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滿洲”引發的西方恐華症

尖嘴猴腮,瘦骨嶙峋,禿頭長眉,陰險狡詐,你能想到的所有關於醜陋的詞,在“傅滿洲博士”這裡全都可以應用成功。從106年前英國通俗小說作家薩克斯·洛莫爾虛構了一個小說人物“傅滿洲”開始,“傅博士”就成了一些西方人對東方認知的代名詞。

1912年,洛莫爾開始創作有關“傅滿洲博士”的系列小說。傅滿洲“陰險狡詐”的黃種人形象,成為20世紀西方想象中的“黃禍”(成形於19世紀的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宣揚黃種人對於白種人是威脅)化身。

洛莫爾在回憶自己最初的創作動機時說:“我常想為什麼在此之前,我沒有這個靈感。1912年,似乎一切時機都成熟了,可以為大眾文化市場創造一箇中國惡棍的形象。義和團暴亂引起的黃禍傳言,依舊在坊間流行,不久前倫敦貧民區發生的謀殺事件,也使公眾的注意力轉向東方。”

洛莫爾所說的謀殺案指1911年倫敦東頭的一樁團伙犯罪案,據說與當地華人黑社會有關。

1913年到1959年,洛莫爾一共寫過以傅滿洲博士為主要反面人物的長篇小說13部,短篇小說3部和中篇小說1部。在所有這些小說中,傅滿洲的主要活動是施行謀殺與酷刑。他發明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謀殺方式,諸如利用毒蛇、蠍子、狒狒等動物或利用高科技手法配製的毒藥,而所有這些謀殺手法,又都帶有明顯的所謂“東方野蠻色彩”。

“傅滿洲”引發的西方恐華症

弗雷林新書《黃禍:傅滿洲博士與恐華症之興起》封面上的“傅滿洲”形象

1929年,好萊塢也開始拍攝傅滿洲博士的恐怖電影,傳播面更加廣泛。細數下來,好萊塢一共拍攝了14部傅滿洲題材的電影,最後一部《傅滿洲的陰謀》問世,是在1980年。

毋庸置疑的是,洛莫爾筆下所描繪的這個傅滿洲完全是憑空臆想出來的一個概念化的形象,就像他自己所說:“我因中國而出名,但我對中國實在是一無所知!”

此前,英國文化史學家弗雷林的新書《黃禍:傅滿洲博士與恐華症之興起》,倒是對傅滿洲博士進行了批判和反思。

書的封面借用1913年傅滿洲系列第一部美國版的設計:封面有黃黑藍綠四色,身穿藍袍的傅滿洲怒目而視,面頰深凹,指甲尖長,兩撇小鬍子,一張黃黃臉,身後有一條綠色的惡龍。

在弗雷林看來,20世紀西方恐華症病入膏肓,與這個身穿藍袍的傅博士大有關係,“許多西方人竟然真相信這個虛構的形象,就是所有華人的形象代表”。

西方人對華人一直有著偏執的成見和根深蒂固的恐懼。英國以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並將香港變為自己的殖民地,自然也就給華人移民英國開了綠燈。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中國本土的動盪讓越來越多的華人取道香港來英國,英國的各大城市皆有華埠,華人社區的壯大讓英國人感到恐慌。因此早在傅滿洲的形象出現之前,英國媒體就已有將華人妖魔化的傾向了。

這樣一場“藍袍恐慌”竟然莫名其妙地折騰了一百來年,何其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