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育新蜂王?

手機用戶58623554095


培育蜂王有移蟲育王和非移蟲育王,但不管是移蟲還是不移蟲對於育王的蜂群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新手怎樣培育蜂王呢?

我們都知道,培育蜂王有移蟲育王和非移蟲育王,但不管是移蟲還是不移蟲對於育王的蜂群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對於很多網絡上的朋友來說,,應該說很多提問育王技術的都算是真正沒有接觸過人工育王的新手,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急需蜂王,不建議立刻採取人工育王的方式,避免一直不成功導致蜂群長期失王而毀滅。

其實不管是移蟲育王還是非移蟲育王,都是一個原理,那就是帶有失王感覺,所以很多朋友說急造王怎麼樣怎麼樣差,其實只要知道蜂王的特點,能夠有效的控制好時間,急造王也是可以培育出好的。

在沒有移蟲育王技術的時候,採用急造王其實很多養蜂人都做過,畢竟移蟲育王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在不會移蟲育王之前採用急造王,比起讓蜂群覆滅要好吧。

如今網絡發展,關於人工育王或者非人工育王的方式多種多樣,很多關於培育蜂王的方式都太過於理論化,比如要求育王群達到什麼條件,又要求父群要經過什麼樣什麼樣的考驗,這些從理論上來講非常好,但是如果從實際出發,知道了這些條件的養蜂人可以說移蟲育王已經不是什麼難事,根本就不用知道這些乾巴巴的理論,往往提問蜂王如何培育的養蜂人,大多都只有幾箱蜂,甚至只有一箱,別說能夠對蜂群考察一年,他有可能剛從山上抓來蜂群十天。在這種情況下很顯然我們用那些理論化的東西來給他們作參考就有很多扯淡了。

蜂部落在沒有學到人工育王的時候也是對人工育王充滿好奇,但是幾次下來會了又感覺原來也就那麼一回事,但是在沒有突破這個坎之前還是小心翼翼,唯恐哪裡出了一點問題。要蜂部落說吧,如果是新手,還是不要在失王的時候才開始學習人工育王,因為人工育王可以在蜂群正常的時候進行嘗試。

那麼對於新手如何培育新王呢?蜂部落不否認移蟲育王是很好的方式,但是並不適合一點經驗都沒有的新手,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蜂部落認為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將老王關起來放到其它蜂群,或者將卵蟲脾放到無王群中讓工蜂急造,就是一個道理,不讓蜂王死亡,讓工蜂急造王臺,當然,在保證老王的確已經沒用的時候,踩掉老王急造也是可以的。蜂部落覺得這是最適合新手的育王方式。

在學會急造王的培育以後,人工育王是相當重要的,但是也不用太過於複雜,什麼觀察蜂群多久多久、觀察父群都就多久,什麼選育良種這些對於新手來說都是扯淡的,蜂部落覺得,儘可能多的嘗試,能夠把卵移到臺基中,讓工蜂接受,並且孵化出新王,這就是非常大的進步,當我們都學會育王了,再去考慮優選蜂王和蜂群觀察。

二、育王群組建

一是選擇具有分蜂熱或者自然交替現象明顯的強群作為育王群。記住了,是要強群。為什麼呢?主要是強群的移蟲接受率高,蜂王的質量好。

二是蜂群選擇有王群,這個很有必要的,原因是人工育王需要大量的工蜂,而且還是年輕力壯的那種,所以必須選擇有王群,而且還要保證蜂群中擁有大量的一週左右的工蜂,蜂群中的蜂王選擇擁有一年以上年齡的,蜂脾在八脾以上。

滿足了這兩點我們就可以來組建一個育王群了。怎麼組建呢?

在育王前一天組建好育王群,用隔王板將已經減掉翅膀的蜂王限制在蜂箱內一側2到3脾的區域內產卵,另一側就構成了一個無王區。接下來我們可以在育王區放置兩個有粉蜜的成熟封蓋子脾和兩個幼蟲脾,幼蟲脾放在中間,關於這點小編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過,就不再重複。在育王的時候,育王脾放在育王區兩個子脾的中間。

可能很多朋友在組建育王群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沒有自己感覺滿意的育王群,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這點小編在前面已經有說到過,那就是通過提子脾補充的方法。有很多朋友總是問提出來的子脾放在哪裡?小編再次強調,工蜂是不認子脾的,只要有峰仔它們就養,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臨時構建一個育王強群,但是這個過程要提前六七天進行,而且應該選擇成熟封蓋的子脾,至於原因相信大家都懂,主要是為了能夠快速出房,增加群勢。

