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為農產品找個好銷路?

疆果園


農產品銷售問題是一個影響農民增收的大因素。造成農產品銷售難,增產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

那麼,怎麼才能把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既能銷的出去,又能買一個好的價錢呢?


一,重視網絡市場信息建設,按需生產

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供銷市場信息網絡,分析研判全國各地市場的需要情況,把農產品的優勢對準市場需求。


二,在農產品質量上下工夫,以質取勝

隨著社會的發展,優質優價正成為新的消費動向。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引進、選育和栽培優質農產品;樹品牌,強質量,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以質取勝,以優發財。

三,發揮集體力量大的優勢,抱團銷售

把分散作業的農戶組織起來,成立農產品銷售協會聯合會,培養自己的農民銷售經紀人,派出推銷人員,根據價格、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到目標客戶所在地的市場去推銷。




四,建立大型農產品集銷地,吸引客戶

建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讓農民將農產品都集中到市場來,通過廣告等宣傳手段,吸引各地的大型批發商來批發農產品。


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消耗原料

大力興建以當地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企業採取訂單生產,先聯繫到要貨方,簽訂合同,確定要貨數量後,再組織農戶生產、收購。

六,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效益

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實行低成本低價格策略。 採用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減少生產費用投入,提高產出率;要實行農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努力降低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價格,求得經濟效益。



七,利用各種媒體和活動,宣傳推銷

1,積極舉辦農產品展覽,豐收節活動等,通過活動推銷自己的產品。

2,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自媒體,各類廣告等大力宣傳農產品。

3,將銷售農產品交給專業人士和專業銷售公司去做。

4,採取農批、農超、宅配、電商為一體及觀光、採摘的休閒遊玩式賣農產品方式。


新大風歌


農產品的銷售最佳方式——線上和線下,雙管齊下!

一,線下銷售即傳統銷售!

農產品的利潤較低,靠走量,建議找批發商或者專業銷售團隊合作,這樣雖然賺錢少點但是風險小、資金迴流快,長期堅持,至少有周轉資金可用。

二,線上銷售——電商!

1.選擇好農產品,最好選擇當地特色農產品或者土特產,質優量大!

2.包裝農產品。

①農產品內外包裝和標籤都要有特色。

②品牌包裝。品牌包裝的目的是增加其附加值。

如何品牌包裝?

1.給農產品貼上商標,最好貼當地公共商標,免費的。

2.給農產品附上靈魂。

①附上當地名人故事。

②附上當地特色文化。

③附上當地景觀。比如,窯洞……

……

至於在互聯網上如何銷售,答主太多,在此不別多言了。




鄂農言農


銷售任何一類產品,都需要人才來推動,作為農產品的銷售。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才是新農人。

新農人,是指在三農領域的商業生態鏈中,具有“新形象、新思維、新模式”的三新群體。他們大部分以80-90後為主,運用互聯網、新媒體、電子商務等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三農,把農產品帶出大山,或者運用新技術,提升農業的效能。他們以安全、優質、環保、高效為主要理念,在推動優品實現優價,良農受到尊重,食者安心享用,產業持續發展,生態迴歸自然。未來,他們將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們必須認識到互聯網只是一個手段,一種思維,或者說是一種工具,年輕人千萬不要誤認為新農人就是做電商!我們需要的是完善整個產業體系,尤其是農業科技發展、大數據應用、產業服務體系!當然食品安全、農業生態迴歸都是重要的課題。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必須培養一批有專業,有技術,有情懷,有態度的新農人。新農人的崛起就是綠色崛起。如此才可長治久安!





書劍475


注意!農產品銷售萬萬不可盲目

做農產品銷售,無非是為了賺錢。

初步階段,若是一開始就和題主大談網絡銷售,渠道輸出——那隻不過是紙上談兵,空之又空。

想要賺錢——把自己的農產品銷售做大做好,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裡我列舉幾個思路,拋磚引玉。

