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28歲入長沙師範速成班;42歲赴法國勤工儉學;50歲在革命低潮時入黨;58歲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隊伍中年紀最大者。他的名字曾令億萬人尊敬,不僅因為他曾是毛澤東的老師,而且在於這位老戰士本身就有非凡的傳奇經歷。他就是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徐特立

中共中央在致徐特立70歲誕辰的信中稱,他的道路“代表了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最優秀傳統”。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開始接受先進思想

徐特立出生於1877年,當時的中國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世界形勢來看,英、法、美等國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擴張,搶佔殖民地;國內,清王朝即將走到盡頭,對內政治腐朽,對外卑躬屈膝。在這種形勢下,有識之士紛紛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

年幼的徐特立生活湖南長沙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體味到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9歲時,父兄因憤於不識字受欺壓,湊錢讓他讀私塾。16歲時,徐特立因家中親人去世,必須自謀生計而不得不輟學。經過幾年摸索,18歲的徐特立終於作出從文的決定,“確定教書兼習科舉業”“可以進步,又可謀生”。

於是,徐特立一邊在家鄉教蒙館,一邊“兼習科舉”,苦讀八股。但他反對考秀才用的死八股,特別是在得到長沙舉人陳雲峰的勸告後,徐特立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從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個好漢學的青年”。

1905年因清政府廢科考辦新學,他覺得自己應該離開家鄉,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他考入了由同盟會會員周震鱗在長沙城創辦的寧鄉速成師範,學習教育學、自然科學等新知識和西洋史、東洋史等講授資產階級革命的課程,開始接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畢業後當高小教員,又應聘長沙周南女校。

憤於清政府賣國,“抽刀斷指”寫抗議書

1907年,清政府屢次向外國屈辱妥協,徐特立在學校作時事報告,講到激憤之處,熱淚如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著血寫了抗議書,寫完當場暈倒。這一“抽刀斷指”的舉動,頓時蜚聲全省,徐特立也被當時有進步思想者譽為最有血性的激進人物。

隨著立憲派組織發動的三次大規模的請願活動相繼失敗,徐特立逐漸認識到改良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必須通過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於是,他向革命黨人林伯渠等人瞭解革命形勢,表示要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徐特立約集一些進步教員,積極參加湖南起義,到處宣傳演講,號召大家支持革命。

湖南光復後,徐特立擔任省臨時議會的副議長,一心為新政權的建設出力。然而官場的腐敗,使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憤慨。他相繼辭去省議會副議長和省教育司科長的職務,決心回到教育界,用教育來改革人心,以實現教育救國的願望。他創辦並苦心經營著長沙師範,併到湖南第一師範等學校任教。他的崇高品德、淵博學識以及強烈的愛國熱情,對毛澤東、蔡和森等許多有志匡時救國的學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讀書要堅持,要持之以恆

1919年,國內興起赴法國勤工儉學熱潮,年已42歲的徐特立也報名前往,成為年紀最大的留學生。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1919年,42歲的徐特立

到了法國後,有人勸他:你歲數大了,別從頭學外文了!他自信地說:“我就是一天學一個字,一年也可以學到360多個字,7年可以學到2500多個字,到了50歲時,豈不是一個通法文的人了嗎?”青年時他攻讀《說文解字》這部分析字形與考究字源的字典,部首540個字,難讀難記,他每天只學兩個字,一年才讀完。他在談青年人學習問題時總結到:“我讀書的辦法總是以‘定量’、‘有恆’為主。”“每個人要有一個算盤,打算一天讀多少?一年讀多少?一生讀多少?要有個計劃。哪怕一天學一點,只要不間斷,就能得到知識。問題就是要堅持,要持之以恆。這個‘恆’字對學習尤為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好的。”徐特立是這樣說的,亦是這樣踐行的。

逆境中入黨,困難時不動搖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國內,繼續致力於湖南教育。他創辦長沙女子師範並擔任校長,同時兼任長沙師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的校長,精心治理三所學校,繼續實踐他教育救國的宏願。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1924年的徐特立

