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396人,這是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年初至今變動的人員數量,從1月1日的350672人,到10月9日的351068,數據說明的真相,似乎與裁員的各種消息有所背離,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對於口含“金鑰匙”的證券行業,高收入、福利好、高端朋友圈等標籤讓無數人想要入場,作為場內人的從業人員,卻也在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下想要離場,券商本身也面臨著轉型壓力,是不是很像“圍城”。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從人員分佈來看,一般從業人員、證券經紀人和投資顧問是佔比最高的三類,其中,一般從業人員20.9萬人,佔據了超過一半的比例,佔比高達59.53%,證券經紀人次之,佔比24.58%,其後為投資顧問,佔比12.90%,分析師、保代、主辦等,佔比均很小。

今年以來,行情持續低迷、監管有不小的調整、政策不斷變化,券商從業人數在總量上雖變動不大,但是在結構上,其實早已發生不為人知的嬗變。其中,暗藏著機會,也不乏挑戰,每個局中人,或許都該思考執業路徑的選擇。

“擴招”VS“裁員”

從各家券商從業人員數量來看,年初至今,有3家券商減員超1000人,其中,九州證券居首,“出走”2503人,中信建投證券和長江證券位居二、三位,分別“裁員”達1122人和1048人,海通證券也減少了530人。

券商裁員TOP20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券商“擴招”TOP20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在行業整體業績向下的情況下,裁員不稀奇,“擴招”卻是需要勇氣的。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

今年以來,有4家券商人員逆勢增加達500人以上,其中,興業證券居首,“擴招”了820人,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和東方財富證券則分別增加了668人、586人和584人。


除了從業人員的變動意外,通過券商的校招情況,也可以目前整個行業處在“寒冬”期。在已經公佈2019年校招計劃的券商中,相較以往動輒幾百的招人規模,多數券商將招聘人數控制在50人以下,明顯剋制了不少


哪些崗位是金飯碗?要怎麼才能保住?

人員的增減,反映的是崗位需求的變化,通過不同崗位的人員變動,我們大致可以猜測哪些崗位是受歡迎的,哪些是容易被淘汰的。

券商從業人員變動情況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1、經紀人VS投顧——不止冰火兩重天

不難發現,投顧是當下比較吃香的崗位,年初至今,投顧人數增加了2943人,高居榜首,另外,分析師、保薦代表人、投資主辦人也都略有增加;

與此同時,經紀人境況最慘,年初至今,已經有4176位經紀人離開證券行業,一般從業人員也增加了1240人。

分屬增員和減員最兩端的投顧和經紀人,冰火兩重天境遇背後,是其崗位性質所決定的:

1、從身份關係上看, 投資顧問是證券公司、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正式員工中,取得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人;而證券經紀人則是指接受證券公司的委託,代理其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服服務等活動的證券公司以外的自然人,不屬於證券公司員工。

2、從註冊要求來看,投資顧問必須通過投資分析的專項考試,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並至少有兩年證券從業經驗;而證券經紀人則僅需通過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就可進行註冊登記。

3、從服務內容上看,投資顧問要了解客戶需求,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提供有針對性的顧問建議服務;而證券經紀人的客服服務限於向客戶傳遞由證券公司統一提供的研究報告及證券投資有關的信息。

總結起來,投顧是自家人,經紀人未必是,投顧門檻高,更加專業,提供的服務更深層次,經紀人服務內容有限,入門門檻也低。

從券商公司的角度來看,大力發展投顧而裁減經紀人,也符合其轉型的訴求

一方面是經紀業務在券商業務中的重要性下降,不再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據可查數據顯示,在2008年三季度,不少券商經紀業務佔營收比重在50%以上;而最新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經紀業務貢獻度下降明顯,大致在2-3成左右,甚至有的券商,經紀業務僅貢獻一成多的營收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另一方面,客戶對投顧的接受度普遍提高,為投顧付費的意願增強。

依據麥肯錫2017年第三季度對中國44個一至三線城市的2070名券商零售客戶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逾八成客戶願為投顧付費,年輕人付費意願更高,智能投顧概念廣為接受

在此前,市場其實普遍認為中國客戶不願為投顧建議買單,客戶需求的變化,加上互聯網提供的便利,或許正是券商選擇輕經紀人重投顧的原因。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於新利的話,也說明了券商大力招募投顧崗位的緣由,他認為:前些年經紀業務靠佣金,投顧崗位的服務價值無法量化,投顧數量增加速度緩慢。現在財富管理轉型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投顧未來的定位就是理財師。經紀業務佣金戰不可持續,服務戰是大勢所趨,投顧發展的黃金期就要到來

