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戰列艦主炮威力有多強?,能比的過戰斧巡航導彈嗎?

餘世鋮


在現代化戰爭中,炮彈領域上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軍隊來說至關重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發新型導彈武器和各類炮彈用於陸戰和空戰上,只要能擁有這方面的技術和研發實力,就能在未來戰場上取得先機。當前最受爭議的巨型戰列艦主炮在威力上是否能和戰斧巡航導彈相抗衡,這是很多軍迷們心中常常保留的疑問。

首先是在射程上,戰斧BGM-109能夠達到一千三百公里以上,最高一千七百多公里的射程,而戰列艦主炮僅僅只能保持在五十公里內。之所以相差這麼大,是因為艦炮本身在設計上的限制,早在二戰期間工程師就已經將其測距能力定格在五十千米的範圍內,一旦超過了五十千米,即使艦炮本身能夠達到這種射程,也無法觀察到前方的視野了。

而經過現代化技術的改進升級後,如今的艦炮已經採用了更加先進的火炮技術,將射程提高到八十千米的上限,但也僅此而已。如果為了更大的射程範圍而放棄了艦炮的質量和殺傷力,可能將得不償失。其中限制其測距能力上還是無法進行提升,主要原因並不是其光學元件,而是地球的曲率問題。

對此各國提出研製新型的大口徑遠程精確打擊艦炮的研發項目,來實現火箭發射的方式提供更遠的射程,還能在火力密度上超過戰斧巡航導彈。但就目前來看,這種炮彈的研發工程難度高,需要投入的時間和資金也非常大,即使成功研製出也無法保證能達到預期的實戰表現。所以整個計劃現在還在探討當中。

在火力方面戰斧要遠強於艦炮,不論是在常規的戰鬥部質量上還是在導彈中裝藥的比例上,都遠遠不是戰斧的對手,單單從爆炸的範圍和效果來看,戰斧也具有艦炮不具備的巨大優勢。


軍事觀察員東旭


從裝藥量來看,我們可以做個對比

以服役到最後的戰列艦——衣阿華號做做例子

巨型的406炮令人望而生畏,據說每次開炮在水手們看來都“猶如心裡被狠敲了一錘子”。

不過這排406炮,穿甲彈雖然有1200公斤,但實際都是死重,裝藥量只有幾十公斤。如果換成高爆榴彈,裝藥倒是上去了,560公斤,彈重也變成800多公斤。據說當年打擊伊拉克軍隊,該

炮能炸出半個足球場的範圍。

我尋找了一個記憶中的國內新聞,來詮釋下炸彈的威力。這是枚250公斤的航彈爆破。

臨沂150公斤航彈爆破。

巴勒斯坦250公斤炸彈爆炸

從圖可見,炸彈爆炸的威力非常可觀。換算衣阿華560公斤裝藥,那威力,說炸出半個足球場很客氣了。

況且衣阿華是9門主炮,9X560=5040公斤。一次齊射,真可謂糜爛千里了。

但是,威力並不代表單純的破壞力,還有戰爭的適用性和打擊能力。

戰斧常規裝藥450公斤,可以千里奔襲,可以精確打擊,可以確保毀傷乃至戰術作用,是一種智能化的精確制導武器,就作戰效能而言,戰斧的威力是遠遠強於戰艦主炮的。

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使用了戰斧的4種戰鬥部,WDU-25/B常規戰鬥部,BLU-97/N霰彈式子母彈頭、碳纖維戰鬥部、大功率微波戰鬥部,能實行各種不同的專用任務。如BLU-97可以攻擊大面積目標,比如破壞機場、攻擊密集人員,效能相當於大口徑火炮。後兩種美帝曝光極少,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屬於“非殺傷性武器”,能在不摧毀設施或者不殺傷人員的情況下,使人員或武器喪失作用。碳纖維主要用於破壞供電,微波則主要用於破壞計算機和電子元件。

所以你們看到了,戰列艦也在用戰斧...


王司徒老百科


【一隻螞蟻和一隻大象的區別,沒有任何可比性】


戰列艦的主炮最大口徑是日本的大和號460mm口徑,炮彈的重量大約在1000公斤,但是戰鬥部其實最多隻有100公斤,而且以那時候的炸藥威力與現在的比是要大大折扣的,我自己估計大和號主炮炮彈威力只相當於現在200口徑炮彈威力。


再來看戰斧巡航導彈,這個是分為幾個型號,A型是帶核彈頭的,這個20萬當量的TNT,D型是多彈頭,威力不詳但是可以肯定每個彈頭的威力都是遠遠大於大和主炮的威力的,C型最具有可比性,494公斤當量TNT戰鬥部,爆炸殺傷半徑好像是500米,這是大和炮彈沒法比的。


這是一個跨時代的比較,而且已經跨了好幾代了,就比如一把刀能夠削鐵如泥,非常厲害了,但是一把手槍就讓這把刀沒有任何作用,你覺得呢?