隨著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在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部長何叔衡的建議下,徐特立參加了國民黨左派,以圖“一起來促進國民革命”。1926年12月,他會見了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的毛澤東,隨後於1927年春回家鄉調查農民運動的情況。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驚喜不已,他開始認識到“少數學生無法挽回國運……教育救國是我30年來的一種幻想”,於是積極投身農民運動,加入大革命的洪流。1927年3月,他擔任湖南農民協會教育科科長兼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還被選為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工農部部長,為發展湖南的工農運動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公開叛變革命,5月21日長沙發生“馬日事變”,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瘋狂屠殺。面對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徐特立拒絕了反動派對他的拉攏、利誘,毅然決然地拋棄一切,冒著殺頭的危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

愛學生如子,親自打水給學生洗腳上藥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愛學生如子。他任師範校長時,將自己的月薪與校內主任、庶務等同樣定為20元,還經常接濟窮學生。

田漢入學時買不起蚊帳,徐特立便買了一頂相送。而他卻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鄉下,以節省開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時,他發現有新生爛腳呻吟,便親自打水給他洗腳上藥。此事傳出後,一些教師認為太失校長“身份”,學生卻對他更為敬仰。他到第一師範任課時,支持毛澤東等學生反對校長專橫的活動。毛澤東曾說過,當時最敬佩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生(即他後來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在三十年代艱苦的戰爭中,徐特立主持根據地教育。為使勞動群眾更快地識字,便將在蘇聯研究擬定的28個拼音字母推廣到教學中。美國記者斯諾訪問陝北時,發現十分落後的山村學校竟率先推廣符合世界潮流的拼音化文字,感到極為驚訝,並在《西行漫記》一書中大力歌頌了徐特立的這項事業。解放後拼音字母的確定,也有徐老的一份功績。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徐特立與學生們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1934年,徐特立隨軍長征。一路上,他拄著一根竹杖,扛著防身用的紅纓槍,和大家一同行軍。瞿秋白送給他一匹好馬,他卻總是讓給傷病員騎。據統計,長征兩萬裡,年近六旬的徐老騎馬不過二千里,人稱:“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騎馬兒跟馬跑”。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徐特立在延安

到達陝北後,黨中央為他慶祝60歲壽辰。毛澤東寫信致賀,稱讚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並且說:“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毛澤東與老師徐特立

抗戰爆發後,徐特立先到國民黨統治區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學院院長,在黨的“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此時,他老當益壯,年近七十還參加了延安青年體育運動會的游泳比賽。1947年,中央為他慶賀70歲誕辰,毛主席的題詞是“堅強的老戰士”,朱總司令的題詞則是“當今一聖人”。

活到老,學到老

1949年3月,徐特立隨中共中央機關進入北平,先後參與國共和平談判、全國文化教育事業的接管等工作。在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他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門城樓,親眼目睹了毛澤東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親耳聆聽了毛澤東莊嚴宣告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歡慶他為之奮鬥了近50年的革命理想終於成為現實。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徐特立(第一排右二)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圖為參加會議的中共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合影。】

這年,徐特立已經72歲,在常人看來實在可以頤養天年了,然而他卻從不因年老而鬆懈。歡慶之餘,他想到的不是革命大功告成,可以坐享清福,而是國家在經濟、文化建設方面面臨的艱苦任務。他在《祝吳老(指吳玉章)七十大壽》的詩篇裡寫道:“……百年殖民地,從此永完結。前途之艱鉅,基本在建設。幸勿過樂觀,成功在兢業。您我勵殘年,盡瘁此心血。”表現出他敏銳的眼光、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宏偉志願。他對好友謝覺哉說,人一天沒停止前進,就沒有老,一旦停止前進就老了。為了勉勵和鞭策自己,他制訂了一個20年學習和工作計劃,作為晚年的奮鬥目標。

毛澤東最敬佩的老師:“抽刀斷指”血書抗議,革命低潮毅然入黨

此後,徐特立不顧年事已高,仍朝氣蓬勃地投身於新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領導一批黨的宣傳幹部和史學工作者從事中國通史、中國革命史和黨史等的編纂工作,並繼續以各種方式關心、指導教育工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而不懈地奉獻著光和熱。這位堅強的老戰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與時俱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本文據歷史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