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報告乙肝2.5呈陽性,醫生說沒什麼事,但現在還是擔心,會對寶寶有影響嗎?可以母乳嗎?

神奇巴馬


關於乙肝五項的結果解讀,我曾經科普過多次。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前面兩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如果乙肝病毒抗原陽性,就說明體內存在乙肝病毒。而如果乙肝表面抗體陽性,就是人體對乙肝病毒產生了免疫力,這輩子再也不會得乙肝了。

除這兩項以外的抗原(e抗原)也是來自乙肝病毒的成分,但很少沒有乙肝表面抗原只有e抗原陽性的時候。而另外的兩種抗體(e抗體和核心抗體)也是人體免疫細胞產生的蛋白質,不是病毒身上的成分。所以,如果乙肝五項裡面,陽性的全是抗體,就說明體內沒有乙肝病毒。

有這個公式來套一套題目裡的這個乙肝五項檢查報告,我們就會很明白了吧:

孩子檢查結果是兩項抗體陽性,沒有任何抗原陽性,說明孩子體內沒有乙肝病毒的成分。恰恰相反,孩子體內有了乙肝表面抗體,這說明孩子對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這輩子不會再得乙肝了。


肝病醫生閆傑


乙肝病毒有三種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這三種抗原在人體內可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三種抗體,即抗-HBs、抗-HBc和抗-HBe(圖2)。這些抗原和抗體可作為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標誌物用於乙型肝炎的診斷。但由於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難檢測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檢測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項血清學指標(即:乙肝五項或乙肝兩對半)。

乙肝病毒有三種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這三種抗原在人體內可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三種抗體,即抗-HBs、抗-HBc和抗-HBe。這些抗原和抗體可作為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標誌物用於乙型肝炎的診斷。但由於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難檢測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檢測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項血清學指標(即:乙肝五項或乙肝兩對半)。

乙肝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依靠乙肝病毒血清學標誌物。下面這張圖所表示的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後,乙肝病毒血清學各項指標的變化曲線。

感染了乙肝病毒後,經過1~2個月的潛伏期,開始出現症狀。在潛伏期末血中就能依次檢測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隨之出現核心抗體(抗HBc)。首先出現的抗HBc是IgM,很快即出現IgG抗體。因此在剛剛出現症狀的急性感染期血中可檢測到HBsAg、HBeAg和抗HBc(IgM+IgG);在恢復期,HBeAg首先消失,然後是HBsAg和抗HBc-IgM;在HBsAg消失後,經過1~2周的“窗口期”,抗HBs才逐漸出現,而抗HBc-IgG能夠在血中存在很長時間。幾乎10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後都會產生抗-HBc,而抗HBs和抗HBe陽性者只有80%~90%和70%~90%。

從這張圖下面的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後面3列的一段時間檢測乙肝五項血清學指標就會表現出第2、4、5項陽性,第4、5項陽性或第5項陽性。因此,這三種情況都表示,乙肝病毒曾經光臨,但已經被免疫系統清除,僅留有1~3項在乙肝病毒刺激下產生的抗體。

可能有人會問:“那是不是代表我感染了乙肝病毒了呢?”“是不是我得過急性乙型肝炎?”大家不用緊張。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乙肝病毒的感染只是隱性感染,根本不會出現什麼症狀。就像你遇到了流感病人,你的抵抗力強,沒得流感一樣。我之所以說沒“得”流感並不代表你沒有被感染,常常是被流感病毒感染,但你的抵抗力使流感病毒無法導致你得病,只能被你體內的抗體所清除。乙肝病毒也是這樣,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或者找過疫苗的兒童和成人中,乙肝病毒感染後常常被體內的免疫系統給抵抗住了,不得侵入肝臟,只能灰溜溜地逃走。但在病毒逃走的同時,體內也留下了1~3乙肝病毒抗原的抗體,使乙肝五項表現為第2、4、5項陽性,第4、5項陽性或第5項陽性。因此,只要第1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第3項乙肝病毒e抗原為陰性,三項抗體的存在則肯定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是清除了乙肝病毒且有免疫力的健康人。


蔡晧東醫生


寶寶按時打乙肝疫苗,如果實在擔心,可以打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加疫苗,既然醫生說沒事,就可以放心了,應該可以餵奶。實在不放心,可以諮詢別的正規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