銷售農產品與當地市場不可忽視的關係

因地制宜,考慮實際

想讓自己農產品銷售得好,這是需要了解和考慮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

思考一下自身的產品特色,實際的物價和種植條件環境。同時詳細研究市場需求,還要酌情考慮附近的競爭對手以及你在當地的人脈發展等實際情況。


一味地盲從他人,“網絡銷售很賺錢”“做微商賣產品會賺很多”,秉著這些想法瞎賣會讓你美夢的泡沫被戳破。

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賣農產品亦然,聯繫實際,考慮市場才能獲得成功。

正確的渠道使農產品銷售暢通無阻

其實關於銷售渠道,很多答主已經闡述的比較詳細了。

網上也能查到很多相關資料,我這邊就給題主大致整理一下思路。

(1)直接銷售:屬於比較原始的銷售渠道,常見的有農貿市場、農產品觀光采摘、農產品交易會、土特產品商店直營等等。

(2)間接銷售:自己只負責農產品產出,將其販賣給小商販、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等。

(3)網絡營銷:電商的發展打破了傳統農產品銷售的局面,在流通渠道上多了一種選擇。

其實在頭條上,通過網絡銷售+自媒體運營模式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三農自媒體人歡子年入五十萬,巧婦九妹年入千萬的官方報告,都給三農起家的負重前行的人們指了明路——只要努力用心去做,成功之後的回報相當可觀。


快速發展,競爭劇烈的今天,關於網銷農產品的一點秘訣

如今網銷的商家其實已經琳琅滿目,人人都想讓自家產品脫穎而出。

答主認為,現在效果比較好的推廣是短視頻的方式,通過網絡銷售平臺,讓消費者直觀的看到你的農產品,從而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和對你產品的信任。

再進一步討論,就是網銷和自媒體相輔相成的關係了。

答主自己也在做三農的媒體,同時也在經營著生態養殖,有幾個魚塘,平時養魚,養雞,養鴨,養山羊,種花果,種菜。

若是有志向將內容—產業—銷售結合起來。一定要注意內容和質量,幾分付出和專注就帶了幾分回報。

無論做什麼事情,成功都繞不開“付出”二字

這個世界很大,農產品銷售這一片市場也很大,有成功者賺得盆滿缽滿,也有失敗者灰頭土臉。

別人做什麼、怎麼做,我們控制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業,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和毅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好好付出,好好奮鬥。


小肆在徽州


銷路應該是每個農業從事者都要擔心的問題,因為你前期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最後能賣出去,賣個好價錢。

首先

你要考慮一下你現有的資源,錢,人力,人脈這些能不能支撐你。

如果可以你可以考察一下市場,現在那些辣椒比較好賣,是幹辣椒還是普通的辣椒,種植類型要選好了,關係到你後期的銷路問題。

其次

除了你自己之外,可以發動你的朋友多多幫你聯繫一些批發商,辣椒醬生產廠,飯店等等跟他們建立供應關係,這樣之後就會有比較穩定的銷量。以及可以藉助網絡把自己的產品信息發上去,尋找收購商。

比如說湖南,四川這些地方都是比較愛吃辣椒的,對辣椒的需求比較大,可以跟這些地方的廠商建立合作關係,直接供給他們。

如果你覺得一己之力有限,找不到合適收購商,菜販之類的。可以考慮加入種植合作社,現在很多村都把農戶聚集起來建立合作社,你只需要負責種植,銷路的問題合作社的其他人員已經聯繫好了,不用去擔心。

最後

很多種植戶擔心種的太多會滯銷的問題,現在也提倡訂單模式,可與企業簽訂訂單,要多少生產多少,就不會產生供過於求滯銷的現象

比如說某村開展辣椒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到年底按15%的保底分行參與種植,並與公司簽訂種植協議,以“訂單+保護價收購”的形式,按每斤鮮椒1.2元的價格進行保底回收,根據市場行情及時調整收購價格

來自某村種植辣椒農戶的一段話

現在他們是固定1.7元來幫我們全部收完。像這樣的話,我們農戶就有信心了,來搞這個產業,還有這個合作社,他們幫我們找銷路,像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愁了。

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你可以去嘗試或者另闢蹊徑。只要朝著打開銷路這個目標就行。萬事開頭難,加油吧!