好了,這樣後可能有的朋友又出現問題了,那就是既然補充了蜂脾,那麼補充的數量是多少呢?小編在開始養蜂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多了又怕影響,少了還怕影響。其實我們只要注意,整個育王群中蜂脾的比例為5比4,如果巢脾過多可以適當抽出卵蟲脾,這樣可以減少蜂群哺育幼蟲的負擔。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還可能遇到使用無王群進行培育的情況,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蜂王移走或者囚禁起來。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移走的方式可以介紹給無王群,也可以滅掉,如果是囚禁的話,可以囚禁在蜂箱內後底部。

三、怎樣移蟲育王

第一步:工具的準備。移蟲工具主要有三樣,一是蜂蠟臺基、二是育王框、三是彈性移蟲針。過去這些工具我們可以自制,但是現在這些工具市面上已經很多了,而且做工也比較精細,價格也不貴,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經驗製作這些工具,建議在市場上進行購買。

第二步:蜂蠟臺基的安裝和調整。在移蟲那天,將蜂蠟臺基按照30毫米每個的距離固定在育王的臺基條上,同時在每個蜂蠟臺基的底下墊上一塊小鐵片,方便今後取下培育王。每個臺基條上不要安裝得密密麻麻的,大概在7到10個。

在移蟲前的兩小時,將安裝好的育王框插入育王群兩脾幼蟲之間,讓蜜蜂清理兩小時後取出就可以移蟲了。

第三步:移蟲。這個有製作蜂王漿的朋友有經驗,方法和蜂王漿製作時移蟲的方式相同,但是育王移蟲對蟲的要求要比製作蜂王漿的要高,日齡選擇在18到24小時的幼蟲。移蟲完成後,將育王框上面的王臺口向下,然後放入到育王群中。

這裡面會出現補移的情況,也就是說有的為了保證蟲的存活率高會進行二次移蟲,所以我們兩次移蟲的時間蟲的大小是不一樣的,為了保證今後的統一管理,如果我們是多次移蟲,那麼第一次移蟲選用的蜂種可以稍大一點,一天或者一天半的都可以,而第二次移蟲的時候則選擇標準的種用蟲。

到了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又要問了,既然可以多次移蟲,那麼第二次移蟲選擇在什麼時候呢?其實這裡所說的多次移蟲最多也就兩次,我們根據時間差來算,那麼第二次移蟲則在第二次移蟲的第二天,我們從育王群中取出育王框,將王臺中不成功的幼蟲去除後進行第二次移蟲,這樣我們的兩次移蟲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等,按照前面文章中小編說過的辦法對育王群進行飼料獎勵,同時每三天檢查一次育王群中的急造王臺,去除那些多餘的,一般蜂王在移蟲後的第12天就可出房(這裡說明一下,是移蟲,不是移蛋,所以不是16天,記住一個口訣:蛋3蟲5蛹8),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將新王介紹到其他王群,那麼我們最好在移蟲後的第10天就將新王介紹到其他蜂群準備交尾。


蜂部落


蜂王是蜂群中最重要存在,它是整個蜂群的起源點,因為蜂群中大多數蜜蜂都是由蜂王產卵然後轉化成幼蟲再長大而得來的。因此蜂王的體質和產卵能力都就變得十分重要。只是怎麼培育蜂王呢?蜂王培育的方法技巧又有哪些呢?

  怎樣培育蜂王

  培育蜂王就是在選擇定了育王群以後,在蜂王前四天產下的卵中,選擇出個頭較然而的卵進麼單獨的培育,在卵產生出幼蟲以後,就把幼蟲單獨餵養,直到長成到蜂王為止。

  蜂王培育的方法技巧

  1、蜂王培育時育王群的選擇十分重要,一定要選擇那種勢力強大的蜂群,並且沒病蟲害存在才可以。另外育王群最少應該有六到八個巢脾這樣才能保證蜂王幼蟲營養的充足供應。

  2、蜂王移時的工具很重要,在選定了蜂王幼蟲以後,是需要移蟲餵養的,這時移中的工具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工具使用不當會對蜂王的幼蟲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最重要的移蟲工具有移蟲針和蠟碗與育王框,其中移蟲針就是取出蜂王幼蟲時最重要的工具。

  3、在培育蜂王時移蟲後的管理也很重要,在移蟲完成以後,應該對育王群進麼獎勵性的餵養,而且要在第二天時看看移入的幼蟲是否被接受,被接受的明顯特點就是蜂群中王臺的高度增加,並且移入的幼蟲是浮在蜂王漿液麵上的。如果幼蟲沒有被接受,那麼就會出現王臺受損的情況。


