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

銀子zx


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我們分別來進行介紹。



知府:瞭解知府我們要先了解“府”這一行政單位。府最開始指的是州刺史兼任將軍,州有自己的衙門,作為將軍有另外的衙門就是府。唐朝在首都,陪都的州設立府,長官為府尹,比如有京兆府,河南府。


到了明清的時候專指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單位(清代地方機構為省,府,縣)。首都和陪都長官依舊為府尹,比如順天府尹,其他情況下為“知府”,就是“知某府事”。

道臺:道臺又是道員,道最初在漢朝出現是指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明清時期省和府之間的地方長官。負責一府或者多府的米鹽茶馬酒等諸事宜,比如河道,糧道,海關道,茶馬道等等。

提督:在清朝可以稱的上是封疆大吏,士兵尊稱為“軍門”,營外大門。清朝沿襲明制,以營為單位統兵,當時以綠旗為代表的綠營軍,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提督掌管一省軍隊陸路和水路的防務。

總督和巡撫:兩個可以一起講,我們經常聽到的“督撫”就是指總督和巡撫。清朝督撫為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

總督管轄一省或者兩到三個省的軍民政務。巡撫總攬一省軍事,吏治等事物。

清朝時全國有8個總督16個巡撫,總督的官品高於巡撫。當時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陝甘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

巡撫則有江蘇巡撫,安徽巡撫,河南巡撫,山西巡撫,陝西巡撫,甘肅巡撫,山東巡撫,浙江巡撫,湖南巡撫,廣東巡撫,廣西巡撫,湖北巡撫,雲南巡撫,貴州巡撫,福建巡撫,江西巡撫。


直隸和四川兩省只有總督,沒有巡撫。甘肅巡撫在後來撤銷由陝甘總督兼任。1884年建立了新疆省以後,設立了甘肅新疆巡撫。第二年臺灣省建立以後,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當時的這名總督兼任福建巡撫。東北的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督撫,一直到了1906年才開始設立督撫。

封疆大吏:封疆大吏,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一個統稱,一般指的是掌管一省的軍政要務的官員,省一級的長官。



在清朝總督,巡撫,提督都可以稱作是封疆大吏。


紅雨說歷史


封疆大吏不是正式的官名,只清代對最高級別地方官的俗稱,一般指巡撫、總督。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分為幾類:

①東北地區是滿清的根據地,三省分設將軍,負責軍政民政。在光緒年間才改革設立東三省總督。

②在蒙古地區,也是另外製度,又分為內屬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等不同

③其他各“行省”,沿用明代的概念,並不明確叫“省”,而僅以地名稱呼。

各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員,簡稱巡撫。如浙江巡撫的正式官銜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 節制水陸各鎮 兼理糧餉。其下有布政使、按察使,分別管理民政和司法。這三位是省領導班子。


省之下分設:府、州、縣。

府就是今天的副省級市及省會、經濟發達的規模較大的市。州分為直隸州和散州,類似於一般地級市和縣級市。縣是最基層政府。

一般情況,府轄若干縣或散州,直隸州轄縣,散州無下轄。知府、知州、知縣就是其對應的行政一把手。“知”來自於宋代,以一般中央官銜派負責地方,稱“知某某州事”。


在省與府直隸州之間,還有一層職能級別,稱道。又分為守道和巡道,分別隸屬於布政使和按察使。具體負責某項職能,如糧道、河道等。類似於今天省政府副秘書長兼某幾個廳的廳長。

清代在二或三省設一總督,統轄軍民。有的省份不設巡撫,由總督兼任。如直隸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總督相當於剛建國實行的大行政區的書記。

提督是一省綠營兵部隊的負責人,其下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等。也有專業兵種的提督,如水師提督。有的省份以巡撫兼任提督。提督相當於大軍區副司令兼省軍區司令,負責野戰部隊。

除綠營兵外,全國各軍事要地又有八旗兵駐防,設駐防將軍,並不受總督管轄。相反如果駐防將軍與總督同城,一起給皇帝寫報告時,將軍排在前面。

以上只是大概情況,供小白們瞭解。


幾葦渡


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

對比今天而言,清朝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的市長。

提督相當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

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

總督一般管轄兩個省,例如清朝的兩江總督,管轄今天的上海、安徽、江蘇和江西;此外,清朝還設有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天津、河北、山東;東三省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東北三省;陝甘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陝西、寧夏、甘肅和青海;閩浙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臺灣;閩浙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臺灣;湖廣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湖北、湖南;兩廣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廣東、廣西和海南;

雲貴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雲南和貴州;四川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四川。

道臺,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是介於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的官職。

至於,封疆大吏則是對管轄省級行政區以上地區的官職的統稱,像總督、巡撫就是封疆大吏。


琪姐


下面分析一下這些官職在清朝的職位:

知府:屬於從四品,文職外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級別。(文職外官指的是:文職的地方官職,沒在京城)

