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封疆大吏,就連看門的太監都敢向左宗棠要過路費,而不向李鴻章要,這是為什麼?

司馬長史




李鴻章會做人,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都打點得妥妥當當的,這些太監自然不會尋這位財神爺的晦氣。太監們之所以敢公然向左宗棠索賄,既是想借機發筆小財,更多的還是借這些事情膈應膈應這位桀驁不馴、目中無人的左大人。



左宗棠此人說到底就是一個槓頭,但是背不住人家這個槓頭確實有兩把刷子呀。為什麼說左宗棠是個槓頭呢?倒不僅僅是因為他不肯賄賂太監,而是在沒有發跡之時,此人就已經顯得頗為桀驁不馴了。



左宗棠此人雖然有能力,但是在科場之上卻是屢屢失意,在中了舉人之後,便沒能再進一步,成為進士,哪怕是進士裡最菜的同進士出身。即便是這個舉人,都是“搜遺”得來的,所謂“搜遺”,大概齊就是舉人名額沒錄滿,又在被剔除出去的廢卷裡挑選幾個答得還湊合的充個數,左宗棠這才勉強中了個舉人。



科場失意的左宗棠最終放棄了考進士的念頭,走上了一條舉人們經常走的道路——入高官幕府充當幕賓。就在作為幕賓之時,並無官職在身的左宗棠就曾經破口大罵不拿自己當回事的在任官員,弄得那名官員十分難堪。不僅如此,左宗棠因為堅持己見頂撞上官也是家常便飯。因此,整個官場除了少數人,幾乎都對他敬而遠之。而正是這少數人成為了左宗棠的伯樂,也成就了左宗棠。這少數人中就包括了林則徐、曾國藩、駱秉章等晚清名臣。



雖然人緣不怎麼樣,可背不住左宗棠的確有兩把刷子,恰巧又遇上了“發捻之亂”,清廷可用的將才本就不多,又事關江山安危,這一契機正好給了左宗棠用武之地。在對發捻的交戰,以及後來平定回民叛亂之戰中,左宗棠步步高昇,最終一步步成為了封疆大吏、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同時,也成為了晚清官場的一個異數。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晚清的發捻回之亂,就沒有後來左宗棠的發跡。左宗棠的大半生都是在領兵作戰中度過的,而在軍事上的成就又最終成全了左宗棠。在功成名就之後,收復新疆之戰又一次讓左宗棠大放異彩,憑藉收復新疆之功,左宗棠最終封侯拜相,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之一——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並且被封為二等恪靖侯,成為了清朝為數不多位列侯爵的漢臣之一。



但是,半生戎馬的槓頭左宗棠根本無法適應中樞宰輔的角色,時不時還因為自己的槓頭脾氣惹惱慈禧太后頗為光火。最後,在北京待不下去的左宗棠被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在兩江任上,左宗棠倒是著實做了一些實事。但是,兩江一隅已然無法挽回大清帝國日薄西山的頹勢。總督兩江多年之後,左宗棠又一次被調回北京擔任軍機大臣,但不久又被委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辦福建海防,最終病逝福州,死後被清廷追贈太傅,諡“文襄”。



關於這個“文襄”還有個說道,按清制,沒有進士身份、翰林背景的人死後的諡號當中是不能有文字的,如清世宗時期的名臣李衛、田文鏡,李衛諡“敏達”、田文鏡諡“端肅”,都沒有文這個字。對於自己沒有進士、翰林背景,位極人臣之後的左宗棠也一直耿耿於懷,六十多歲了,居然心血來潮,上書朝廷說準備再戰科場,考進士。得知此事的慈禧太后心說:“別介啊,老左你來考進士,這不是打我臉嘛,得,還是我直接送你一個算了。”於是,慈禧太后加恩賜給了原本只是舉人出身的左宗棠一個同進士出身。也正因為此,才有了後來左宗棠這個“文襄”的諡號。


不務正業歪醫生


首先,說什麼李鴻章在慈禧身邊、左宗棠是外臣的,基本都是對歷史一無所知的胡唚;其次,也不僅僅是要過路費的問題,太監還扣了左宗棠的御賜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李鴻章號稱李中堂,大概就是長期在中央任職的了;而左宗棠長期在外打仗,想必是外臣。其實,二者正好相反。李鴻章除了在甲午戰敗以後在京城做過一段時間沒有實權的大學士以外,其餘時間基本都在外地任職;反倒是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以後就做了一段時間的軍機大臣兼協辦大學士。

