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衰落源於嘉靖帝還是萬曆帝呢?

源稚生


要想讓一個偌大的國家滅亡,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明朝的滅亡,是嘉靖皇帝和他的子孫們共同完成的。來簡要說一說:

嘉靖皇帝埋炸藥。

嘉靖皇帝在位45年,剛愎自用,意氣用事,對大臣隨意責罰,大臣輕則受傷,重則死亡。僅僅是嘉靖三年的左順門案,因為大禮儀之爭,一次打死14位大臣。後來,夏言,張經等一批大臣都被處死。嘉靖二十七年以後,嘉靖皇帝不上朝了。到了嘉靖晚年,就如海瑞所說,家家乾淨,一貧如洗。嚴嵩父子專權20年,政以賄賂成,國將不國。

萬曆皇帝裝導火線

萬曆初年,重用張居正,國家形勢實現好轉,但張居正死後,萬曆帝一切回到從前,後來乾脆不上朝,再後來乾脆不見大臣,再後來乾脆不批文件,官員缺了也不補齊,只知道一味在民間徵礦稅,搞得官場黑暗,君臣各懷鬼胎,民不聊生。萬曆皇帝對明朝滅亡的責任最大。

天啟皇帝找打火機。

萬曆去世後,兒子朱常洛繼位一個月就去世。15歲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上臺,面對日益嚴重的危機,天啟空有夢想,自己無所適從。後來不得已,找了個代理人,太監魏忠賢,結果這個魏忠賢瘋狂整人,國事雖有點起色,但把君臣關係搞得更加糟糕,官場更加黑暗。

崇禎皇帝點火。

天啟皇帝22歲去世,16歲的弟弟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一即位就滅了魏忠賢,官場失去平衡,在與滿清的議和與對抗,在對農民軍的剿與撫之間,始終搖擺不定。反正,誰出了問題就殺誰,最後把手上只要有點能力的大臣幾乎都消滅乾淨了。後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只好自己上吊。崇禎皇帝對明朝滅亡負直接責任。

祖孫四人分工明確,配合協調,穩紮穩打,程序合法,一任接著幹,終於把大明朝推翻了!





坐看東南了


明朝的衰亡歷來有很多種說法,大多數人認為明朝衰敗源於萬曆皇帝怠政。

《明史》有云: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
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國家是有制度的,不可能因為某一個皇帝怠政而導致整個國家的衰敗。

如果把明朝的衰敗歸咎於某一代,那麼我也認為是萬曆。不過不是萬曆帝,是萬曆朝。因為我認為明朝的滅亡和萬曆一朝的政治走向有關。


萬曆年是明朝相當特殊的一段時期,在嘉靖年間國力衰敗,明朝幾有亡國之兆。但是自嘉靖末年至萬曆初年,明朝一改頹廢之勢振興國運史有“隆慶新政,萬曆中興”。之所以明朝會中興,是因為萌芽於嘉靖朝,完成於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

《明史》: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併為一條,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立法頗為簡便。嘉靖間,數行數止,至萬曆九年乃盡行之。

明朝的一條鞭法幫助明朝充盈了國庫,也確定了白銀成為明朝的合法貨幣。

但是一條鞭法中興了明朝,也衰敗了明朝。史書記載“條鞭之利於一時者少,而壞於後世者大矣”。

《明夷待訪錄》:有明自漕糧而外,盡數折銀;不特折錢之布帛為銀,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無不為銀矣;不特穀米不聽上納,即欲以錢準銀,亦有所不能矣。夫以錢為賦,陸贄尚曰“所供非所業,所業非所供”,以為不可,而況以銀為賦乎!天下之銀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豐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為銀,則仍不足以上供也;無乃使民歲歲皆凶年乎!天與民以豐年而上覆奪之,是有天下者之以斯民為也。

這就是古人對待貨幣的態度,而明朝白銀最大的特點就是量少,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商品經濟的運轉。而白銀成為明朝的法定貨幣,一條鞭法實施以來明朝賦稅徭役都是白銀支付(也有少許交實物),這就造成明朝末年國庫不足,徵稅困難。

故此,“

天下之銀既竭,歲歲皆凶年”正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認為明朝的衰敗和萬曆一朝的國策有關。


