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人有哪些專屬的回憶?

棉被3825354


長春人,典型的東北城市。這裡給我們留下的專屬回憶,除了標準的東北口音和難忘的親朋好友以外,還有揮之不去的一些美食和建築。

長春其實不很大,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如今長春的變化越來越大,就拿近15年來說,54路有軌電車和輕軌按部就班,快速路高高架起,地鐵也打通了城市的南北。單說這交通狀況,已讓長春早已變了容顏。

老車站

曾經長春的火車站,二層小樓,紅瓦綠牆,人群熙攘。那時候列車很慢,車上的人很滿。

長影子弟學校

子弟校有小學和初中兩個學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的長影子弟,大多都就學於此。後來中學部被四十五中合併。長影依舊在,裡面的故事也還在繼續,從前,那裡的人漸漸老去。

52路有軌電車

你一定會問,我沒看錯吧,難道不是54路嗎?沒錯,52路,這是由紅旗街站至一汽正門的52路有軌電車,1995年路軌被拆除,改為52路公交汽車。那些年被拆除的有軌電車還有很多,比如53路,62路等。

電影城

電影城與長春電影製片廠相鄰,是當時的影視拍攝基地,裡面還有“古堡怪洞”、“動物奇觀”、“海底世界”、“卡通車園”等,去過的老鐵,現在年紀都應該不小了吧。現在變成了長影世紀城,坐落在淨月附近。

格林夢水鄉

那時候說到游泳,不想野浴的話基本都會選擇格林夢水鄉,雖然場地不那麼大,環境不那麼好,設施不那麼多,但就是人潮洶湧,相當熱鬧。

長春市游泳池

長春陸陸續續建設了很多游泳場地,長春市游泳池建立於上世紀30年代,是長春第一個露天游泳池,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商業用地。大多數的室外游泳池都不復存在,室內游泳館受到熱捧。

電話亭

在電視裡,我們經常看到公用電話亭,那些年,長春人用手機的還不多,出門在外想要和家裡聯繫,靠的就是一個個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用的是IC卡,如今漸漸地消失。

小奶油雪糕

那一聲聲“雪糕,雪糕,長春飯店小奶油雪糕”的吆喝聲直至今天還不絕於耳,相信每一個近20年長大的長春人,都吃過這個味道。

磨刀匠

"磨剪子嘞,嗆菜刀~"老大爺扛著板凳,上面有磨刀石,看著菜刀和磨刀石來回摩擦,不一會兒菜刀就像新的一樣了。

修鞋匠

在綠園的54路終點附近,有幾位有名的修鞋匠。可如今大家似乎再也不需要修補鞋子,壞了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扔掉買新的。


那些年消失的長春還有很多很多

不知道是否還存在你的記憶中?

(xhs)


新文化報


雪衣豆沙

雪衣豆沙是吉菜傳統風味菜餚之一,在長春這座城市傳承已有百年曆史。在上世紀90年代,無論是老人、或者小孩,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在春城百姓心目中也是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小時候,每當家庭聚會時,都會去重慶路上的長春飯店,而雪衣豆沙是這裡最有名的吉菜之一,也是最傳統的手工菜式。雖說製作這道菜的原材料很簡單,只有豆沙和蛋清,但在當時,卻是非常考驗廚師功力的一道菜。

此菜主料選用豆沙,輔以蛋泡糊,採用松炸的烹調方法制成。蛋白就象白雪一樣,加上粉粉的砂糖,好像天空正落下片片雪花。而雪花中心那一點豆沙,又給人意外的驚喜。

成品入油漲滿,形圓色白似朵朵棉桃。在炸制中因其底部受熱膨脹,雪白的沙球在油鍋中自動翻轉不停,極富情趣。吃前撒上白糖,口感香甜、獨具風味。那味道,只有親口嚐嚐,才知道!


吉林新鮮事


“二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熱炕頭就是咱東北滴特色“火炕”。火炕大傢伙都知道吧,以前家裡來客人都是往炕上請。

說起這火炕,用處就大了,有個感冒發燒啥的,火炕大被一捂出身大汗,興許就好了。生豆芽、發麵、怕飯涼蒙上被捂飯。家裡沒老抱子,禽蛋在炕上用被捂上,一天摸幾遍就能孵小雞來。

東北冬天賊冷又賊長,零下三四十度有時候都見怪不怪了。以前老百姓禦寒就靠反毛皮襖和狗皮帽子,這些都凝結著大東北人民滴智慧。現在年輕人身上已經不咋見了,但是好多電影裡東北人裹著一身厚皮襖往冰天雪地裡一站,威武雄壯有木有!

長春地處中國黃金玉米帶上,咱長春農家院裡曬的大苞米自然就是東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苞米樓子”滿滿當當,說明農民的日子過的吃穿不愁。一入秋,家家戶戶就把苞米串在一起,掛在房山牆上……新鮮熱乎的大苞米,冬天煮上一鍋熟了之後捧手上給它咔咔啃了,幸福的別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