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如何進入聯合國“五常”的?

徐華生13155750775


先說結論:英、法在兩次世界大戰時雖然持續衰落,但任然是老牌殖民大國,在全球依舊保有勢力範圍。二戰時美、蘇逐步達成了共識:不僅打倒德意日,還要解決英法荷。

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主要針對的就是英法荷三國。聯合國是羅斯福設想的,只包含中美英蘇四國,法國不在其列。

但法國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英、蘇的支持,中國的默許,孤立了美國,確保了位列五常。



法國投降德國,卻能成為安理會五常之一,真的全靠這三個人!

近期,法國國內爆發了民眾對石油提價的大規模騷亂,讓該國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都說法國弱,二戰中與德國正式交火了僅3個月便投降,是安理會五常中,最不夠資格的的一位。

法國是五常中唯一投降過的國家

那麼如此不爭氣的法國,又是如何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呢?說起來這全靠下面這三個人!

以下內容全部出自公開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丘吉爾支持法國重返大國行列

說這三個人是誰之前,先要搞清楚法國本來是沒資格進五常的。眾所周知,聯合國是羅斯福設想的,只包含中美英蘇四國,法國不在其列。

英、法雖然持續衰落,但任然是老牌殖民大國,在全球依舊保有勢力範圍。二戰時美、蘇逐步達成了共識:不僅打倒德意日,還要解決英法荷。

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主要針對的就是英法荷三國。但這個謀劃卻被一個人看破,就是丘吉爾。

丘吉爾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開始推動歐洲聯盟,成為美蘇之外的第三大勢力。他極力主張法國必須重返大國舞臺,更堅定反對美蘇關於殖民地的任何計劃。

但僅憑丘吉爾一人還是無法讓法國上位。因為美、蘇也看出了他的想法。這就引出了法國的第二個大恩人——老蔣。不錯,就是他。

二、老蔣錯誤估計形勢

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對蔣提出:戰後需推動殖民地自立,但其人民長期受奴役,缺乏自治能力,必需大國託管,年數不限。羅斯福明確提出和中國共管琉球,並暗示中國可長期託管法屬印度支那,並收復香港。

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向蔣示好

誰知蔣當場回絕:他相信一切殖民地人民有自立、自治能力,不需要美國幫助。羅斯福沒想到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最終得出結論:對方不是野心太大,不滿足自己的規劃;或者就是太蠢,完全不懂大國政治。

至此,羅斯福只好在隨後的德黑蘭會議上謀求蘇聯支持。斯大林欣然同意,美蘇開始合力壓制英國,宣佈三國將推動戰後殖民地自立的公告。

這下丘吉爾可真正認清了“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這句話。美蘇目前是自己的盟友,可之後便是最可怕的對手。但美國一方面要和蘇聯解體英法,一方面又需要英法助力遏制蘇聯。美國的外交政策陷入自相矛盾中。

三、戴高樂左右逢源,展開自救

抓住這個矛盾,進行自救的就是法國的第三個救星——戴高樂。

戴高樂為法國重返大國積極奔走

戴高樂充分利用大國矛盾,左右逢源。他聯合丘吉爾從中國戰區劃走了泰國、半個法屬印度支那。之後英國不僅單方面“收復”香港,還幫法國重返北印支。

接著法國又在美、蘇之間玩起“夾縫外交”。在規劃聯合國憲章基本輪廓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宣佈接納法國為五常。隨後戴高樂訪蘇半個月,與斯大林簽署了《法蘇同盟條約》。

就這樣,法國終於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英、蘇的支持,中國的默許,孤立了美國,確保了位列五常。

今天,法國還在感恩丘吉爾,可似乎從沒聽說,他們感恩過老蔣......


秋風談


法國能夠進入“五常”是一些國人包括我在內曾經疑惑的地方,正如提問描述中所言:法國既不是同盟國骨幹成員,又不是“四巨頭”之一,緣何能擠身於“五常”?