瀟湘夜雨li


明朝的衰落,應該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開始,到崇禎手裡結束:朱祁鎮作死弄斷了大明的腰,崇禎瞎搞送了大明的命。有人說大明亡於嘉靖,也有人說大明亡於萬曆,還有人說大明亡於土木堡。當然也有找客觀原因的,把一切都推給了“小冰河”。並且說要是早知道玉米和番薯的種植方法,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捱餓,李自成張獻忠也掀不起啥風浪來。只要大明後院不起火,努爾哈赤就得乖乖地在東北挖人參採榛子,拿到大明換點鍋碗瓢盆回去過日子。其實這些都是客觀原因,大明滅亡,朱祁鎮和崇禎都難辭其咎。

朱祁鎮為了自己“奪門之變”名正言順,派太監蔣安勒死了替他守住大明江山的景泰帝朱祁鈺,殺害了忠臣能臣于謙和王文,抄了他們的家,把陳循、江淵、俞士悅等人充軍。

如果說朱祁鎮故意淡化土木堡之變是為了自己面子好看,殺害於謙是為了復辟“師出有名”,那麼他接下來辦的一件事就簡直是恬不知恥、天怒人怨了——他給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死太監王振恢復名譽,還建廟祭祀:賜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所謂賜祭葬,那是一定品級的官員死後,朝廷依據其生前功業、地位等為其遣官諭祭、造墳安葬。那麼王振的功勞在哪裡呢?在於他斷送了數十萬明軍將士的性命,而在朱祁鎮眼裡,那幾十萬性命是小事,王振教過自己讀書那才是大功勞。

除了“隆重紀念”,朱祁鎮還專門給王振用香木雕刻了一個身軀——王振的腦袋已經在土木堡被憤怒的明軍護衛將軍樊忠打碎了,屍體也被瓦剌鐵騎踩成了一灘爛泥。

朱祁鎮大操大辦為香木雕成的死太監下葬,還找了一群和尚道士為他“招魂”。這時候估計跟著朱祁鎮行禮如儀的滿朝文武心都涼了:這世間哪有什麼天理王法?忠臣于謙被斬斷四肢後斬首抄家,這個斷送了數十萬將士的元兇卻被人頂禮膜拜,這樣的王朝,王八蛋才會效忠它!看著皇帝老兒如此尊重王振,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保李賢(某年明月盛讚李賢是大忠臣宰相才)也跟著撰寫碑文,盛讚王振“賢良”。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明朝從那時起,就已經沒有了廉恥與是非觀念,因為那時候起文人的脊樑就斷了,大明的腰也就折了。

說完朱祁鎮咱們再來說崇禎。大明朝確實是明明白白斷送在了崇禎手裡,這個鍋還真不能甩給他的先帝們,也不能歸咎於自然災害——歷史上許多王朝都是建立在餓殍遍野“人相食”的基礎上的,而且也有很多王朝天災人禍頻仍,但是出現一位“中興之主”,馬上就能扭轉乾坤。

所以說,大明之亡,就是亡於崇禎之手,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掌握帝王之術的精髓,他要是學到齊桓公一點皮毛,或者再退一步,像嘉靖萬曆那樣當甩手掌櫃的,大明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就是學他那個木匠哥哥,什麼努爾哈赤皇太極也打不進山海關。

那麼為什麼崇禎勵精圖治卻落得眾叛親離吊死梅山?這就像現在的很多企業,老闆起早貪黑事必躬親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工作上,但是企業還是倒閉了。而那些老闆總是遊手好閒當甩手掌櫃的,企業卻發展得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既是老闆失蹤半年,企業也能正常運營。崇禎壞就壞在“事必躬親”這四個字上——作為大明帝國的掌舵人,你不是什麼都能幹都會幹的,幹自己不會幹的,只能算是瞎胡幹,你幹得越多,江山垮得越快。

其實大明王朝從明宣宗朱瞻基開始,對皇室子孫的教育就是失敗的(讓太監當老師就是他的腦洞),雖然大明王朝“遠邁漢唐”,但是後來的皇帝們不是懶惰就是荒唐,也就三五個稱得上明君,而在崇禎之前無論是明君還是昏君,手下都有一大幫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忠臣良將,就是朱由校手下的死太監魏忠賢,也比崇禎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的五十多個內閣輔臣能幹。

