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文 | 袁佳琦

影視行業昨夜無眠。

昨日(11月29日),接連震盪的影視圈再度劈下一道驚雷,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會長劉和平發表朋友圈:

“各位會員、編劇朋友,今天上午跟國家稅務總局領導溝通交流得很好,國家對影視行業的扶持政策不變,只會更好,關於這三年補繳應納未納稅款對編劇行業已明確答覆,按2002年國稅字52號文件繳納16%稅款,未足16%補足即可。”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一紙補稅通知似乎將影視圈內成批創業公司推向“生死邊緣”,演員、導演、編劇、整個影視行業,無一例外。有消息稱,3天內已有17位演藝人士被約談,相關補稅工作需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知名導演、製片人侯鴻亮凌晨在朋友圈轉發截圖並慨嘆:“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發朋友圈:“今天影視業哀嚎一片。如果我們只會哀嚎,那我們也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各協會和全體從業者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保護影視業的發展,為自己的合法權益,也為督促權力部門依法行政而集體發聲。”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更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製片人撰寫文章——《一個質樸的藝術工作者的自白》,迅速在朋友圈擴散,文中提到,“小公司上百萬稅款、創作團隊打入生死邊緣,將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小創作團伙打入生死邊緣,我們公司預計要補交上百萬稅款。”後於今日被刪除。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今年以來,影視圈的大事件便未曾中斷。陰陽合同、夢碎的“霍萊塢”,而今再度傳出補稅通知,接連震盪之餘,令圈內談之色變的補稅通知究竟有多“可怕”?在這背後,又將有多少影視公司陷入“生死邊緣”?

補稅通知“飛來”,影視公司陷入“生死邊緣”

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次補稅起因是“浙江國稅下文,”橫店開始查賬徵收,而浙江則是重災區。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據瞭解,補稅工作正式實施後,將分為四個階段:自查自糾、約談補稅、稅務上門輔導、檢查以及重點檢查(稅務抽查)。工作室需要按2016至2018年三年總收入的70%(最少)按個人勞務計算稅款。《橫店工作室會議內容》顯示,補稅工作分為四個部分,包括自查自糾階段、約談補稅工作室、稅務上門輔導、檢查、最後是重點檢查(稅務抽查)。

總體而言,工作室補繳稅款需要按工作室總收入的20%左右計算。這筆數字相當龐大,若拿三年總收入100萬的工作室為例,則這個工作室需要補繳稅款19.25萬元。對於一些中小工作室而言,在現金流不充裕的情況下,甚至難以拿出這筆補稅資金。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此外,網上還流傳出一系列微信對話截圖,內容顯示不同地區稅率不同。上海將以30%的稅率徵稅,東陽永康則將按35%稅率補繳稅款。

光大證券分析師孔蓉認為,“內容監管及稅收政策趨嚴,廣電新規強化電視節目管控,廣電強化稅收監察,督促影視公司、明星工作室等進行16年以來申報納稅的自查自糾工作,18年初至今影視項目開工大幅度降低,稅收政策收緊或將對全年影視產量造成進一步衝擊,影視公司業績將承壓。”

事實也正是如此,繼影視圈繼小崔以一己之力“綠了”整個影視板,陰陽合同被曝出開始,影視圈的冰山一角被緩緩掀起,前有霍爾果斯大量影視公司註銷,近日再有補稅消息傳出,影視板塊也是一蒸再蒸。

6月4日,崔永元曝光陰陽合同的第二天,華誼、唐德跌停,歡瑞、慈文、光線等多支影視股開盤下跌,一天市值蒸發100億。四個月後,稅務部門依法查出范冰冰偷逃稅問題,范冰冰補繳稅款、滯納金及罰款相加超過8.8億。

11月29日,受影視行業補稅消息影響,影視概念板塊今日下跌3.36%。據外界統計,從2015年6月至今,電視劇公司的股價跌幅多數超過50%。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自今年5月28日以來,影視板塊持續下跌,影視指數跌幅達44%。整體來看,半年時間影視板塊市值累計蒸發1227億元。

影視“烏托邦”消亡史

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中虛構了航海家在“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他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烏托邦幻象自然只存在於烏托邦國。

補稅消息落實後,一條朋友圈截圖在影視圈內流傳: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該作者認為,“自查自糾極其荒唐,”,“陰陽合同是違法,但根據地方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合理避稅這是依法而行,不能混為一談,一刀切。”並稱“徹查偷稅漏稅這是依法而行,偶有‘陰陽合同’‘偷漏稅’行為,那也是少數行為,還行業規則,大家支持。但你打老虎滅豺狼不能燒林子呀,林子裡還有其他動物呢。一把火把林子都燒了,這種做法粗暴且愚蠢。”

事件頻出、資本退潮,巨大的輿論影響著市場導向,盈利的不確定性都促使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估值折價。寒冬降至,焦慮來的突然而具像,“陷入生死邊緣”的自然不僅是影視公司。

三年補稅約20%、17名藝人被約談,多少影視公司陷“生死邊緣”?


編劇李亞玲一則博文將影視行業背後的多個問題列出:這些年有多少影視公司破產?有多投資人血本無歸?有多少影視從業者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有多少從業者自殺、過勞死或者早逝?

與影視公司相比,處於影視圈層的人員才是處於“覆巢之下”。《橫店工作室會議內容》涉及到的影視從業者包括藝人、導演、編劇、服化道、後期等各個環節的從業人員,影視圈內收入懸殊的從業人員們,將共同為稅收政策貢獻一份力量。

影視行業利益分配懸殊,高收入群體畢竟在於少數,在少數人塑造的亂象背後,是更多從業人士的點滴耕耘,兢兢業業努力奮鬥的質樸的藝術工作者們,在“微利”行業中追逐夢想的一絲希望的曙光。

正如8毫米作者“無名”的發聲,“做製片人沒有潛過規則,沒有送過黑錢,沒有對不起過投資方,唯有鍾愛我們的事業,我的合夥人有努力創作爭取再寫幾集劇本賣賣錢的,有努力在劇組不能回家享受天倫的,有為了公司最後的一線生機喝酒公關的,我覺得他們都沒有錯,那是誰錯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