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當時的境遇是怎麼樣的?

小燕子2039


這是王昌齡貶躥江寧時的作品。

但是,關於他為什麼、什麼時間被貶江寧,正史《舊唐書》《新唐書》中均失載。現在一般參照的結論是聞一多先生提出的,“開元二十八年冬謫江寧”,但是學界多有爭議,認為這個說法也不見得靠譜。

但是這個貶官的過程,對於王昌齡而言一定是非常不愉快的。

《舊唐書》對這位詩人的評價不太友好,說他:“不護細行, 屢見貶斥。”意思就是這人個人品德上可能有點問題,在當時並不是什麼討人喜歡的角色,所以因此屢次遭到貶官。

但到底“不護細行”都有些什麼案例呢?正史裡頭沒有餘裕去展開,只說他晚年不斷被貶官,最後貶到龍標,其他書中留下的一言半語也並不能拼湊出具體的事件,唐人自己的選集《河嶽英靈集》中說他:“奈何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歷邀荒,使知音者嘆息。”透露出更多的細節,他定然是做了什麼違背當時公眾價值觀的事情,也至於大家都在罵他。《唐詩紀事》中也說:“晚節謗議沸騰,言行相背,及淪落竄謫,竟未減才名,固知善毀者不能毀西施之美也。”又添加了一條,叫言行不一,說得好,做出來的事情卻讓社會普遍不爽他。


帶著這個背景來看他的《芙蓉樓送辛漸》,就能看出一些作者的心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強調的是自己的“心”,意思就是無論世上的人們如何批評、辱罵、議論我,親友們一定要知道我老王一點兒也沒變。


有很多喜愛王昌齡的讀者,都回護這位大詩人,說他是被誣陷的,但按照各類文獻所提供的細節來看,他可能真做了什麼不好的大事兒,引發了社會性的討論呢。正史中的四個字,分量可是不輕,“謗議沸騰”大概也就等同於現如今互聯網上大家扒皮公眾人物了。


夜小紫


王昌齡是唐代詩人,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五年因獲罪被貶,在這期間與當時大詩人孟浩然相見,此次見面之後孟浩然因舊疾發作而亡。後又與詩仙李太白相逢,可惜當時李白也正在貶途,相同的景況平添許多愁煩。

芙蓉樓位於今天江蘇鎮江西北。

辛漸是友人,途經此處拜見王昌齡後準備返洛陽。

《芙蓉樓送辛漸》就是在這種心情壓抑不暢,離愁中所寫。詩文如下;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中大意是,在這寒冷飄雨的鎮江(吳),黎明(平明)時分,四周的環山都訴說著孤獨,你此去洛陽,如有親朋好友問起我的情況,就說我一切安好(冰心玉壺),表達自己不因被貶而失落,抒發自已樂觀和堅定的情懷。(亦可理解為;我堅定自己的情懷,尚有美酒相伴)。全詩七絕律,字句優美,言簡意達,借景生情寫意。將自己的心中感情寄託於煙雨孤山,冰心玉壺。餘味無窮。



太陽神大地


王昌齡一生做官都不大,最大不過是江寧縣丞(相當於現在的縣秘書長)。

而且,王昌齡屢被誣陷貶低,官本來就不大,還越做越小,誰不鬱悶?

在古代,文章寫得再好,詩做得再佳,不就是為了出名做官,實現自己抱負麼?

王昌齡因事被貶謫嶺南,孟浩然以詩相送。(《送王昌齡之嶺南》)。後來被誣陷,又被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聽說之後,痛心朋友遭遇,寫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由此可見,王昌齡一生並不順意。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別朋友的孤寂,再想到自己連番遭誣陷被貶,豈不是悲從心底來?但這個時候,並不能讓親友擔心。朋友回去了,若有人問到自己,就說自己的品德依舊是好的,並不如被誣陷的那樣。


智慧生活說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在王昌齡被貶,離京赴江寧(南京)丞任,從江寧到潤州途中二人在一起遊玩,他的朋友辛漸由潤州取道揚州北上洛陽,二人在人潤州分手,王昌齡做詩為朋友送行。


風輕雲淡75281


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