其實要把大明王朝比作一個超級公司,那麼崇禎就是董事長,定好大政方針就是了,具體工作要交給具體人去幹。雖然明朝中後期的絕大多數文官們和相當一部分武將都比較昏蛋,但是這幫官場老油條還是比崇禎更有行政經驗,武將也比崇禎能打,可是崇禎一個都不相信,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插一槓子,根本就聽不進去任何不同意見。

崇禎一生死忙瞎忙,最後把大明王朝忙死了,而他手下的孫承宗這樣的政治軍事高手,卻被他放回家養老。要是孫承宗等一批能人在位,努爾哈赤也好,皇太極也罷,都只能在冰天雪地裡刨食兒,頂天也就能當個山賊。所以說要是崇禎能學到齊桓公甚至孫權的一點皮毛(重用管仲張昭),大明王朝也就不會被一幫流寇和山賊聯手給滅掉了……


半壺老酒半支菸


明朝的衰落起源於萬曆皇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是萬曆皇帝的個人原因,這個原因也是眾人皆知的,萬曆皇帝在位48年30年不上朝,導致宦官專政,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連個皇帝都遠離朝政了,在封建社會這個國家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2.萬曆皇帝是一個貪財的皇帝,雖然張居正提出了一條鞭法,但是萬曆皇帝並沒有認真貫徹並且想出了一個奇招,就是讓地方官吏定期向他進貢,還把進貢錢財的多少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主要標準。這樣的做法無疑會引起官場的腐敗,從皇帝到官員都斂財,國家無疑會日益衰落。

3.萬曆皇帝對張居正處理不當,張居正改革使大明王朝,一度出現繁榮局面,然而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抄其全家,明朝人都知道張居正居功至偉,張居正這樣的下場無疑會引起很多人對萬曆皇帝的不滿,一大批忠良不在願為皇帝效力。



青年史學家


大部分答主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其實你們的回答都有問題或者這個問題本來就有錯誤。就像大唐的衰弱是以安史之亂為分界線的話,那麼大明的衰弱其實是土木堡之變開始的。

眾所周知大明最強盛時期就是朱瞻基在位,被稱為仁宣之治。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當時朱瞻基採取了收縮戰略將許多地區給放棄了。包括漠南和交趾安南等地,這是朱棣舉全國之力攻伐所得之地被完全放棄。這些戰略要地放棄的確頗為可惜……而若無此事可能土木堡之事就不會爆發。

土木堡之變開始使得大明帝國原本依靠文官集團和武官為代表的功勳集團來治理國家和防禦國土。

土木堡之後勳貴集團被集團打壓,成為混吃等死的主,雖然有特權卻已經沒有參與朝政的能力。導致的大明朝一條腿走路,這是最為可怕的事情。文官獨大喜好內耗,在文官眼裡武將還不如一條狗。軍備開始鬆懈戰鬥力直線下降……

嘉靖帝和萬曆皇帝的錯誤在於原本有能力和機遇讓大明重新煥發新生重新振作起來。嘉靖帝的能力絕對是皇帝中的天才,治理國家卻不肯用心用力只顧自己瀟灑。把這個國家當做自己享樂的工具,確實不堪。而萬曆原本依靠張居正改革後國力日漲的,可惜的是這位皇帝意氣用事張居正貪腐之事爆發後。下令鞭屍讓張居正的改革付之東流。而後來與文官系統鬥爭卻毫無章法,只會賭氣不上朝不科舉來抵抗。這明顯是小孩子氣的作風。

在糖糖看來這兩位皇帝本沒有把這個大明帝國當做自己的事業在經營,更加像一些熊孩子上學一般,把這個當做任務混混日子敷衍了事。若是有陰曹地府朱重八會如何對待這兩個敗家玩意?PS在糖糖看來崇禎皇帝和明英宗起碼態度端正想著國家,只是能力運氣等地方不盡人意罷了。那麼萬曆嘉靖兩位完全可以當做反面教材讓後世謹記。