大家有什麼問題或想法可以在評論裡交流~



快樂看圖


我們家種植水果很多年了,我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最原始的銷售方式是 拉到收購市場 看哪個收購商會要 會給我們什麼樣的價格,這個時候 個人感覺是被壓榨的 偶爾明明談好的價格算賬的時候會再被剋扣一點。這個是部分無良商戶。

2.通過互聯網淘寶銷售 ,任何市場都是先進的才有肉吃,後進的 湯都不是很好喝 。現在的淘寶 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才能運營 而且最少幾十萬 這對於農民來說實在困難。

3.自媒體運營 內容銷售僅僅需要一部手機 就可以讓大家看到你的種植過程 管理方法 如何採摘 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很自然的對比 你家農產品的品質跟超市市場的品質 。帶動農產品銷售的同時 也樹立的自己的品牌 你就是自己品牌的代言。

這樣的平臺是很多的 首推今日頭條 西瓜視頻 ,更多其他的平臺 大家有合適的也可以試著做 然後推薦給我們哦


鄉妞青青


農產品銷售是中國三農的首要問題,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三農問題就解決了一大部分!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方面,農產品直接價格低,無法逃避被農產品商販的盤剝,是真正的商業循環鏈中最弱勢群體。我們常常在市場上買回的蔬菜水果,價格看上去一點不便宜,但這個價格到農民手上不到1/4。比如一斤蘿蔔,市場上可能是1.3元/斤,但到農民手裡最多隻能得到0.3元/斤,這其中,農民0.3元,運雜費0.15元/斤,農產品商販0.3元/斤,商場或小商販0.55元/斤。如果還有一級小商販,那到農民手裡的就更少。所有農產品的價格構成都差不多。所以農村有個比如,養豬的不如殺豬的,殺豬的不如賣肉的。如果解決了農產品的層層剝削,讓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就能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產出率。另一方面是低價值打擊農民的積極性,農民辛苦種植一個季度,耕耘哉培,防蟲治病,到頭來連運費都換不回來,寧肯讓它腐亂在田頭,這就是相對過剩或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隨著全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內容、物質種類多樣化需求不斷豐富。我國農業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傳統種養業式農產品相對過剩與可供滿足人民日異增長的特色農業相對不夠的矛盾。這個矛盾禿顯出的結果表現在: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和農業產出率相對下降。所以如果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就能提高農業產出率。

要解決農業銷售問題,我以為應當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品質上入手,打造品牌價值,挖掘品牌文化內涵,提高品牌知名度。二是避開過多的流通環節,向商場或消費者直供。三是引流,以集體為單位,打造特色產業園,擴大影響力。四,別忘了互聯網和大數據。


天寶農場主


先來弄明白“好銷路”概念:是指賣得俏?還是賣得了一個好價錢?用營銷的話來說,是指“走量”還是“走價”?或許你說,兩者兼得啊。難啊,古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不能忘。

所以說,要有一個好銷路,我們先得確定我們種養的是什麼農產品。一直以來,我們不時聽到“賣難”的消息,似乎農產品的問題,一直在“銷”。實際上,農產品在“產”的環節,已經為收成後的局面種下了“因”。要賣的好,先得產得好。

如何產得好?一樣有一個前提,我們為誰而產?就是指我們的目標消費者在哪裡?如果能夠事先找到了精準的消費者,我們自然知道他們要什麼?何時要?能以什麼樣的價格要?我們也能從容作出決策,是走價還是走量?

互聯網時代,只要我們用好大數據,這一切皆有可能。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社區需求的調查研究,或者自己朋友圈內的眾籌與預售,都為我們以銷定產、訂單農業創造了可能。

一切都在變化。農產品的好銷路,在於我們挖掘消費者的真需求。



莫問劍出鞘


現在是網絡時代,所以很多產品都是通過網絡來打開銷路的,網絡平臺就有很多了比如微信,qq,淘寶,拼多多,京東,今日頭條,等等網絡營銷其實跟實體店的推廣有一樣的道理,實體店我們要發傳單。網絡營銷就就是要打造產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比如請一些網紅免費吃等等,其實我們家鄉水果就是通過網絡營銷出去的平和琯溪蜜柚,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謝謝



農人幫


我覺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一、需求領域。首先我們得思考哪些領域需要用到這些原材料,然後建立一個長期合作機制,定期向這些地方輸入商品。二、加大宣傳力度。雖然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這個網絡異常發達的今天,不發揮一下網絡的宣傳力度顯然是不科學的,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該商品從而購買。三、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把原材料直接售出是獲取利益最小的方法,通過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從而加大產品的附加值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獲益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