單單從佈局5G、能與高通爭奪5G市場就足以說明華為的實力了。下半年華為將陸續聯合通信產業鏈夥伴,共同舉辦OTF、UBBF、MBBF等行業盛會,與運營商共同探討運營、無線、寬帶等領域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值得期待。

而聯想最強的肯定是在PC市場,上個月,市場調研機構IDC與Gartner均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PC出貨報告。報告指出,聯想集團在第三季度已超越惠普,重新成為全球PC市場龍頭,並佔據了24%的市場份額。

聯想的PC及智能設備業務收入為188.73億美元,同比增長18%,佔全部收入的74%,而移動業務收入只有32.47億美元,同比下滑15%,佔全部收入的13%,處於虧損狀態。

經營模式的不同造就了聯想、華為

聯想成立於1984年,在1993年銷售額就超過30億,1992年銷售達到17.67億;華為成立於1987年,在1992年銷售額才超過1個億,現在,兩者可以說已經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雖然聯想(貿工技)、華為(技工貿)兩者的經營模式並沒有高下之分,但事實告訴我們,以技術派為主的華為贏了,華為對新技術的研發相當執著,所以也是在專利積累方面有著雄厚的基礎。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據瞭解,目前華為的科技研發投入已經位列全球第三。

但我們也不能說聯想的貿易派就是錯的,畢竟國內年銷售超過2500億,年淨利潤超過37億的企業也沒有多少,實際上兩個公司都是國內很優秀的,只是華為更為優秀罷了。


金十數據


2004 年,聯想收購了巨頭 IBM 的 PC 業務,那一天,全世界的科技頭條,都在報道這家中國企業。這應該聯通曆史上最輝煌的一天。

2004 的時候,聯想處於頂峰,比華為強很多。



14 年後,形勢逆轉,華為後發先至,成了領先的那一個。

2017年,聯想的淨利潤5.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 33.88 億元。而華為的淨利潤則是 475億元。

從淨利潤衡量,華為是聯想的十多倍。


為什麼這十多年間,聯想和華為換了位置?


1. 華為懂得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現在回頭來看,聯想收購 IBM 的 PC 業務,並不能說是一筆成功的收購案。


這次收購,雖然幫聯想成為 PC 份額的第一名,但這不過是個虛名罷了。

電腦中最重要的 CPU, 是美國英特爾的。最不可或缺的 WIndows 系統,是美國微軟的。

聯想做的,就是採購來配件,組裝好,做成成品賣出去。利潤率並不高。


而華為,知道把錢花到刀刃上,成立海思半導體,自主設計了麒麟處理器,不用看美國高通的臉色看。

華為還把錢投資到 5G 研發上,目前在 5G 專利上和高通並駕齊驅,佔領了領頭地位。



相比之下,其他的中國手機品牌,比如小米、OPPO 和 vivo ,都要找高通買處理器,還要給高通交高額的通信專利費。


華為在處理器和通信專利上,掌握了核心科技,利潤率自然就上去了。



2. 聯想執著於過去的成績,華為放眼未來的趨勢


現在看,IBM 把 PC 業務賣給聯想,真的精明。


IBM 出手的時間點很妙,正好是 PC 業務由盛向衰的轉折點。IBM 果斷把業務中心轉向了企業對公市場,獲得了更高利潤率和產業價值。


現在 IBM 努力發展的,是人工智能業務,也是未來趨勢。


在這一點,華為也是有遠見的,提前佈局半導體和 5G 通信,未來的路會越來越好走。


聯想只看到過去,卻沒能未來的趨勢,所以自然在競爭中被那些有遠見的同行超越了。


陸家嘴文青


一家是跨國買辦公司,一家是中國民族企業。怎麼比?


一家,是敢在9月18號,放出可以說是“挑釁民族歷史記憶”的廣告的公司:


是同款電腦,在美國比在中國便宜4成的公司:

說真的,現在的聯想,怎麼也看不出是一家“中國企業”。總部在北京和美國北卡羅來納,看不出哪裡是本家哪裡是分部。工廠大多在內地,可工廠設在中國的外企多了去了。對中國消費者更友善嗎?對中國市場更重視嗎?看不出,看不出。


其實,回到二十年前,彼時的聯想還是一個好企業。有很多技術的創新,電腦也做得很不錯。那時候,我們信任聯想,把聯想當做人民的兒子,聯想也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創造了很多就業,算是幫中國人掙錢,給中國人長臉。


但現在呢?聯想仗著中國消費者和政府部門對他的信任,為所欲為。檯面上說,我們是同胞,一家親,聯想給我們帶來技術,就業,帶來話語權。但背地裡,卻拿著政府採購的高額利潤,補貼外國消費者。


現在的聯想,已經可以算是一家跨國買辦了。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壓榨員工,華為宣傳不實,華為手機售價不低,華為犯了很多錯誤,但華為總體來說還是一家正兒八經的民族企業,為中國人贏得了太多的外匯,就業,話語權。你拿一個跨國買辦來跟華為比,是不是過分了?