1.1945年的聯合國成立,是對“二戰”各國貢獻的確認

其實,能不能進入“五常”,首先看的是在當時的國際影響力;其次看的才是“二戰”貢獻。中國也不是“四巨頭”也不是“同盟國骨幹”,也照樣進了“五常”。而且1949年後的中國席位所代表的實力更差了。因此,除了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能否進入“五常”主要是看美蘇特別是美國的意志。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其直接引子是1941年8月14日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簽署的《大西洋憲章》。之後,蘇聯加入,形成了美蘇英三國主導聯合國的建立過程。

三大國之間在安理會問題上都想引入自己人,但英美和蘇聯之間不可能允許對方的人進入,為此,英美和蘇聯最終達成妥協,也即和雙方都有關聯的國家進入。那麼,法國的戴高樂奉行“獨立外交”,以及中國國內的兩黨問題,英美和蘇聯都可以視作非單純的對方的人。

2法國表現那麼差,為啥能進入?法國的實力和影響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法國在“二戰”的表現比中國還要差,我們的政府至少沒有投降,而是堅持抵抗到了“抗戰”勝利。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1940年6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但是,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軍將領立刻在18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號召繼續抵抗,由此,“自由法國”開始出現。

大家不要小看“自由法國”的作用,法國在亞洲、非洲、拉美都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因為法國投降,法國基本實力其實仍在。所以,當時的法國無論戰鬥力、影響力都要比中國要強。再加上,“二戰”的第一對手是德國,而法國作為英美蘇之後的第四大勢力的作用在對德作戰中影響很大。

當時戴高樂手下沒有士兵,18日下午廣播之後,從6月29日到7月29日,就有7000多名法國老兵、陸海空軍將領逃到戴高樂身旁。從7月21日開始,“自由法國”的戰士就對德國進行了轟炸。

在法國國內、法國在非洲(乍得、喀麥隆、剛果、加蓬等)的對德作戰和亞洲(法屬印度和印度支那)的對日作戰的二十多個(前)殖民地,在近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法國”對盟國的作戰任務或參加或支援或遞送情報或暗中破壞。

由此可見,在同盟國(此處屬於廣義範疇)陣營內部,除了英國、蘇聯、美國外,尚沒有哪個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由此,在與美英蘇在建立聯合國問題上的討價還價能力就加強了。

再加上戴高樂當時獲得了三大國政府地支持,對於法國進入聯合國雖然也有多少意見,但三大國之間為了共同利益和目標也就認可了戴高樂將軍代表的法國的地位。


坐古談今


法國雖然敗的早,但是基本上國力損失不大,反而是像一戰那樣死磕對法國傷害巨大。

雖然維希法國屬於助紂為虐,但是英美畢竟支持的戴高樂“自由法國”政權也是為二戰做了很多貢獻的。維希法國並非唯一的合法法國政權。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二戰的主力國蘇美英中是要進五常的,但是,美國需要西歐有一個國家可以制衡英國抵擋蘇聯,英國和美國需要一個在歐陸上的國家制衡歐陸上的蘇聯和蘇聯勢力,英美促使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

而且法國傳統國力和當時的殖民體系影響仍然很巨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還沒死呢而且也不怎麼瘦。

而且說白了聯合國是一張大國門決策世界的桌子,到底來說是讓小國閉嘴大國決策的路子,這樣的話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就需要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擔任,當時的情況不能把控制著大量殖民地法語區的法國排除在外。

以上。

另外——戴高樂和希特勒什麼關係,長得好像啊。


歷史區總柴


聯合國的前身是“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國聯的盟約上,有44個國家的簽名,後來成員國發展到58個。“國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成立的,宗旨是增加國際對話,減少軍備競賽,協調國際糾紛,促進世界合作與和平。最初,國聯有四個常任理事國和四個非常任理事國。四個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

但國聯並沒有很好履行職責,尤其是幾大常任理事國。比如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和初期,為了自己的利益,實行綏靖政策,犧牲小國利益,和德國一起瓜分別國。所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國聯已經名存實亡。

1941年6月,同盟國諸國為共同作戰,簽署了《同盟國宣言》,成為後來成立聯合國的契機。隨後,英美兩國提出現了一系列戰後國際和平與合作的原則設想,並於1941年8月14日在“威爾士親王號”戰艦上籤署了《大西洋憲章》。隨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再次提出了聯合國的概念。1942年1月1日,26個參與了對軸心國作戰的國家,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這一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在此後的多次國際會議上,戰後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權威機構,成為所有參會者的共識,並就組織架構與功能、運行方式與經費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性意見。

1945年6月26日,50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美國舊金山,共同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標誌聯合國正式成立。在歷次關於聯合國的會議中,中、美、英、蘇代表都有參加,是聯合國發起國。因為脫胎於二戰,所以根據聯合國憲章,二戰的五大戰勝國即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成為當然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為終身制,有一票否決權。