道臺:屬於正四品,文職外官,屬於省級和府級中間的。

封疆大吏:不屬於官,最後另說。

提督:全稱提督軍務總兵官,這個官職比較大屬於從一品,武職外官。(武職外官指的是:省級綠瑩最高級軍官)

總督:屬於正二品,也可以是從一品,文職外官。清朝時隊統轄一省或多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的總稱。

巡撫:正二品或從一品,文職外官主管一省軍政民政。地位略次於總督。

對於封疆大吏在各個朝代都不一樣。封疆大吏是個統稱。在唐朝叫節度使、刺史。在宋朝叫轉運使。明朝叫布政使。清朝叫駐防將軍、總督、巡撫、提督。清朝的封疆大吏在總督之前。例如清朝時候的左宗棠。

如有什麼問題請批評指出。


每天冷歷史


清朝的官員制度非常的複雜,每個省都有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和學政。其中,巡撫負責全省的所有軍政問題,屬於正省級幹部。布政使主抓民政,屬於常務副省級。按察使主抓司法,學政主抓教育,他倆都屬於副省級。

此外,每個省都有一位提督,這是武官。提督負責管理一個省的綠營兵,一般有幾萬軍隊。如果有軍銜,提督應該算少將或者中將。一個省會換分成幾個州和幾個府,也就出現了知州和知府,這屬於地市級幹部。

最後是總督,例如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按照清朝的規律,每兩三個省設置一位總督,總督負責這兩三個省的軍務,和巡撫都屬於封疆大吏。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曾國藩曾經擔任兩江總督,而李鴻章擔任了江蘇巡撫。總督和巡撫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且工作不同的同事關係。


繁華萬里


上面的問題在一堆官職裡面混進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先把這個東西揪出來——“封疆大吏”。封建大吏並不是什麼官職,而是代指一省或者幾省的最高長官,屬於俗語一類。談論這些官職的時,得先把這個“李鬼”趕出去。

先說知府。

知府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魏晉時代以前,一般稱太守,有一定的兵權。到了唐期,稱府尹。到了宋朝,才開始叫知府。宋朝時期,府和縣之間還有一級——州,州的主管是知州。歸省裡直轄的州地位特殊,知州相當於知府,而一般的知州,也就是和知縣一個等級。

明清沿用宋朝體制,也稱為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如果要類比今天,當時知府大致於相當於今天的市委書記。明代知府為正四品官,也稱四品皇堂。清代知府品階稍低,是從四品官,比明代低了半級。

然後說巡撫。

這個職位很重要,得好好說說。

在明朝,巡撫只是一個臨時職務,“巡撫”本身是個動詞,作為欽差大臣出外辦事的一個頭銜,全稱“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出完公差要回京覆命,並非常設的地方官職務。

明朝景泰年間開始,巡撫開始逐步地方化和常設化——成化22年,廢止了巡撫赴京議事的規定,等於間接承認巡撫的地方化。

清朝正式把巡撫地方化,作為一省最高軍政民政長官,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其級別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

再來談談總督。

總督和巡撫比較起來談更好。總督和巡撫有相似之處,在明朝期間也是一個外出辦事的頭銜,全稱為“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不等,例如四川總督只管轄一省,而兩廣總督則管轄廣東、廣西兩省,兩江總督則督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

到了清朝,總督和巡撫一樣,也開始地方化,級別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總體來說,總督略高於巡撫。

接著說說道臺。

道臺是個比較奇怪的職務,很多人以為道臺是介於省和府之間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其實,這是一個錯覺。

清朝實行省、府、縣三級架構的地方行政體系,並沒有道這一級。實際上,道臺不完全具備地方政府性質,只不過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一般多是特意承辦某項事物,比如: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管理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任道員。

最後說說提督。

提督並不是地方官的頭銜,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相當於省軍區司令。

在清代,提督基本上是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官階為從一品,掌握一省軍權,權力極大。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一般來說,清朝共在全國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鄭欣淼:《清代地方官制考》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其中封疆大吏並不是官名,而是對省級行政區官員的一種稱呼,比如總督,巡撫和提督都算是封疆大吏。

我們按照品級來講一下官員分別說一下。

總督,提督

清朝的總督一般兼管二省以上,為正二品,但是一般都加授尚書銜,這樣總督就變成了從一品,如果再授予大學士,則就是正一品。

比如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但是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所以是正一品,再比如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所以也是正一品,由於直隸總督同時還身兼北洋大臣,可以說是權傾朝野。

清朝的提督為一省最高的軍事長官,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品級為從一品,統領一省綠營兵,管理八旗兵的則是駐防將軍和都統。提督雖然品級比較高,但是依舊受總督和巡撫節制。

巡撫

清朝採用的是省、府、縣的三級行政機構,巡撫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省委書記,官職為從二品,如果加侍郎銜則為正二品,比較出名的巡撫有雍正時期的浙江巡撫李衛,晚清的山東巡撫袁世凱等等。

知府、道臺

知府為清朝國家第二級行政機構府的最高長官,品級為從四品,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長,

道臺也叫做道員,這個官職比較特殊,介於巡撫和知府之間,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為從三品或正四品官員。

道也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一般是布政使或者按察使的副手,派駐地方管理數個州府,由於乾隆後期又有密摺封奏的權力,所以道臺的品級雖然不高,但是權力卻大大加強。

按照權力大小來排列,順序應該是,總督,巡撫,提督,道臺,知府,如果按照品級高低來排列應該是,總督,提督,巡撫,道臺,知府。


一點點歷史


清朝的官職一看感覺很複雜,但經過這麼多年的電視劇的洗禮,大家也都有一些瞭解!