其中,華泰證券正是減員經紀人,加碼投顧的最佳代表之一。

35萬券商員工生存指南(寒冬必備)


自2017年5月以來,華泰證券大幅減少經紀人的配置,轉而持續招募投顧,大零售制下客戶分層的路徑逐漸清晰。它一直強調不再將交易市佔率作為核心指標,轉而將客戶資產作為業績考核的重點。

與此同時,被“裁掉”的經紀人其實未必就是失業了,也可以嘗試轉型做投顧

,據小編了解,投顧的增長,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證券經紀人轉型而來,當然,通過職業考試、轉變服務內容,是必經的步驟。

而對於投資顧問來說,即便在當前是券商主要發展的人員,但要成為一名高收入的投資顧問(沒錯,就是年薪百萬那種),所需要付出的精力、時間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可能需要:

1、 睡得少

一個好的投資顧問,是不會在晚上12點之前睡覺的,1點之前睡的也不多。別誤會,他們第二天也沒有資格在8點之後才起床。

2、 一直忙

白天,他們有太多客戶的事情、交易的事情、生態圈的事情要處理。而從週五傍晚、到週日下午,他們大多還必須出席各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和公開場合,這還不含陪伴家人的時間。

3、身兼數職

不少投資顧問,同時作為各類粉絲社團或公益組織的骨幹人物,需要承擔本職工作之外的重要職責,包括但不限於:商學院搞社團的、打高爾夫的、跑馬拉松的、徒步穿戈壁的、耍跆拳道的、練瑜伽的、跳芭蕾的、舞劍道的、信佛的、健身的、讀詩的、公益教育的、和保護貓貓狗狗的……

4、不規律的飲食,還要及時充電

他們的飲食,基本都是在工作或社交的進度中完成,大多數人在晚上8點以後才吃晚餐,部分人甚至養成了沒有晚餐、只吃夜宵的習慣。於是乎,正常情況下,晚10點或11點,他們回到家。學習和研究,just begin。


可以發現,要成為一個高收入的投顧,除了要在業務能力上不斷打磨,精益求精外,休息時間少、飲食不規律似乎成為常態,加上為了維繫客戶投入的各種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光鮮之下,難言輕鬆。

2、 分析師——做好研究難,但光會研究已不夠

其他崗位如分析師、保薦代理人、投資主辦人,人數雖然有增加,但在當前的市場下,日子也未必舒服。

就分析師而言,今年年初至今,增加了267人,增幅為9.77%。


而在券商內部,研究員不僅要認真做好研究,某種程度還要兼顧銷售,且已有券商正醞釀對研究員新的考核,主要是分倉收入。因此,分析師這一類研究人員來說,要在賣方立足和生存,光有研究能力恐怕已經不夠了,怎麼服務好客戶、兼顧銷售,或許也需要花花心思了

即便是光做好研究,就很不容易,據網上流傳的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的講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分析師,你需要三個條件:

1、超越門檻值

(兩個門檻:首先必須年輕,因為是吃青春飯的;其次是智商和知識儲備)

2、足夠的勤奮

3、要有天賦


1、對於門檻,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某一年xx證券招應屆生,一共招6個人。收到超過1萬封簡歷,面對這一萬封簡歷,研究所和人力資源部幹一件事情,

只看中國6所學校的: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其他的學校一概不看,上海財經都沒有。然後國外的,有很多人回來,只看常青藤的,這是第一道坎。一頓篩選,還剩一千多封簡歷,然後繼續挑。你可以想像,能進研究所的,能做做研究和分析崗位的人,他會需要跨越怎樣的門檻。

2、關於勤奮,需要到什麼程度呢,也有例子:

有一個分析師,他是看零售行業的。他大概用了3年到4年的時間做到了新財富前幾名。他很勤奮,勤奮到什麼程度呢?整個商貿零售行業領域,任何一家公司出了公告,他都不會放過,全部都會有點評跟上。勤奮到每一天你幾乎都看不到他閒著的時候。他如果不是在寫報告就是在打電話,不是在打電話就是在去路演,永遠就在做這三件事的過程中

但是,即使這樣他依然沒有拿過新財富的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為什麼?因為前面有兩個比他更早的,現在差不多30多快40的人,但依然和他保持著同樣強度的工作。前面的人跟你一樣勤奮,還比你有更長的工作經驗。你怎麼辦?沒辦法。

他說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這樣的力度直到有一天前面的人幹不動了,才有機會上去。這就是一個事實,也是一個很客觀的狀態。