IvanZhu


還是用數據來說話吧!

1,2017年全球公司申請專利數量排名前十名單,沒有聯想,華為排第一名!

2,華為和聯想都屬於全球佈局,全球研發,全球銷售,看看分別在中國,美國,歐洲的專利數量,依然沒有聯想!



3,看看2017年,全球申請專利的國家排名:

4,看看聯想和其他國內科技公司的資本市場的市值,資本市場的市值和經營結果以及公司經營模式的前景有直接的關係,聯想再不改變經營模式的話,真的會很危險,剛剛看到新聞今年估計又要虧損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於一個巨無霸的企業,銷售出身的CEO,會不會不重視研發?不重視專利的申請,不重視技術!最後只能成為一個組裝公司!


5,聯想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熱火朝天,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工程技術出身,小鵬汽車的創始人程序員出身,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文科生出身,不知道會不會對公司的未來產生更大影響?

車友會群主,老通信人,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點贊並關注,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


車問診


對華為和聯想來說,最好不要用差距這個詞。因為,雖然兩家企業創辦時間差不多,華為1987年,聯想1964年。但是,從發展過程來看,卻像是兩代企業。聯想是第一代,華為是第二代。

聯想由於起步後發現速度很快,尤其是國際化之路,在中國企業中是佼佼者,也是最具知名度的企業之一。所以,柳傳志還被稱之為企業教父。在企業家中,具有極高的威望。

華為則是後來者居上,近年來厚積薄發,營業收入等增長很快,目前,已經在國際國內都有很大的影響。

相較於聯想,華為發展的勢頭很猛,相反,聯想情況就要困難得多,勢頭明顯不如華為。如果單純看銷售等。華為當然比聯想強,但從行業地位以及所做的貢獻來看,則聯想的地位一點也不愛華為好。


譚浩俊


先看下兩家企業的現狀,最後再來談談這個問題。

聯想在 PC 和手機上市場表現下滑

如果說聯想最強的業務是什麼,當然是電腦了,從 1996 年開始聯想電腦的銷量就佔據了中國國內市場的首位(而且這一佔就是好多年),在 05 年還收購了 IBM PC 事業部,進一步擴大的業務範圍和實力。 並在 2013 年一躍成為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廠商,銷售量世界第一,可見它在 PC 市場上的統治地位。

但是近年來,聯想電腦越來多地被人吐槽詬病,ThinkPad 大不如前,樣式一成不變,甚至有人發現其電腦在美國市場要比在中國更加便宜,這就更加讓人難以接受。同時隨著華碩,戴爾,惠普,小米等電腦做得越來越好,以及還有一部分人直接選擇 MAC,聯想的 PC 市場份額逐步下滑。而手機更是不用說,如果說前幾年的聯想還有那麼一部分人使用,但看看目前今天的主流手機,早已沒有了聯想的地位。

華為各方面表現強力

華為最初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直到今天在手機,芯片上被人熟知,一步一步做起來已經在通信和手機業務上進入了新的階段。

手機方面。目前的主流手機,華為是相當強勢的一個成員,銷售量並不輸給其他手機。在海外也銷售較好,贏得了較好的口碑。

芯片方面。華為自主產出的麒麟系列芯片,被大家當成國產芯片的驕傲,如麒麟 970 和驍龍 845 進行對比,雖然不能說一定誰強誰弱,但是終於有了自己的技術突破和相應的產出能夠與之媲美,已經是國產中的驕傲。

研究所,實驗室。華為在各地成立研究中心,早期的“2012實驗室”,“諾亞方舟實驗室”等等,無不在為自己的技術突破做準備。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擺脫依賴越發自強,華為一直深諳此理並付諸行動著,就像孕育著一個終極大招。

一個是曾經的 PC 市場的王者,一個是現今追求技術獨立的民族企業,在不同的時間都有各自的輝煌,就如今來說,經過上面的分析已經高下立見。籠統地講,差距並不能量化,都在各自相應的領域進行著不同的業務,單就某一指標可能各有高低。但是目前在技術,口碑以及業務上,華為是更加被大家所期待的!


stormzhang


且先不深究它們倆的市場狀況,就說六七年前小編用的聯想手機,半年不到的時間卡成靜態壁紙,就只感受到觸摸返回鍵時,那個一無所用的震動感。不是我黑它,從此以後,我和聯想各走各的獨木橋。這個問題,我堅定的站華為。

再看市場狀況,從1993年聯想走上中國品牌霸主,華為在默默無聞的打好在通信領域的發展基礎,到2005年聯想的品牌知名度和銷售額日益猛增,華為跟在聯想後面默默地努力,不驕不躁,不再是那個只專注於通信設備的小公司。再到2010年,聯想終究敗下了陣,華為翻了身,收入遠遠超過了聯想,甚至一個不斷盈利,一個竟然還會出現虧損。為了更好的體現差距之大,小編對比了一下,2015年,聯想的淨利潤只有46.59億元人民幣,而華為居然達到了300多億!2017年華為達到了925億美元,此時的聯想卻只剩下430億美元,由此可見,差距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變成這麼大!