總督:正二品文職官員 副國級幹部,大多是掌管兩省以上的區域性最高長官,經濟,行政,軍事一把抓。相當於現在的兩省或兩省以上的省委書記兼軍區總司令,那可真是海外天子,封疆大吏,絕對的土皇帝。清朝共設有8總督,以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最為重要也最有權勢!特別是晚清時候,這些總督完全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爭!


巡撫:,從二品文職官員,正部級幹部,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一省最高行政長官,並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

道臺:正四品文職官員,正廳級或副部級幹部,相當於現在省委常委。但職務並不固定,有管錢糧,有管河道,也有給總督或巡撫當副手!

知府:從四品文職官員,廳級幹部,相當於現在市委書記,總領下屬縣,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


提督:從一品武職官員,中將級別,相當於現在正大軍區司令。提督分為陸軍提督和水師提督,清朝共設有12個陸軍提督和3個水師提督。


青梅談史


1.總督大約是現在省委書記,但是也不盡相同。省委書記管一個省,總督一般兩個省,還兼管一些軍務,省委書記也有兼軍區政委的!總督還有漕運、河道總督等專職總督。基本是二品;領兵部尚書銜從一品。

2.巡撫和現在基本一樣、管一省民政。基本是從二品;領都察院右督或侍郎銜的二品正銜。現在的省長。

3.番臺衙門管一省財政錢糧,在巡撫管理下。三品銜。現在財政局長。

4.臬司衙門一省刑名,略小於藩臺衙門,巡撫管理之下,三品、從三品。現在省公安廳長兼點法院職責。

5.道臺衙門專管一項事情,河道、糧道、鹽道等。從三品、四品。糧食局、河務、船務等部門長官。

6.知府管一城、一府民政、刑事、錢糧、派勞役等所有民務事,四品。小市市長。

7.知州小城或小地區民政刑事等所有民務事,五品、六品。現在大縣長。

8.省州府的其他官職,如省參軍、府丞、中下級軍官等五品、六品。

9.知縣管一縣民政、刑事、錢糧、徭役等所有民務事,七品。小縣長。

10.提督軍從一品(將軍要比提督稍微大些,駐地將軍一般有封爵、品敘,如清的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杭州將軍等)。補子麒麟!管一大片軍事駐防!基本不管民政!也有武從一品。清以旗人為主。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11.其他八品、九品官都是一些武千總、文文案、大捕頭、縣丞等等。

12.

學政,基本都是中央派遣,管一省、一府八股考試、選拔讀書人。一般三品、四品。還不能等同於現在的教育局長!

13.過去官員基本沒有副職(尚書以上或專職副職除外,如協理、協辦大臣等!所以還是現在養的官員多哈!

14.武將:將軍、提督、總兵(晚清鎮)參將、遊擊、千總、把總。


飛雪60757641


首先說明一點,封疆大吏不是官職名稱,而是泛指統治一方的地方大員,如明清時期的總督、巡撫等地方高官。除了封疆大吏外,題目中所說的總督、巡撫、提督、道臺和知府都是清代的官員職務,這些職務牽扯到的品級、資歷、出身、演變、職權範圍等都非常複雜,在此不作詳細考證,只是簡單地談一談。

1、總督

長期擔任直隸總督的清末名臣李鴻章

總督是清代設置的地方最高大員,以軍事為主,但也兼管地方事務,一般管理一省或者數省,地位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大區書記。至清代末年,全國一共設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東三省總督等九位總督;此外,當時還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項總督,這些總督在權力和地位上要稍遜於上述九位總督。

2、巡撫

山東巡撫袁世凱

巡撫是一省的最高領導人,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清代地方行政區劃分為省、府(州)、縣三級,朝廷在每個省都設置巡撫一人,處理當地政務。

3、道臺

道臺正式名稱叫道員,俗稱道臺。道臺這個職務處於巡撫和知府之間,在清代一般是正四品,在省裡分管某一專項事務,或者在地方上分管幾個州府,比如河道、糧道、海關道等等,道臺地位與今天省裡的廳局長或者副省長有些類似。

4、提督

提督是清代武官職務,正式名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掌管一省或者某一專項(比如水師提督、九門提督)的綠營兵,類似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除此之外,清代還有提督學政一職,掌管一省的考試和教育,相當於教育廳長。

5、知府

晚清地方官員

作為一級地方機構的首腦,知府一般管轄幾個縣,其地位與職權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