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說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為什麼?

薛程峰


其實答案很簡單。論學識和眼界,易中天肯定不如司馬遷,而我肯定不如易中天 。

你相信我給你一個答案呢,還是相信易中天?還是相信司馬遷?

易中天對文明與政權沒有交待清楚,他不可能對這個基本的常識性問題分不清。這就有下面幾種原因:有人把易中天的話斷章取義。以混淆文明與政權的關係。從武王伐紂分封天下開始,這是實實在在有史實記錄的國家意義的政權。迄今大約三千年左右。我們把三千年定為基數。

國家政權的建立,古代人認為是始於堯舜之時。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即是政權建立的證明。要打仗總得有一個領頭的人。黃帝和蚩尤就是這兩波人的頭領。雙方交戰,血流百里,說明了參與戰鬥的人還是很多的。但他們並不算是政權。他們的地位,就和猴群中的猴頭一樣,領著他的一波人爭奪領地,為的是有更廣的活動地盤。那時期人類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整個群體中就只有群主一個人有發號施令的權力。頭領一聲令下,石頭木棍就是他們的武器。到了堯舜時,政權開始形成,除了頭領以外,下面設立了大臣來幫助頭領治理他們的地盤。那個時候的國家,叫‘天下’。頭領的位置是憚讓。堯讓天下給了舜,舜讓天下給了禹。得到天下的人,都是有功於天下萬民的人。國家的概念並沒有形成。只是政權的初期萌芽狀態。這一時間段可上遡到神農時期。至夏啟止,歷經千年左右。

大禹把天下傳給了他的兒子啟,政權的概念已經形成,中國的‘家天下’從此開始,夏朝是國家的萌芽期。夏朝始於公元前2070年左右。經歷了470年,被湯推翻,湯建立了商朝。商朝持續了大約六百年,終於紂。也就是三千年的這個確數點。

專家們給出的國家概念為三千七百年左右,即是從商朝開始算起。啟所創立的夏朝,為國家概念的萌芽期,這是正常的事物發展規則。國家的形成,不可能一下就出現。即便是要建一個微信群,沒有幾年的功夫,也難發展到五百大群。以人類初期的發展來看,夏朝四百多年的萌芽期,已經算是飛速發展了。

要追溯中國的文明史,誰也不給出準確的數。從第一隻猴子學會用石塊擊打其它動物時,文明就算誕生了。使用工具,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特徵。誰能說清楚,是哪隻猴子先站立起來扔石塊的?


子衿書法


易中天說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而非5000年,是有根據的。這個根據就是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定。

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中華史》裡說得很清楚,亞當,夏娃,女媧等等,只不過是人類處於矇昧狀態時漫長的發展過程,正如他所說中華的文明史是初潮很短而前戲很長。整個過程就是點、面、片、圈、國。在易中天先生看來,中華文明就是國的產生,有了國家誕生才叫文明,而國家的誕生象徵著權力,中華文明在那個時候才真正的從史前史過渡到文明史。

而這文明史就是從二里頭文化開始的。1959年,一個由徐炳昶率領的考古團,在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那裡發現了一個規模很大的遺址,後經過碳14測定,與夏紀年相吻合。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中國那時就步入了文明史或者依然是史前史,直到在二里頭出土了宮殿的遺址,這個遺址大約350平方米,這個遺址說明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存在。所以,種種跡象表明,二里頭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有明顯權力中心的文化,即認定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的學者佔相當比重。

所以,易中天先生的觀點全完正確,中華文明迄今3700年。正如《易中天中華史》封面上所說:三千七百年來,我們的命運和抉擇。


八句乾坤


易中天老師說中華文明只有三千七百年,對於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很多讀者會有疑問.

從小到大,我們就一直被教育著,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這裡為什麼只有三千七百年呢,明顯縮短了一千多年,這一千多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被省略掉呢

根據查閱文獻可知,易中天老師所說的中華文明只有三千七百年,中天老師所說的文明是從歷史上的“二里頭”開始的,這也是很多考古學家的一種觀點,因為只有從二里頭文化開始,廣地域的中國王權國家才剛開始,考古學家和諸多學者認為,從這開始才是中華文明的開始.