其實聯想和華為都是世界的500強,都算是國內的佼佼者了,然而為什麼近幾年來,華為越來越蒸蒸日上,而聯想卻日益沉淪?恐怕就是聯想對內與對外的價格和質量方面的處理,在公眾心中早已和華為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現在這兩個大品牌的差距已經日益顯著,相信大家都是有所感受。

小編認為,聯想之所以發展的越來越不太如意,可能是因為其急於求利,急於求成的前期,就如同樓房的建設,打好地基最重要,而它卻沒有華為有先見之明。華為靠自己,走好了每一步,自研芯片和系統,做自己,做一個最好的華為,才得以長久的發展。


鎂客網


聯想和華為的差距可以放下幾個小米,為什麼這麼說。

1,聯想是政府扶持企業,而華為是個人企業,在中國的土地上個人企業是會被政府部門干涉打擊的,就拿上海的私企來說,環境檢查,偷稅漏稅等等,能活下來的也就七七八八了。

2,聯想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企業,為什麼這麼說,曾經有一個名人說聯想,就是一個會設計和拼裝的空殼公司,自己連主板電源都是靠買可想而知,技術封鎖他可能一天都撐不下去,華為則不然,能造的能研發的都靠自己。

3,聯想手機用過的人都知道一個字(爛),ui優化不好,加入的新功能沒有用處,三星手機用久了卡而他就是卡。

希望國家扶持的企業和國家企業們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自己離開了國家能走多遠。


白楊樹230154


23年前聯想是華為的17倍,23年後華為是聯想5倍:聯想和華為,一個“鉅虧”、一個“稱王”,你們說差距有多大?


1、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與華為任正非:


柳傳志與任正非都是全球的商業戰略專家,人家柳傳志的女兒柳青都是高盛公司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但是,這二家國際化企業的命運,就是由創始人的戰略不同決定了。


華為任正非走的是技術派為核心的,聯想則是以品牌營銷和貿易路線、更側重於營銷推廣和渠道、運營驅動為主的核心價值,這兩種模式在前期聯想是具有優勢的,更快。



2、聯想CEO楊元慶與華為任正非:


如果說柳傳志與任正非間還能達到一個平衡,那麼,楊元慶接了柳傳志班之後,最大敗筆就是主導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當時還被這種蛇吞象的併購,被炒成了英雄,壯舉,聯想一躍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標誌,


現在看來,聯想收購IBM完全就是“坑”:使IBM解套了,而讓聯想錯失了黃金的互聯網發展期,聯想的IBM就是個戰略的錯誤,三個月損失40億。


PC市場逐年減少,人家IBM在最佳的時期把“坑”給你了,更糟的是聯想服務器和智能手機業務也一直難以獲得盈利,再看看人家華為:華為手機佔領了移動端,你聯想還有啥?


23年前聯想是華為的17倍,現在華為是聯想5倍


雖然聯想也是品牌企業,只能說是優秀,與華為相比還是弱了一個檔次,華為明顯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優秀,一種能力更全面、綜合實力更強,超越聯想。



用文章交流,用文章來達、用文章找同類人:真人、真實、真案例,更多原創回答,請關注-點贊-留言。今日頭條孫洪鶴:十年以上創始管理諮詢機構資歷、商業模式專家、專注互聯網創業投資、品牌營銷等領域,歡迎大家監督指導。






孫洪鶴


不知道樓主指的是哪方面,在業務上華為已經與聯想有重疊部分,比如筆記本領域、手機領域、商用服務器領域、儲存領域等等。

筆記本領域,由於聯想是傳統商場,渠道完善、品牌影響力大,聯想依然是老大。

手機領域,曾經的“中華酷聯”早已不復存在,唯獨華為依然堅挺,並做到了全球第三。而聯想,在手機領域屢屢受挫,如今一蹶不振。



商用服務器領域,雖然細分市場華為和聯想各有千秋,但是總體而言華為已經超越聯想位居全球第三,銷售額也超越聯想。

儲存領域,聯想未進入前十。而華為憑藉強大的研發,在儲存市場佔有率大增,排名前五。

剔除產品不論,在年度銷售額中6000億的華為,碾壓聯想。

所以,聯想和華為各有千秋。但總體而言,華為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