世界真的很大


上面幾位說的都是表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情況,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法國為什麼能進五常?這是英美妥協的結果,二戰快結束的時候,蘇聯由於英美的援助,變得非常強大,美國為了他在亞洲的利益,必須一個可以牽制蘇聯和日本的盟國!不能任由蘇聯在亞洲擴張!而當時就中美關係比較好,所以美國羅斯福總統,就力推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當英國知道美國要讓中國成為創始國,就打死不同意!認為中國沒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創始國,由於美國總統當時非常堅決的支持中國,英國也沒有辦法!英國就想出了一個方法,既然美國可以拉一個進來,那英國也要拉一個進來做盟友,不然英國在歐洲獨木難支,所以才有了法國進五常!這是英美互相妥協出來的結果!如果當時不是羅斯福總統力推中國進入無常!中國根本沒有機會的!我說的不一定是歷史事實!勿噴!


從沒服過誰


二戰後期,中蘇美英,四大反法同盟的主權國。規定戰後秩序,均分世界管理權,成立聯合國。

法進五常有四大原因,

一,美國先歐後亞政策,未防止德國再度崛起與蘇聯的共產立義西擴,美英決定在歐洲大陸上樹立法國。

二,美英兩國在西方世界主導權的分歧,英國不甘將世界中心從歐洲移向美國,美國不希望英國獨需西歐。

三,蘇聯在聯合國有三票,蘇俄,烏克蘭,白俄。美英博弈籌碼是法國入常。同時法國與蘇聯關係也不差。

四,二戰期間,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同盟國的勝利。

不可否認,老蔣為中華民族爭取到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寶貴席位。但由於歷史原因,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話語權並不大。唯一的就是連續動用一票否決權,反對外蒙入聯。


看看說什麼


關於這個聯合國就是一個互相妥協的產物。

聯合國是二戰後,為了維持國家持續而成立的。最初是隻有美,蘇,英。三個常任理事國。由於美國為了圍堵蘇聯而加上的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跟美國關係很好。所以當時中國也就成了常任理事國。而法國呢?則是蘇聯要求加上的因為當時法國的戴高樂政府外交做得很好。跟美,蘇,英三國都保持這比較的關係。美國為了防止英國在歐洲一家獨大,也是為了控制歐洲。英國是害怕德國再次強大,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平衡。當時歐洲一篇廢墟,蘇聯想拿下歐洲。自己本身也出了血,所以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樣需要小弟幫忙。當時由於冷戰還沒開始,馬歇爾機會也沒開始。蘇聯覺得有機會爭取法國。所以在這些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結果法國也加入了五常之一。

由於常任理事國,權力過大,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很多國家都想加入,而五常又不想讓其他國家加入,才設立了非常任理事國這個折中方案。大致就是這樣。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隨意一寫,您也隨意一看。有錯指出,不喜勿噴,謝謝。


小資情調60


提起法國,大夥的認可度可能都不是那麼高:既不如美國那樣具有全球霸主的地位,也不像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來得“輝煌”。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表現更是差強人意,由於在短時間內淪陷,甚至出現了戴高樂流亡政府這樣的歷史現象。但今天,法國卻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而且還“莫名其妙”地擁核了,這就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

那麼,法國為什麼會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呢?它又是怎麼進入的呢?這就要從聯合國成立說起了。

在1942年——也就是世界戰爭大爆發不久之時,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在華盛頓提出了“聯合國”的概念,它沿襲了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繼承了其中關於“共同抵制世界戰爭”的正義一面,而在本質上又大有不同——凡爾賽體系的本質是帝國主義瓜分利益的產物,而聯合國則是一個真正覆蓋全球、不分派別的國際聯合組織。

在當時,有20多個來自反法西斯戰線的國家派出了代表參與該會,除了對羅斯福的設想表示贊同之外,還宣佈同仇敵愾,一起為迎接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奮鬥,而這也成為了聯合國組織的雛形。後來在1944年,美、蘇、中、英四國齊聚華盛頓,一起為《聯合國憲章》制定基本輪廓,而這個會議也確定了與會四國的“大國”地位,為後來的“五常”奠定了基礎。

可能大家也發現了,在這次會議中,法國並沒有參與。也就是說:1944年華盛頓的這個會議實則並未將法國列入“大國”。那麼,法國又是靠著什麼躋身進聯合國主要參與國,甚至在後來還成為“五常”呢?