笑看風雲史


其實嚴格的說,明朝的衰落。既不是從嘉靖皇帝也不是從萬曆皇帝。研究《明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朝的衰落,應該是從宣宗朱瞻基開始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做了皇帝。由於朱祁鎮是未成年人。所以政權掌握在太監王振手裡。後來發生了土木堡事件。整個大明王朝陷入一片恐慌。還好當時大明的兵部尚書于謙力挽狂瀾。後來雖然有孝宗朱佑樘的短暫中興。接下來就是嘉靖皇帝登基。在位45年。信奉道教,整天在宮裡煉丹。不理朝政40年。他的孫子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這個孫子比他爺爺更混蛋!在位48年,有將近40年不上朝。所以大明就亡國了。


一樣藍天


我覺得明朝亡於萬曆。對比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祖孫二人的智商和手段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為什麼這麼說?嘉靖皇帝通過大禮儀事件把整個文官集團收拾了一頓,無論是誰做首輔,國家機器依舊靠文官集團運轉,只不過嘉靖控制誰來操作機器。而萬曆皇帝不是,他通過張居正的死完成了自己對張居正的報復,並且成為張居正政敵的一把刀。

萬曆自己很愛玩,身體也不是很好,在處理完張居正以後,偶爾上朝還行。萬曆忽然想到自己的祖父,嘉靖也是二十多年不上朝。自己也可以不上朝。但是,嘉靖朝前二十年嘉靖勵精圖治,他對朝局的把握也得心應手,而且夏言,嚴嵩的能力都很強。可萬曆只有申時行能力有限,自己對朝局的把握也不如嘉靖。到後期,黨爭撕裂了整個文官集團和國家機器。

不過,萬曆三大徵為什麼能勝利?我覺得萬曆抓住了錢。一是張居正的改革為他攢下了錢。二是他自己像極了嘉靖,一個愛財皇帝。牢牢抓緊了鹽茶銅鐵瓷器棉紗等等。

大明王朝的國家機器在萬曆後期停擺為大明王朝埋下隱患。

忽然想起一個人,魏忠賢。魏忠賢很像嚴嵩,他控制著晚明的朝局。基本壓制著東林黨及其他文官集團,部分恢復了國家機器的運轉。自古宦官不受主流大眾的待見,大家合力搞倒了魏忠賢,大明朝的那點家底只能是最後崇禎皇帝一點點敗光。


qzuser232129580


我感覺還是從萬曆帝開始衰落的!嘉靖皇帝雖然煉丹,但是那個時候明武宗朱厚照留給嘉靖的家底比較厚實,明朝還屬於中興時期!可是皇位到了萬曆帝手裡,家底就不怎麼厚了,萬曆三大徵花費了國庫大量的銀子,國庫已經空虛,萬曆末年陝西農民起義需要出兵剿滅,又花去很多銀子,北方需要防禦後金,又花費很多的銀子!萬曆帝二十年還不上朝!國庫已經入不敷出,到了崇禎的時候,國庫就是空架子了,最後崇禎成了亡國君!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加下關注,謝謝!


翠樓看天下


土木堡之變後,皇權被大大的削弱了,從萬曆40幾年不上朝,國家機器還在運轉就可以看出來。萬曆不上朝也是對被削弱的皇權的一種抗議。當時朝廷主要有代表南方大地主和商人利益的東林黨、走私和吃空餉的武將、代表皇權的宦官集團,對應的是稅收嚴重不足,另外還要供養龐大的朱氏子孫,所以萬曆躲在深宮之中利用宦官如魏忠賢等勒索金銀,自己可以遊刃有餘,但是崇禎繼位後打掉了宦官集團,崇禎殺了魏忠賢后就把自己放到了官僚買辦階級和地主加走私武官的對立面,又不能解決明朝的財政,加上明末西方大航海後白銀輸入引起的通貨膨脹,所有的稅改都加到了農民頭上,造成大量的流民,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騷擾,當李自成打到北京城時沒錢又沒人,崇禎成了孤家寡人,明朝亡實亡於稅收。


陳氏京福堂


個人覺得應該是從1449年土木之變明朝開始衰落,大明50萬精銳損失殆盡,文武官員,諸多學士眾臣被虜去,原來富庶繁華的京城周邊,被劫略一空,人口百姓帶走大半。 此後的大明在北方由攻勢轉為守勢,後輩皇帝幾乎沒幾個正常的。從此大明一步步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