3、對於天賦,想象一下,在這個行業裡面,你面對的都是一群高智商、也都很努力的競爭者,大家獲取到的信息都是差不多的,做著同樣的研究,那麼,要怎麼脫穎而出呢,你要做差異化,要做出亮點,而這光靠努力恐怕不夠,是需要天賦的,你得能靈光乍現,得創造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3、保薦代表人——風光之下也有眼淚

所謂保薦代表人,就是指準備上市的公司和證監會之間的中介,相當於這家企業的代表,負責向證監會作擔保推薦企業上市。

從人數來看,年初至今也是增加的,新增保代165人,增幅為4.73%。


要說風光,投行一向被以為是券商的高端部門,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其實並不假。其中,

保薦代表人更是明珠上的明珠,被冠以金領的稱號,拿著百萬年薪、住著五星酒店,當著空中飛人……

而要想成為一名保薦代表人大體來講需要四步:

1.券商投行從業三年以上;

2.已通過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

3.所簽字項目成功過會、發行;

4.證監會備案-成功註冊成保薦代表人。

聽上去很簡單,是不是?但實際上每一條都能過濾掉大批的人選。以能力考試為例,2016年共舉行了四次,通過率如下:5月2.55%,7月7.22%,10月6.53%,11月10.84%。一場保薦人考試相當於加強版註冊會計師考試+刪節版司法考試+證監會規則揣摩+基礎知識大雜燴。

當上了保代之外,為了項目,保代們的日子也並不會好過,

幾乎就是日夜加班、準備材料,到處奔波調查,身體狀況其實並不會好到哪去。早在2012年8月,國信證券一位保薦代表人就因為心臟病突發猝死,年僅33歲。其同事就透露,此人正常作息是2點睡9點起。

更為嚴峻的是,今年以來,IPO過會的上市公司明顯下降,即便在9月和10月通過率明顯上升的情況,相比2017年380家的通過數,2018年前十個月才通過了104家,仍不及去年的三分之一,我猜肯定有券商投行部門一單都沒通過,沒肉吃啊,想想都慘!

粥少了,僧(保代)還變多了,面臨的肯定是不夠吃的局面,即便能吃到,競爭得有多慘烈,也是可想而知。

看來,即便是金領,這碗飯也不好吃啊,嚇得本小編趕緊碼字去了!

4、投資主辦人—可以考慮去私募

投資主辦人主要隸屬於券商資產管理部門,主要承做資產管理項目,例如項目交易結構設計、盡調、資產管理計劃的發起、備案、合同簽署、出資等事項,其實就是資管計劃的投資經理,類似基金的基金經理。

年初至今,投資主辦人增加了117名,增長5.70%。


從能力要求來看看,券商資管的投資經理(也就是主辦)不僅要參與投資,也要為銷售四處奔波,簡單來說就是要擅投資、懂營銷、精管理,還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抗壓能力

從收入來源看,資管業務收入主要包括管理費收入以及業績報酬兩大類,其中業績報酬在基準收益以上部分提取20-40%。

而在市場行情的低迷下,資管產品收益率下降,加上監管對產品投向的限制,監管條件的嚴格,資管收入下降是在所難免的,對投資主辦人的收入肯定有一定影響。

對於這類高端人士來說,其實混管理費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不管行情如何,管理費都在,但是如果想追求更高收益,也可以轉去私募,以絕對收益做收入來源,當然,風險很大,如果能力不夠,做差了,收入還不如做公募呢——by 某券商人士(小編的朋友)。

其實吧,能混到這個級別的,作為一個小編,我為什麼覺得自己應該去考慮他們是否失業的問題,那就到這吧,不多說。

5、一般從業人員

最後,來看一看券商從業中,人數最為龐大的一個群體,也就是一般證券從業人員,截至2018年10月9日的數據來看,總共有20.9萬人(是真滴多),人數較年初增加1260人,微增0.6%。


1、前臺部門

主要負責營銷,為公司創造價值,包括投資銀行部、銷售部、交易部等

銷售部門一向是前臺部門的核心,這部分人員的專業要求相對較低,他們在前期肯定是需要不斷的拉客戶,做業績,在積累一定的客戶之後,銷售人也可以逐步考慮轉型,從原始的拉客戶向客戶服務和分析轉型,當然,一定的證券專業知識和對市場的分析能力是必要條件。

2、中臺部門

主要負責分析宏觀市場環境和內部資源情況,制定各項業務發展政策和策略,例如風險管理部門和研究部門(各家券商有所不同,僅供參考)。

中臺部門中,風險管理部(也有的稱風險控制部)非常重要,權力很大,需要量化分析的背景和建模能力,一般要求最好是金融工程或者數學專業的學生(聽著就很厲害,感覺不用擔心失業)。

研究部門的話,主要就是上面提過的分析師,但這裡補充一下,他們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較強的數理分析能力、信息蒐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熟練運用各類數量工具和模型,具備一定量化分析能力(然而,再強調一下,分析師也要懂銷售了!!!)