圖:二戰法國淪陷經典照片

要分析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先知道:美、蘇、中、英四個國家之所以能以“大國”身份參與這次會議的探討,一是看國際影響力,二是看對二戰的貢獻。而對於已經剩下流亡政府的法國,很明顯已經在二戰時淪為了“副手”,縱使對反法西斯戰爭也是功不可沒,但在戰爭的貢獻上確實很難和當年一戰的情形相提並論。換句話說,法國在二戰這場戲中只能算是個“二級演員”。

然而,即使二戰中的法國是以“流亡政府”的形式存在,但它的手下依舊在非洲及亞洲有二十多個殖民地,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由於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法國雖然落後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荷蘭一步,但依舊憑藉著其歐陸老牌霸主的國力轉身變為時代的後起之秀,成為了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在非洲,法國更是以霸主的身份矗立於其中。

其次,“自由法國”對盟國的支援和情報輸送,以及對敵人的破壞依舊有較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說,在反法西斯陣營中,除了英美蘇中四國之外之外,尚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以及對法西斯的打擊能力。

當然,除了以上兩點,還有當時的大國間利益制衡的考量:

1.美國方面。美國首先是擔心英國在歐洲一家獨大,其次是其身在大洋彼岸,不便對歐洲進行滲透,也難以從歐洲方面遏制蘇聯,因而拉進法國有利於制衡這一方局勢;

2.英國方面。英國雖身處歐洲範圍,但卻和歐洲大陸隔著一道英吉利海峽,它怕大陸內的德國再次崛起,因而需要法國來制衡歐洲大陸,所以也樂於讓法國進入五常;

3.蘇聯方面。蘇聯一心想拿下歐洲,無奈自己在二戰中已經大“出血”,在各方面均難以制衡英美的兩面夾擊,因而計劃著扶持法國,讓它在西面與英國形成制衡,從而緩解兩面困境,於是也沒有意見。

在這一番統籌之後,各國終於在美國的舊金山簽署《聯合國憲章》,而在也標誌著聯合國的誕生。根據憲章,二戰有五大戰勝國,即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自此法國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五常國。

而在今天,法國更是把這種世界影響力不斷傳承和發展,從而鞏固了自己的五常國地位。後來,法國在西非通過非洲法郎控制著這些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命脈;又通過金融業,慢慢控制著西非的各方發展,從而慢慢鞏固著自己如今的地位。總而言之,即便法國在世界範圍和歷史上的影響力不如中美英蘇,但就目前而言,它在非洲依舊保有著“仲裁者”一般的影響力。


協虎戰爭史


法國、德國兩國實說就是一家人,分開的,一戰被德國打怕了,儘管我當國內亂成一鍋粥,但我國也參加了一戰,當時也組成了聯軍把德國等打垮了,中國成了戰勝國之一,英等國組成國聯,嚴格控制德國,但是德國人卻也快速地發展起來了,嚇壞了法國,修築了類似長城的一條城牆,叫馬其諾防線,想阻止好戰的德國大軍入侵,可是西特勒並非簡人物,又發動二戰後,迅速繞開了城牆,滅了當時仍發達的法國,這條防線就成了天大的歷史笑料!在英俄強大的牽制下,德國也不堪重負,在加上美國的加盟,全世界被三個醜惡軸心國侵略的國家組成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東西兩條戰線,法國也成功形成反攻,齊心協力打垮了德日意,取得反法西戰線的勝利,法國還算得上大國,與美英又氣味相投,所以就成了聯合國常任領事國之一。


潭成名就


法國屬於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也是最先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國家之一。二戰的時候,法國確實被德國打的稀爛,英國人也不得已拋棄他們弄了個敦刻爾克大撤退,後來基本就是戴高樂帶著一群人搞自由法國...其實中國最初也不在常任理事國之列,安理會成立之前,美蘇英談好了,就他們三個常任理事國,但是後來羅斯福硬要把蔣介石拉進來,斯大林和丘吉爾都不同意,於是丘吉爾又硬把法國拉進來,噁心羅斯福。這樣就有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戰後最強的三個國家扶植了另外兩個代理人,就是這麼個情況...理論上說,民國當時的地位比法國高,法國只有個臨時政府,1944年第一次去華盛頓舉行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的時候有中國,沒有法國。法國後來也認定自己不是發起國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英國扶植一個法國,在歐洲方面牽制德國,畢竟戰爭剛結束還不穩定,而且丘吉爾一直防著蘇聯,他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