而眾所周知,清朝的大學士是榮譽頭銜,軍機大臣加上大學士才是真宰相。因此,左宗棠才是真真正正的宰相,反倒是李鴻章成了外臣。

而太監要左宗棠的錢,則是發生在左宗棠得勝回朝以後,路過崇文門的時候,看門的宦官找他要三千兩過路費。左宗棠沒有錢,乾脆也就不進宮朝見。最後,還是李鴻章給他打了圓場,把錢給了太監才進的門。

進宮以後,慈禧太后一高興就要給他賞東西,是咸豐御用的眼鏡。但是東西不可能從太后手裡給左宗棠,還是得宦官給左宗棠。結果,這一次宦官又要開口要錢,左宗棠還是僵著不給。最後,還是深諳宮中陋習的曾國藩之子、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幫他給了錢,才拿到御賜的眼鏡兒。



青言論史


這個說法其實是錯的!太監不是向左宗棠要過路費而是要討賞。左宗棠當時是統兵出征,朝廷給撥發了大量的軍餉,而左宗棠又打贏了戰爭朝廷也有大量的獎勵。當時左宗棠出征的時候慈禧拿海關抵押給英國,向英國銀行借貸了2000萬兩白銀。而戰勝沙俄凱旋後慈禧還給左宗棠發了嘉獎令請功,這些都是很明擺在桌子上的事,這使得太監們以為左宗棠很有錢。因為按著當時的官府腐敗,貪汙剋扣軍餉是很正常的事,太監們計算著左宗棠應該也會貪汙個幾百萬兩銀子。

可惜左宗棠確實是沒錢!作為少有額清官,左宗棠當時拿的錢基本上都用到軍隊上去。買槍買炮買子彈買炮彈這都是幾百萬兩銀子花出去;左宗棠軍隊20000人左右,加上輔助的後勤部隊總共有100000多人左右,這些人的工資軍餉都得發放,左宗棠從來沒剋扣過一分錢;除了軍事開支外,當時打仗已經是熱戰了,大炮一響屋倒難民跑,左宗棠為了安撫地方百姓特地從剩餘的軍餉裡撥出一部分錢給這些人做安家費,甚至連朝廷撥付給他的獎賞都贈給了這些人。


優己


李鴻章會做人,左宗棠會做事晚清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朝廷重臣,但是要說精忠報國,不計個人得失左宗棠遠勝李鴻章,可以說左宗棠是清朝最後的脊樑和鷹派。左宗棠還是布衣的時候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樹曾經對左宗棠說君之才數倍於我,之後必是國之棟樑,對左宗棠非常器重,還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林則徐曾經連夜拜訪左宗棠動情的說吾老矣,新疆之事就託付你了。20多年後左宗棠領軍抬棺進入新疆打敗叛軍,驅逐沙俄,任陝甘總督期間大搞西部開發,促成新疆建省可以說前有班都護,後有左文襄。任兩江總督期間,三過淞滬前兩次左宗棠下令抓捕了阻擋他進租借和在當地為非作歹的幫辦和洋人,並重申外國人只是租借中國地方,沒有任何權利阻擋中國官員在此的一切活動,最後一次洋人禮炮迎之。

身無半畝心懷天下,讀書破萬神交古人。


歷史中的酒囊飯袋


其次,左宗棠按資料記載,性子執拗一根筋,為人處事剛正嚴明,不喜蠅營狗苟,這也是最開始左一直官場蹉跎歲月的緣由,李鴻章,為人處事,久在中樞,恩威於宮內外。

再,太監們是誰,那是一天到晚見多了王宮顯貴的,會沒眼力見兒,不得罪李鴻章是因為李的權勢和在慈禧前面能說上話不敢得罪,二是李鴻章常年於宮內外行走總會有打點恩賞,這份情誼在這,人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況慈禧宮下的太監們呢,而左宗棠久在京城之外,恩不會有,威對於這些太監來說更是沒有。唐僧取經都還藏經閣的看門的索要賄賂咧,是吧。

所以,這個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無論是左也好,還是李也好,各有千秋。說白了就是京官和地方官,近臣和外臣的區別。


默舍印象


左是偉人,李是小人,左愛國,李欺國,左主戰,大敗法軍,愛國將軍;李主和,割地賠款,歷史唾棄的大漢奸。太監要是收了李鴻章的過路費,他小命就沒了!😂😂


阿南從不心動


其他的不多說,不過左大帥是功臣大英雄,是老李不能比的


過往煙雲216447670


李是京官,常年在京城,門路熟;左正好相反,一直在外勞頓,不諳京城辦事套路。

其次,當時朝廷局勢以講和退讓為主,李符合這個趨勢,在當時的影響力更大。


mytoutiao2



喪蝸牛說歷史


縣官不如限管,太監們欺負他是邊疆大史,,陌生官員,,而李為京官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是國家重臣要員,。。也許平常以餵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