大和在他出生的時候就落後與時代了


狼煙火燎


必然不能。雖然從對地支援的效費比來看,16英寸艦炮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

先來說戰斧BGM-109,射程自不用談,即便只是第三批次集束炸彈版的TLAM-D,射程也在1300千米以上,單彈頭的TLAM-C的射程能夠達到1700千米。而戰列艦的主炮射程在50千米以內,這一方面是艦炮本身的限制,同時也是因為二戰期間戰列艦測距能力的上限不超過50千米,即便艦炮能夠達到,其實也看不清了。

現在利用更先進的火炮技術,能夠對艦炮進行全面升級,當然即便改進,16英寸艦炮的射程也不一定能夠超過80千米,除非為了換來射程,大幅度降低彈藥的尺寸和質量。另外,測距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這裡最大限制倒不是光學元件,而是地球曲率。所以,各國提出來的大口徑遠程精確打擊艦炮,實際上是火箭助飛彈+中繼制導+末制導,咱直接叫炮射導彈不好麼?也許成本有所降低,火力密度能夠遠超過現在發射戰斧,但考慮到研製的難度和巨大的投入以及裝備後的效費比,各國大多還是觀望。

如果考慮爆炸力,16英寸艦炮明顯不如戰斧。戰斧的常規戰鬥部全重約450千克,注意這是戰鬥部質量,而不是導彈的質量。16英寸艦炮炮彈的質量大約在850千克,其中裝藥在70千克以下,能夠產生深度約6米,直徑約15米的彈坑,彈片最遠飛行距離應該在1100米以上。如果未來採用火箭助飛彈還有制導技術,那麼導彈中裝藥的比率是不是會進一步降低很難說。至少從破壞範圍和效果來看,戰斧是絕對佔有優勢,一枚巡航導彈近200萬美元,總要花地有價值。


強武堂


戰列艦的主炮威力比戰斧導彈的威力大,一發炮彈輕鬆覆蓋半個足球場,但是精準度絕對是戰斧高




瘋狂的老妖



戰斧巡航導彈按用途不同,分為五種型號,分別是A.B.C.D.G,其中A.G兩種型號分別為海基對地核攻擊型,陸基核攻擊型,這兩種型號既然是核彈,和戰列艦主炮就沒有比較的必要了。




B.C.D型都是常規彈藥,可以和戰列艦主炮比較一下,就用大家最熟悉的“大和”號。

主炮

口徑 460毫米

射程 最大42.05千米

炮彈 1.5噸,裝藥量330公斤

戰斧巡航導彈

射程 3000千米

戰鬥部 454公斤

別的數據參數都不用寫了吧,對了,最重要的武器精度,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制導武器和常規彈藥有什麼可比性,在戰斧面前,戰列艦主炮就是個戰五的渣渣。


人文茶客


首先我們來看看戰列艦的威力有多大?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例,裝備的是94式45倍口徑460毫米口徑主炮,射程超過42公里,炮彈重量為1400公斤。最後被美軍飛機三個小時轟炸才沉沒海底。


密蘇里號戰列艦406毫米的主炮,炮彈重量為1225公斤,一發命中就可以把另外一首戰列艦幹成這幅慫樣


二戰期間,日本話巨資打造的65釐米厚的裝甲鋼板被密蘇里號戰列艦一發炮彈命中開花,記住,是65釐米厚,超過半米了。


這個地方是當年諾曼底登陸行動的一段海岸美國人再用重型轟炸機轟炸過幾遍之後,在登陸當天又出動得克薩斯號戰列艦配有356毫米主炮十門,對他們猛轟了255發出炮彈。直到70年後的今天。這個海面也就是長出青草的的月球表面。

美國在1983年用新澤西號戰列艦轟炸了在黎巴嫩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部隊,附近的城鎮都難以逃脫被轟炸的噩運,被炸成了廢墟,至今達到了強拆的效果了。

那我們來再看看戰斧巡航導彈的威力,做個比較,首先戰斧的是亞音速飛行,速度慢,高度低,同時攜帶了制導裝置,發動機,彈頭等等這些都制約了戰斧攜帶彈頭的重量,一枚戰斧攜帶的戰鬥部不超過450公斤,相當於0.4噸TNT當量的威力,帶核戰鬥部的戰斧導彈我們不討論。下面是去年,美軍發射了59枚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了敘利亞的機場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來,戰列艦的威力是明顯大於戰斧巡航導彈的威力的,主要是因為在現代戰爭中,相互導彈的目的就是進行斬首行動,精確命中敵人的機場,指揮樞紐,防空基地等等,只要確保讓它喪失戰鬥力也就達到了摧毀的目的,所以攜帶的彈頭一般都是半穿甲戰鬥部或者高爆彈。