所以說,這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最後,我們要明白兩個概念文明和文化,文明是精神的產物,文化則是物質的產物.不少西方學者認為文化就是文明,這真是無稽之談


染小兮聞


這個有9000年了


女媧故里會同新說


請問文化漢奸,出土於6000年前的大缸這算不算文明?????文字金屬和城市只是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產物,若沒有文明,是發展不出文字金屬和城市的!這種認為先有文字金屬和城市的人是唯心主義!應該是先有文明後有文字金屬和城市!不要顛倒順序!



太陽陽光113255417


簡單來說,現在發現的遺址中,夏朝存在的可能性很高,只是找不到唯一的鐵證,文字。 國際判斷一個文明的標準就是文字,可怕的是什麼?可怕的是在中國發現的遺址中有許多遠遠比夏朝年代還要久遠的,叫不出名字,從來沒有被記載過的文明。好多研究中國文明歷史的中國教授,外國教授也好大多認為華夏文明大致有8600年的痕跡,所以才有比較低調的上下5000年的官方說法。 再看看華夏文明,從夏朝開始直到清朝,一個朝代的覆滅跟崛起都有記載。再看看瑪雅文明突然消失,他們都堅信瑪雅人是突然消失,而不是一個文明的遷移。亞特蘭大沉到海底,各大經書也有記載,就是沒有完全有考證的實際東西,他們也堅信亞特蘭大的存在。唯獨質疑我們華夏文明的悠久,雙重標準不要太明顯。按種族的起源來說埃及人,黑眼睛黑頭髮,皮膚臉型都是亞洲人,鬼知道我們是不是同種呢?


xx67x


這個觀點為西方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國內大多數學者所認同。

首先,現行史學界認為一段歷史必須要有文字記載和相關考古發現相互驗證才可以確認這段歷史的確鑿性。

我國正式紀年在公元前871年西周共和元年,距今近二千九百餘年。而文字則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二十世紀初發現了大量甲骨文,其中記錄殷商王朝歷史,包括占卜,祭社,戰爭等各種活動。其中很大部分驗證《史記》中的記載,因此殷商王朝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殷商王朝存在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十六世紀到公元前十一世紀。存在時間在約六百年左右。

而之前的夏王朝,我們更多的瞭解是從《史記》裡對夏的描述。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考古發現和更早的文字記錄來驗證夏王朝的存在。而我國曆史則早以夏啟破壞上古禪讓制登基,打敗各部落聯盟而登上王位。中國第一次出現奴隸制的國家政權(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為紀年開始。

而之前的堯,舜,禹時代,甚至早的炎,黃,蚩尤,因年代更為久遠記載則更加偏向於神話。部落聯盟首領動輒數百歲,違反人類自然發展規律,部落戰爭描述比現代戰爭更加精彩。這樣的描述的確令人難以信服。

易中天的說法很實際,這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治學態度。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作為炎黃子孫,否認歷史就是否認我們自己。我們也是一個追本溯源的民族,但願我們的歷史學者和考古學家能播開歷史的層層迷霧,還原給我們一段段清晰的歷史。


鋒楓2016


易中天先生,當今文化名人。說三國,講的有聲有色、聲情並茂、幽默風趣,點綴歷史人物表情,心態非常生動,入木三分,簡直就是講評書的超級牛人!易先生喜歡用細膩的描述來刻畫人物的心態、性格。例如,講到袁紹派發將軍大印時,袁紹把大印捏在手裡,在案上磨阿,磨阿的心事重重。小家子秉性!易先生以風趣、詼諧的風格在視頻上贏得了熱烈的關注和好評。


如果易先生說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易先生就是武斷了。只能是一家之言,可以存檔。不能作為歷史文明的依據。或者易先生是個大滑頭,怕被學者文人追問,惹來無休止的麻煩。或者易先生只能根據有歷史記載的實物來斷定的。因為商代之前的夏朝沒有實物,文字等佐證。侷限於文字記載的範疇!十足的保守思維!教條本本意識!沒有擔當的勇氣!

中國許多真正高明的歷史學家們,不願無休止的糾纏文明歷史的短長!很無聊。

如果對文明的解讀僅僅限於記載,文字未免狹隘。龍山,良渚,柳條湖,紅土,三星堆,特別是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發掘,許多各式各樣的土陶,還有一艏8000年的獨木舟等等,這些遺址發掘出許多史前文明的實物,只是缺少了文字,難道就不屬於文明?就連許多外國考古學家也在肯定和重新編寫,推前中國的文明史!