3、後臺部門

主要以支持證券公司運行為主要任務,設有財務、人力資源、IT部、內部審計、清算託管等部門

當然,這些部門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要求就相對低一些(銷售同),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證券從業人員為什麼這麼多的原因。

當然,這些人員想要轉型或者晉升,首先肯定需要更多的瞭解券商的業務內容、然後就按照常規的職級發展往上走,比如從普通員工到主管、主管道經理,以此類推。

對於一般從業人員來說,有的是證券公司特有的部門,有的是在所有公司都有的設置的部門,特有部門而言,當然有特定的門檻才能進入,但有門檻不意味著不可替代,一定的危機意識和持續的努力是需要的;對於在一般部門而言,如果所在崗位可替代性較強,就更值得警惕,尤其在整個行業的寒冬之下,當然,實在不行,其他公司也有同樣的崗位可以容納(可以稍顯安慰)。

綜合來看,券商自身容納了數量龐大的員工,不同崗位之間還是有轉型的機會和可能,這個崗位不好做,努把力換個崗位換個方向,是可行的,未必一定要離開券商行業,當然,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都是必須的。

券商從業人員轉行,可以做什麼?

除了在行業內進行崗位的變動之外,其實,券商員工也有其他的選擇和出路,畢竟能混金融圈的,誰還能沒點本事,在這個行業寒冬的時刻,實在沒辦法,換份工作換個身份,也是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的。(部分內容參考自公號:證券從業考試)

1

券商人轉行,都能幹什麼?

1、產品經理

每天會接觸到各種用戶問題和建議

學會總結歸納

分分鐘提出產品改進、用戶體驗提升意見

為產品經理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心理諮詢師

金融人不相信眼淚

每天被客戶換著法摧殘

絕對是心理最大的考驗

早就久病成醫

這心理素質絕對是個好導師

3、試睡員

券商金融民工各種出差,睡各種酒店

所以可以當試睡員

保準分分鐘對比出哪好哪不好

下一秒就給你出試睡體驗報告

4、算命先生

客戶的臉瞬息萬變

不懂點人性洞察,不會點察言觀色

這都不可能

券商分析師本來就要做各種預測解籤

月度測、季度測、年度測,各種測

轉行做算命先生

行情沒準就好了

收入也到手了,還不用背鍋

豈不美哉?

5、說相聲

虧了不要緊,預測錯了不要緊

但是一定要能哄客戶開心

客戶怎麼著能開心

不得說學逗唱

該行說相聲

怕是分分鐘擠掉郭德綱

6、會務公司

投資者見面會、客戶答謝會、行業策略會

選場地、做展板、迎來送往

整橫幅、喊口號、樣樣精通

輕車熟路的

會務公司早該開起來了

7 、播音員

看看券商的銷售美女們

哪個不是貌美歌甜

說當歌手過分點

播個音

那充滿磁性的聲音

也能安慰不少受傷的心靈

8、成功學講師

看看那些新財富的分析師們

都熬成啥樣了

看看投行的各位

頭髮還有多少

這些勵志的故事藏著掖著

成功學都缺了多少素材

2

券商人可以分分鐘轉行,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1、很注意形象

形象是很重要的,不然怎麼好意思說是混金融圈的

保持鍛鍊是必須的

沒看到澤平大佬都說要堅持跑步嘛

護膚品各種招呼

油膩膩的中年大叔大媽

誰信你是搞金融的

2、工作能力特強

全年365天無死角全方位打磨

上哄老闆下陪客戶

中間還有同行競爭

這都能存活下來

還有啥幹不了

3、政治意識特別強

政策脈絡是啥,下一步怎麼走

怎麼合乎監管

老闆說的什麼意思

上下級關係怎麼搞

沒點政治覺悟

混啥混

4、顏值智商特別高

應聘的時候,一二三四各種面

面試之前還有筆試

重點是,你以為光有才華就行啦?

明明最重要的是看臉

回頭想想,沒顏值沒智商可還行

5、能吃苦

看看上文的投顧、分析師們

金融雖高大上

但你只是民工

不能吃苦,有人要?

6、有定力

一篇報告怎麼著也要改個幾十遍

策略會一聽就是個把小時

沒點定力

根本搞不了

7、很會過日子

行情好時,不能嘚瑟

行情差時,得精打細算

看天吃飯的

不好好安排

能吃得好這碗飯嗎?

最後,送35萬券商從業人員一句話

“春天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