二戰期間的戰列艦一般採用的都是穿甲彈或者高爆彈。

欣賞一下衣阿華戰列艦主炮齊射的場景。

406毫米炮彈和成年人比較


穿條紋睡衣De男孩


戰列艦是一種以重型防甲與大口徑導彈而著稱海上的“雄霸”,二戰時期戰列艦在海上的輝煌戰績,使戰列艦在當時獨領風騷。

而戰斧巡航導彈作為二戰之後的後起之秀,同樣在海上創下了不俗的戰績,該導彈飛行速度快,攻擊範圍較為廣泛,攻擊力也不小,適用於攻擊陸地目標或者防禦密集的目標效率更好。

但是戰列艦因為體型龐大笨重,隱身能力差,靈活度不夠,逐漸的被現代戰爭所淘汰。

論威力,戰斧導彈可能比不過戰列艦,但是論實用性,戰斧導彈可能會比戰列艦強上不少。

戰列艦主炮的作用是要把炮彈在數萬米之外把炮彈穿破地方戰列艦的裝甲並引爆,所以,它非常看重質量和速度

而從爆炸力來講,比較一下炮彈中TNT當量就可知,戰列艦主炮炮彈是遠不如戰斧類的巡航導彈的

所以,戰列艦主炮的穿甲能力非常強,但無奈爆炸破壞力是沒法和新式巡航導彈比的

這也是以戰列艦為代表的鉅艦巨炮逐漸沒落的原因,艦載彈道的出現讓驅逐艦成為主流,航程上千公里爆炸當量更強,性價比更高的巡航導彈也代替了那些軍艦上的超級大炮


用戶282346781


第一 這個問題 畢竟穿越了時空 是不同時代的產物 也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文明階段發展歷程的典型代表 ~ 戰列艦主炮 應證了 當年的一句至理名言 大炮範圍內出真理 可見當時戰列艦主炮的影響之深遠 從十九世紀末至二戰前近 百年時間 就是戰列艦的天下 也是巨型主炮的時代 ~ 而戰斧 恰恰是現代文明 現代化戰爭的典型代表 就其引以為豪的制導方式 慣性+gps+地形匹圖 所折射的當今最牛逼科技實力的體現 到現在也只是寥寥幾個國家 可以做到 而戰斧也從block 1 發展到了 block 4所謂的 隱身版戰斧 也從海基艦載對陸巡航蛋蛋 發展到了 潛射 空基 等多種平臺發射的 多種型號實現不同任務的型號 ~

第二 現代化戰爭 基本上未見到敵人就已經開始 甚至就已經結束了 高科技帶來的軍事變化 發人深思 戰斧的精確程度 可以達到1.5 米 這是個驚人的成績 當然這個背後是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如上文所說 這個制導方式 不是哪個國家 都可以玩的 世界上所謂的巡航蛋蛋 多的是 巴基斯坦有 印度也有 但那不是完整意義上的 巡航蛋~ gps也就是衛星制導 你天上沒有完整的導航衛星 怎麼為 導彈指路 做不到全球覆蓋 區域覆蓋 怎麼打 ~地形匹圖 沒有偵查衛星 航空手段 怎麼檢測探測到 地方複雜的地面環境 巡航蛋蛋 是要貼地飛行 來規避雷達反色面 增強突擊效果的 你巡航蛋蛋都是天上飛的話 雷達早就看見把你打下來了 你貼地飛行 沒有電腦大數據的飛行路程模擬圖 碰見座小山 碰 就撞上去了 別說打敵人了 可見地形匹圖的重要性 而放眼全球 能做到這幾點 我覺得只有 三家 美 俄 中 ~。俄羅斯近年來 敘利亞戰爭 口徑巡航蛋蛋 (發射平臺比較噁心 500噸的導彈艇 也要發射 實在沒穿可用) 也是這個制導方式體現 但是它的導航衛星數量明顯不足 也明顯是區域導航 戰爭時 衛星全部掉過來 配合作戰~ 中國的 北斗今年開始全面組網 現在可以覆蓋亞太 也符合目前戰略意圖 中國的 巡航蛋蛋 長劍10 後來改名東風10 也是一樣的 區域覆蓋 精度都沒有問題 就看有沒有國家 感受嘗試下了 也有空基 海基巡航蛋蛋 ~

綜上所述 倆者不是一時代的東西 其實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巡航導彈代表了 現在最新的科技結晶 科技感十足 威力強勁 如果發生現代化戰爭 基本上秒爆戰略艦 戰略艦還沒有看到敵人 或者主炮還打不到對方的時候 巡航蛋蛋 已經打過來了 看到的時候 基本上航已經 恂爆了


hjk30539


殺傷機制不一樣,戰斧除了搭載核彈頭或者穿甲戰鬥部,否則只是單純的爆炸傷害,戰列艦主炮炮彈除了爆炸,更多的是巨大質量的彈頭幾百米每秒的速度砸在地上的衝擊波,所產生的傷害,戰斧巡航導彈是亞音速的,速度相對戰列艦主炮炮彈慢太多了。

與之相對,前蘇聯那一票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殺傷機制與戰列艦主炮有些類似,雖然超音速更多是為了突防,但是巨大的彈體,極快的速度在搭配上穿甲或者半穿甲戰鬥部能達到類似於戰列艦主炮炮彈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