而小心求證的易先生卻在謙虛的把中華文明歷史往後延。作為文化學者名人,影響力、傳播力都是一般人不及,效果也是極大。

老遊59


我是這麼認為,雖然易中天我不討厭,但是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普遍缺乏對自我文明的認知。就是說凡事喜歡看西方臉色,按西方標準行事。易中天只是這類學者裡的其中之一。



易中天嚴格地說只是研究書本的歷史書學者。歷史書學也是歷史學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很多人以為歷史只在文獻裡,其實是不對的。歷史書尤其正史史料是最不靠譜的。因為不僅會人為篡改,而且個人記錄時會帶有有意圖的偏好。所以史料其實不如如詩歌之類帶有歷史信息的文獻,比如《楚辭》裡就有很多歷史信息,然而《楚辭》不是記錄歷史的,所以不會有意識地去誤導人。可信度就會高很多。還有一種就是神話,別看神話說得很玄,但剝開迷霧其核心表述是非常明確的。神話時代沒人想過要篡改什麼。所以神話其實比歷史文獻可信度高很多。歷史信息還會進入民俗、語言、文字。這些基本篡改不掉。所以今天研究上古史能夠很容易就貫通,唯獨只是缺了詳細情況,只知道大概輪廓不難。易中天作為歷史書學者並沒有能力判斷周代之前的文明。就算他了解一些考古信息,知道一點分子人類學,但判斷這件事他能力上是不足夠的。

西方標準為什麼有問題,因為太武斷了。舉個例子,如果中華上古文明就是新石器文明,沒有出現金屬器,甚至也沒有強有力的國家,只是部落聯盟,由於分散也沒有大規模聚集的城邦。然而就是這個時代創造奠定了後世所有文化、語言、文字、民俗、曆法、服飾、建築的基礎。那這個時代算不算文明史呢?如果不算文明史,那今天大多數文化又都是產生於那個時代,那是不是有點荒誕。如果這些文化還是奠定全世界所有古文化的基礎,然而它又不算文明史,是不是更荒誕了?

事實是古中國可能從七千年開始就有一個多種碰撞的奇點時代,就像有人說未來有個奇點時代,到那是人就不用死了。中國上古真的就有這麼一個時代,它奠定了一切文明的文化基礎。人類也從漁獵時代轉為生產時代,耕作、馴化、畜養都是從那個時代開始。漢字竟然是一切古符號之母,阿拉伯數字、拉丁字母等等都是出自古漢字,都是根據那個時代的歷史編纂的。漢語能解釋全世界一切古詞彙等等等等。那這樣一個文明,竟然不算文明史。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至於金屬使用,其實只是考古者能力不夠,還沒有發現而已。從文化、語言、文字、民俗等等角度看,中國冶銅的歷史至少在六千年以上。至少在大洪水之前,大洪水按猶太元年算五千七百多年。至於國家,不一定非得是城邦啊。中國並不是那種海洋文明需要一個集中交易的中心,也不像中東只能集中到某個區域。中國古代頭人都叫召,召集的意思,就是分散各處,有事時召集開會商議。大的聯盟也是這樣的情況。都是自產自足,沒有太大交換需求自然就沒有太多集中的大型聚落了。後來詔書成了皇帝的專用詞了。銅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太過於珍貴,沒有留在遺址裡。至於冶銅地點,很可能在江西湖北一帶還沒有找到,可能規模很小。


國病


若不是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的開播,易中天是何許人也,恐怕全中國沒有幾人知曉!是百家講壇成就了易中天,但充其量他不過是個大學的普通教授。不能因為自己成了所謂的名人,就敢妄下結論:說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的歷史。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目前來說,是從商朝開始的,商朝距今也就3700年的歷史,而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易中天由此得出中國文明史只有3700年的結論,這與西方學者的觀點如出一轍。

那麼,試問陝西半坡村發掘的陶器作何解釋,那是早於商朝商朝至少上千年。還有大汶口、紅山等遺址,有些陶器上有符號,至今無人能解讀,也許那就是文字的雛形。文字絕不會突然出現,肯定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商朝不過是文字成熟的具體體現。

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這是考古發現得出的結論。不能因為沒有文字的佐證,就給予否定。西方所謂的歷史,很多就是神話傳說,即無考古佐證,又無文字依據,可人家依舊標榜自己的偉大。

做為中國人,不可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人云亦云。易中天說歷史,娛樂成份居多,他究竟對中國歷史研究有多深,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敢堂堂正正的說出來。所以,請君莫對中國文明史妄下結論,西方聽了絕對拍手稱快,可你也要考慮中國人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