把班主任捐給災區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個要素:

時間和條件,準備工作,移蟲育王的工具,移蟲方法,移蟲後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臺的利用。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準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質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

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餵2.準備工作 。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通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兩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
  雄蜂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係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準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質量,按1只處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準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餵0.5~1千克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臺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臺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制,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臺的框子。可用標準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臺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覆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裡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臺。此外還要準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臺取得,也可預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4.移蟲方法   移蟲育王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出需要數量的、成熟期一致的處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條上粘上2~3層巢礎條或者按相等距離用熔蠟粘上小三角形薄鐵片,其上粘7~10個蠟碗, 3條共20~30個蠟碗。放人育王群中,讓蜜蜂清理2~3小時,取出,用蜂掃掃去蜜蜂,在每個蠟碗內滴上1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者蜂蜜,即可進行移蟲。最好在清潔、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溼度80%~90%。如果溼度不夠,可在地面灑水。氣溫在25℃以上沒有盜蜂時,可在室外的陰處移蟲。 從母群提出1框小幼蟲脾,掃淨蜜蜂拿去移蟲。先把粘有蠟碗的板條並排放在桌上,用清潔的圓頭細玻璃棒或者細竹棒,在經過蜜蜂清理的蠟碗裡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漿,然後 移蟲。移蟲要從幼蟲的背部(凸面)一側下針,把針尖插入幼蟲和房底之間,將幼蟲挑起,放在蠟碗裡的蜂王漿上。幼蟲十分嬌嫩,移蟲的動作要輕穩、迅速,1條幼蟲只允許用移蟲針挑1 次。移完蟲的板條用溼毛巾蓋上,再移第二條。把移完蟲的板條裝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內幼蟲脾和花粉脾之間。   5.移蟲後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蟲的育王框後,連續在傍晚獎勵飼餵。第二天檢查幼蟲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臺加高,王臺中的蜂王漿增多,幼蟲浮在蜂王漿上;未被接受的,其王臺被咬壞,王臺中沒有幼蟲。如果用無王群育王,這時把育王框轉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繼箱中,同時把無王育王群與原群合併。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臺已經封蓋時檢查封蓋王臺情況,淘汰小的、歪斜的王臺。統計可用王臺的數量,以便組織需要數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實驗證明,處女王初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對卵巢的卵巢管數量多,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並且證明,採用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體重大的蜂王。把選出的母群的蜂王關在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或者把母群飼養在3~5框的小群內,限制其產卵,1星期後就能得到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蟲時,用其24小時以內的幼蟲人工培育蜂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製的蜂王產卵控制器,是用塑料製造的,內圍尺寸:長457毫米、寬54毫米、高244毫米,剛好能放入一個標準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蟲育王前12日,於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放入一個幾乎沒有空巢房的封蓋不久的蛹脾,並將蜂王放在該脾上,蓋上控制器的蓋板,將其放在蜂群內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內產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陸續出房以後,蜂王才逐漸產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內的子脾,放在蜂群內由蜜蜂撫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齡的幼蟲。在生產蜂王漿時,將蜂王控制在一個巢脾上產卵可獲得適宜日齡的、供移蟲用的幼蟲。蜂王產卵控制器還可用於生產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視力不佳,移蟲有困難,可以採用切割未封蓋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當蜂群發展強壯時,從母群提出2~3框帶蜂封蓋子脾連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補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為一無王的育王群,從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蟲的子脾,從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塊200毫米X 35毫米的長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緣巢房中的卵和幼蟲露出來,讓蜜蜂在上邊切口處築造王臺。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個幼蟲發育良好、地位適宜的王臺。把修造和飼餵情況不好的王臺、提早封蓋的急造王臺以及多餘的王臺全部割除。記錄留下的王臺裡幼蟲的日齡,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無王育王群在取出封蓋王臺後,與原群合併。   8.交替王臺的利用   選擇具有老蜂王的優良蜂群作種群。在它們修造交替王臺時,加以選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種群的優良性狀更加穩定地遺傳下去。發生這種自然交替現象時,蜂群一般只造幾個王臺,育成的蜂王質量比較好。把帶有交替王臺的巢脾提出,放入繼箱群的繼箱內,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可以陸續從這種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臺。


花臘魯



標箱分兩區,然後搬動蜂箱一米,讓工蜂分別進入兩區。。放入育王架到無王區。。讓蜂清理二十四小時,第二天看無王區起臺不?一起臺代表工蜂感覺失王了。。就可以移蟲育王了,兩區一定要用布條隔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